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脚部形状的智能人体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6269发布日期:2018-10-26 20:05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脚部形状的智能人体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脚部形状的智能人体秤。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比较新颖的人体体重秤,这些秤在准确测量人体体重的基础上,能够记录人体每一次所秤重量,并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进行重量数据记录。

现有体重秤存在一个问题,在多个人都用同一个秤测量重量时,怎么样对不同人身份进行区分,从而使得重量记录比较准确,而不是将他人的体重信息传入到自己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中。总而言之,如何让人体秤正确确认不同测量体重的人的身份,并进行测重数据记录和存储是这类人体体重秤所应该关注的。现有技术中,为了确认身份,一些体重秤让用户在测重量前先让体重秤和自己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用蓝牙或者wifi进行无线连接,然后再进行体重测量,同时让体重数据传入自己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中,这种方式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每次秤体重前还要进行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无线连接,这种方式是不自然的,操作繁琐,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脚部形状的智能人体秤,对脚部进行自动识别和认证,分别对使用者进行体重信息管理。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脚部形状的智能人体秤,包括:摄像模块、称台和集成模块,所述称台设置在集成模块的上方,所述称台前端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支架,所述摄像模块设置在支架顶部,所述集成模块包括压力传感模块、控制与计算模块、3D建模及识别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输入模块、数据输出模块、通信传输模块,所述摄像模块与3D建模及识别模块相连接,所述3D建模及识别模块与数据存储模块相连接,所述控制与计算模块分别与3D建模及识别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输入模块、数据输出模块以及压力传感模块相连接,所述数据输入模块和数据输出模块分别与通信传输模块相连接。

其中,所述通信传输模块为有线或无线通信传输模块。

其中,所述摄像模块为3D深度摄像头。

其中,所述数据输入模块包括语音识别模块。

其中,所述称台上设置有与控制与计算模块连接的显示屏。

其中,还包括智能终端和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和智能终端分别与通信传输模块连续通讯。

其中,所述智能终端为PC、手机或平板电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基于脚部形状的智能人体秤,通过对人的整个脚的形状的判断来确定站在人体秤上面称重的人的身份,并对他的体重进行记录,不同人站上人体秤,通过建立在人体秤上面的摄像模块对用户的脚进行3D建模,并完成识别以确定该人身份,然后记录此人的体重,存储数据存储模块中,并传入到手机端、PC端或者云端进行记录,使得该人体秤不需要其他的身份认证方式,通过脚站立到秤上面这种最自然的方式就能够确认身份,也使得该秤能够依次连续记录多个人的体重信息,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集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利用脚的形状来作为对不同测体重人身份确认的载体,通过对脚的形状进行3D建模以及识别来完成身份的确认以及体重数据测量和记录。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基于每个人的脚3D形状不同这一思路提出的,如果采用2D建模的话,那么脚的形状差异不大,但是利用3D建模就能很好地区分不同人的脚了。这一思路通过在人体秤上设置一个摄像模块,用于对脚进行3D扫描和建模,获取脚的立体形状信息,然后将每个测量体重的人的掌形状与预先记录的脚信息进行比对,来确定该人的身份,同时,将测量结果存入到该人账号信息中,这样就可以达到对多个测量人身份的确认和体重信息的记录。

制作一种基于脚部形状的智能人体秤,包括:摄像模块、称台和集成模块,所述称台设置在集成模块的上方,所述称台前端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支架,所述摄像模块设置在支架顶部,所述集成模块包括压力传感模块、控制与计算模块、3D建模及识别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输入模块、数据输出模块、通信传输模块,所述摄像模块与3D建模及识别模块相连接,所述3D建模及识别模块与数据存储模块相连接,所述控制与计算模块分别与3D建模及识别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输入模块、数据输出模块以及压力传感模块相连接,所述数据输入模块和数据输出模块分别与通信传输模块相连接,以下是各个模块的功能:

控制与计算模块负责完成所有控制功能和数据计算功能,包括对体重的计算、脚型形状的比对识别等,控制与计算模块主要由计算与控制芯片及相关的存储器件构成;

摄像模块用于对人的脚型状进行3D扫描,并将相关信息输入到3D建模及识别模块,这里的摄像模块可采用3D深度摄像头;

3D建模及识别模块用于将脚扫描的数据信息进行3D建模,获得脚的形状信息,并与数据存储模块中各个用户的脚型状进行对比和识别,完成用户身份确认和记录,同时,将脚型3D信息和识别结果输出到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

数据存储模块中储存每个用户的脚型状信息、用户身份信息、每次称量体重的数据信息,并供其它功能模块调用;

压力传感模块用于实时进行人体体重测量,将测量的压力数据输出到控制与计算模块,然后用控制和计算模块来计算出当前的体重数据,当然该压力传感器模块中还包括A/D转换器件,用于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压力传感模块的另一个功能是监测是否有人站上人体秤进行称重,压力传感模块的输出作为开关信号,确定人体秤是否开始称重量,以及摄像模块是否可以开始扫描人的脚型来确定人的身份信息;

数据输入模块用于输入用户身份信息,例如针对初始进行体重测量的人,脚型状通过扫描模块扫描并录入时,需要将其对应的身份录入,与该脚型状一一对应,这样的数据输入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PC与人体秤的有线或无线连接,手机或平板电脑端与人体秤的无线连接等,或者利用语音识别模块进行信息输入,语音提示引导该用户完成信息采集过程,包括用户姓名、年龄等信息都可以通过语音输入完成,来建立用户账号,在连接完成后,在PC、手机或平板电脑中相应的体重记录软件中输入相应用户的身份信息,这些身份信息传输到人体秤上进行保存,同时也可以将脚型状信息传输到PC、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保存;

数据输出模块用于将测得的数据在人体秤上的显示屏上显示,也包括上面提到的将脚型状信息或体重数据输出到PC、手机或平板电脑中,以及云端服务器上;

以上的数据输入和输出过程要通过人体秤上的有线或无线通信传输模块来完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脚型的3D建模和识别来完成对用户的识别,并将数据记录入该用户账户中,可以将数据传送到该用户手机等终端设备中,也可以传送到云服务器中,该人体秤可以用于家庭中各个成员进行体重记录,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于体育运动队运动员、学校学生、医院病人进行体重测量和记录。例如体育运动队的教练团队需要对各个运动员的体重进行实时监测,那么每个运动员在这样的智能人体体重秤上进行体重称量,就可以将数据存储到该运动员账户中,并传输到云端服务器中,让教练员随时进行查看。而且在用户站上秤台称重的那一刻也就完成了用户身份的识别。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体重秤能记录和保存多个不同人的体重信息,并且能区分不同人的身份。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