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1947发布日期:2018-09-21 20:4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测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红外探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红外探测领域,热释电红外探头无法对处于静止状态的人体进行识别,因此,若在实际探测中采用这种探头,则容易忽略静止的人体,造成漏检或误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对静止的人体造成漏检或误检的红外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红外探测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第一监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由所述驱动机构带动在设定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的第二监测单元、以及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根据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反馈的当前监测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开启或关闭的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中设有安装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和所述第二监测单元且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由所述驱动机构带动转动的基板;

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和所述第二监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同一面上。

优选地,所述红外探测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与所述基板电连接的线路板;

所述壳体中设有固定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线路板的支架。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和所述第二监测单元相对设置的感应面、设置在所述感应面上的面罩、设置在所述壳体中限定所述基板位置的限位槽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壁上的USB接口和/或端子接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面罩连接的卡槽

所述面罩的材质为聚乙烯材料。

优选地,所述红外探测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壁面且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连接装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壁面的卡骨、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供所述卡骨插入的插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监测单元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所述第二监测单元为热电堆红外传感器或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反馈的当前监测信号随时间变化而改变,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关闭的关闭模式;以及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反馈的当前监测信号随时间变化而不变,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开启的开启模式。

优选地,所述红外探测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与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和所述第二监测单元连接以将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和所述第二监测单元的监测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的信号传输装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探测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红外探测器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第一监测单元、驱动机构、与该驱动机构连接由该驱动机构带动在设定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的第二监测单元以及与驱动机构连接的控制装置,并通过该第一监测单元和该第二监测单元配合实现对空间内处于静止状态的人体进行识别。该控制装置能够根据该第一监测单元反馈的当前监测信号控制该驱动机构开启或关闭,则当该第一监测单元反馈空间内不存在运动的人体时,该控制装置控制该驱动机构开启,带动该第二监测单元转动,进行再次识别;从而避免漏检或误检。该红外探测器能够有效地检测某个空间或区域中是否存在人体,避免静止人体漏检或误检。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红外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红外探测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红外探测器的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红外探测器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红外探测器的壳体与固定件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红外探测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该红外探测器可用于识别空间中或者某个区域中是否有人体存在,其识别度和准确性高,能够避免静止人体漏检或误检。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该红外探测器,包括壳体11、设置在该壳体11中的第一监测单元13、设置在该壳体11中的驱动机构12、与该驱动机构12连接由该驱动机构12带动在设定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的第二监测单元14、以及与该驱动机构12连接根据该第一监测单元13反馈的当前监测信号控制该驱动机构12开启或关闭的控制装置。该壳体11可以起到安装和固定的作用。该驱动机构12能够通过带动该第二监测单元14在设定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与静止的人体形成相对运动,从而实现识别静止的人体。该第一监测单元13和该第二监测单元14可用于识别是否存在人体。该控制装置可控制该驱动机构12转动。

如图1至4所示,该壳体11可以采用金属或塑料制成。该壳体11可以为圆柱状、半圆柱状或长方体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壳体11可以为圆柱状。该壳体11包括设置在该壳体11上且与该第一监测单元13和该第二监测单元14相对设置的感应面111、设置在该感应面111上的面罩112、设置在该壳体11中的限位槽115以及设置在该壳体11外侧壁上的USB接口117和/或端子接口。

该感应面111设置在该壳体11的曲面上,其可以便于该第一监测单元13和该第二监测单元14进行监测。

该面罩112可起到防护的作用,其采用高密度PE材料(聚乙烯材料)制成,其可以避免该第一监测单元13和该第二监测单元14受损害。该面罩112于该壳体1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具体地,该壳体11上设有与该面罩112连接的卡槽113,该卡槽113位于该感应面111的两侧,该面罩112的两侧可卡设在该卡槽113中,以便于该面罩112的固定和拆卸。

该壳体11中设有安装该第一监测单元13和该第二监测单元14且与该驱动机构12连接由该驱动机构12带动转动的基板114。该基板114的两端分别设有与该驱动机构12连接和与该限位槽115连接并且便于该基板114转动的转轴。

该限位槽115设置在该壳体11底部,可限制该基板114转动的位置,其可以呈圆形,其直径与该转轴之间相适配,以便于该基板114安装,以及在该限位槽115中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11中还设有固定该驱动机构12的支架116;该支架116上设有可供该驱动机构12穿过与该基板114连接的通孔。该支架116固定该该壳体11的内侧壁上,且该支架116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或者塑料。

该USB接口117可以为充电接口也可以为数据传输接口,其可与电源连接进行充电,也可以与移动终端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该驱动机构12可以为电机,其设置在支架116的上方,其输出轴穿过该支架116的通孔与基板114的转轴连接,以通过转动,带动基板114在设定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

该第一监测单元13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其可获取红外辐射并生成红外探测信号。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在实施例中,优选地,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设置。该第一监测单元13能够监测监测区域内是否存在运动的人体。则当该第一监测单元13的监测信号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则可判断该监测区域内存在人体,若监测信号随时间变化而不变,则可判断该监测区域中不存在人体或者人体处于静止状态。

该第二监测单元14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或热电堆红外传感器;该红外传感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第二监测单元14为热电堆红外传感器;该热电堆红外传感器的数量为一个。该第二监测单元14能够通过该驱动机构12带动转动,与处于静止状态的人体形成相对运动,从而能够监测该监测区域内是否存在静止的人体。则当该第二监测单元14在设定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当前监测信号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则可判断该监测区域内存在静止的人体;若监测信号随时间变化而不变,则判断该监测区域内不存在静止的人体。

该第一监测单元13和该第二监测单元14设置在该基板114的同一面上。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监测单元13和该第二监测单元14不限于设置在同一基板114上,该第一监测单元13可以固定在该壳体11的未被基板114挡到的内侧壁,且该第一监测单元13和该第二监测单元14的朝向一致,以保证其监测的范围一致。

该红外探测器还包括设置在该壳体11中与该基板114电连接的线路板15;该线路板15固定在支架116上,且与该基板114平行设置。该基板114可通过设置插针与该线路板15连接,以实现电导通。

该控制装置与该驱动机构12、该第一监测单元13、和该第二监测单元14电连接或者通信连接。其能够获取该第一监测单元13当前的监测信号控制该驱动机构12开启或关闭,带动该第二监测单元14转动。该控制装置包括该第一监测单元13反馈的当前监测信号随时间变化而改变,控制该驱动机构12关闭的关闭模式;以及该第一监测单元13反馈的当前监测信号随时间变化而不变,控制该驱动机构12开启的开启模式。则该控制装置通过该第一监测单元13获取到该区域内存在人体时,则无需通过该第二监测单元14再次监测,则可控制该驱动机构12关闭。该控制装置通过该第一监测单元13获取到该区域内不存在运动的人体,为了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静止人体,该控制装置控制该驱动机构12转动,从而带动该第二监测单元14转动,该控制装置可根据该第二监测单元14当前监测信号是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判断是否存在静止的人体,从而提高监测的准确性,避免静止的人体漏检或误检。

该红外探测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1中与该第一监测单元13和该第二监测单元14连接以将该第一监测单元13和该第二监测单元14的监测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的信号传输装置;通过该信号传输装置,该第一监测单元12和该第二监测单元14可与该控制装置进行信号传输。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红外探测器还包括设置在该壳体11的外壁面且与该壳体11可拆卸连接的固定件16,该固定件16可用于将该红外探测器固定在监测区域的墙壁或者天花板上,以便于红外探测的进行。该固定件16上设有便于该红外探测器悬挂的挂孔,可用于将该红外探测器悬挂。

该固定件16与该壳体11之间设有连接装置17;通过该连接装置17可便于该固定件16的拆卸和更换。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装置17包括设置在该壳体11外壁面的卡骨171、以及设置在该固定件16上供该卡骨171插入的插槽172;通过将该卡骨171插入该插槽172中,可将该固定件16安装在该壳体11上。

该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为,首先,该控制装置获取该第一监测单元的当前监测信号,若该第一监测单元的当前监测信号随时间变化,则认为监测区域内存在运动的人体,则发送关闭指令给到驱动机构;若该第一监测单元的当前监测信号未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则该控制装置无法取得该监测区域内是否不存在人体还是存在处于静止状态的人体;接着,该控制装置发送开启指令给到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转动,带动基板一起转动,从而带动该第二监测单元转动,该,若该监测区域中存在静止的人体,该第二监测单元转动过程中,与该静止的人体形成相对运动,则该第二监测单元的监测信号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若该监测区域中不存在静止的人体,则该第二监测单元的监测信号随时间变化而不变。通过该第一监测单元和该第二监测单元的配合可有效监测到监测区域中是否存在人体,避免静止的人体漏检或误检。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