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接头的挡圈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8516发布日期:2018-09-04 21:53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速接头的挡圈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快速接头是一种不需要工具就能实现管路连通或断开的接头。快速接头可分为空气用快速接头、氧气燃料气体用快速接头、气体液体共用快速接头、油压用快速接头、惰性气体用快速接头、冷却水温油用快速接头、半导体快速接头。目前在快速接头内部安装挡圈往往不能将挡圈放置设定位置。

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准检测挡圈的快速接头的挡圈检测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快速接头的挡圈检测机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一端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活塞杆一端设置有用于下压挡圈的下压柱,升降气缸一端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设置有用于检测挡圈位置的第一位移传感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升降气缸活塞杆一端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下压柱和升降气缸通过直线轴承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升降气缸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设置有用于检测下压挡圈后的挡圈的位置的第二位移传感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导轨两端设置有对第二位移传感器限位的第二限位槽。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导轨两端设置有对第一位移传感器限位的第一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下压下压柱,利用第一位移传感器检测挡圈的位置,第一导轨便于调节第一位移传感器的位置。直线轴承连接下压柱和升降气缸,确保下降不会发生偏位。第二位移传感器和第一位移传感器配合测出高度差以此来检测挡圈是否多装。第二限位槽和第一限位槽分别对位移传感器移动位置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快速接头的挡圈检测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支架1、升降气缸2、下压柱3、第一导轨31、第一限位槽311、第一位移传感器4、直线轴承5、第二导轨6、第二限位槽611、第二位移传感器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快速接头的挡圈检测机构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一端设置有升降气缸2,所述升降气缸2活塞杆一端设置有用于下压挡圈的下压柱3,升降气缸2一端设置有第一导轨31,所述第一导轨31设置有用于检测挡圈位置的第一位移传感器4。支架1螺柱于工作台的支撑杆上,支架1与顶升气缸2的一端螺柱连接,升降气缸2活塞杆一端螺柱连接下压柱 3,第一导轨31螺柱连接于下压柱3上端的一侧。第一位移传感器4与第一导轨31卡合固定。升降气缸2驱动下压柱3下降一直到顶着挡圈时,第一位移传感器4检测下降距离确定挡圈安装位置。将第一位移传感器4安装在第一导轨31,便于现场调节第一位移传感器4的高度,扩大该机构的适用范围。

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气缸2活塞杆一端设置有直线轴承5,所述下压柱3和升降气缸2 通过直线轴承5连接。直线轴承5与套住下压柱3并通过螺柱固定。直线轴承5上端面与升降气缸2活塞杆一端螺柱连接。直线轴承5连接下压柱3和升降气缸2,确保下压柱3下降不会发生偏位。

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气缸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导轨6,所述第二导轨6设置有用于检测下压挡圈后的挡圈的位置的第二位移传感器7。第二导轨6螺柱连接于下压柱3上端远离第一导轨31的一侧,第二位移传感器7与第二导轨6卡合固定。升降气缸2驱动下压柱3下降一直到顶着挡圈时,第一位移传感器4检测下降距离确定挡圈安装位置。升降气缸2继续下压,挤压挡圈,第二位移传感器7检测此时下降高度,通过第二位移传感器7和第一位移传感器4检测的位移的差值,可以检测挡圈是否多装。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导轨6两端设置有对第二位移传感器7限位的第二限位槽611。第二限位槽611对第二位移传感器7限位,防止安装第二位移传感器7过低或者过高而影响第二位移传感器7对挡圈进行测距。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导轨31两端设置有对第一位移传感器4限位的第一限位槽311。第一限位槽311对第一位移传感器4限位,防止安装第一位移传感器4过低或者过高而影响第一位移传感器4对挡圈进行测距。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