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织物起毛起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2571发布日期:2018-12-25 20:5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织物起毛起球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织物起毛起球仪。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织物的起毛和起球检测,主要是通过织物起毛起球仪来进行测试。但现有的起毛起球仪通过转换起毛转盘和起球转盘的位置,实现起毛起球操作的切换,但若要将起毛转盘和起球转盘实现转动,则需要在起毛转盘和起球转盘下设置控制转动的电机,且还要在每个转盘上压设压盘,结构复杂,设备体积大,占用空间大,整体效果不佳。据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织物起毛起球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织物起毛起球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新型织物起毛起球仪,包括箱体,箱体上设有控制器,所述箱体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顶端铰接有磨头横臂,磨头横臂的端部两侧分别具有起毛压盘和起球压盘,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位于箱体上端面的起毛转盘,另一侧设有位于所述箱体上端面的起球转盘,所述起毛转盘下方连接有控制起毛转盘转动的电机一,电机一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起球转盘下方连接有控制起球转盘转动的电机二,电机二也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电机一、电机二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磨头横臂的端部具有砝码杆,砝码杆上套设有若干配重砝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砝码杆端部为尖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砝码杆的侧面上具有若干缺口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磨头横臂上还具有转动把手,转动把手靠近砝码杆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新型织物起毛起球仪,通过起毛转盘和起球转盘上设置可切换位置的磨头横臂,磨头横臂端部两侧分别具有起毛压盘和起球压盘,减少一个磨头横臂,起到了起毛和起球操作可切换,设备结构设计小巧,占用空间小;通过砝码杆上可套设不同质量的配重砝码,实现调节起毛压盘和起球压盘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压力,起到了调节起毛、起球操作对织物的配重的作用,用于改变配重参数,整体功能完善,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新型织物起毛起球仪,包括箱体1,箱体1上设有控制器2,所述箱体1上固定连接有支架3,支架3顶端铰接有磨头横臂4,磨头横臂4的端部两侧分别具有起毛压盘5和起球压盘6,所述支架3的一侧设有位于箱体1上端面的起毛转盘7,另一侧设有位于所述箱体1上端面的起球转盘8,所述起毛转盘7下方连接有控制起毛转盘7转动的电机一9,电机一9设于所述箱体1内,所述起球转盘8下方连接有控制起球转盘8转动的电机二10,电机二10也设于所述箱体1内,所述电机一9、电机二10均与控制器2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将试验织物(裁取部分圆形状织物)固定到起毛转盘7上,再将磨头横臂4上的起毛压盘5压于试验织物上表面,通过操作控制器2,实现电机一9运转,使得起毛转盘7转动,由于试验织物上压有起毛压盘5,试验织物下方被起毛转盘7摩擦,经过一定时间后,试验织物下表面起毛,完成起毛试验;若需要进行起球操作,将试验织物固定到起球转盘8上,手动将磨头横臂4翻转180度,将起球压盘6压在试验织物上表面,通过操作控制器2,实现电机二10运转,使得起球转盘8转动,由于试验织物上压有起球压盘6,试验织物下方被起球转盘8摩擦,经过一定时间后,试验织物下表面起球,完成起毛试验。

进一步的,所述磨头横臂4的端部具有砝码杆11,砝码杆11上套设有若干配重砝码12,通过改变配重砝码12的数量,实现调节起毛压盘5和起球压盘6的质量,以此改变织物在起毛起球试验中,织物上方压设配重的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砝码杆11端部为尖端,便于配重砝码12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砝码杆11的侧面上具有若干缺口槽13,使得配重砝码12套设在砝码杆11上后,不易产生位移,防止配重砝码12从砝码杆11上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磨头横臂4上还具有转动把手14,转动把手14靠近砝码杆11侧,用于在磨头横臂4翻转过程中,起到便于握持、翻转的作用;转动把手14靠近砝码杆11侧,更加省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起毛转盘和起球转盘上设置可切换位置的磨头横臂,磨头横臂端部两侧分别具有起毛压盘和起球压盘,减少一个磨头横臂,起到了起毛和起球操作可切换,设备结构设计小巧,占用空间小;通过砝码杆上可套设不同质量的配重砝码,实现调节起毛压盘和起球压盘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压力,起到了调节起毛、起球操作对织物的配重的作用,用于改变配重参数,整体功能完善,实用性强。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