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壳体内平面跳动检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7266发布日期:2018-10-12 22:44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测量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差速器壳体内平面跳动检测工具。



背景技术:

差速器壳体以两端半轴孔为基准测量内腔平面的跳动,是差速器壳体重要检测项次,如果该项次超差将严重影响差速器小总成装配性能。测量差速器壳体内腔平面跳动一般采用三坐标测量仪,但三坐标测量仪对工作场所的环境及温度有很严格的要求,其测量效率及测量结果的反应时间不能及时准确的到达生产现场,也不能在生产工序现场进行频繁测量,且操作繁琐,对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差速器壳体内平面跳动检测工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定位组件以及设置于定位组件上作为测量组件的芯轴、测杆、千分表和滑台,其中:千分表和滑台依次设置于定位组件上,待测差速器壳体设置于定位组件内,芯轴和测杆分别设置于待测差速器壳体内且芯轴正对千分表。

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底座、承重块、挡块和定位块,其中:一对用于支撑待测差速器壳体的承重块分别固定设置于底座上,定位块转动设置于挡块上并通过挡块固定设置于一侧的承重块上,定位块与待测差速器壳体相接触。

所述的定位块的端面设有第一钨钢钢球。

所述的芯轴中间部位设有键槽,键槽内设有导向销。

所述的芯轴包括:轴套、设置于其内部的中间轴和设置于两端的堵头,其中:中间轴活动设置于半开放结构的轴套内,第一堵头活动设置于轴套一端,第二堵头固定设置于轴套另一端即中间轴尾部。

所述的测杆与芯轴的中间轴通过导向销定位,且测杆与芯轴之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所述的测杆末端设有第二钨钢钢球。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测量操作简单,测量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检测工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芯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螺钉、2底座、3底座基板、4第一承重块、5挡块、6、定位块、7芯轴、8第二承重块、9差速器壳体、10测杆、11千分表、12滑台、13操作把手、14第二钨钢钢球、15第一堵头、16轴套、17弹簧、18直线轴承、19第一钨钢钢球、20中间轴、21第二堵头、22第一螺栓、23导向销、24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定位组件以及设置于定位组件上作为测量组件的芯轴7、测杆10、千分表11和滑台12,其中:千分表11和滑台12依次设置于定位组件上,待测差速器壳体9设置于定位组件内,芯轴7和测杆10分别设置于待测差速器壳体9内且芯轴7正对千分表11。

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底座2、承重块4、8、挡块5和定位块6,其中:一对用于支撑待测差速器壳体的承重块4、8分别固定设置于底座2上,定位块6转动设置于挡块5上并通过挡块5固定设置于一侧的承重块4上,定位块6与待测差速器壳体9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底座螺钉1与底座2及底座基板3依次相联,第一承重块4通过螺纹固定于底座基板3一侧,第二承重块8固定于底座基板3另一侧,挡块5固定连接于第一承重块,千分表11固定于滑台12,滑台12与操作把手13相连,并受该操作把手控制。

如图2所示,第一钨钢钢球14焊接于第一堵头15,堵头15通过螺纹连接于轴套16,中间轴20穿过直线轴承18,固定于轴套16内,中间轴20与第一堵头15之间有弹簧17,轴套16末端与第二堵头21螺纹连接,中间轴20末端穿过第二堵头21,中间轴20端面与千分表11接触。

所述的导向销23通过第一螺栓22固定于芯轴7的键槽内。

测量时,差速器壳体左端轴承档外径由定位块6支撑,定位块6由第一承重块4支撑并定位,差速器壳体右端轴承档外径由第二承重块8支撑并定位。芯轴7如图1所示插入差速器壳体9孔内,第一钨钢钢球14接触定位块6,定位块6上钨钢钢球的接触挡块5,由第一螺栓将测杆10固定于芯轴7键槽内,第二钨钢钢球19接触差速器壳体9内平面。

测量时,第二钨钢钢球19接触差速器壳体9内平面相接触,转动芯轴7,第二钨钢钢球19将沿芯轴7周向转动,并通过芯轴7传递给千分表11,最后将千分表11的读数即可得到内平面跳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测量操作简单,测量精确。

上述具体实施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由上述具体实施所限,在其范围内的各个实现方案均受本发明之约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