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4257发布日期:2018-11-09 20:4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安全意识的增加,建筑安全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存在粘结作用是二者共同工作的基本前提,钢筋锈蚀后会造成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产生明显的变化,从而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质量,保障建筑的安全性,需要对钢筋的可靠性进行相关的测试试验。

目前,人们对钢筋的可靠性进行的试验方法大多是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而进行这些测试需要辅助设备进行测试辅助工作,现有的钢筋可靠性试验辅助设备加载平台不方便移动,测试钢筋的数量少,导致测试效率低下,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钢筋可靠性试验辅助设备加载平台不方便移动,测试钢筋数量少,导致的测试效率低下,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包括:支撑架、横撑、第一位移限制装置、第二位移限制装置、横轴、千斤顶和力传感器;

所述横撑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所述横轴与所述第二位移限制装置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位移限制装置与所述横撑卡槽连接;

所述第二位移限制装置通过所述横轴与所述第一位移限制装置可拆卸连接;

所述千斤顶与所述第二位移限制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位移限制装置固定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可拆卸半钢圈、第一固定半钢圈、第二可拆卸半钢圈和第二固定半钢圈;所述第一可拆卸半钢圈和所述第一固定半钢圈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移限制装置上底面,用于固定所述千斤顶;所述第二可拆卸半钢圈和所述第二固定半钢圈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移限制装置下底面,用于固定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顶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钢筋穿过的第一孔洞;所述第一孔洞上设置有螺帽,用于将钢筋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优选地,所述横撑顶部设置有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孔洞大小一致;所述第二孔洞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孔洞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所述第二孔洞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孔洞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孔洞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孔洞一致的螺帽,用于将钢筋固定在所述横撑上。

优选地,所述横撑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所述第一位移限制装置与所述横撑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位移限制装置设置有挂耳,使得所述第一位移限制装置通过所述挂耳与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横撑上任意移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两侧脚架设置有第三孔洞;所述横撑两侧设置有第四孔洞;所述第四孔洞与所述第三孔洞一一对应,用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横撑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螺丝和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丝和所述第一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横撑与所述支撑架。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螺丝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丝和所述第二螺栓用于所述第一固定半钢圈与所述第一可拆卸半钢圈之间固定连接和所述第二固定半钢圈与所述第二可拆卸半钢圈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横轴中部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用于钢筋与横轴之间的固定连接;所述横轴两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位移限制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横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套管为圆柱形套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位移限制装置两侧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横轴。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包括:支撑架、横撑、第一位移限制装置、第二位移限制装置、横轴、千斤顶和力传感器;通过将横撑与支撑架固定,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横撑进行上下位置调节;第一位移限制装置与横撑的连接方式设置为卡槽连接方式,可使得第一位移限制装置在横撑上实现左右方向上的任意移动;横轴与第二位移限制装置可拆卸连接,可灵活进行第二位移限制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操作;将千斤顶和力传感器放置在第二位移限制装置上,千斤顶为钢筋施加预应力和/或拉拔力,力传感器可以读取预应力和/或拉拔力的力大小值。解决了现有的钢筋可靠性试验辅助设备加载平台不方便移动,测试钢筋数量少,导致的测试效率低下,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横撑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横轴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支撑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横撑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支撑架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可拆卸半钢圈和固定半钢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局部侧面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支撑架;2、钢筋;3、工字型支撑架;4、套管;5、横轴;6、第一位移限制装置;7、第二位移限制装置;8、千斤顶;9、力传感器;10、螺帽;11、第四孔洞;12、第一螺栓;13、第一螺丝;14、第三孔洞;15、第二凹槽;16、第一孔洞;17、第二孔洞;18、固定半钢圈;19、可拆卸半钢圈;20、第二螺栓;21、第二螺丝;22、第一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钢筋可靠性试验辅助设备加载平台不方便移动,测试钢筋数量少,导致的测试效率低下,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技术问题。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支撑架1、横撑3、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横轴5、千斤顶8和力传感器9;

横撑3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

横轴5与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可拆卸连接;

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与横撑3卡槽连接;

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通过横轴5与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可拆卸连接;

千斤顶8与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固定连接;

力传感器9与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千斤顶8放置在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上,并通过固定件将千斤顶8和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固定;力传感器9放置在千斤顶8上,并通过固定件将力传感器9和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包括:支撑架1、横撑3、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横轴5、千斤顶8和力传感器9;将横撑3与支撑架1固定,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横撑3进行上下位置调节;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与横撑3的连接方式设置为卡槽连接方式,可使得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在横撑3上实现左右方向上的任意移动;横轴5与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可拆卸连接,可灵活进行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的安装和拆卸操作;千斤顶8为钢筋2施加预应力和/或拉拔力,力传感器9可以读取预应力和/或拉拔力的力大小值。解决了现有的钢筋2可靠性试验辅助设备加载平台不方便移动,测试钢筋2数量少,导致的测试效率低下,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技术问题。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支撑架1、横撑3、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横轴5、千斤顶8和力传感器9;

横撑3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

横轴5与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可拆卸连接;

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与横撑3卡槽连接;

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通过横轴5与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可拆卸连接;

千斤顶8与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固定连接;

力传感器9与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千斤顶8放置在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上,并通过固定件将千斤顶8和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固定;力传感器9放置在千斤顶8上,并通过固定件将力传感器9和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可拆卸半钢圈、第一固定半钢圈、第二可拆卸半钢圈和第二固定半钢圈;第一可拆卸半钢圈和第一固定半钢圈固定在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上底面,用于固定千斤顶8;第二可拆卸半钢圈和第二固定半钢圈固定在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下底面,用于固定力传感器9。

需要说明的是,可拆卸半钢圈19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可拆卸半钢圈和第二可拆卸半钢圈;固定半钢圈18有两个,分别为与第一可拆卸半钢圈对应的第一固定半钢圈和与第二可拆卸半钢圈对应的第二固定半钢圈;第一固定半钢圈和第一可拆卸半钢圈用于固定千斤顶8,第二固定半钢圈和第二可拆卸半钢圈用于固定力传感器9,可使得千斤顶8和力传感器9准确固定在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的中心位置,防止力传感器9和千斤顶8掉落或偏位,避免了因力传感器9和/或千斤顶8掉落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和因力传感器9和/或千斤顶8偏位而导致的施加预应力和/或拉拔力不准的误差问题。

进一步地,支撑架1顶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钢筋2穿过的第一孔洞16;第一孔洞16上设置有螺帽10,用于将钢筋2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上。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使钢筋2能够穿过支撑架1,在支撑架1顶端设置有可以使得钢筋2通过的第一孔洞16,第一孔洞16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当第一孔洞16的数量为多个的时候,可使得多根钢筋2可以穿过支撑架1。

需要说明的是,钢筋2可以是FRP筋,在第一孔洞16处设置螺帽10有利于在钢筋2穿过支撑架1之后将钢筋2固定在支撑架1上。

进一步地,横撑3顶部设置有第二孔洞17;第二孔洞17的大小与第一孔洞16大小一致;第二孔洞17的中心与第一孔洞16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第二孔洞17的数量与第一孔洞16的数量相同;第二孔洞17设置有与第一孔洞16一致的螺帽,用于将钢筋2固定在横撑3上。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使钢筋2能够穿过横撑3,在横撑3顶端设置有可以使得钢筋2通过的第二孔洞17,第二孔洞17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孔洞16大小一致;第二孔洞17的中心与第一孔洞16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第二孔洞17的数量与第一孔洞16的数量相同,可以使得钢筋2垂直放置,保证测试的精确性。

进一步地,横撑3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22;第一凹槽22用于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与横撑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横撑3底部设置有第一凹槽22,用于实现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与横撑3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设置有挂耳,使得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通过挂耳与第一凹槽22在横撑3上任意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与第一凹槽22连接处设置成挂耳形式,使得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与第一凹槽22形成卡槽连接的方式,从而可以实现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通过挂耳与第一凹槽22在横撑3上水平方向的任意移动。

进一步地,支撑架1两侧脚架设置有第三孔洞14;横撑3两侧设置有第四孔洞11;第四孔洞11与第三孔洞14一一对应,用于支撑架1与横撑3之间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支撑架1两侧脚架设置有第三孔洞14,可以实现支撑架1与横撑3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可以实现横撑3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调节;在横撑3两侧设置有与支撑架1两侧的第三孔洞14一一对应的第四孔洞11,可使得横撑3可以与支撑架1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螺丝13和第一螺栓12;第一螺丝13和第一螺栓12固定于支撑架1,用于固定横撑3与支撑架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螺丝13和第一螺栓12通过支撑架1上的第三孔洞14和横撑3上的第四孔洞11将横撑3与支撑架1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螺丝21和第二螺栓20;第二螺丝21和第二螺栓20用于第一固定半钢圈与第一可拆卸半钢圈之间固定连接和第二固定半钢圈与第二可拆卸半钢圈之间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二螺丝21和第二螺栓20将固定半钢圈18与可拆卸半钢圈19拧紧以将千斤顶8固定在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上,防止千斤顶8掉落或者偏位。

进一步地,横轴5中部设置有套管4,横轴5通过套管4与钢筋2固定连接;横轴5两端设置有第二凹槽15,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通过第二凹槽15与横轴5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横轴5上设置两个第二凹槽15,将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卡在第二凹槽15内进行固定,在横轴5中部设置套管4,套管4内部设置有用于钢筋2锚固的螺纹,用于钢筋2与横轴5的锚固连接,以使得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上的千斤顶8施加的作用力能过作用在钢筋2上。

进一步地,套管4为圆柱形套管。

需要说明的是,套管4可以是圆柱形要管,也可以是方形套管。

进一步地,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两侧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用于放置横轴5。

需要说明的是,横轴5通过第三凹槽放置于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上,实现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与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加预应力和拉拔测试的装置,包括:支撑架1、横撑3、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横轴5、千斤顶8和力传感器9;通过螺丝将横撑3与支撑架1固定,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横撑3进行上下位置调节;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与横撑3的连接方式设置为卡槽连接方式,可使得第一位移限制装置6在横撑3上实现左右方向上的任意移动;横轴5与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可拆卸连接,可灵活进行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的安装和拆卸操作;将千斤顶8和力传感器9放置在第二位移限制装置7上,千斤顶8为钢筋2施加预应力和/或拉拔力,力传感器9可以读取预应力和/或拉拔力的力大小值。解决了现有的钢筋2可靠性试验辅助设备加载平台不方便移动,测试钢筋2数量少,导致的测试效率低下,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