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外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8438发布日期:2019-01-04 23:1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毂外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外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轮毂在加工完成后均需要进行轮毂外径的测量,这是为了避免外径尺寸不标准的轮毂流通的市面上,防止因轮毂尺寸问题而降低汽车的行驶安全;目前轮毂的常规外径检测一般采用三坐标测量仪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不仅检测成本高,检测效率低下的缺点,而且三坐标测量仪的操作要求也十分的复杂,使用者在对轮毂检测的过程中极易因操作失误而造成检具受损问题,极大的降低了使用者对轮毂的检测效率与检测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使用者对轮毂外径进行检测,有效提高使用者的检测效率与检测便利性的轮毂外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轮毂外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绳,及用于测量检测绳所环绕的直径尺寸的校正环,所述检测绳包括钢索线,及均匀分布在钢索线中央的卡球与限位簧,及连接在钢索线两端的基准头与测量头,所述基准头的端部连接有连杆,测量头的端部连接有量杆,所述连杆的中央设置有标区,量杆的中央设置有卡线,所述校正环的侧表面设置有刻度线。

作为优选,所述基准头的一侧与测量头的一侧均分别设置有与钢索线相连的手柄,让使用者能够通过手柄将检测绳的两端进行操作控制,从而让检测绳能够充分的对轮毂进行检测。

作为优选,所述卡球设置有三个以上并均匀的分布在钢索线的中央,且每两个卡球之间均设置有限位簧,通过卡球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钢索线对轮毂外径测量的精确度,并避免了检测绳对轮毂进行外径检测时造成轮辋外表面损坏的情况,而限位簧的设置则能够将每个卡球进行均匀的分离,从而让检测绳提高了卡球对轮毂的外径检测精确性。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簧为弹簧,且限位簧与卡球之间相互依次连接,使得限位簧能够与卡球相互连接,从而能够有效的对卡球进行限位,避免卡球在钢索线上进行活动的可能。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中央的标区为方形凹槽,所述卡线为刻画在量杆中央的直线,所述标区的宽度范围小于6mm,便于使用者通过卡线与标区的设置了解轮毂外径尺寸,标区的宽度范围即轮毂外径尺寸所能够允许出现的误差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校正环的截面为L型的环形结构,且校正环的上表面设置有铭牌,所述校正环为符合轮毂外径标准的环套,便于使用者通过校正环了解检测绳所测量的轮毂外径尺寸,即让使用者了解检测绳所能测量的轮毂外径。

作为优选,所述铭牌上标注有校正环的尺寸直径,通过铭牌的设置便于使用者了解校正环的具体外径尺寸,方便使用者根据不同外径尺寸的轮毂选用相应的校正环进行测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轮毂外径检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并便于使用者对轮毂外径进行检测,有效提高使用者的检测效率与检测便利性;通过校正环对应轮毂的标准外径尺寸,并通过轮毂外径的不同选用合适的校正环上的检测绳对轮毂进行外径检测,方便了使用者了解检测绳所能够检测轮毂的具体外径尺寸,有效的提高使用者对轮毂外径检测效果,而通过分布在钢索线中央的卡球与限位簧对轮毂外径进行环绕,使得卡球与轮辋中的胎圈座与内轮缘相接触,再将基准头与测量头相互靠近,使用者就可观察量杆上的卡线是否位于在连杆中央的标区之间,从而判断轮毂的外径尺寸是否符合标准,改变了常规轮毂外径检测所采用的三坐标测量仪,有效降低了轮毂外径检测成本与检测困难性,方便了使用者对轮毂外径检测的效率与检测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毂外径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毂外径检测装置对轮毂外径的检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轮毂外径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绳1,及用于测量检测绳1所环绕的直径尺寸的校正环6,所述检测绳1包括钢索线2,及均匀分布在钢索线2中央的卡球22与限位簧21,及连接在钢索线2两端的基准头4与测量头5,所述基准头4的端部连接有连杆41,测量头5的端部连接有量杆51,所述连杆41的中央设置有标区42,量杆51的中央设置有卡线52,所述校正环6的侧表面设置有刻度线61。

所述基准头4的一侧与测量头5的一侧均分别设置有与钢索线2相连的手柄3,让使用者能够通过手柄3将检测绳1的两端进行操作控制,从而让检测绳1能够充分的对轮毂进行检测。

所述卡球22设置有三个以上并均匀的分布在钢索线2的中央,且每两个卡球22之间均设置有限位簧21,通过卡球22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钢索线2对轮毂外径测量的精确度,并避免了检测绳1对轮毂进行外径检测时造成轮辋7外表面损坏的情况,而限位簧21的设置则能够将每个卡球22进行均匀的分离,从而让检测绳1提高了卡球对轮毂的外径检测精确性。

所述限位簧21为弹簧,且限位簧21与卡球22之间相互依次连接,使得限位簧21能够与卡球22相互连接,从而能够有效的对卡球22进行限位,避免卡球22在钢索线2上进行活动的可能。

所述连杆41中央的标区42为方形凹槽,所述卡线52为刻画在量杆51中央的直线,所述标区42的宽度范围小于6mm,便于使用者通过卡线52与标区42的设置了解轮毂外径尺寸,标区42的宽度范围即轮毂外径尺寸所能够允许出现误差范围。

所述校正环6的截面为L型的环形结构,且校正环6的上表面设置有铭牌62,所述校正环6为符合轮毂外径标准的环套,所述铭牌62上标注有校正环6的尺寸直径,通过铭牌62的设置便于使用者了解校正环6的具体外径尺寸,便于使用者通过校正环6了解检测绳1所测量的轮毂外径尺寸,即让使用者了解检测绳1所能够测量的轮毂外径尺寸,方便使用者根据不同外径尺寸的轮毂选用相应的校正环6进行测量。

该轮毂外径检测装置通过轮毂外径的大概尺寸选用合适的校正环6及校正环6上的检测绳1,校正环6上表面的铭牌62上刻有具体的尺寸直径;在对轮毂进行检测时,使用者首先将检测绳1从校正环6上取出,并让检测绳1环绕在轮辋7外表面,使得钢索线2上的卡球22与轮辋7中的轮胎圈与轮缘相接触,使用者操作钢索线2上的手柄3进行紧固,让基准头4与测量头5相互接触,使用者操作手柄3的作用力的范围在20N-30N之间,避免因使用者用力过大而损伤检测绳1的问题,当量杆51中的卡线52位于连杆41中标区42内时,即表示该轮毂的外径尺寸位于制造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当需要了解轮毂的具体外径尺寸时,使用者可将检测绳1重新套接到校正环6上并将检测绳1的环绕尺寸还原为轮毂检测的尺寸,通过校正环6侧表面的刻度线61即可了解卡线52所位于标区42内位置时的具体尺寸,方便了使用者快速的对轮毂外径进行检测,有效的提高使用者对轮毂外径的检测效率与检测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轮毂外径检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并便于使用者对轮毂外径进行检测,有效提高使用者的检测效率与检测便利性;通过校正环对应轮毂的标准外径尺寸,并通过轮毂外径的不同选用合适的校正环上的检测绳对轮毂进行外径检测,方便了使用者了解检测绳所能够检测轮毂的具体外径尺寸,有效的提高使用者对轮毂外径检测效果,而通过分布在钢索线中央的卡球与限位簧对轮毂外径进行环绕,使得卡球与轮辋中的胎圈座与内轮缘相接触,再将基准头与测量头相互靠近,使用者就可观察量杆上的卡线是否位于在连杆中央的标区之间,从而判断轮毂的外径尺寸是否符合标准,改变了常规轮毂外径检测所采用的三坐标测量仪,有效降低了轮毂外径检测成本与检测困难性,方便了使用者对轮毂外径检测的效率与检测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