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9367发布日期:2019-02-19 18:3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仪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仪器仪表(为描述方便,文中其余部分将仪器仪表统一称为工件)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检测设备对其质量进行检验。

现有的检测设备包括用于对工件进行检测的X光成像机构和用于驱动X光成像机构相对于待检测工件移动的五轴机械机构。五轴机械机构采用电机驱动,进行检测时,需要人工将待检测工件放置在X光成像机构中间,然后操作人员通过手摇柄控制五轴机械机构带动X光成像机构移动调整成像角度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再由人工将工件由X光成像机构中取出。

现有检测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低、运行速度慢、检测效率低下、可靠性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检测设备。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检测设备,包括至少一段流水线,所述流水线包括安装架、第一电机、齿轮驱动杆、链条,所述第一电机、齿轮驱动杆、链条设置于安装架上,所述齿轮驱动杆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以驱动所述链条带着放置有工件的托盘平移,所述安装架上还设有传感器,以监测所述托盘的行进位置;

机械臂,所述机械臂设置在流水线一侧,以驱动X光成像机构相对于流水线上待检测工件移动;

主控电脑,所述主控电脑通过电气系统与所述流水线和机械臂通信连接,以协调流水线和机械臂配合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流水线为六段,六段所述流水线呈闭循环状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械臂为六轴机械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位于转角处的流水线还包括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第二电机、驱动滚轮、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相邻流水线的链条平行设置,所述驱动滚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以驱动所述传送带回转运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滚轮、传送带设置于升降板上,所述升降板下方设有升降动力装置,以驱动所述传送带在与相邻流水线链条高度对齐的第一位置和与相邻流水线链条高度错开的第二位置间移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流水线和机械臂配合自动完成工件的检测,具有运行速度快、检测效率高、可靠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一种自动检测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位于转角处的一段流水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一种自动检测设备的系统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至3,一种自动检测设备,包括至少一段流水线1,所述流水线1包括安装架11、第一电机12、齿轮驱动杆13、链条14,所述第一电机12、齿轮驱动杆13、链条14设置于安装架11上,所述齿轮驱动杆13与所述第一电机12的输出轴连接,以驱动所述链条14带着放置有工件的托盘平移,所述安装架11上还设有传感器15,以监测所述托盘的行进位置;

机械臂2,所述机械臂2设置在流水线1一侧,以驱动X光成像机构3相对于流水线1上待检测工件移动;

主控电脑,所述主控电脑通过电气系统与所述流水线1和机械臂2通信连接,以协调流水线1和机械臂2配合工作。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流水线1为六段,六段所述流水线1呈闭循环状排布。

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流水线1也可以设置为开路形式。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臂2为六轴机械臂。

更进一步的,位于转角处的流水线1还包括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6、驱动滚轮、传送带17,所述传送带17与相邻流水线1的链条14平行设置,所述驱动滚轮与所述第二电机16的输出轴连接,以驱动所述传送带17回转运动,所述第二电机16、驱动滚轮、传送带17设置于升降板18上,所述升降板18下方设有升降动力装置(例如气缸),以驱动所述传送带17在与相邻流水线1链条14高度对齐的第一位置和与相邻流水线1链条14高度错开的第二位置间移动。

设置转向机构的目的在于帮助托盘改变运行方向,与相邻的流水线1对接。

需要说明的是,待检测的工件放置在托盘上,托盘底部设有与链条14配合的齿纹,当传感器15监测到托盘移动至机械臂2前方时主控电脑控制相应第一电机12停止运行,托盘停住,由机械臂2带动X光成像机构3调整成像角度对工件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流水线1恢复运行,进行下一工件的检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流水线1和机械臂2配合自动完成工件的检测,具有运行速度快、检测效率高、可靠性强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