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检测的机器视觉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9150发布日期:2019-02-19 18:31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角度检测的机器视觉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视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机器视觉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果需要获取被测产品的多个表面的信息,一般会设置多个相机进行表面拍摄,使得检测装置结构复杂,占地空间较大,因此造成了较高的成本和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能够在工件运输过程中完成对工件表面的检测,节省时间和工序的机器视觉检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角度检测的机器视觉检测装置,包括回转装置和视觉检测装置,所述回转装置包括气缸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气缸安装板上的回转气缸,设置于所述回转气缸前端的回转轴,所述回转轴前端固定有转向块,所述转向块上设置有回转臂,所述回转臂为U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缸安装板上方的托盘,所述托盘的半径大于所述回转臂的回转半径,所述托盘的中心与与所述回转轴的中心重合,所述托盘的底面与所述回转臂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视觉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托盘外边沿上的相机支架,所述相机支架上成一定角度设置有两个条形光源,所述条形光源的灯珠向光源中心倾斜,所述条形光源后侧设置有相机,所述相机的中心线与托盘平面成60度夹角。

优选的是,所述相机支架下端设置有U形卡槽,所述U形卡槽与所述托盘外沿相配合,所述U形卡槽侧面设置有限位螺丝。

优选的是,还包括与所述相机相连用于图像分析处理的工业计算机,与所述条形光源相连的控制光源开关以及明暗的光源控制器。

优选的是,所述转向块靠近回转臂的一端设置有工件限位装置,所述工件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向块上的滑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滑块上的支撑杆。

优选的是,所述相机的靶面尺寸为三分之二英寸,所述镜头的焦距为25mm,所述条形光源距离所述托盘平面150-191mm处,所述相机镜头设与所述产品的间距为200-260mm。

优选的是所述两个条形光源发光面成135度角。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用回转托盘带动工件,完成了工件运输过程中的回转动作,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同时在合适的角度设置有检测相机和照明光源,在工件回转的同时完成对工件表面的视觉检测,工作效率高,节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回转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能够在工件运输过程中完成对工件表面的检测,节省时间和工序的机器视觉检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角度检测的机器视觉检测装置,包括回转装置和视觉检测装置,所述回转装置包括气缸安装板1,设置于所述气缸安装板1上的回转气缸2,设置于所述回转气缸2前端的回转轴3,所述回转轴3前端固定有转向块4,所述转向块4上设置有回转臂5,所述回转臂5为U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缸安装板1上方的托盘6,所述托盘6的半径大于所述回转臂5的回转半径,所述托盘6的中心与与所述回转轴3的中心重合,所述托盘6的底面与所述回转臂5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视觉检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托盘外边沿上的相机支架,所述相机支架上成一定角度设置有两个条形光源,所述条形光源的灯珠向光源中心倾斜,所述条形光源后侧设置有相机,所述相机的中心线与托盘平面成60度夹角。

优选的是,所述相机支架下端设置有U形卡槽,所述U形卡槽与所述托盘外沿相配合,所述U形卡槽侧面设置有限位螺丝。

优选的是,还包括与所述相机相连用于图像分析处理的工业计算机,与所述条形光源相连的控制光源开关以及明暗的光源控制器。

优选的是,所述转向块4靠近回转臂5的一端设置有工件限位装置,所述工件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向块上的滑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滑块上的支撑杆。

优选的是,所述相机的靶面尺寸为三分之二英寸,所述镜头的焦距为25mm,所述条形光源距离所述托盘平面150-191mm处,所述相机镜头设与所述产品的间距为200-260mm。

优选的是所述两个条形光源发光面成135度角。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用回转托盘带动工件,完成了工件运输过程中的回转动作,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同时在合适的角度设置有检测相机和照明光源,在工件回转的同时完成对工件表面的视觉检测,工作效率高,节省时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能想到的变化或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