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故障合闸角精确控制的配电网动模故障仿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5353发布日期:2018-11-09 20:5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考虑故障合闸角精确控制的配电网动模故障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故障合闸角控制器以及故障场景模拟模块,所述故障合闸角控制器包括ARM微处理器,ARM微处理器连接LCD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通信模块、开出扩展模块、电压/电流采集模块、开出模块、大电流可控硅模块以及可控硅驱动电路模块,

所述ARM微处理器还集成用于规约远程控制的通信接口;

所述LCD显示模块和键盘输入模块通过总线与ARM微处理器连接,完成合闸角度设置、电压实时状态、故障场景设置、通信参数设置、时间设置;

所述通信模块提供2路网口和2路串口与上位机通信连接,实现对故障合闸角、通信参数、故障场景的设置;

所述电压/电流采集模块由变比为380/3.53V的采样PT,100/5的降流CT与50A/7.07V的采样CT、16位的AD转换单元组成,用于实时采集电压值与电流值;

所述大电流可控硅模块由双向晶闸管S1、双向晶闸管S2以及双向晶闸管S3与散热器组成,使得晶闸管在交流电压的正负半周均可导通,即在0~360度范围内均可导通;

所述可控硅驱动电路模块提供一个2.5V的触发电压以及100mA的触发电流,以供触发晶闸管导通;

所述开出模块主要完成可控硅驱动电路的输出使能控制;

所述开出扩展模块主要是用于开出量的扩展,开出扩展模块具有一个独立的CPU,与ARM微处理器使用总线连接;

所述故障场景模拟模块包括A相、B相和C相三相线路,A相线路与双向晶闸管S1连接,B相线路与双向晶闸管S2连接,C相线路与双向晶闸管S3连接,A相、B相和C相三相线路分别通过第一电阻阵列、第二电阻阵列以及第三电阻阵列接地从而模拟单相接地故障,A相和C相三相线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阵列和第五电阻阵列后连接到B相线路用于模拟三相短路故障,A相线路串联第六电阻阵列后接入到C相线路从而模拟两相短路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故障合闸角精确控制的配电网动模故障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阵列包括并联连接的过渡电阻R1、R2、R3、R4以及与其对应的开关S11、S12、S13、S14,第二电阻阵列包括连接的过渡电阻R1、R2、R3、R4以及与其对应的开关S21、S22、S23、S24,第三电阻阵列包括连接的过渡电阻R1、R2、R3、R4以及与其对应的开关S31、S32、S33、S34,第四电阻阵列包括连接的过渡电阻R1、R2、R3、R4以及与其对应的开关S41、S42、S43、S44,第五电阻阵列包括连接的过渡电阻R1、R2、R3、R4以及与其对应的开关S51、S52、S53、S54,第六电阻阵列包括连接的过渡电阻R1、R2、R3、R4以及与其对应的开关S61、S62、S63、S6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考虑故障合闸角精确控制的配电网动模故障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电阻R1的阻值为0.5Ω、R2的阻值为2Ω、R3的阻值为10Ω、R4的阻值为25Ω。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