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0768发布日期:2018-12-07 22:46阅读:867来源:国知局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放出较多热量,混凝土又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较慢,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形成的温度较外部高,有时可达50~60°C,这将使内部混凝土的体积产生较大的膨胀,而外部混凝土却随气温下降而收缩,由此形成的温度收缩应力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即在混凝土升温阶段,由于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散热条件不同,内高外低形成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会产生表面裂缝,这时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弹性模量小,温度应力可忽略不计,而在混凝土降温阶段,降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多余水分蒸发时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引起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会产生贯穿裂缝。

目前,测温主要采取预埋测温线和预埋测温管两种方案。预埋测温线极易在施工过程中损坏,且预埋后无法对损坏的测温线实施更换。传统预埋管直接采用pvc管穿测温线预埋,由于pvc管形成上下贯通的空气流动空间,位于管底的测温点易受空气流动影响,测温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不易损坏并且测温结果精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包括: 多个测温单元和监控装置,所述多个测温单元呈直线布置并等距分布,用于检测大体积混凝土内温度并发送至所述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接收所述大体积混凝土内温度并存储及显示出来;其中,每一个所述测温单元包括:

测温管,其为圆柱形的薄壁钢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第一开口,其竖直设置于大体积混凝土中;

管塞,密封所述第一开口;

护套,套设于所述测温管外,为薄壁弹性元件;

竖杆,其为圆柱形中空结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第二开口,其轴线与所述测温管的轴线共线,固定于所述管塞上并设置于所述测温管内,其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孔洞,所述孔洞连通其内腔及其侧壁外部空间;

与所述孔洞一一对应的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套设于所述竖杆上,并封堵所述孔洞;

与所述测温元件一一对应的引出线,一端连接所述测温元件,另一端连接所述监控装置,并且,其贯穿所述孔洞及所述竖杆的内腔;

导热介质,填充于所述测温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测温元件为圆柱状,其轴线与所述测温管的轴线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竖杆上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测温单元的间距为6~10m。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测温单元的间距为8m。

进一步地,在竖直方向,最底端的所述测温元件距离大体积混凝土底面的距离30~70mm,最顶端的所述测温元件距离大体积混凝土顶面的距离30~70mm,多个所述测温元件的间距为400~500mm。

进一步地,在竖直方向,最底端的所述测温元件距离大体积混凝土底面的距离50mm,最顶端的所述测温元件距离大体积混凝土顶面的距离50mm,多个所述测温元件的间距为450mm。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标记物,所述标记物与所述测温单元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测温单元附件。

进一步地,所述标记物为彩旗。

进一步地,所述测温管的壁厚为2~7mm,所述护套的壁厚为0.3~2mm。

本实用新型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测温元件设置于测温管内,不易损坏,在竖直方向,设置多个测温元件,并且,通过导热介质传热,测温结果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布置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视图C的放大图;

图4是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中 ,1.测温管,2.护套,3.管塞,4.竖杆,401.孔洞,402.内腔,5.测温元件,6.导热介质,7.引出线,8.大体积混凝土,801.钢筋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多个测温单元和监控装置(图未示),所述多个测温单元呈直线布置并等距分布,用于检测大体积混凝土8内温度并发送至所述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接收所述大体积混凝土8内温度并存储及显示出来。

具体地,图1中,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测温区为矩形,多个测温单元沿对角线布置,各个测温点间距为6~10m,优选地,间距为8m,在板块分界线俩侧各布置一个测温点,测温点距离板块边缘1.5m。

具体地,如图2~4所示,每一个所述测温单元包括:

测温管1,其为圆柱形的薄壁钢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第一开口,其竖直设置于大体积混凝土8中,使用时,可以将测温管1与钢筋骨架801固定,待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拆除固定装置,浇筑上层混凝土;

管塞3,密封所述第一开口;

护套2,套设于所述测温管1外,为薄壁弹性元件,在温度测量完成后,拔出测温管1,再从大体积混凝土8中取下护套2,因此,为方便拔出测温管1和取下护套2,可在护套2内外壁涂抹润滑油;

竖杆4,其为圆柱形中空结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第二开口,其轴线与所述测温管1的轴线共线,固定于所述管塞3上并设置于所述测温管1内,其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孔洞401,所述孔洞401连通竖杆4的内腔402及其侧壁外部空间;

与所述孔洞401一一对应的测温元件5,所述测温元件5套设于所述竖杆4上,并封堵所述孔洞401;

与所述测温元件5一一对应的引出线7,一端连接所述测温元件5,另一端连接所述监控装置,并且,其贯穿所述孔洞401及所述竖杆4的内腔402;

导热介质6,填充于所述测温管1内,可以选用导热系数较高的介质油或盐溶液。

本实施例中,引出线7是收纳于竖杆4的空腔402内的,因此,为防止导热介质6流入空腔402,竖杆4一端封闭,所述测温元件5套设于所述竖杆4上,并封堵所述孔洞401。

另外,为保证测温元件5所处环境的温度均匀,竖杆4其轴线与所述测温管1的轴线共线,更进一步地,所述测温元件5为圆柱状,其轴线与所述测温管1的轴线共线。

为保证温度测量准确,如图2所示,在竖直方向,最底端的所述测温元件5距离大体积混凝土8底面的距离g为30~70mm,最顶端的所述测温元件5距离大体积混凝土8顶面的距离e为30~70mm,多个所述测温元件5的间距f为400~500mm,优选地,在竖直方向,最底端的所述测温元件5距离大体积混凝土8底面的距离50mm,最顶端的所述测温元件5距离大体积混凝土8顶面的距离50mm,多个所述测温元件5的间距为450mm。

为方便调节测温元件5在竖直方向的高度,所述竖杆4上设置有刻度线。可以调节竖杆4与管塞3的相对位置,从而整体调节测温元件5的高度。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测温管1的壁厚为2~7mm,所述护套2的壁厚为0.3~2mm。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引出线7的长度为450mm~500mm。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监控装置可以为计算机,测试过程中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发现温控数值异常应及时报警,并且采取相应措施,测温时按下主机电源开关键,将各测温点插头依次插入主机插座,主机屏幕上即可显示相应测温点温度。

本实施例的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个标记物,所述标记物与所述测温单元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测温单元附件,标记物可以为彩旗。避免浇筑混凝土破坏到测温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