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温包套管、感温包组件和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9892发布日期:2018-10-19 21:20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感温包套管、感温包组件和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感温包套管、感温包组件和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空调中使用的感温包套管结构是一个空心的圆环结构,请参看图1和图2,在现有技术中的感温包套管1’与待测管路2沿管路轴向方向线接触,感温包套管1’内一般装载有感温包。待测管路2的温度通过线接触的部分传导给感温包套管1’内装载的感温包,从而使感温包能够检测待测管路2的温度。

空调系统根据感温包检测的温度数值,从而控制压缩机等设备的运行,即感温包检测的温度将会直接影响压缩机的频率、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等运行参数的设定。现有技术中,由于感温包套管1’与待测管路2之间是线接触,导致感温包检测的温度与待测管路的实际温度之间存在3℃左右的偏差,检测温度偏差的存在将导致空调系统难以准确的设置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等参数。特别是,当待测管路2的温度已经接近预设的临界值时,例如预先设定冷凝器过负荷降频温度为56℃时,即临界值是56℃,当冷凝器实际温度为53℃时,由于感温包检测温度的偏差,可能导致感温包检测出的温度为56℃,此时,空调系统为了保护冷凝器,防止温度过高影响使用寿命,空调系统会主动限制冷凝器的工作频率,影响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降低用户体验,或者当冷凝器实际温度为58℃时,由于感温包检测温度的误差,可能导致感温包检测出的温度为55℃,空调系统不会限制冷凝器的工作频率,导致冷凝器实际处于过热状态,影响冷凝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提高感温包检测温度的准确度是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温包套管,以提高感温包检测温度的准确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感温包套管,包括:感温包安装部,包括用于安装感温包的安装腔;固定部,固定部间隔设置在安装腔与待测管路之间,且与待测管路面接触。

优选地,感温包套管为V型,感温包安装部位于V型的尖端,固定部位于V型的开口端。

优选地,感温包套管为H型,感温包安装部位于H型的第一凹口端,固定部位于H型的第二凹口端。

优选地,感温包套管为S型,感温包安装部位于S型的第一缺口端,固定部位于S型的第二缺口端。

优选地,固定部包括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分别与感温包安装部和待测管路相切,和/或,第二连接面分别与感温包安装部和待测管路相切。

优选地,感温包安装部和固定部一体连接。

优选地,固定部靠近待测管路的一侧形成圆弧面,圆弧面与待测管路形状相适配。

优选地,感温包套管与待测管路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还包括:包覆层,覆盖固定部的外表面,包覆层采用绝热材料制备。

优选地,感温包套管与待测管路的接触面积不小于30%。

优选地,感温包套管与待测管路的接触面积不小于50%。

优选地,感温包套管的外形是圆弧形或多边形,和/或,安装腔为圆形或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感温包组件,包括本实用新型中任一感温包套管,和设置在感温包套管的安装腔内的感温包,安装腔的内壁面与感温包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本实用新型中任一感温包套管。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感温包套管、采用该感温包套管的感温包组件和空调中,优化了现有的感温包套管结构,将原先感温包套管与待测管路之间的线接触结构改成面接触,增加了热传导效率,使得感温包能够及时准确的检测出待测管路的温度,从而提高了感温包检测温度的准确性,减小了感温包的检测误差,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感温包套管和待测管路的立体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感温包套管和待测管路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感温包套管和待测管路的装配图;

图4为图3中感温包套管的立体图;

图5为图3中感温包套管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感温包套管的立体图;

图7为图6中感温包套管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感温包套管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感温包套管的正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感温包套管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感温包组件的立体图。

图中附图标记:1、感温包套管;11、感温包安装部;111、安装腔;12、固定部;121、第一连接面;122、第二连接面;13、包覆层;1’、现有技术中的感温包套管;2、待测管路;3、感温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感温包套管结构是一个空心的圆环结构,与待测管路沿管路轴向方向线接触,感温包套内装载有感温包。待测管路的温度通过线接触的部分传导给感温包套管内装载的感温包,从而使感温包能够检测待测管路的温度。发明人经观察发现,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感温包套管结构时,通过感温包所检测的温度与待测管路的实际温度之间往往存在3℃左右的温度偏差,导致使用上述感温包套管的系统,例如空调系统,将无法准确的判断待测管路的温度。

发明人经过研究分析发现,感温包无法准确检测待测管路温度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待测管路与感温包套管之间为线接触,线接触关系限制了待测管路向感温包套管传递热量的速率,热传导时间较长,热量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向周围环境中扩散,进而导致感温包无法及时准确的检测出待测管路的温度。在分析了上述原因之后,发明人进一步思考:如果将现有技术中的感温包套管与待测管路之间的线接触改为面接触,就可以提高待测管路向感温包套管和感温包进行热传导的速率,减少热传导时间,使得感温包可以及时准确的检测出待测管路的温度。基于此发明人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感温包套管、感温包组件和空调。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感温包套管和待测管路的装配图,图4为图3中感温包套管的立体图,图5为图3中感温包套管的正视图。请参考图3、图4和图5。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感温包套管1,包括:感温包安装部11和固定部12,感温包安装部11包括用于安装感温包的安装腔111,固定部12间隔设置在安装腔111与待测管路2之间,且与待测管路2面接触。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感温包套管1时,将感温包置于安装腔111内,可选的,安装腔111的形状与感温包的形状相适配,待测管路2与感温包套管1的固定部12面接触,当待测管路2的温度发生改变时,待测管路2与感温包套管1通过接触面传递热量,通过采用面接触的方式,增加了待测管路2与感温包套管1的接触面积,即扩大了热量传导的通道,提高了热传导效率,使得感温包套管1内的感温包能够迅速的检测到待测管路2的温度变化,减小了感温包对待测管路2温度变化的响应时间,同时,由于热传导的速率增加,传导时间减小,所以热传导过程中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将相应的减少,保证了感温包检测的温度的准确度。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感温包与待测管路2之间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感温包套管1间接接触,感温包放置在与其相适配的安装腔111内,因此无需改变感温包的形状,不用对感温包的外形进行重新设计,简化了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

优选地,请继续参看图3、图4和图5,感温包套管1为V型,感温包安装部11位于V型的尖端,固定部12位于V型的开口端。通过采用V型结构,将感温包安装部11设置在V型的尖端,感温包可以被感温包安装部11完全包覆,从而加强感温包与感温包安装部11之间的固定强度,防止感温包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震动而脱落,此外,将固定部12设置在V型的开口端,使得待测管路2分别与固定部12的两翼相互接触,增大了感温包套管1与待测管路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传导效率。另一方面,待测管路2向感温包套管1传导热量时,主要由靠近感温包一侧的部分传导热量,因此将固定部12设置成V型,使其不完全包覆待测管路2而是只与待测管路2的一侧相接触,可以在保证热传导效率的同时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优选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感温包套管的立体图,图7为图6中感温包套管的正视图,请参看图6和图7,感温包套管1可以设置为H型,感温包安装部11位于H型的第一凹口端,固定部12位于H型的第二凹口端。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感温包套管1设置成H型,待测管路2分别与固定部12的两翼相接触的同时,感温包也分别与感温包安装部11的两翼相接触,进一步增加了热传导的面积,提高了热传导效率,减少了热传导时间,同时,感温包套管1不完全包覆感温包和待测管路2,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并且因为感温包和待测管路2未被包覆的部分位于远离感温包套管1的一侧,所以采用这种不完全包覆的设置方式并不会对热传导效率造成影响。可选的,此时感温包套管1可以采用磁性材料制备,吸附在待测管路2上,同时感温包可以部分采用铁合金制备,吸附在感温包安装部11上。

优选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感温包套管的正视图,请参看图8,感温包套管1为S型,感温包安装部11位于S型的第一缺口端,固定部12位于S型的第二缺口端。使用时,感温包卡接进入感温包安装部11,同时待测管路2卡接进入固定部12,可选的,感温包套管1可以采用导热弹性材料制备,第一缺口端的开口口径,略小于感温包的直径,感温包安装部11会被膨胀开而后弹性地束缚在感温包上,这样感温包安装部11就能利用恢复力夹紧感温包,使得感温包与感温包安装部11的内壁紧密接触,同时第二缺口端的开口口径也可以略小于待测管路2的直径,使得固定部12与待测管路2之间紧密连接。通过将感温包套管1设置成S型,使得感温包套管1结构简单,且无需焊接就可以与待测管路2相连接,减少了安装时间。可选的,感温包安装部11在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截面是圆弧形,且直径略小于感温包的直径,例如可以比感温包的直径小0.5mm,使得感温包安装部11在使用过程中处于微膨胀状态,从而提高感温包安装部11与感温包之间的夹持力,同样的,固定部12在垂直于轴向方向上的截面也可以是弧圆形,且直径略小于待测管路2从而提高固定部12与待测管路2之间的夹持力。

优选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感温包套管的正视图,请参看图9,固定部12包括第一连接面121和第二连接面122,第一连接面121分别与感温包安装部11和待测管路2相切,和/或,第二连接面122分别与感温包安装部11和待测管路2相切,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面121或第二连接面122与感温包安装部11和待测管路2相切,进一步减少感温包套管1的用料,降低成本,图9只作为一种示意性的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感温包套管1做任何限定。

优选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感温包安装部11和固定部12一体连接,此时可以采用铸造的方式制备,制备方式简单,容易控制制作精度,且制作成本较低,方便批量化生产。

优选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感温包套管1的固定部12靠近待测管路2的一侧形成圆弧面,圆弧面与待测管路2的形状相适配,从而保证固定部12与待测管路2之间的无缝连接,避免在固定部12与待测管路2之间形成空气间隙,因为空气间隙的存在将降低待测管路2与感温包套管1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所以采用圆弧面的设置方式可以保证热传导的速率,减小热传导时间,保证感温包能够及时准确的检测到待测管路2的温度,提高检测准确度。

优选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感温包套管1与待测管路2焊接在一起,从而增加感温包套管1与待测管路2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使用过程中感温包套管1与待测管路2之间因震动等原因造成彼此分离。

优选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感温包套管的正视图,请参看图10,感温包套管1还包括:包覆层13,覆盖固定部12的外表面,包覆层13采用绝热材料制备。在感温包套管1的使用过程中,位于固定部12一侧的待测管路2通过固定部12与位于感温包安装部11一侧的感温包进行热传导,在传递的过程中,固定部12同时与周围环境发生热交换,导致感温包所检测的温度与待测管路2的实际温度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固定部12的外表面设置包覆层13,从而有效地减小了固定部12在热传导的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降低了感温包的检测偏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感温包套管1的感温包安装部11的内直径大于3.6mm且小于16mm,感温包安装部11的外直径大于4mm且小于16mm,感温包套管1的高度大于10mm且小于40mm,感温包套管1的高度是指在从感温包安装部11指向固定部12的方向上感温包套管1的长度,感温包套管1与待测管路的接触面积不小于30%,也就是说感温包套管1与待测管路装配在一起后,感温包安装部11与待测管路2的接触部分的面积为S1,该接触部分在沿待测管路2的轴向方向的长度为L1,L1与待测管路2的外径周长的乘积为S2,S1与S2的比值不小于30%。优选地,感温包套管1与待测管路2的接触面积不小于50%,即S1与S2的比值不小于50%。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感温包套管1的外形可以是圆弧形或多边形。可选的,安装腔111也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即安装腔111在垂直于轴向上的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发明人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感温包套管进行了相关实验,设置感温包安装部11的外直径不小于7mm且不大于9mm,感温包安装部11的内直径不小于6mm且不大于8mm,感温包套管1的高度不小于20mm且不大于25mm,感温包套管1与待测管路2的接触面积为50%左右。预先控制待测管路的温度恒定为15.6℃,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感温包套管结合感温包检测待测管路的温度,感温包检测出的温度为16℃,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感温包套管时,感温包检测出的温度为18℃,即在相同测试工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感温包套管的检测误差比于现有的感温包套管的检测误差小2℃。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感温包组件,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感温包组件的立体图,请参看图1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感温包组件包括本实用新型中任意一种感温包套管1,和设置在该感温包套管1的安装腔111内的感温包3,并且安装腔111的内壁面与感温包3面接触,并且通过设置感温包3与安装腔111的内壁面面接触,进一步增加了感温包套管1与感温包3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提高了温度检测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本实用新型中任一感温包套管,感温包套管可以适用于空调的排气管、吸气管、蒸发器、冷凝器等设备的弯路或弯头处,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具有本实用新型中的感温包套管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感温包套管以及采用该感温包套管的感温包组件和空调中,优化了现有的感温包套管结构,将原先感温包套管与待测管路之间的线接触结构改成面接触,增加了热传导效率,使得感温包能够及时准确的检测出待测管路的温度,从而提高了感温包检测温度的准确性,减小了感温包的检测误差,改善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