一种混凝土抗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2845发布日期:2018-07-31 22:0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测试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抗渗仪。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建筑中被广泛使用的人工石材,对于某些建筑,如水工建筑、水下、水中、地下和其他建筑工程,要求建筑物具有特殊的性能-抗渗性能,所谓抗渗性能是指构筑物所使用的材料能抵抗水和或其他液体(轻油、重油)介质在压力作用下渗透的性能。混凝土抗渗仪就是用于测试混凝土抗渗性能的一种设备。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混凝土块利用压力机压入到试模内,在完成实验后需要将混凝土块从试模中取出,由于混凝土块与试模内壁的摩擦力较大,存在从试模中较难取出混凝土块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抗渗仪,具有易于从试模中取出混凝土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抗渗仪,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模座,所述模座上设有试模,所述试模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筒上设有与外螺纹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内筒包括均分的第一半环板和第二半环板,所述第一半环板和第二半环板拼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将混凝土压入到试模内之前,首先将第一半环板和第二半环板拼接形成内筒,将内筒和外筒螺纹连接固定,再将混凝土块压入到内筒内,与模座连接进行抗渗实验,完成实验后,将内筒从外筒内转出,再第一半环板和第二半环板分离,便可将混凝土块取出,达到了便于从试模中取出混凝土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半环板在与第二半环板拼接处设有凸块,所述第二半环板上设有与凸块插接配合的凹槽。

通过这样的设置,通过凸块与凹槽的配合使第一半环板和第二半环板在拼合后竖向不会发生相对滑移,则在将内筒拧入到外筒内时,第一半环板和第二半环板不易发生竖向滑离,导致安装不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半环板内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固定连接有L型卡块,所述第二半环板内设有供活动杆沿竖直长度方向滑动的竖槽,所述第二半环板内设有供L型卡块沿竖直长度方向滑动且与竖槽连通的横槽,所述凸块上设有与L型卡块端部插接配合的嵌入槽,所述活动杆上设有使L型卡块端部嵌入到嵌入槽内的弹性件。

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L型卡块嵌入到嵌入槽内,使凸块不易与凹槽发生分离,提高了第一半环板和第二半环板的连接稳定性,使内筒在转动进入到外筒内时第一半环板和第二半环板之间的间隙更小,使内筒在转入到外筒内时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内螺纹和外螺纹均包括上螺纹段和下螺纹段,所述上螺纹段和下螺纹段等长,所述内筒上的上螺纹段和外筒上的上螺纹段螺纹配合,所述内筒上的下螺纹段和外筒上的下螺纹段螺纹配合,所述上螺纹段和下螺纹段之间为光滑段。

通过这样的设置,光滑段的设置使操作者在将内筒转动进入到外筒内时,内筒上的下螺纹段首先与外筒上的上螺纹段配合,继续转动使内筒上的下螺纹段与外筒上的上螺纹段分离,光滑段能够使内筒上的下螺纹段滑动至与外筒上的下螺纹段配合,节省了内筒完全拧入到外筒内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外筒与模座连接的一端上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圈直径等于内筒内壁的直径。

通过这样的设置,利用限位环能够防止内筒在转动进入到外筒内后从外筒的另一侧开口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环与内筒底部抵接处设有密封圈。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防止在进行注水实验时,水从内筒和外筒的连接处渗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L型卡块端部上设有朝向凹槽槽口的楔形面。

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凸块插入到凹槽内的过程中,凸块与楔形面抵接使其L型卡块能够自动脱离凹槽,不需要操作者手动按压活动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内筒上固定设有对称设置的把手。

通过这样的设置,把手为操作者提供了施力点,能够让操作者更便于将内筒转动进入到外筒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件为第一弹簧,所述活动杆露出到第二半环板外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手压块,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手压块和第二半环板固定连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在第一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使L型卡块的端部与凸块上的嵌入槽保持卡接状态,使第一半环板和第二半环板不易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内筒的筒口处设有导向面。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便于混凝土块压入到内筒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将混凝土压入到试模内之前,首先将第一半环板和第二半环板拼接形成内筒,将内筒和外筒螺纹连接固定,再将混凝土块压入到内筒内,与模座连接进行抗渗实验,完成实验后,将内筒从外筒内转出,再第一半环板和第二半环板分离,便可将混凝土块取出,达到了便于从试模中取出混凝土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外筒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内筒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体;2、模座;3、试模;4、外筒;5、内筒;6、螺栓;7、外螺纹;8、内螺纹;9、第一半环板;10、第二半环板;11、凸块;12、凹槽;13、活动杆;14、L型卡块;15、楔形面;16、嵌入槽;17、竖槽;18、横槽;19、手压块;20、第一弹簧;21、上螺纹段;22、下螺纹段;23、光滑段;24、限位环;25、密封圈;26、把手;27、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混凝土抗渗仪,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上设有6个模座2,模座2上设有试模3。试模3包括外筒4和内筒5,外筒4底部外侧上固定设有固定环,固定环和模座2通过螺栓6固定;内筒5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7,外筒4的内壁上设有与外螺纹7配合的内螺纹8;内筒5包括两个均分的第一半环板9和第二半环板10,第一半环板9和第二半环板10拼接。

在安装前首先将第一半环板9和第二半环板10拼合形成内筒5,然后转动内筒5使其进入到外筒4内,利用外筒4和内筒5上的内螺纹8和外螺纹7配合使内筒5和外筒4固定,将混凝土块利用压力机压入到内筒5内;实验完成后,需要将混凝土块从试模3中取出,此时可将内筒5从外筒4中拧出,然后将内筒5拆分成第一半环板9和第二半环板10,可轻易的将混凝土块取出。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半环板9在与第二半环板10的拼接面上固定设有凸块11,第二半环板10上设有与凸块11插接配合的凹槽12。通过凸块11与凹槽12的配合使第一半环板9和第二半环板10在拼合后竖向不会发生相对滑移,则在将内筒5拧入到外筒4内时,第一半环板9和第二半环板10不易发生竖向滑离,导致安装不便。

第二半环板10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活动杆13,活动杆13上固定连接有L型卡块14,L型卡块14的端部设有朝向凹槽12槽口的楔形面15,凸块11上设有与L型卡块14的端部插接配合的嵌入槽16,第二半环板10内设有供活动杆13竖向滑动的竖槽17,第二半环板10内设有供L型卡块14竖向活动且与竖槽17连通的横槽18,活动杆13上端穿出到第二半环板10上方,活动杆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手压块19,活动杆13上设有使L型卡块14嵌入到嵌入槽16内的第一弹簧20,第一弹簧20两端分别第二半环板10和手压块19固定连接。

当凸块11嵌入到凹槽12内后,在第一弹簧20的弹力作用下, L型卡块14的端部嵌入到嵌入槽16内,能够防止凸块11脱出凹槽12,提高了第一半环板9和第二半环板10的连接稳定性,使内筒5在转动进入到外筒4内时第一半环板9和第二半环板10之间的间隙更小,使内筒5在转入到外筒4内时更加稳定。

外螺纹7和内螺纹8均包括上螺纹段21和下螺纹段22,上螺纹段21和下螺纹段22等长,内筒5上的上螺纹段21和外筒4上的上螺纹段21螺纹配合,内筒5上的下螺纹段22和外筒4上的下螺纹段22螺纹配合,上螺纹段21和下螺纹段22之间为光滑段23。光滑段23的设置使操作者在将内筒5转动进入到外筒4内时,内筒5上的下螺纹段22首先与外筒4上的上螺纹段21配合,继续转动使内筒5上的下螺纹段22与外筒4上的上螺纹段21分离,光滑段23能够使内筒5上的下螺纹段22滑动至与外筒4上的下螺纹段22配合,节省了内筒5完全拧入到外筒4内的时间。

如图2、图3所示,外筒4底部设有限位环24,限位环24的内圈直径等于内筒5内壁的直径。利用限位环24能够防止内筒5在转动进入到外筒4内后从外筒4的另一侧开口突出。限位环24和内筒5抵接处设有密封圈25,能够防止在进行注水实验时,水从内筒5和外筒4的连接处渗出。内筒5上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把手26,把手26为操作者提供了施力点,能够让操作者更便于将内筒5转动进入到外筒4内。内筒5的上端设有导向面27,能够便于混凝土块压入到内筒5内。

具体工作过程:在开始抗渗测试实验前,需要提前将混凝土块压入到试模3内。在组装试模3时,首先将第一半环板9和第二半环板10拼合,第一半环板9上的凸块11插入到第二半环板10上的凹槽12内,凸块11在插入到凹槽12内的过程中,凸块11与L型卡块14的楔形面15抵接,推动L型卡块14朝第二半环板10的竖直方向滑动,L型卡块14带动活动杆13运动并压缩第一弹簧20。在第一弹簧20回复力的作用下,L型卡块14嵌入到嵌入槽16内使L型卡块14和凸块11卡接。

拼接完成后,将内筒5进入到外筒4内,使内筒5的上螺纹段21和下螺纹段22分别与外筒4上的上螺纹段21和下螺纹段22螺纹配合,同时需要保证内筒5的底部与外筒4上的密封圈25抵紧。内筒5和外筒4连接完毕后,将试模3和模座2固定。利用压力机将混凝土块压入到内筒5内后,便可开始注水进行抗渗实验。

完成抗渗实验后,取下试模3,将内筒5与外筒4分离,按压活动杆13使L型卡块14的端部脱出嵌入槽16,将第一半环板9和第二半环板10分离,便可将混凝土块取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