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拟侧面路肩碰撞试验的刚性壁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4014发布日期:2018-11-30 20:1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冲击测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模拟侧面路肩碰撞试验的刚性壁障。



背景技术:

在GB、C-NCAP及Euro-NCAP测试程序中,64KPH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50KPH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50KPH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已经成为必须程序。但是除了这些已定的检测试验工况外,还有很多其他非标准的碰撞工况会伤害到乘员或者造成财产损失。

根据统计,当车辆在高速急转弯的情况下,车辆的一侧会撞击到路肩(俗称马路牙子),虽然这个撞击速度不大,但往往会导致气囊打开,严重的甚至会伤及乘员。

为了避免这种事故,一些国家的企业及研究部门通常是采用软件系统进行模拟试验。然而,采用软件系统进行模拟试验存在的缺陷是;精度较低、不直观、不能够完全获得真实的试验数据,从而对解决这种事故的效果并不明显。

CN105403377B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侧面路肩碰撞试验的刚性壁障,包括斜坡体和路肩,所述斜坡体包括均为框架体的上框架、下框架、承重框架和三个以上的斜纵梁,以及三个以上的直纵梁;所述上框架、下框架和承重框架由左至右的长度相同,由前至后的宽度依次增大,且由上至下相互间距地平行布置;所述三个以上的斜纵梁相互之间纵向平行间距地布置,每个斜纵梁分别与上框架、下框架和承重框架的前端连接;所述三个以上的直纵梁相互之间纵向平行间距地布置,每个直纵梁的前端分别与上框架、下框架的承重框架的后端连接,后端与碰撞墙可调整上下位置地连接;所述路肩为实心钢体,其整体近似梯形,路肩共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承重框架的前端的左右两端。

该实用新型能够用于模拟从侧面碰撞路肩的情况,试验结果直观、可靠、准确,但是由于该实用新型比较笨重,安装不方便。由于需要对不同车型的车辆进行测试,不同尺寸的车型需要不同尺寸的壁障,需要不同尺寸的壁障并重新进行安装,会耗费大量的材料和时间,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模拟侧面路肩碰撞试验的刚性壁障,以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的车型,提高适用范围,进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模拟侧面路肩碰撞试验的刚性壁障,包括至少一个斜坡体和两个路肩,所述斜坡体包括位于其下端的承重框架,所述承重框架的前表面上焊接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的前表面上开设有由左至右的T型槽,所述T型槽中设有多个与其间隙配合的T型螺母;两个所述路肩上均设有多个螺栓,多个螺栓与多个T型螺母一一对应配合连接,使路肩固定在固定梁上。

所述斜坡体有两个,两个斜坡体左右并排设置,两个路肩分别位于两个斜坡体上。

所述斜坡体还包括位于其上端的上框架、位于上框架和所述承重框架之间的下框架、至少两个斜纵梁、以及至少两个直纵梁;所述上框架、下框架和承重框架均为框架体并相互平行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斜纵梁相互平行设置并向后倾斜,每个所述斜纵梁的后侧均与上框架、下框架、承重框架的前端焊接;至少两个所述直纵梁相互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直纵梁的前侧均与上框架、下框架、承重框架的后端焊接。

所述上框架、下框架均呈“口”字型,所述承重框架呈梯形或者矩形,所述承重框架内设有一个或多个连接梁形成多个三角形框架结构。

所述斜坡体的一直纵梁后侧焊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多个纵向的腰型孔,所述腰型孔中设有螺钉并将斜坡体固定在墙壁上。

所述固定梁与承重框架由左至右的长度相同。

所述路肩呈长条状,其截面为梯形,其前表面向后倾斜并且与竖直面的夹角为0-10°,所述路肩的边缘设有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采用了螺栓和T型螺母来固定路肩,并在固定梁上设有T型槽,使得两个路肩之间的距离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调整,以适用于不同车型,效率高;(2)由于采用了两个路肩分别安装在两个斜坡体上,能够通过调整两个斜坡体之间的距离来大幅度调节两个路肩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3)由于调整方便、快速,能够节约安装时的时间成本,由于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车型,避免了制造多个壁障,能够降低壁障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路肩的安装示意图(从右至左观察);

图3为模拟侧面路肩碰撞试验的示意图。

图中:1-斜坡体,11-承重框架,111-连接梁,12-上框架,13-下框架,14-斜纵梁,15-直纵梁,2-路肩,21-螺栓,22-倒角,3-固定梁,31-T型槽,32-T型螺母,4-固定架,41-腰型孔,5-墙壁,6-试验车辆,7-飞行地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模拟侧面路肩碰撞试验的刚性壁障,包括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斜坡体1和两个路肩2,两个路肩2分别位于两个斜坡体1上。

所述斜坡体1包括位于其下端的承重框架11、位于其上端的上框架12、位于上框架12和承重框架11之间的下框架13、两个斜纵梁14、以及两个直纵梁15;

所述上框架12、下框架13均呈“口”字型框架,所述承重框架11呈梯形或者矩形框架,所述上框架12、下框架13和承重框架11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承重框架11内设有一个或多个连接梁111形成多个三角形框架结构。

两个所述斜纵梁14相互平行设置并向后倾斜,每个所述斜纵梁14的后侧均与上框架12、下框架13、承重框架11的前端焊接;

两个所述直纵梁15相互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直纵梁15的前侧均与上框架12、下框架13、承重框架11的后端焊接。

所述承重框架11的前表面上焊接有固定梁3,所述固定梁3的前表面上开设有由左至右的T型槽31,所述T型槽31中设有多个与其间隙配合的T型螺母32;两个所述路肩2上均设有多个螺栓21,多个螺栓21与多个T型螺母32一一对应配合连接,使路肩2固定在固定梁3上。此处所提到的T型槽指的是开口较窄、内部较宽的呈“T”型的槽。

所述斜坡体1的一直纵梁15后侧焊接有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上开设有多个纵向的腰型孔41,所述腰型孔41中设有螺钉并将斜坡体1固定在墙壁5上。

所述固定梁3的长度与承重框架11由左至右的长度相同。

所述路肩2呈长条状,其截面为梯形,其前表面向后倾斜并且与竖直面的夹角B为0-10°,所述路肩2的边缘设有倒角22。

斜坡体1的尺寸如下:上框架12、下框架13和承重框架11由前至后的宽度分别不小于30cm、50cm和120cm,以便在拆装时设备(如叉车、行车)对其搬运;上框架12、下框架13和承重框架11由左至右的宽度不大于300cm,斜纵梁14和直纵梁15的高度不大于100cm,以便壁障整体高度的调节;斜纵梁14与承重框架11的角度A大于45°,防止碰撞试验中试验车辆发生侧翻。

路肩2为实心钢材制造,有足够的强度,根据法规对路肩的规定,为模拟实际情况,路肩2的尺寸如下:高度为100mm-140mm,由左至右的长度为50cm-100cm,倾斜角B为0-10度,边缘倒角22半径为5mm-10mm,其上表面由前至后的长度不小于10c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斜坡体1固定在墙壁5上,路肩2的状态即和道路上的路肩相同。如图3所示,将试验车辆6放置到试验用飞行地毯7上,飞行地毯7带动试验车辆6侧向运动并与路肩2碰撞即可进行碰撞试验;一般侧向运动的速度为10Km/h。

不同车型需要不同的壁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前后轮之间的距离不同,两个路肩2必须分别于前后轮的位置对应才能进行试验。而本实用新型中,路肩2通过螺栓21和T型螺母32固定在固定梁3上,需要调整两个路肩2之间的距离时,只需拧松螺栓21,并将T型螺母32在T型槽31中左右滑动,并在所需的位置拧紧即可。在一定的范围内,此方式能够方便、快速的对两个路肩2之间的距离作出调整。

由于两个路肩2分别位于两个斜坡体1上,在安装时斜坡体1时,可以先调整好两个斜坡体1之间的距离,达到调整两个路肩2之间的距离的目的。此方式能够对两个路肩2之间的距离作出大幅度的改变,以满足各种汽车的试验要求。

上述两种方式配合使用能使本实用新型满足各种汽车的试验要求,并且调节快速、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试验成本。

另外,为了保证路肩2下表面与飞行地毯7上表面的高度一致,在安装斜坡体1时可通过腰型孔41调整斜坡体1和路肩2的高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