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损检测设备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8285发布日期:2018-09-14 22:2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损检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损检测设备的工装。



背景技术: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且可设计性强等特点,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复合材料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诸如工具坠落、设备撞击等低能量冲击会使得复合材料内部产生肉眼不可见的损伤。低能量冲击会使复合材料内部产生分层,在压缩载荷下分层区产生局部屈曲会进一步引起分层扩展,从而使得复合材料压缩承载能力大大下降。因此,复合材料的冲击后压缩剩余强度的测试对于复合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ASTM D7136和ASTM D7137是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冲击损伤引入和冲击后压缩强度测试的标准测试方法,在冲击损伤引入之后进行压缩之前需要进行快速有效且不破坏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无损检测,确定损伤面积。基于此,设计了一种用于无损检测设备的工装,可以实现不同尺寸的试验件进行快速有效地无损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无损检测设备的工装,该工装可以用于不同尺寸的试验件的无损检测。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无损检测设备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用于固定无损检测的试验件,所述工装包括一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下侧面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矩形框的四条边框形成一容腔,在所述容腔内放置所述试验件;在所述矩形框的四条边框上各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矩形框处于同一平面的贯穿的螺孔,所述工装还包括数个螺栓,所述数个螺栓穿过所述螺孔,以将所述试验件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底板的中心设有一个圆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矩形框的两个长边上各设有两个螺孔,所述矩形框的两个短边上各设有一个螺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螺孔处设有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矩形框的其中一条长边上设置一长条形滑轨,以方便无损检测的编码器在对试验件进行无损检测时的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无损检测设备的工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工装可以用于不同尺寸的试验件的无损检测;

2)所述工装固定试验件的位置,提高了无损检测过程中的精度;

3)所设计的滑轨方便无损检测过程中编码器的运行,提高成像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用于无损检测设备的工装不带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用于无损检测设备的工装带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下列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无损检测工具为GE Phasor XS便携式相控阵超声波探伤仪。

如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无损检测设备的工装1,所述工装1用于固定无损检测的试验件,所述工装1为一矩形框11,所述矩形框11的下侧面设有底板12,所述底板12和所述矩形框11的四条边框形成一容腔13,在所述容腔13内放置所述试验件;在所述矩形框11的两条长边上各设有两个与所述矩形框11处于同一平面的贯穿的螺孔14,在所述矩形框11的两条短边上各设有一个与所述矩形框11处于同一平面的贯穿的螺孔14,所述工装1还包括六个螺栓15,所述六个螺栓15穿过所述六个螺孔14,以将所述试验件固定。通过调节这六个螺栓可以实现不同尺寸试验件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底板12的中心设有一个圆孔121。在复合材料试验件进行无损检测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水作为耦合剂,在工装1的底板12的中心设置的圆孔121可以使得无损检测过程中用到的水及时排出,避免积累在试验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螺孔14处设有凹槽16。

如图4所示,在所述矩形框11的右侧一条长边上设置一长条形滑轨17,以方便无损检测的编码器在对试验件进行无损检测时的运行,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工装1的矩形框11的长为300mm,宽为200mm,总厚度为20mm,底板12的长为224mm,宽为117.3mm,圆孔121的直径为50mm,螺孔14的直径为6mm,矩形框11长边上的凹槽16的深度为20mm,宽度为20mm,矩形框11短边上的凹槽16的深度为15mm,宽度为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无损检测设备的工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工装可以用于不同尺寸的试验件的无损检测;

2)所述工装固定试验件的位置,提高了无损检测过程中的精度;

3)所设计的滑轨方便无损检测过程中编码器的运行,提高成像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