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藻类浓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2542发布日期:2018-12-25 20:54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淡水藻类浓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淡水藻类浓缩器。



背景技术:

在淡水水质研究、检测过程中,时常需要统计单位水体内的各种浮游生物,特别是各种藻类的种群和分布密度。通常的作法是用采集一升的水样,加入鲁戈试剂,然后,将其放入一升的量杯内静置一段时间后。然后移除上层清夜,只在量杯底留下20-40毫升浓缩水样,通过分析这些浓缩水样得到相应数值。

这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藻类会附着在量杯内壁上,部分藻类会随着上清液被转移出去,这两部分的藻类都不能被计入检测数据,从而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淡水藻类浓缩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淡水藻类浓缩器包括一个量杯,该量杯呈长圆筒形,其容量≥1升,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个基座,基座上设有旋转台,所述量杯下端就卡在该旋转台上,旋转台下方固定有一大齿轮,且量杯、旋转台和大齿轮三者的轴心线重合,该大齿轮与一小齿轮啮合,该小齿轮由一伺服电机驱动,该伺服电机每隔15分钟,驱动旋转台转动一周或半周,所述量杯包括量皿和圆筒,其中量皿上部开口,底部封闭,量皿上部外圆周上开有外螺纹,所述圆筒呈圆筒形,上下开口,且其下口内侧壁上开有相应的内螺纹,量皿和圆筒通过螺纹配合,并设有O型密封垫,量皿容量为20-30毫升。

本淡水藻类浓缩器还包括虹吸装置,该虹吸装置包括软管和一个活塞吸液装置,该软管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圆筒高度的两倍,软管一端为插入端,另一端设有两个支管,插入端伸入量筒内,两个支管上分别设有手动阀门,该活塞吸液装置包括吸筒和活塞杆,吸筒一端设有吸嘴,另一端开口,所述活塞杆就从吸筒开口端插入吸筒内,活塞杆内端设有活塞,另一端设有推板,活塞与吸筒内壁气密封。

使用时,将取样水倒入所述量杯内,然后将量杯下部的量皿的下端固定在旋转台上,并使量杯轴心线与旋转台旋转轴心线重合,然后,启动伺服电机,使伺服电机每隔15分钟,驱动旋转台转动一周或半周。这样藻类就不会附着在量杯杯壁上。

静置48小时后,将虹吸装置的软管插入端插入量杯内,将一个手动阀门关闭,将另一手动阀门打开,用活塞吸液装置的吸嘴插入手动阀门打开的支管内后,将量筒内上清液吸出,直至形成虹吸现象。刚开始吸量杯上部的清夜,然后逐渐加大软管插入端的插入深度,直到将量筒内水全部缓缓吸出,只剩下量皿内的水,最后将圆筒从量皿上旋下,然后,就可以将量皿送去检测。

如此设计,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增加了旋转机构,每隔15分钟缓慢旋转一周或半周,可以有效防止藻类附着在杯壁上;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将原来的量杯一分为二,以下部量皿为深缩水样容器,经过简单沉降后,用虹吸管将多余水吸出,只留下量皿内的浓缩水样,然后旋下圆筒,即可将量皿送去检测,十分方便。

注意,启动旋转台前,应确保圆筒已经紧紧安装在量皿上,防止旋转台旋转时,圆筒松动。

作为优化,所述旋转台中心上表面设有一个正多边形凹坑,所述量皿下端也设有正多边形卡板,所述量杯下端就通过正多边形卡板卡在旋转台上表面的正多边形凹坑内。如此设计,便于量皿与旋转台之间的同轴固定。

作为优化,所述圆筒下部设有一个闸板阀,该闸板阀包括阀板和阀座,阀座设置在圆筒上,该阀座上开有插槽,该插槽贯穿二分之一圆筒侧壁,阀板插入阀座上的插槽内,且阀板和插槽内壁水密封,并可将圆筒内部空间一分为二。

其还包括多个泥沙降沉皿,该泥沙降沉皿呈圆筒形,上下开口,且其下口内侧壁上开有相应的内螺纹,泥沙降沉皿和圆筒通过螺纹配合,并设有O型密封垫,各个泥沙降沉皿的容量均大于量皿容量,且各个泥沙降沉皿的容量各不相同。

使用时,先根据水样的泥沙含量,选择合适的泥沙降沉皿安装在量筒上,将阀板外抽,将闸板阀打开,然后,将高泥沙水样倒入量筒内,静置0.5小时后,将阀板内插,将闸板阀关闭,然后,将泥沙降沉皿旋下,换上所述量皿,然后再按照前述方法,将量杯下部的量皿的下端固定在旋转台上,并使量杯轴心线与旋转台旋转轴心线重合,然后,启动伺服电机,使伺服电机每隔15分钟,驱动旋转台缓慢转动一周或半周。

静置48小时后,将虹吸装置的软管插入端插入量杯内,将一个手动阀门关闭,将另一手动阀门打开,用活塞吸液装置的吸嘴插入手动阀门打开的支管内后,将量杯内水吸出,直至形成虹吸现象。刚开始吸量杯上部的清液,然后逐渐加大软管插入端的插入深度,直到将量筒内水全部缓缓吸出,只剩下量皿内的水,最后将圆筒从量皿上旋下,然后,就可以将量皿送去检测。

如此设计,主要是为适应黄河等高泥沙水样检测。

本实用新型淡水藻类浓缩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检测准确的优点,广泛适用于各种水环境检测和研究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淡水藻类浓缩器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淡水藻类浓缩器实施方式一的量杯和虹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淡水藻类浓缩器实施方式一的量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淡水藻类浓缩器实施方式一的基座、旋转台和伺服电机及大小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淡水藻类浓缩器的实施方式二的泥沙降沉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淡水藻类浓缩器的实施方式二的阀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淡水藻类浓缩器的实施方式二的圆筒、阀板及泥沙降沉皿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淡水藻类浓缩器的实施方式二的圆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量杯、2为基座、3为旋转台、4为大齿轮、5为小齿轮、6为伺服电机、7为软管、71为支管、8为活塞吸液装置、81为吸筒、82为活塞杆、83为吸嘴、9为手动阀门、10为正十六边形凹坑、11为量皿、12为圆筒、13为正十六边形卡板、14为软管卡口、15为阀板、16为阀座、17为插槽、18为泥沙降沉皿、19为O型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3所示,本淡水藻类浓缩器包括一个量杯1,该量杯呈长圆筒形,其容量≥1升,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个基座2,基座2上设有旋转台3,所述量杯1下端就卡在该旋转台3上,旋转台3下方固定有一大齿轮4,且量杯1、旋转台3和大齿轮4三者的轴心线重合,该大齿轮4与一小齿轮5啮合,该小齿轮5由一伺服电机6驱动,该伺服电机6每隔15分钟,驱动旋转台3转动一周或半周。所述量杯1包括量皿11和圆筒12,其中量皿11上部开口,底部封闭,量皿11上部外圆周上开有外螺纹,所述圆筒12呈圆筒形,上下开口,且其下口内侧壁上开有相应的内螺纹,量皿11和圆筒12通过螺纹配合,并设有O型密封垫19,量皿11容量为20-30毫升。

其还包括虹吸装置,该虹吸装置包括软管7和一个活塞吸液装置8,该软管7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圆筒12高度的两倍,软管7一端为插入端,另一端设有两个支管71,插入端伸入圆筒12内,两个支管71上分别设有手动阀门9,该活塞吸液装置包括吸筒81和活塞杆82,吸筒81一端设有吸嘴83,另一端开口,所述活塞杆82就从吸筒81开口端插入吸筒81内,活塞杆82内端设有活塞,另一端设有推板,活塞与吸筒81内壁气密封。

所述旋转台3中心上表面设有一个正十六边形凹坑10,所述量皿11下端也设有正十六边形卡板13,所述量杯1下端就通过正多边形卡板13卡在旋转台3上表面的正多边形凹坑10内。圆筒上沿开有软管卡口14,所述软管可以卡在该软管卡口14上。所述软管7为可弯曲,但不易压扁的塑胶管。

当然正十六边形也可以替换为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略。

实施方式二:如图4-7所示,所述圆筒12下部设有一个闸板阀,该闸板阀包括阀板15和阀座16,阀座16设置在圆筒12上,该阀座16上开有插槽17,该插槽17贯穿二分之一圆筒12侧壁,阀板15插入阀座16上的插槽17内,且阀板15和插槽17内壁水密封,并可将圆筒12内部空间一分为二。

其还包括多个泥沙降沉皿18,该泥沙降沉皿18呈圆筒形,上下开口,且其下口内侧壁上开有相应的内螺纹,泥沙降沉皿18和圆筒12通过螺纹配合,并设有O型密封垫19,各个泥沙降沉皿18的容量均大于量皿11容量,且各个泥沙降沉皿18的容量各个不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