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元件重量及磁通量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3857发布日期:2018-08-07 23:4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性元件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磁性元件重量及磁通量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磁性元件的品种很多,如收音机的磁棒,收音机,电视机中周的磁芯、磁帽,电视机行输出的U形磁芯,偏转线圈磁环等。不仅品种较多,而且形状也各异,如中周磁芯有“工”字形的,也有“王”字形的,有螺丝的,也有圆柱形的等。目前生产的软磁铁氧体中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有锰锌铁氧体(低频用)和镍锌铁氧体(高频用)两大类。工厂在出厂时往往将锰锌的收舌机中波磁棒的一端涂以黑漆,将镍锌短波磁棒的一端涂以红漆。

现有技术中,磁性元件在使用前必须检测其重量和磁通量是否合格,而一般磁性元件的重量检测工作以及磁通量检测工作都是分开进行的,且必须由工作人员一一操作,尤其是在进行批量检测时,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容易出现将磁性元件分拣错误的情况发生,导致后续不良品返工等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元件重量及磁通量检测设备,具有能够自动检测油壶浮子的重量、磁通量是否达到要求值,并能够根据检测结构自动进行分拣工作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性元件重量及磁通量检测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用于放置磁性元件的上料组件、用于检测磁性元件重量的高精度电子秤、用于检测磁性元件磁通量的磁通量检测仪以及用于将检测完成的磁性元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放置的分料组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导轨组,所述导轨组上滑移连接有用于将放置于上料组件上的磁性元件输送至高精度电子秤上的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用于将放置于高精度电子秤上的磁性元件输送至磁通量检测仪和分料组件上的第二输送装置。

如此设置,先由工作人员将已组装好的磁性元件放在上料组件上,首先由第一输送装置将磁性元件依次从上料组件上抓起并将磁性元件输送到高精度电子秤上进行称重测试,如果称重不合格,那第二输送装置会直接将称重不合格的磁性元件抓起并放在分料组件上进行不合格品收集工作;若称重合格,第二输送装置会将称重合格的磁性元件抓起并输送到磁通量检测仪上进行磁通量检测,根据磁通量的检测结果,第二输送装置会将磁性元件输送至分料组件上进行分拣工作,从而完成一个磁性元件的称重、磁通量测试,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机架上的支撑板以及滑移连接于两个支撑板上的上料板,两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定位板,其中一所述定位板远离另一定位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于两个定位板上的第一精密丝杆,所述上料板下端设置有与第一精密丝杆螺纹连接的滑移板,所述上料板上设置有多个上料槽,所述上料板下端两侧设置有呈凹字形状设置的卡块,两所述支撑板上端分别插接于两个卡块的内凹处。

如此设置,利用上料槽可以将大量需要检测的磁性元件放置到上料板上,利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精密丝杆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一精密丝杆螺纹连接的滑移板推动上料板沿着两个支撑板的长度方向进行滑移,使得当处于最外端的磁性元件检测完成后能够下一排磁性元件输送至上料工位上,利用卡块与支撑板的卡接关系能够增加上料板的稳定性,防止上料板翻转。

进一步设置:所述分料组件包括两个互相垂直设置且固定连接于机架上方的支撑件,两所述支撑件上端分别设置有呈凹字形状设置用于输送合格磁性元件的第一滑槽以及用于输送不合格磁性元件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上端抵接于第二滑槽一侧,所述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的下端均设置有收集框。

如此设置,当第二输送装置输送的是合格品时,第二输送装置会多移动一段距离,使得磁性元件能够移动到第一滑槽上方,从而使得磁性元件能够沿着第一滑槽滑落完成合格品的分拣工作,当第二输送装置输送的是不合格品时,第二输送装置会少移动一段距离,使得磁性元件能够移动到第二滑槽上方,从而使得磁性元件能够沿着第二滑槽滑落完成不合格品的分拣工作,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轨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两根立柱以及固定连接于两根立柱上端之间的滑轨,所述滑轨上滑移连接有两个滑块,两所述立柱上分别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以及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以及第三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精密丝杆以及第三精密丝杆,所述第二精密丝杆与第三精密丝杆分别与两个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固定连接在设置于靠近上料组件的滑块上,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固定连接在设置于靠近分料组件的滑块上,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第三伺服电机分别设置于滑轨两侧。

如此设置,通过第二伺服电机以及第三伺服电机带动第二精密丝杆和第三精密丝杆转动,带动两个滑块的精准移动,从而实现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的精准上料工作以及分料工作。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滑块上的气缸以及固定连接于气缸活塞杆上的机械爪。

如此设置,利用气缸能够将机械爪下降至磁性元件上方,利用机械爪能够将磁性元件固定夹持起来。

进一步设置:放置于所述上料组件最外端的磁性元件、高精度电子秤的中心点、磁通量检测仪的测试点、分料组件、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处于同一工作平面上。

如此设置,使得第一输送装置能够将磁性元件输送至高精度电子秤的中心点上,第二输送装置能够将磁性元件输送至磁通量检测仪的测试点以及分料组件上,确保重量检测工作、磁通量检测工作以及分拣工作的精确运行。

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一侧设置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内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高精度电子秤以及磁通量检测仪与设置于控制柜内的PLC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上料组件、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以及分料组件与设置于控制柜内的PLC控制器控制连接。

如此设置,利用设置于控制柜内的PLC控制器能够根据高精度点子称以及磁通量检测仪的检测结构对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发出不同的控制命令,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下端设置有多个万向轮,所述机架下端还设置有多个固定支脚。

如此设置,利用万向轮便于工人人员更换设备的工作位置,利用固定支脚能够防止设备工作时滑移,确保设备的工作安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与高精度电子厂以及磁通量检测仪的配合能够自动检测磁性元件的重量、磁通量是否达到要求值,并能够利用分料组件对合格品以及不合格品进行自动分拣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磁性元件重量及磁通量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磁性元件重量及磁通量检测设备的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磁性元件重量及磁通量检测设备的分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磁性元件重量及磁通量检测设备的导轨组、第一输送装置以及第二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万向轮;12、固定支脚;2、控制柜;3、导轨组;31、立柱;32、滑轨;33、滑块;34、第二伺服电机;341、第二精密丝杆;35、第三伺服电机;351、第三精密丝杆;4、上料组件;41、第一伺服电机;42、滑移板;43、支撑板;44、上料板;441、上料槽;45、卡块;46、第一精密丝杆;47、定位板;5、高精度电子秤;6、磁通量检测仪;7、分料组件;71、支撑件;72、第二滑槽;73、第一滑槽;74、收集框;8、第一输送装置;81、气缸;82、机械爪;9、第二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磁性元件重量及磁通量检测设备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磁性元件重量及磁通量检测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下端设置有便于工作人员推动设备的万向轮11以及用于固定设备工作位置的固定支脚12,机架1上端依次设置有用于批量放置磁性元件的上料组件4、用于对磁性元件进行重量检测的高精度电子秤5、用于对磁性元件进行磁通量检测的磁通量检测仪6以及用于将检测完成的磁性元件进行分拣工作的分料组件7,机架1上还设置有导轨组3,导轨组3上滑移连接有用于将放置于上料组件4上的磁性元件输送至高精度电子秤上的第一输送装置8以及用于将放置于高精度电子秤上的磁性元件输送至磁通量检测仪6和分料组件7上的第二输送装置9;其中,机架1一侧设置有控制柜2,控制柜2内设置有PLC控制器,高精度电子秤5以及磁通量检测仪6与设置于控制柜2内的PLC控制器信号连接,上料组件4、第一输送装置8、第二输送装置9以及分料组件7与设置于控制柜2内的PLC控制器控制连接。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料组件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机架1上的支撑板43以及滑移连接于两块支撑板43上的上料板44,两个支撑板43之间对称设置有两块与支撑板43垂直设置的定位板47,其中一块定位板47远离另一定位板4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41,第一伺服电机41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于两个块定位板47上的第一精密丝杆46,上料板44下端设置有与第一精密丝杆46螺纹连接的滑移板42,上料板44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磁性元件的上料槽441;其中,上料板44下端两侧设置有呈凹字形状设置的卡块45,两块支撑板43上端分别插接于两个卡块45的内凹处,所有上料槽441呈阵列状排布成多排,每排上料槽441设置有多个且数量相等设置。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分料组件7包括两个互相垂直设置且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方的支撑件71,两个支撑件71上端分别设置有呈凹字形状设置用于输送合格磁性元件的第一滑槽73以及用于输送不合格磁性元件的第二滑槽72,第一滑槽73的上端抵接于第二滑槽72一侧,第一滑槽73以及第二滑槽72的下端均设置有收集框74;其中,第一滑槽73的设置方向与机架1的长度方向一致。

结合图1和图4所示,导轨组3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两根立柱31以及固定连接于两根立柱31上端之间的滑轨32,滑轨32上滑移连接有两个滑块33,两所述立柱31上分别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34以及第三伺服电机35,第二伺服电机34以及第三伺服电机35的电机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精密丝杆341以及第三精密丝杆351,第二精密丝杆341与第三精密丝杆351分别与两个滑块33螺纹连接,第一输送装置8以及第二输送装置9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滑块33上的气缸81以及固定连接于气缸81活塞杆上用于夹持磁性元件的机械爪82,第二伺服电机34与第三伺服电机35分别设置于滑轨32两侧;其中,第一输送装置8固定连接在与第二精密丝杆341螺纹连接的滑块33上,第二输送装置9固定连接在与第三精密丝杆351螺纹连接的滑块33上,放置于所述上料组件4最外端的磁性元件、高精度电子秤的中心点、磁通量检测仪6的测试点、分料组件7、第一输送装置8以及第二输送装置9处于同一工作平面上。

工作原理:首先由作业员将磁性元件批量的放在上料槽441内,然后通过控制柜2控制第一输送装置8开始工作,此时,第一输送装置8依次从上料板44内将磁性元件抓起并输送至高精度电子秤5上进行重量检测工作,如果磁性元件的重量检测不合格,高精度电子秤5会向设置于控制柜2内的PLC控制器发出一个检测信号,接收到此检测信号的PLC控制器会控制第二输送装置9会移动到高精度电子秤5上将磁性元件夹起并输送至第二滑槽72上方,使得磁性元件能够沿着第二滑槽72滑落到用于收集不合格产品的收集框74内,同时由第一输送装置8输送一个新的磁性元件进行重量检测。

如果磁性元件的检测合格,高精度电子秤5会向设置于控制柜2内的PLC控制器发出第二种检测信号,接收到此检测信号的PLC控制器会控制第二输送装置9会移动到高精度电子秤5上将磁性元件夹起并输送至磁通量检测仪6上进行磁通量检测工作,同时由第一输送装置8输送一个新的磁性元件进行重量检测。

如果磁通量的检测不合格,磁通量检测仪6会向设置于控制柜2内的PLC控制器发出一个检测信号,接收到此检测信号的PLC控制器会控制第二输送装置9会移动到高精度电子秤5上将磁性元件夹起并输送至第二滑槽72上方使得磁性元件能够沿着第二滑槽72滑落到用于收集不合格产品的收集框74内;如果磁通量的检测合格,磁通量检测仪6会向设置于控制柜2内的PLC控制器发出第二种检测信号,接收到此检测信号的PLC控制器会控制第二输送装置9会移动到第一滑槽73上方,使得磁性元件能够沿着第一滑槽73落到用于收集合格品的收集框74内,放置好磁性元件后,第二输送装置9会重新将进行重量检测的磁性元件进行输送。

当第一排电磁元件检测完毕后,第一伺服电机41会带动上料板44自动往前在进一排磁性元件,直到上料板44上所有磁性元件都检测完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