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铆压可靠性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3468发布日期:2019-04-03 01:2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弹簧铆压可靠性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簧铆压可靠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弹簧是健身器械上常用的配件之一,其可为健身器械提供张拉力以实现健身器械的功能。一般弹簧通过与其铆压连接的工件和健身器械连接,该工件不仅用于将弹簧固定于健身器械上,而且用于传递弹簧的张拉力。弹簧与工件铆压连接的可靠性,将影响健身器械的正常使用和器械使用者的人生安全,故得到器械制造商的高度重视。为保证健身器械产品的质量及避免造成对使用人员的身体伤害,对于弹簧配件的铆压可靠性须要进行100%的检测。

(1)被检测弹簧示意图

如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被检测弹簧产品由弹簧、带孔的工件A和工件B(钢丝绳铆压)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弹簧与带孔的工件A和工件B的连接由铆压实现。工件A和工件B上的孔洞分别用于和健身器械进行连接,实现将弹簧张拉力传导至健身器械,实现健身器械的功能。

检测部位:主要为工件与弹簧铆压连接的可靠程度。保证产品在工作状态中,铆压部位必须安全可靠,不脱开,实现弹簧张拉力的传导。

(2)现有检测技术方案

根据现有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人工操作配合简单杠杆原理进行检测,如说明书附图图2所示。现有检测方法,需要操作人员2名一起完成检测工作。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由其中一名操作人员负责将被检测弹簧产品上工件A和B的孔分别挂至杠杆末端挂点A和底座上的挂点B;

然后,由另一名操作人员,在简易杠杆的末端施加一向下的力,使得弹簧张拉至规定伸长距离。此时,弹簧与工件间的铆压可靠,且无发生松脱,则该被检测产品合格,完成对弹簧的测试;

最后,操作人员撤销对杠杆的施加力,使弹簧恢复正常长度,负责挂孔的操作人员将弹簧取下,整个检测动作完成。

(3)现有检测方法的缺点

现有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人工操作配合简单杠杆原理进行检测,主要存在以下缺点:①需要2名操作人员配合完成,效率低下;②施加的检测力来源于检测人员的手动施加,使得施加的检测力存在一定的离散性,使得弹簧的张拉力与理论张拉力存在人为误差,影响检测效果及可靠性;③由于采用人工操作,人工施力,使得工人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空白,由于原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人工操作配合简单杠杆原理进行检测,效率低,耗体力,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1)根据被检测产品的类型,施加特定数值的检测力,且施加检测力数值稳定,较好地保证弹簧的检测效果;(2)能够提高了弹簧检测的工作效率;(3)能够降低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

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弹簧铆压可靠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在平面互不平行的带有一根或多根挂杆的转盘A和转盘B;所述转盘A和转盘B由电机驱动的减速机带动同步转动;所述转盘A和转盘B上的挂杆成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转盘A、转盘B、电机和减速机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转盘A由减速机的输出轴带动转动;所述转盘A与减速机的输出轴垂直,转盘A的转轴与减速机的输出轴共线;所述转盘B由与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传动轴带动转动,所述转盘B与传动轴垂直,所述传动轴与减速机的输出轴所成夹角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挂杆的末端设置有挂针。

优选地,一对所述挂杆末端的挂针旋转至最低点时距离最近,随高度升高距离增大,直至旋转至最高点时距离最远。

优选地,两端挂在一对所述挂杆末端的挂针上的测试品上的弹簧处于挂针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一点时,不发生弹性形变,该点为上下料点。

优选地,所述上下料点有两个,分别为上料点和下料点,所述上料点和下料点以转盘A或转盘B的转轴对称分布。

优选地,所述上料点和下料点与挂针最低点的距离小于与挂针最高点的距离;挂针从上料点经圆的优弧旋转至下料点。

优选地,所述下料点的侧部设置有卸料板。

优选地,所述转盘A和转盘B有两组,对称地设置在减速机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结构精简、成本低廉、实用性高、通用性强。相对于现有的人工检测方法,本实用新型实现以下良好的技术效果:

(1)每次检测仅需1名操作人员,节省人工;

(2)方案实现了半自动化操作,使得检测的效率极大提高;

(3)弹簧的张拉后的伸长距离,提前由检测机设置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可实现对弹簧施加特定数值的检测力,检测力数值稳定可靠,较好地保证弹簧的检测效果;

(4)张拉力由电机提供,可减轻了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现有技术中测试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测试品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电机;3-减速机;4-输出轴;5-传动轴;6-转盘A;7-转盘B;8-挂针;9-测试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专利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测试品9的结构由弹簧、带孔的工件A和工件B(钢丝绳铆压)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弹簧与带孔的工件A和工件B的连接由铆压实现。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包括:所在平面互不平行(呈一定夹角)的带有多根扇形均匀分布挂杆的转盘A6和转盘B7;转盘A6和转盘B7由电机2驱动的减速机3带动同步转动;转盘A6和转盘B7上的挂杆成对设置。

如图3、图4所示,转盘A6、转盘B7、电机2和减速机3设置在机架1上;转盘A6由减速机3的输出轴4带动转动,且转盘A6与减速机3的输出轴4垂直,转盘A6的转轴与减速机3的输出轴4共线;转盘B7由与减速机3的输出轴4连接的传动轴5带动转动,且转盘B7与传动轴5垂直,传动轴5与减速机3的输出轴4所成夹角为钝角。

在本实施例中,挂杆的末端设置有挂针8,以便与测试品9带孔的工件A和工件B形成配合,供测试品9悬挂在机台上,该配合并非固接,而主要是利用重力和摩擦力使孔穿过挂针8,当挂针8旋转至低点时,测试品9容易从挂针8上脱落下来。

本实施例装置中,转盘A6和转盘B7的间距可调,所成角度也可调,以适配各种规格型号的测试品9。

为了达到最好的测试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下规则对,转盘A6和转盘B7的间距和角度进行调整:

在转盘A6和转盘B7上任意一对挂杆末端的挂针8旋转至最低点时距离最近,随高度升高距离增大,直至旋转至最高点时距离最远;

两端挂在一对挂杆末端的挂针8上的测试品9上的弹簧处于挂针8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一点时,不发生弹性形变,在该点处由于工件A和工件B的孔与挂针8之间不产生侧向的摩擦力,因此最为适合设置为上下料点;

其中,上下料点有两个,分别为上料点和下料点,上料点和下料点以转盘A6或转盘B7的转轴对称分布,设置在转轴的两侧。

上料点和下料点与挂针8最低点的距离小于与挂针8最高点的距离;挂针8从上料点经圆的优弧(从低点旋转至最高点再旋转至低点所经过的大于半圆的弧)旋转至下料点。

下料点的侧部设置有卸料板,以便测试品9旋转过下料点后触碰卸料板以更利于其从挂针8上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机组的利用效率,转盘A6和转盘B7有两组,对称地设置在减速机3的两侧。

下面对本实施例装置的功能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如下:

①测试品9的检测过程

打开电源开关,电机2转到经减速机3后输出动能,该动能通过传动轴5带动转盘A6和转盘B7缓慢转动,转盘带动挂杆缓慢转动。转盘转动时,挂杆的位置由最低点逐渐抬高,到达最高点后,重新下降至最低点,完成一个旋转周期。在此旋转周期内,任意一对挂杆的间距由最小距离逐渐增大,距离达到最大后,逐渐减小至最小距离。

手动将测试品9的工件A和B上的孔洞分别挂至一对挂杆的挂针8上,随着转盘的缓慢旋转,弹簧缓慢张拉,当一对挂杆转至最高点,测试品9的弹簧伸长至最长距离。在该处,实现对弹簧的特定伸长率的拉伸,检测弹簧在特定伸长率的条件下弹簧和工件间铆压连接的可靠性。经过检测合格的测试品9,随着转盘的继续转动,逐渐缩短恢复原距离。当测试品9的弹簧在下料点缩短至原距离,从挂杆上脱落,整个检测过程完成。

②转盘A6和转盘B7 的距离调整

转盘B7在传动轴5上的位置可调节,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的被测品。通过转盘A6和转盘B7的间距,亦可实现对特定检测张拉力值的设定。弹簧在健身器械中需提供的张拉力大小可根据器械功能需求进行确认,检测力依据弹簧提供的张拉力值进行一定倍数放大后确认,然后根据检测力和弹簧的刚度即可计算弹簧的理论伸长距离,最后根据理论伸长距离调整转盘的位置。从而实现对特定弹簧施加特定检测力的功能需求,从而保证弹簧铆压可靠性检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③连接转盘轴线夹角的调整

由于传动轴5与减速机3的输出轴4存在一定的倾斜角,通过对传动轴5和输出轴4的铰接设置可以调整转盘B7倾斜的角度值。通过对该转盘固定轴倾斜角度的调整,可进一步完善本实施例装置的适用性,使其适用于更多弹簧产品类型的铆压连接可靠性检测,实现一机多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电机2通电,减速机3的输出轴4开始旋转;

步骤2:选取一对挂杆,在其挂针8旋转至上料点位置之间,将测试品9的两端分别挂在一对挂杆的挂针8处;

步骤3:当挂针8旋转至最高点时,如测试品9的铆压部位未发生松脱,则判断为合格品;

步骤4:当挂针8旋转过下料点后,测试品9触碰卸料板,从一对挂杆上脱离并落下,实现测试品9与机台顺利分离,分离后测试品9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卸料板及其延伸部至测试品9搜集篮,产品检测的全过程动作结束。

本专利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专利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它各种形式的弹簧铆压可靠性测试装置,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