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地中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6257发布日期:2018-10-26 20:0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地中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衡器仪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地中衡。



背景技术:

地中衡时大型衡器的一种,也是基层生产中常用的衡器之一,其固定装置在基坑内,承重台面与地面相平,由多条杠杆组成各种不同形式的混联杠杆系,结构比台秤、地上衡更为复杂,称重范围在1吨-50吨,甚至能够达到100吨,地中衡时大型厂矿企业、储运、交通运输部分为汽车运输计量使用的设备。

大部分地中衡的传感器都装设在地平面以下,夏季经常下大雨、暴雨。基坑内积水过多,称重传感器会受到损坏,并导致整个地中衡的瘫痪。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给用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地中衡无法解决积水造成的地中衡损坏、失效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地中衡。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地中衡,包括基坑和设置在基坑中的称体,称体顶面设置有承重台,所述基坑四周水平设置有四个用于遮挡基坑与承重台之间空隙的挡板,所述承重台顶面四周均形成有与对应挡板配合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向临近的基坑内壁方向倾斜,所述挡板下方均设置有用于承接从挡板与承重台之间缝隙渗漏的水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一侧端面活动连接在对应的基坑内壁上,所述集水槽内均设置有若干毛细管束,所述若干毛细管束一端位于集水槽槽底,所述若干毛细管束另一端穿过基坑内壁并固定在基坑周围的地基中。使用过程中,四个挡板可以阻挡固体垃圾和大部分污水、雨水等进入承重台与基坑内壁之间的空隙中,少量污水或者雨水经由挡板与承重台之间缝隙渗漏下来并滴入集水槽中,集水槽中的若干毛细管束利用毛细作用将水排入基坑附近的地基中。此举可以有效防止基坑积水,保障地中衡测量的准确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毛细管束两端之间设置有高度差,所述毛细管束位于集水槽槽底的一端水平高度大于毛细管束该固定在基坑周围地基中的一端。毛细管束两端设置高度差可以利用虹吸原理进一步加快排水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为弧形槽,所述集水槽远离对应基坑内壁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吸附件,所述与集水槽对应的基坑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吸附件配合的若干第二吸附件。集水槽是与基坑内壁活动连接着的,为方便称体的安装,可以将集水槽设置有第一吸附件的一端拉起并带动集水槽转动,使第一吸附件和设置在基坑内壁上的第二吸附件对接吸附,防止集水槽阻碍称体的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有用于辅助集水槽承重的若干承重杆,所述承重杆均一端固定在集水槽底部,所述承重杆另一端均与对应基坑内壁抵接。在集水槽底部设置若干承重杆可以减小集水槽与基坑内壁连接处的受力,有效延长集水槽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远离对应基坑内壁的一侧端面上均连接有用于牵引集水槽转动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若干便于牵引的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四个挡板可以阻挡固体垃圾和大部分污水、雨水等进入承重台与基坑内壁之间的空隙中,少量污水或者雨水经由挡板与承重台之间缝隙渗漏下来并滴入集水槽中,集水槽中的若干毛细管束利用毛细作用将水排入基坑附近的地基中。此举可以有效防止基坑积水,保障地中衡测量的准确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在毛细管束两端设置高度差可以利用虹吸原理进一步加快排水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集水槽是与基坑内壁活动连接着的,为方便称体的安装,可以将集水槽设置有第一吸附件的一端拉起并带动集水槽转动,使第一吸附件和设置在基坑内壁上的第二吸附件对接吸附,防止集水槽阻碍称体的安装。

4、本实用新型在集水槽底部设置若干承重杆可以减小集水槽与基坑内壁连接处的受力,有效延长集水槽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坑;2-称体;3-承重台;4-挡板;5-倾斜面;6-集水槽;7-毛细管束;8-第一吸附件;9-第二吸附件;10-承重杆;11-连接板;12-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地中衡,包括基坑1和设置在基坑1中的称体2,称体2顶面设置有承重台3,所述基坑1四周水平设置有四个用于遮挡基坑1与承重台3之间空隙的挡板4,所述承重台3顶面四周均形成有与对应挡板4配合的倾斜面5,所述倾斜面5朝向临近的基坑1内壁方向倾斜,所述挡板4下方均设置有用于承接从挡板4与承重台3之间缝隙渗漏的水的集水槽6,所述集水槽6一侧端面活动连接在对应的基坑1内壁上,所述集水槽6内均设置有若干毛细管束7,所述若干毛细管束7一端位于集水槽6槽底,所述若干毛细管束7另一端穿过基坑1内壁并固定在基坑1周围的地基中。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为:四个挡板将固体垃圾和大部分污水、雨水等阻隔在承重台与基坑内壁之间的空隙之外,少量污水或者雨水经由挡板与承重台之间缝隙渗漏下来并滴入集水槽中,集水槽中的若干毛细管束利用毛细作用将水排入基坑附近的地基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所述毛细管束7两端之间设置有高度差,所述毛细管束7位于集水槽6槽底的一端水平高度大于毛细管束7该固定在基坑1周围地基中的一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所述集水槽6为弧形槽,所述集水槽6远离对应基坑1内壁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吸附件8,所述与集水槽6对应的基坑1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吸附件8配合的若干第二吸附件9。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所述集水槽6底部设置有用于辅助集水槽6承重的若干承重杆10,所述承重杆10均一端固定在集水槽6底部,所述承重杆10另一端均与对应基坑1内壁抵接。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所述集水槽6远离对应基坑1内壁的一侧端面上均连接有用于牵引集水槽6转动的连接板11,连接板11上设置若干便于牵引的挂钩1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