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X光探伤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2800发布日期:2019-02-01 20:21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X光探伤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镁合金型材的内部缺陷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X光探伤仪。



背景技术:

镁合金是密度最低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高比强、高比模、高阻尼、电磁屏蔽、抗辐射能力以及较好铸造、切削加工性能和易回收等优点,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镁合金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便携式工业X光探伤仪可对金属内部产生例如气孔、针孔、夹杂、裂纹、偏析、熔金不足等缺陷进行检测。现有的工业X光探伤仪,都存在着透照能量低、不能连续工作的缺点,主要原因是高能量高照透能力的X射线机需要把高电压值施加在X射线管阴极和阳极之间,用产生的高能量的电子流去轰击阳极靶进而产生X射线,其中产生99%的热能,1%的射线。X射线管释放大量电子束瞬间产生的热能不能得到良好的散热,会导致X射线管过热老化或热击穿损坏。因此,到目前为止工业X光探伤仪在工作时必须采用间断工作的模式,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X光探伤仪,包括控制器和外壳,所述外壳为中空柱状,外壳内上部设有高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下端连接有X射线管,所述高压发生器和X射线管均采用连线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外壳包括四层壳壁,从外到内依次为第一壳壁、第二壳壁、第三壳壁、第四壳壁;第一壳壁与第二壳壁、第二壳壁与第三壳壁、第三壳壁与第四壳壁均形成密闭的腔室,分别为第一保温腔、液氮储存腔、第二保温腔;第一保温腔、第二保温腔为真空腔;液氮储存腔为压力腔,内充有液氮;所述液氮储存腔设有液氮补充入口和氮气排放出口;X射线管的下端通过法兰盘连接有环形导热体;X射线管下端的阳极靶铜棒穿过环形导热体伸出外壳底部并连接有散热座;所述散热座的下方设有冷却风机,外部设有风罩;所述散热座为柱状,上端设有安装槽,下端设有螺钉孔;散热座的外圆柱面设有均匀分布的间隔槽,间隔槽之间用波浪状的散热片隔开;风罩上部设有进风孔,下部设有导热出风孔,还包括若干个换热管;换热管为导热材料制成,包括蒸发部和冷凝部;所述蒸发部轴向贴合X射线管外壁设置;蒸发部内壁设有由毛细多孔材料制成的吸液芯;吸液芯内吸满换热液;所述蒸发部的下端延伸至环形导热体且呈辐射状镶嵌在环形导热体上端面;所述冷凝部设于液氮储存腔,下端穿过外壳与环形导热体上的蒸发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液氮补充入口处设有液氮补充阀。

优选的,所述氮气排放出口处设有氮气排放阀。

优选的,所述液氮储存腔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氮气排放阀均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换热液为低沸点液体。

散热座通过上端的安装槽与X射线管下端的阳极靶铜棒插接,下端通过螺钉孔内的螺钉与X射线管固定。X射线管在阳极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在散热片的作用被散发。散热座外圆柱面设有波浪形的散热片,可以加大散热面积,加快散热。同时风罩上设有进风口,自然风被冷却风机吸进风罩,经过热交换吸收散热片热量后从导热出风孔流出风罩。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设置了第一保温腔和第二保温腔,从而使得液氮储存腔中的液氮得以保持低温状态。当X光探伤仪工作时,X射线管外壁和阳极处均产生大量的热量。换热管蒸发部中的换热液受热迅速蒸发为气态,进入冷凝部。冷凝部中的气态换热液与液氮发生热交换,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为液态。换热液受到重力的作用并在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毛细力的作用下流回蒸发部。如此换热液在液态与固态之间循环转换,热量由蒸发部传至冷凝部,最终传递给液氮。由于液氮的温度极低,而X射线管处的热量又很大,所以这个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的传递出来。液氮受热后一部分蒸发,此时液氮储存层中的压力逐渐变大,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设定值时,控制器发出指令打开氮气排放阀,避免液氮储存层中压力过高。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X射线管快速散热,实现了X光探伤机的工作连续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座的轴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座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环形导热体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管蒸发部的轴向剖视图。

图中:1吸液芯、2高压发生器、3X射线管、4第一壳壁、5第二壳壁、6第三壳壁、7第四壳壁、8环形导热体、9散热座、10冷却风机、11风罩、12安装槽、13螺钉孔、14间隔槽、15散热片、16蒸发部、17冷凝部、18第一保温腔、19液氮储存腔、20第二保温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见图1-5,一种便携式X光探伤仪,包括控制器、外壳和若干个换热管。所述外壳为中空柱状。外壳内上部设有高压发生器2。高压发生器2下端连接有X射线管3。所述高压发生器2和X射线管3均采用连线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外壳包括四层壳壁,从外到内依次为第一壳壁4、第二壳壁5、第三壳壁6、第四壳壁7。第一壳壁4与第二壳壁5、第二壳壁5与第三壳壁6、第三壳壁6与第四壳壁7均形成密闭的腔室,分别为第一保温腔18、液氮储存腔19、第二保温腔20。第一保温腔18、第二保温腔20为真空腔。液氮储存腔19为压力腔,内充有液氮。所述液氮储存腔19设有液氮补充入口和氮气排放出口。X射线管3的下端通过法兰盘连接有环形导热体8。X射线管3下端的阳极靶铜棒穿过环形导热体8伸出外壳底部并连接有散热座9。所述散热座9的下方设有冷却风机10,外部设有风罩11。所述散热座9为柱状,上端设有安装槽12,下端设有螺钉孔13。散热座9的外圆柱面设有均匀分布的间隔槽14,间隔槽14之间用波浪状的散热片15隔开。风罩11上部设有进风孔,下部设有导热出风孔。换热管为导热材料制成,包括蒸发部16和冷凝部17。所述蒸发部16轴向贴合X射线管3外壁设置。蒸发部16内壁设有由毛细多孔材料制成的吸液芯1。吸液芯1内吸满换热液。所述蒸发部16的下端延伸至环形导热体8且呈辐射状镶嵌在环形导热体16上端面。所述冷凝部17设于液氮储存腔19,下端穿过外壳与环形导热体8上的蒸发部16连接。

所述液氮补充入口处设有液氮补充阀。

所述氮气排放出口处设有氮气排放阀。

所述液氮储存层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氮气排放阀均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换热液为低沸点液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