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排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1071发布日期:2019-01-08 21:07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排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排液装置。



背景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仪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根据物质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辐射吸收的作用来进行金属元素分析,它能够灵敏可靠地测定微量或痕量元素。在进行样品分析时,常存在积水堵塞问题,会影响到火焰不稳定,吸光度不归零,而采用把水放了的方式,但治标不治本,测几个样又有积水了,究其原因主要为废液管有些堵;且在做有机溶剂样品的分析时,排出的有机溶剂由于比重小于水,就会漂浮在水封中水的上面,不易排出且长时间易侵蚀管子。

在公告号CN206311506U中公开了一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废液排放装置,其设置一个U型水封,U型水封的左端通过水封入口管连接着废液出口管,U型水封的右端通过水封出口管连接着废液出口软管,废液出口软管倾斜连接着容器,当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做有机溶剂样品的分析过程中,所排出的有机溶剂由于比重小于水,就会漂浮在水封中水的上面,当废液超过水封高度时,水封上面的有机废液就会通过水封出口管流向废液出口软管,进而流入容器内,当分析检测做完后,打开水封下端的检修阀,可以通过检修管将废液全部清理干净。

然而其排出的有机溶剂为掉落在U型水封的左端,是漂浮在U型水封左端的水的上面,而水封出口管是连接在U型水封的右端;当然,会有少量的有机溶剂在滴落重力的作用下转移漂浮在U型水封右端的水上,当废液超过水封高度时,U型水封右端的有机废液会通过水封出口管流向废液出口软管,但多量U型水封左端的有机废液仍然留在管中,并不能及时排出,并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在使用该装置做其它物质分析时,当排出的废液比重大于水时,废液会堆积在U型水封的最下端,多余的水会从水封出口管流向废液出口软管;此时,若想及时排出废液,则需打开检修阀,而打开检修阀溶液流出后,U型水封内的水会减少,会影响水封效果,存在安全隐患;若不及时排出,又会存在堵塞等问题,公告号CN206311506U中公开的一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废液排放装置适用性和实用性并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排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排液装置,其包括雾化室、位于雾化室上的燃烧器以及与雾化室连接的乙炔进样管和空气进口管,雾化室左端设有雾化器,雾化器左下侧设有空气进气管,雾化器一端放入雾化室内,另一端连接有进样毛细管,进样毛细管插在样品容器内,雾化室下设有废液出口管;废液出口管的底部整体呈“W字”型,在首弯管和尾弯管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水平管,水平管的高度小于首弯管入液端与尾弯管出液端的高度;尾弯管的出液端连接有第二水平管,第二水平管连接有一容器; 首弯管和尾弯管的底部均连接有一排废管,排废管上设有一阀门,首弯管上均设有一副管,副管后端通过伸出的副接头连接注射器,注射器前端设有单向进液阀;第一水平管的上端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上设有一单向阀,出液管连通一抽吸器。

进一步地,排废管内位于阀门的上方设有第一滤片和第二滤片;排废管内侧端部呈螺纹状,螺纹状内侧沿内壁设置一环形滑槽;第一滤片与排废管端部螺纹配合,端面环形均布设置若干第一通孔;第二滤片与环形滑槽嵌套式配合,并与第一滤片贴合,端面设置若干与第一通孔位置相对应的若干第二通孔,若干第二通孔所在的环形区域上设置若干凹槽,凹槽内设置一压缩弹簧及与压缩弹簧连接的顶柱;压缩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的底端,一端连接在顶柱端面中部。

进一步地,顶柱与压缩弹簧长度的最小值等于凹槽的深度。

进一步地,首弯管的进液管呈倾斜状态,且倾斜方位为朝向第一水平管相反的一侧。

进一步地,首弯管的进液管呈倾斜状态,且倾斜方位为朝向第一水平管相反的一侧。

进一步地,顶柱沿转动方向所在一侧为楔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排液装置做机溶剂样品的分析时,有机废液滴落至首弯管内,部分有机废液在重力的作用下转移漂浮在第一水平管内,再有仅少量的有机废液继续转移漂浮至尾弯管的出液端并顺着第二水平管进入至容器内;此时,通过注射器向首弯管内注水,扰动首弯管内的液体,使位于首弯管内的有机废液经水流带动进一步有效地进入至第一水平管或尾弯管的出液端,且底部整体呈“W字”型设计,形成双水封结构,避免注水扰动时影响水封效果;位于第一水平管内的有机废液在抽吸器和单向阀的配合作用下抽吸出;双水封结构的设计与注射器的注水设计也避免了在抽吸及流出多余的水时,管内水量减小,影响水封效果,其整体设计确保了有机废液的及时有效排除。

在用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做无机样品的分析时,废液滴落至首弯管内并堆积在首弯管的底端,少量经水流带动进入至尾弯管内的废液堆积在尾弯管的底端,管内等体积的水则从尾弯管的出液端顺着第二水平管进入至容器内;此时,打开位于首弯管和尾弯管底部排废管上的阀门,使废液从排废管流出,在废液排出的过程中,可通过注射器向首弯管内注水,避免废液出口管底部内水减少,影响水封效果,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废管内防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滤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雾化室;2、燃烧器;3、乙炔进样管;4、空气进口管;5、雾化器;6、空气进气管;7、进样毛细管;8、样品容器;9、废液出口管;10、首弯管;11、尾弯管;12、第一水平管;13、入液端;14、出液端;15、第二水平管;16、容器;17、排废管;18、阀门;19、副管;20、副接头;21、注射器;22、进液管;23、单向进液阀;24、出液管;25、单向阀;26、抽吸器;27、第一滤片;28、第二滤片;29、环形滑槽;30、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32、凹槽;33、压缩弹簧;34、顶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该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排液装置包括雾化室1、位于雾化室1上的燃烧器2以及与雾化室1连接的乙炔进样管3和空气进口管4,雾化室1左端设有雾化器5,雾化器5左下侧设有空气进气管6,雾化器5一端放入雾化室1内,另一端连接有进样毛细管7,进样毛细管7插在样品容器8内,雾化室1下设有废液出口管9;样品容器8内经进样毛细管7带入至雾化室1内,从而进行对样品的分析,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常规装置和具体工作原理已为常规现有技术,在大量文献中已公开,是为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因此为节省篇幅,在此不做过多说明。

该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废液出口管9的底部整体呈“W字”型,在首弯管10和尾弯管1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水平管12,水平管的高度小于首弯管10入液端13与尾弯管11出液端14的高度;尾弯管11的出液端14连接有第二水平管15,第二水平管15连接有一容器16;首弯管10和尾弯管11的底部均连接有一排废管17,排废管17上设有一阀门18,首弯管10上均设有一副管19,副管19后端通过伸出的副接头20连接注射器21,连接可参考医用注射器21的连接方式;注射器21前端设有单向进液阀23,单向进液阀23限制气液只能从注射器21端进入副管19内;第一水平管12的上端设有出液管24,出液管24上设有一单向阀25,单向阀25限制气液只能从第一水平管12端进入出液管24内,出液管24连通一抽吸器26,用于抽吸出液管24内的液体。

废液出口管9的底部整体呈“W字”型,整体形成两个水封结构,使水封效果更好更安全;在用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做机溶剂样品的分析时,有机废液滴落至首弯管10内,部分有机废液在重力的作用下转移漂浮在第一水平管12内,再有仅少量的有机废液继续转移漂浮至尾弯管11的出液端14并顺着第二水平管15进入至容器16内;此时,通过注射器21向首弯管10内注水,扰动首弯管10内的液体,使位于首弯管10内的有机废液经水流带动进一步有效地进入至第一水平管12或尾弯管11的出液端14,且底部整体呈“W字”型设计,形成双水封结构,避免注水扰动时影响水封效果;位于第一水平管12内的有机废液在抽吸器26和单向阀25的配合作用下抽吸出;双水封结构的设计与注射器21的注水设计也避免了在抽吸及流出多余的水时,管内水量减小,影响水封效果,其整体设计确保了有机废液的及时有效排除。

在用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做无机样品的分析时,废液滴落至首弯管10内并堆积在首弯管10的底端,少量经水流带动进入至尾弯管11内的废液堆积在尾弯管11的底端,管内等体积的水则从尾弯管11的出液端14顺着第二水平管15进入至容器16内;此时,打开位于首弯管10和尾弯管11底部排废管17上的阀门18,使废液从排废管17流出,在废液排出的过程中,可通过注射器21向首弯管10内注水,避免废液出口管9底部内水减少,影响水封效果,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该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排废管17内位于阀门18的上方设有第一滤片27和第二滤片28;排废管17内侧端部呈螺纹状,螺纹状内侧沿内壁设置一环形滑槽29;第一滤片27与排废管17端部螺纹配合,端面环形均布设置若干第一通孔30;第二滤片28与环形滑槽29嵌套式配合,并与第一滤片27贴合,端面设置若干与第一通孔30位置相对应的若干第二通孔31,若干第二通孔31所在的环形区域上设置若干凹槽32,凹槽32内设置一压缩弹簧33及与压缩弹簧33连接的顶柱34;压缩弹簧33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32的底端,一端连接在顶柱34端面中部,顶柱34与压缩弹簧33长度的最小值等于凹槽32的深度。在排液时,第一滤片27和第二滤片28上的第一通孔30和第二通孔31对齐,当第一通孔30出现堵塞时,将第二滤片28沿着环形滑槽29转动,其第二滤片28可与微型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第二滤片28转动;当凹槽32与第一通孔30对齐时,压缩弹簧33会使顶柱34弹出并进入第一通孔30内,将第一通孔30内的堵塞物顶出,由于第二滤片28转动时为不间断工作,所以同一第一通孔30内会插入多次顶柱34,使堵塞物排出彻底,顶柱34沿转动方向所在一侧为楔形,方便第二滤片28的转动;其整体结构设置合理,避免排液时排废管17内出现堵塞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为:首弯管10的进液管22呈倾斜状态,且倾斜方位为朝向第一水平管12相反的一侧,便于在进行机溶剂样品的分析时,有机废液能够更多的进入至第一水平管12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为:首弯管10的进液管22呈倾斜状态,且倾斜方位为朝向第一水平管12相反的一侧,便于在进行机溶剂样品的分析时,留在首弯管10左侧的有机废液能够在注水水流的带动下充分的进入至第一水平管12内。

在具体实施中,在工作时,当做机溶剂样品的分析时,有机废液滴落至首弯管10内,部分有机废液在重力的作用下转移漂浮在第一水平管12内,再有仅少量的有机废液继续转移漂浮至尾弯管11的出液端14并顺着第二水平管15进入至容器16内;此时,通过注射器21向首弯管10内注水,扰动首弯管10内的液体,使位于首弯管10内的有机废液经水流带动进一步有效地进入至第一水平管12或尾弯管11的出液端14,且底部整体呈“W字”型设计,形成双水封结构,避免注水扰动时影响水封效果;位于第一水平管12内的有机废液在抽吸器26和单向阀25的配合作用下抽吸出;双水封结构的设计与注射器21的注水设计也避免了在抽吸及流出多余的水时,管内水量减小,影响水封效果,其整体设计确保了有机废液的及时有效排除。

当做无机样品的分析时,废液滴落至首弯管10内并堆积在首弯管10的底端,少量经水流带动进入至尾弯管11内的废液堆积在尾弯管11的底端,管内等体积的水则从尾弯管11的出液端14顺着第二水平管15进入至容器16内;此时,打开位于首弯管10和尾弯管11底部排废管17上的阀门18,使废液从排废管17流出,在废液排出的过程中,可通过注射器21向首弯管10内注水,避免废液出口管9底部内水减少,影响水封效果,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