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脂卸载的精确计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6423发布日期:2018-09-14 22:1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脂卸载的精确计量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油脂卸载的精确计量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将食用油运输车上的油脂卸载、泵送和精确计量的系统和计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散装油大批量转运一般采用食用油运输车,俗称油罐车、槽车等。目前,食用油运输车装油量的计量较为精确的方法为采用地磅对车进行称重,装载前后的车的质量之差,即为装载的食用油质量。根据车中油罐的大小,散装油的装载量一般为20~50吨,加上车的自重,总重量在30~70吨。为了精确称重如此大的重量,对地磅中的称重元件的要求很高,导致地磅的建设成本较高。例如,一个量大量程为80吨,精度为0.2的地磅,造价在15万左右。不仅如此,地磅占地面积较大(一般宽为3米,长8~20米),并不适合空间有限的工厂来安装。对于那些没有合适空地空装地磅的工厂来说,采用流量计来计量装卸油量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虽然,一些精密流量计的标称精度可以达到0.2,甚至更高,但在实际应用中的计量误差却远远高于0.2%,误差基本上在2%以上。这么大的误差,会给散装食品油贸易带来很大问题和纠纷。采用流量计来计量油罐车的油量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误差,主要原因是:在油装卸泵送过程中混入了大量空气,特别是在油罐车卸油的尾声,油位见底,混入空气不可避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脂卸载的精确计量系统,该系统在油罐车卸油脂过程中可自动消除混入的大量空气并稳定液流,让流量计工作环境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达到其标称的计量精度,保证了油脂计量的可靠性,整个系统占地面积小,造价低,自动化程度高,计量精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脂卸载的精确计量系统,包括整流罐、升降台、油泵、流量计与真空泵,整流罐通过升降台可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升高与降低,整流罐一侧设有进液管,整流罐另一侧设有出液软管,出液软管通过泵进液管连接于油泵的油泵进液口,油泵的油泵出液口连接有泵出液管,泵出液管上装有泵后阀,流量计设于油泵出液口与泵后阀之间的管道上,真空泵通过抽气管连接于整流罐顶部。

进一步而言,所述整流罐包括筒体、上盖与底座,筒体顶部与上盖底部密封连接,筒体底部设有密封设置的斜底板,筒体侧部上装有液位计,上盖顶部上装有压力表,底座通过紧固螺栓与升降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筒体顶部设有筒体法兰,上盖底部设有上盖法兰,筒体法兰与上盖法兰通过紧固螺栓密封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斜底板倾斜一定的角度设置,斜底板四周与筒体的下端密封焊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液位计的上联通管装于靠近筒体顶部的筒体法兰位置,液位计的下联通管装于靠近筒体中部偏下的位置,且与装于筒体底部的出液软管间隔一定距离。

进一步而言,所述进液管设于筒体左侧中间偏上的位置,进液管与筒体垂直设置,进液管上装有进液阀。

进一步而言,所述出液软管设于筒体右侧靠近底座位置,泵进液管上装有泵前阀与导气管,导气管上装有放气阀。

进一步而言,所述抽气管垂直装于上盖顶部中心位置,抽气管上装有抽气阀。

进一步而言,所述整流罐从上至下依次设有A液位触发点、B液位触发点、C液位触发点,A液位触发点与液位计的上联通管(中心位置齐平,B液位触发点设于略高于进液管,C液位触发点与液位计的下联通管中心位置齐平。

一种油脂卸载的精确计量系统,其计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油罐车的卸油管与整流罐的进液管相连,调节升降台高度,使进液管的位置刚好低于油罐车底平面最低处,开启进液阀,让油罐车中的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整流罐,同时打开泵前阀让油充满出液软管和泵进液管,打开导气管上端的放气阀,进行排空气操作,直至有油流出后关闭放气阀;

步骤二、当通过重力自流入整流罐中的油液位达到B液位触发点之上时,开启泵后阀、油泵、抽气阀和真空泵,整流罐中的油在油泵的作用下不断的抽出,而油中的所含的空气则不断的被真空泵抽排出整流罐,当进入整流罐中的油量大于抽出量时,油的液位会进一步上升,超过A液位触发点时,关闭真空泵和抽气阀,整流罐中脱气的油则继续被油泵抽出经过流量计的计量后流经泵后阀被送入油储罐中,当进入整流罐中的油量小于抽出量时,整流罐中油的液位会不断下降,当液位降到A液位触发点时之下时,开启抽气阀和真空泵,当液位继续降到B液位触发点之下时,关闭真空泵和抽气阀,降到C液位触发点时,关闭油泵停止泵油,此时油罐车中的油还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整流罐,直至液位到达B液位触发点之上则重复本步骤二开头操作,直至油罐车装载的油被抽干净,不再流入整流罐中;

步骤三、当油罐车中的油不再流入整流罐中时,此时整流罐中油的液位一定居于B液位触发点和C液位触发点之间,手动开启油泵,直至油液位降到C液位触发点,由于进入流量计的油流都是经过脱气的油,能被流量计准确计量,而且整流罐的体积远小于油罐车的储油量,最后留存在整流罐中的残存油脂较少且量是一定的,可以事先计量得到准确值,因此整个油罐车中卸载的油量就能被准确计量。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该系统在油罐车卸油脂过程中可自动消除混入的大量空气并稳定液流,让流量计工作环境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达到其标称的计量精度,保证了油脂计量的可靠性,整个系统占地面积小,造价低,自动化程度高,计量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结构图。

1.整流罐;10.筒体;100.筒体法兰;11.上盖;110.上盖法兰;12.底座;13.斜底板;14.进液管;140.进液阀;15.出液软管;16.液位计;160.上联通管;161.下联通管;17.抽气管;170.抽气阀;18.压力表;2.升降台;3.油泵;30.油泵进液口;31.油泵出液口;4.流量计;5.真空泵;6.泵进液管;60.泵前阀;7.泵出液管;70.

泵后阀;8.导气管;80.放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油脂卸载的精确计量系统,包括整流罐1、升降台2、油泵3、流量计4与真空泵5,整流罐1通过升降台2可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升高与降低,整流罐1一侧设有进液管14,整流罐1另一侧设有出液软管15,出液软管15通过泵进液管6连接于油泵3的油泵进液口30,油泵3的油泵出液口31连接有泵出液管7,泵出液管7上装有泵后阀70,流量计4设于油泵出液口31与泵后阀70之间的管道上,真空泵5通过抽气管17连接于整流罐1顶部。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其工作原理:通过进液管14与油罐车的卸油管连通,通过调节升降台2以便调节整流罐1最适合的高度,开启进液管14上的进液阀140,让油罐车上的油脂流入整流罐1,同时打开泵进液管6上的泵前阀60与油泵3让油进入出液软管15,通过流量计4进行精确计算。其中真空泵5的作用在于抽去整流罐1内的空气。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整流罐1的容积为配套油泵3以额定流量泵油20~90s时的量,整流罐1的高径比为2~4:1;油泵3可选用齿轮油泵;流量计4可选用椭圆齿轮流量计或质量流量计,流量精度不低于0.2。

更具体而言,所述整流罐1包括筒体10、上盖11与底座12,筒体10顶部与上盖11底部密封连接,筒体10底部设有密封设置的斜底板13,筒体10侧部上装有液位计16,上盖11顶部上装有压力表18,底座12通过紧固螺栓与升降台2固定连接。筒体10顶部设有筒体法兰100,上盖11底部设有上盖法兰110,筒体法兰100与上盖法兰110通过紧固螺栓密封连接。斜底板13倾斜一定的角度设置,斜底板13四周与筒体10的下端密封焊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上盖11与底座12的作用在于将整流罐1上下密封,斜底板13的作用在于可使整流罐1内的油更方便进入出液软管15,液位计16用于观察整流罐1内的油位,压力表18在于测试整流罐1内的压力。

更具体而言,所述液位计16的上联通管160装于靠近筒体10顶部的筒体法兰100位置,液位计16的下联通管161装于靠近筒体10中部偏下的位置,且与装于筒体10底部的出液软管15间隔一定距离。液位计16用于观察整流罐1内的油位,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液位计16可选用电接点液位计。

更具体而言,所述进液管14设于筒体10左侧中间偏上的位置,进液管14与筒体10垂直设置,进液管14上装有进液阀140。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使油罐车的油更方便进入整流罐1内。

更具体而言,所述出液软管15设于筒体10右侧靠近底座12位置,泵进液管6上装有泵前阀60与导气管8,导气管8上装有放气阀80。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使整流罐1内的油更方便进入出液软管15,同时可以通过导气管8排空出液软管15内的空气。

更具体而言,所述抽气管17垂直装于上盖11顶部中心位置,抽气管17上装有抽气阀170。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实现将整流罐1内的空气进行抽排。

更具体而言,所述整流罐1从上至下依次设有A液位触发点、B液位触发点、C液位触发点,A液位触发点与液位计16的上联通管160中心位置齐平,B液位触发点设于略高于进液管14,C液位触发点与液位计16的下联通管161中心位置齐平。

一种油脂卸载的精确计量系统,其计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油罐车的卸油管与整流罐1的进液管14相连,调节升降台2高度,使进液管14的位置刚好低于油罐车底平面最低处,开启进液阀140,让油罐车中的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整流罐1,同时打开泵前阀60让油充满出液软管15和泵进液管6,打开导气管8上端的放气阀80,进行排空气操作,直至有油流出后关闭放气阀80;

步骤二、当通过重力自流入整流罐1中的油液位达到B液位触发点之上时,开启泵后阀70、油泵3、抽气阀170和真空泵5,整流罐1中的油在油泵3的作用下不断的抽出,而油中的所含的空气则不断的被真空泵5抽排出整流罐1,当进入整流罐1中的油量大于抽出量时,油的液位会进一步上升,超过A液位触发点时,关闭真空泵5和抽气阀170,整流罐1中脱气的油则继续被油泵3抽出经过流量计4的计量后流经泵后阀70被送入油储罐中,当进入整流罐1中的油量小于抽出量时,整流罐1中油的液位会不断下降,当液位降到A液位触发点时之下时,开启抽气阀170和真空泵5,当液位继续降到B液位触发点之下时,关闭真空泵5和抽气阀170,降到C液位触发点时,关闭油泵3停止泵油,此时油罐车中的油还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整流罐1,直至液位到达B液位触发点之上则重复本步骤二开头操作,直至油罐车装载的油被抽干净,不再流入整流罐1中;

步骤三、当油罐车中的油不再流入整流罐1中时,此时整流罐1中油的液位一定居于B液位触发点和C液位触发点之间,手动开启油泵3,直至油液位降到C液位触发点,由于进入流量计4的油流都是经过脱气的油,能被流量计4准确计量,而且整流罐1的体积远小于油罐车的储油量,最后留存在整流罐1中的残存油脂较少且量是一定的,可以事先计量得到准确值,因此整个油罐车中卸载的油量就能被准确计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多个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施例一:受油计量系统配套齿轮油泵额定流量为30m3/h,整流罐的容积250L,高径比为2:1;流量计选用质量流量计,精度为0.2;液位计为电接点液位计,系统中各个阀门为电动阀门,可以在A、B、C三个液位触发点自动触发相应的阀门启闭和真空泵、油泵启停。食用油运输车装油30t,进行卸载计量时,卸油完毕质量流量计读数为29.89t,整流罐残油质量50kg,则计量相对误差为0.2%。

实施例二:受油计量系统配套齿轮油泵额定流量为30m3/h,整流罐的容积250L,高径比为3:1;流量计选用质量流量计,精度为0.2;液位计为电接点液位计,系统中各个阀门为电动阀门,可以在A、B、C三个液位触发点自动触发相应的阀门启闭和真空泵、油泵启停。食用油运输车装油30t,进行卸载计量时,卸油完毕质量流量计读数为29.91t,整流罐残油质量40kg,则计量相对误差为0.13%。

实施例三:受油计量系统配套齿轮油泵额定流量为40m3/h,整流罐的容积1000L,高径比为4:1;流量计选用质量流量计,精度为0.2;液位计为电接点液位计,系统中各个阀门为电动阀门,可以在A、B、C三个液位触发点自动触发相应的阀门启闭和真空泵、油泵启停。食用油运输车装油50t,进行卸载计量时,卸油完毕质量流量计读数为49.81t,整流罐残油质量80kg,则计量相对误差为0.22%。

实施例四:受油计量系统配套齿轮油泵额定流量为40m3/h,整流罐的容积223L,高径比为4:1;流量计选用椭圆齿轮流量计,精度为0.2;液位计为电接点液位计,系统中各个阀门为电动阀门,可以在A、B、C三个液位触发点自动触发相应的阀门启闭和真空泵、油泵启停。食用油运输车装油25m3,进行卸载计量时,卸油完毕质量流量计读数为24.90m3,整流罐残油质量30L,则计量相对误差为0.28%。

实施例五:受油计量系统配套齿轮油泵额定流量为30m3/h,整流罐的容积750L,高径比为2:1;流量计选用椭圆齿轮流量计,精度为0.2;液位计为电接点液位计,系统中各个阀门为电动阀门,可以在A、B、C三个液位触发点自动触发相应的阀门启闭和真空泵、油泵启停。食用油运输车装油50m3,进行卸载计量时,卸油完毕质量流量计读数为49.70m3,整流罐残油质量130L,则计量相对误差为0.34%。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