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补给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模拟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9525发布日期:2018-11-23 20:0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淡水资源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淡水补给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模拟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陆域吹填形成的地下淡水是珊瑚岛礁上重要的淡水资源,它对于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及维持岛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有研究技术中,对陆域吹填形成的地下淡水多局限于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物理模型的研究常缺乏完整性及时效性,目前常见野外人工降雨试验,及室内的土柱溶滤试验等,而这些试验都难以将岛屿地下淡水形成的物理过程进行整体重现,从而难以对岛屿地下淡水形成发育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现有的降雨器,受到降水水质及杂质的影响,降雨器中针孔堵塞后造成雨强降低,严重影响实验结果。每次降雨结束后均需将针孔拔下,利用铁丝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淡水补给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模拟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淡水补给装置,用于吹填陆域地下淡水的模拟实验中模拟降雨,升降装置与针头式降雨器连接;

针头式降雨器包括外壳、与外壳连接的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方的降雨器清理装置,底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孔,孔中塞有孔塞,孔塞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细管或针头;降雨器清理装置下侧设有与针头在底板上的位置一一对应的铁丝;

降雨器清理装置上固定一压杆,压杆穿出外壳并通过密封环与外壳上密封连接;

外壳上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多功率水泵与淡水箱连接并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需每次降雨结束后将针孔拔下利用铁丝进行清理,只需打开密封环之后操作压杆,将压杆压下,对针头或细管,使得清理过程省时省力,方便简单;同时通过多功率水泵可调节降雨器的雨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外壳为底部敞开、顶部封堵的筒状结构,外壳的底部与底板连接,外壳的顶部穿设有压杆。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壳为底部敞开、顶部封堵的筒状结构,压杆设置在上方,方便操作。

进一步,降雨器清理装置的外周小于壳体的内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降雨器清理装置的外周小于壳体的内周,使得降雨器清理装置可以自由的在外壳内腔活动。

进一步,压杆靠近降雨器清理装置的一端设有环形卡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压杆上设置一环形卡槽,可以在外部使用一卡接块防止在外壳上并卡在环形卡槽内,实现压杆的进一步固定,进而进一步固定降雨器清理装置,防止掉落。

进一步,外壳的侧壁标有雨强水位刻度线;外壳通过连接件与升降装置连接。

进一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杆和固定螺钉,连接件通过固定螺钉与升降杆固定或松开;升降杆上有高度刻度线,底部有底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升降装置,可根据实验需要调节降雨器的高度,同时可以通过调节升降装置的高度,使水槽处于水平状态,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进一步,还包括防风帘,防风帘设置在底板的下侧;外壳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多功率振荡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功率振荡器,根据需求调节功率使水槽发生震动,保证降雨器稳定的雨滴动能;防风帘,防止风强对降雨的影响,无风时分别卷起固定于底板,有风时放下。

进一步,外壳,底板和降雨器清理装置均用厚度大于8毫米的有机玻璃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实验时进行观测。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实验装置,包括上述淡水补给装置和用于模拟地理环境的槽体,槽体内设有用于模拟岛屿的人工岛屿模型;淡水补给装置中的针头式降雨器设置在人工岛屿模型的上方。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为模拟实验提供稳定雨强的雨水,将雨水降落至人工岛屿模型上,观测地下淡水的形成。

进一步,针头式降雨器的针头均分布在人工岛屿模型的正上方。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针头式降雨器的针头均分布在人工岛屿模型的正上方,防止降落的淡水降落至人工岛屿模型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淡水供给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杆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针头式降雨器,11、外壳,111、雨强水位刻度线,12、底板,121、孔,13、降雨器清理装置,131、压杆,1311、卡槽,2、升降装置,3、淡水箱,4、防风帘,5、多功率振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淡水补给装置,用于吹填陆域地下淡水的模拟实验中模拟降雨,升降装置2与针头式降雨器1连接;

针头式降雨器1包括外壳11、与外壳11连接的底板12和设置在底板 12上方的降雨器清理装置13,底板12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孔121,孔121中塞有孔121塞,孔121塞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细管或针头;降雨器清理装置 13下侧设有与针头在底板12上的位置一一对应的铁丝;

降雨器清理装置13上固定一压杆131,压杆131穿出外壳11并通过密封环与外壳11密封连接;

外壳11上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多功率水泵与淡水箱3连接并连通。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无需每次降雨结束后将针孔121拔下利用铁丝进行清理,只需打开密封环之后操作压杆131,将压杆131压下,对针头或细管,使得清理过程省时省力,方便简单;同时通过多功率水泵可调节降雨器的雨强。

实施例2: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淡水补给装置,用于吹填陆域地下淡水的模拟实验中模拟降雨,升降装置2与针头式降雨器1连接;

针头式降雨器1包括外壳11、与外壳11连接的底板12和设置在底板 12上方的降雨器清理装置13,底板12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孔121,孔121中塞有孔121塞,孔121塞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细管或针头;降雨器清理装置 13下侧设有与针头在底板12上的位置一一对应的铁丝;

降雨器清理装置13上侧固定一压杆131,压杆131穿出外壳11顶部并通过密封环封堵固定在外壳11上,无需每次降雨结束后将针孔121拔下利用铁丝进行清理,只需打开密封环之后操作压杆131,将压杆131压下,对针头或细管,使得清理过程省时省力,方便简单;

压杆131靠近降雨器清理装置13的一端设有环形卡槽1311;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压杆131上设置一环形卡槽1311,可以在外部使用一卡接块防止在外壳11上并卡在环形卡槽1311内,实现压杆131的进一步固定,进而进一步固定降雨器清理装置13,防止掉落。

外壳11上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多功率水泵与淡水箱3连接并连通,通过多功率水泵可调节降雨器的雨强。

外壳11为底部敞开、顶部封堵的筒状结构,外壳可以是长方体,也可以是圆柱体或者其他不规则筒状结构,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采用长方体的筒状机构,外壳11的底部与底板12连接,外壳11的顶部穿设有压杆131,降雨器清理装置13为方形板,降雨器清理装置13的外周小于壳体的内周,具体的,外壳11为长方体,降雨器清理装置13为方形板,压杆131设置在上方,方便操作,通过降雨器清理装置13的外周小于壳体的内周,使得降雨器清理装置13可以自由的在外壳11内腔活动。

外壳11,底板12和降雨器清理装置13均用厚度大于8毫米的有机玻璃制成,外壳11的侧壁标有雨强水位刻度线111,方便观测,简单直观。

外壳11通过连接件与升降装置2连接,升降装置2包括升降杆和固定螺钉,连接件通过固定螺钉与升降杆固定或松开;升降杆上有高度刻度线,底部有底座,通过升降装置2,可根据实验需要调节降雨器的高度,同时可以通过调节升降装置2的高度,使水槽处于水平状态,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还包括防风帘4,防风帘4设置在底板12的下侧;外壳11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多功率振荡器5。

可以理解的是,防风帘4设置在底板12的下侧边缘,防止风强对降雨的影响,无风时分别卷起固定于底板12,有风时放下;多功率振荡器5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功率使水槽发生震动,保证降雨器稳定的雨滴动能。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无需每次降雨结束后将针孔121拔下利用铁丝进行清理,只需打开密封环之后操作压杆131,将压杆131压下,对针头或细管,使得清理过程省时省力,方便简单。

实施例3:

一种模拟实验装置,包括上述淡水补给装置和用于模拟地理环境的槽体,槽体内设有用于模拟岛屿的人工岛屿模型;淡水补给装置中的针头式降雨器1设置在人工岛屿模型的上方,具体的,针头式降雨器1的针头均分布在人工岛屿模型的正上方。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为模拟实验提供稳定雨强的雨水,将雨水降落至人工岛屿模型上,观测地下淡水的形成,将针头式降雨器1的针头均分布在人工岛屿模型的正上方,防止降落的淡水降落至人工岛屿模型外,实际模拟实验过程中,人工岛屿模型一般是用于模拟海水的咸水,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需保证咸水的含盐率稳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