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坐标用新型测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7278发布日期:2018-10-12 22:44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坐标测量仪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坐标用新型测针。



背景技术:

三坐标测量仪可定义为“一种具有可作三个方向移动的探测器,可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导轨上移动,此探测器以接触或非接触等方式传送讯号,三个轴的位移测量系统(如光学尺)经数据处理器或计算机等计算出工件的各点坐标(X、Y、Z)及各项功能测量的仪器”。目前一些物体内沉孔等深度较长时,其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针头长度不够,就无法完成对较长孔深的测量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坐标用新型测针,它可以调节测针的长度,便于测量工件的较深工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三坐标用新型测针,包括固定座、旋转座、测头和测针,所述测针包括与测头连接的套管,套管内成型有相通的螺杆孔和针杆孔,所述针杆孔内套接有针杆,针杆穿过针杆孔的下伸出端固定有测球,针杆通过若干钢珠与连接体铰接,连接体的上端固定有长螺杆,长螺杆套接在螺杆孔内,所述长螺杆与驱动螺杆啮合,驱动螺杆铰接在套管的中部;所述针杆的上端的外壁上成型有矩形块,所述套管的下端外壁上成型有与针杆孔相通的矩形槽,矩形块插套在矩形槽内。

所述套管的中部的一侧外壁上成型有凸起,凸起内成型有台阶孔,台阶孔的下端大孔与螺杆孔相通,所述驱动螺杆插套在台阶孔的下端大孔内,所述驱动螺杆上端成型有连接轴,连接轴通过轴承铰接在台阶孔的上端小孔内,所述连接轴穿过台阶孔的上伸出端固定有驱动辊,驱动辊的外壁上成型有网纹。

所述针杆的上端成型有限位孔,限位孔的内壁上成型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环槽;所述连接体插套在限位孔内,所述连接体的中部成型有沉孔,沉孔的底面上成型有锥孔,所述连接体的外壁上成型有多个与沉孔相通的钢珠孔;所述长螺杆的下端成型有圆杆,圆杆的下端成型有锥部;所述钢珠套接在钢珠孔内,所述钢珠的外侧压靠在环槽内,所述钢珠的内侧压靠在圆杆的外壁上,圆杆插套并固定在沉孔内,锥部插套在锥孔内。

所述锥孔的大端直径小于钢珠的直径。

所述针杆的外壁和针杆孔的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连接;所述长螺杆的外壁和螺杆孔的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可以调节测针的长度,便于测量工件的较深工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关于B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关于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三坐标用新型测针,包括固定座11、旋转座12、测头13和测针,所述测针包括与测头13连接的套管2,套管2内成型有相通的螺杆孔201和针杆孔202,所述针杆孔202内套接有针杆3,针杆3穿过针杆孔202的下伸出端固定有测球8,针杆3通过若干钢珠4与连接体5铰接,连接体5的上端固定有长螺杆6,长螺杆6套接在螺杆孔201内,所述长螺杆6与驱动螺杆7啮合,驱动螺杆7铰接在套管2的中部;所述针杆3的上端的外壁上成型有矩形块31,所述套管2的下端外壁上成型有与针杆孔202相通的矩形槽203,矩形块31插套在矩形槽203内。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套管2的中部的一侧外壁上成型有凸起21,凸起21内成型有台阶孔211,台阶孔211的下端大孔与螺杆孔201相通,所述驱动螺杆7插套在台阶孔211的下端大孔内,所述驱动螺杆7上端成型有连接轴71,连接轴71通过轴承铰接在台阶孔211的上端小孔内,所述连接轴71穿过台阶孔211的上伸出端固定有驱动辊72,驱动辊72的外壁上成型有网纹。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针杆3的上端成型有限位孔301,限位孔301的内壁上成型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环槽302;所述连接体5插套在限位孔301内,所述连接体5的中部成型有沉孔501,沉孔501的底面上成型有锥孔502,所述连接体5的外壁上成型有多个与沉孔501相通的钢珠孔503;所述长螺杆6的下端成型有圆杆61,圆杆61的下端成型有锥部62;所述钢珠4套接在钢珠孔503内,所述钢珠4的外侧压靠在环槽302内,所述钢珠4的内侧压靠在圆杆61的外壁上,圆杆61插套并固定在沉孔501内,锥部62插套在锥孔502内。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锥孔502的大端直径小于钢珠4的直径。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针杆3的外壁和针杆孔202的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连接;所述长螺杆7的外壁和螺杆孔201的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连接。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三坐标用新型测针,其通过旋转驱动辊72,通过连接轴71带动驱动螺杆7旋转,驱动螺杆7驱动长螺杆6下移,长螺杆6通过连接体5带动针杆3下移,测头8也随之下移,从而增加测针的测量范围。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