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角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3826发布日期:2018-08-31 22:30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尺,尤其是涉及一种一种万能角度尺。



背景技术:

最早的万能角尺,结构比较复杂,包括游标、卡块、直尺、角尺和扇形板等,且操作比较复杂,一般人没有经过培训很难掌握。

随着传感器和电子设备的发展,现有的万能角尺结构都变得很简单,万能角尺包括两个一端相互转动连接的直尺,其铰接处设置有角度传感器,其中一个直尺上设置有显示器。测量时,角度直接能够在显示器上读取,十分方便。

但是这种角尺存在一个问题,某些场合,我们测量角度的位置不方便读取角度数值,需要测量完以后,将角尺取出读数。如果两个直尺铰接处,我们设置的摩擦力较大,则我们测量时很难掰开,测量很不方便,然而将铰接处摩擦力设置的很小的话,测量完,稍微受到一点外力,两个直尺之间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

当然很容易想到的一个方案是,将两个直尺的铰接处通过螺栓连接,需要掰开时,将螺栓拧松,量好以后,再将螺栓拧紧,这种方法,在测量完角度以后,再拧紧螺栓是,两个直尺之间的角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也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万能角尺,适用在测量位置不便直接读数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万能角尺,包括第一直尺和第二直尺,所述第一直尺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直尺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直尺上设置有数显装置,所述第一直尺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直尺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同心设置,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后与螺母相连,所述螺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的部分外圈设置有中空的弹性圈,所述螺栓的端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和所述弹性圈内设置有油液,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活塞杆和驱动所述活塞杆向着所述凹槽底部运动的弹性件,所述螺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凹槽和所述弹性圈的两条通路,其中一条通路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让油液从所述弹性圈一侧单向流入到所述凹槽内,另一条所述通路内设置有节流阀。平时状态时,活塞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位于凹槽的底部,此时,凹槽内的液体全部流入到弹性圈内,弹性圈处于膨胀状态,弹性圈的外圈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圈相接触,这时第一直尺和第二直尺之间的转动阻力很大,需要测量时,将活塞杆拉出,弹性圈内的液体通过单向阀流到凹槽内,这时候弹性圈收缩,第一直尺和第二直尺可以方便的相互转动,进行测量,同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凹槽内的油液逐渐回流到弹性圈内,回流到一定程度后,弹性圈又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壁紧密接触,这时候,第一直尺和第二直尺之间转动阻力就很大,我们这时候可以取出万能角尺进行读数。通过改变溢流阀的通流面积,我们可以控制第一直尺和第二直尺可以自由活动的时间。这种结构的角尺,在测量时,角度可以自由调节,非常轻便,测量完成以后,又能自动锁紧,方便取出角尺进行读数,非常适合在测量位置不便直接读数的场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螺栓的端部设置有盖子,所述活塞杆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凹槽内壁相配合,所述第二部分穿出所述盖子的端部,所述弹簧套在所述第二部分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子和所述第一部分端部相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具有一圈向着周向延伸的手持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平时状态时,活塞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位于凹槽的底部,此时,凹槽内的液体全部流入到弹性圈内,弹性圈处于膨胀状态,弹性圈的外圈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圈相接触,这时第一直尺和第二直尺之间的转动阻力很大,需要测量时,将活塞杆拉出,弹性圈内的液体通过单向阀流到凹槽内,这时候弹性圈收缩,第一直尺和第二直尺可以方便的相互转动,进行测量,同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凹槽内的油液逐渐回流到弹性圈内,回流到一定程度后,弹性圈又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壁紧密接触,这时候,第一直尺和第二直尺之间转动阻力就很大,我们这时候可以取出万能角尺进行读数。通过改变溢流阀的通流面积,我们可以控制第一直尺和第二直尺可以自由活动的时间。这种结构的角尺,在测量时,角度可以自由调节,非常轻便,测量完成以后,又能自动锁紧,方便取出角尺进行读数,非常适合在测量位置不便直接读数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锁紧状态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自由调节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2,万能角尺,包括第一直尺1和第二直尺2,所述第一直尺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直尺2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直尺1上设置有数显装置3,所述第一直尺1一端设置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直尺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11和所述第二通孔21同心设置,螺栓4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后与螺母5相连,所述螺栓4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的部分外圈设置有中空的弹性圈6,所述螺栓4的端部设置有凹槽42,所述凹槽42和所述弹性圈6内设置有油液,所述凹槽42内设置有活塞杆7和驱动所述活塞杆7向着所述凹槽底部运动的弹簧8,所述螺栓4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凹槽和所述弹性圈的两条通路,其中一条通路内设置有单向阀43,所述单向阀让油液从所述弹性圈一侧单向流入到所述凹槽内,另一条所述通路内设置有节流阀44。

所述螺栓4的端部设置有盖子9,所述活塞杆7分成第一部分71和第二部分72,其中所述第一部分71与所述凹槽42内壁相配合,所述第二部分72穿出所述盖子9的端部,所述弹簧套在所述第二部分72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子和所述第一部分端部相接触。

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具有一圈向着周向延伸的手持部7a。

平时状态时,活塞在弹簧的作用下,位于凹槽的底部,此时,凹槽内的液体全部流入到弹性圈内,弹性圈处于膨胀状态,弹性圈的外圈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圈相接触,这时第一直尺和第二直尺之间的转动阻力很大,需要测量时,将活塞杆拉出,弹性圈内的液体通过单向阀流到凹槽内,这时候弹性圈收缩,第一直尺和第二直尺可以方便的相互转动,进行测量,同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凹槽内的油液逐渐回流到弹性圈内,回流到一定程度后,弹性圈又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壁紧密接触,这时候,第一直尺和第二直尺之间转动阻力就很大,我们这时候可以取出万能角尺进行读数。通过改变溢流阀的通流面积,我们可以控制第一直尺和第二直尺可以自由活动的时间。这种结构的角尺,在测量时,角度可以自由调节,非常轻便,测量完成以后,又能自动锁紧,方便取出角尺进行读数,非常适合在测量位置不便直接读数的场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