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测量汽轮机轴承温度的防震堵漏油温度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1546发布日期:2018-12-25 20:49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用于测量汽轮机轴承温度的防震堵漏油温度元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测量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汽轮机轴承温度的防震堵漏油温度元件。



背景技术:

轴承是汽轮机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在工作过程中内圈需要跟随转轴一起做高速旋转运动,内圈与外圈之间通过滚珠球体以及内附的润滑脂来减少摩擦系数,摩擦力是客观存在的,轴承内的滚珠或是转针与上下层的内外圈之间产生的摩擦会不断积累热量,当热量积累到一定数值就会使得轴承自身产生明显的高温,会影响到轴承自身的使用寿命,所以对轴承的温度监控显得十分重要。

在对轴承的温度进行测量时,经常会用到温度元件,该温度元件可以是热电偶或热电阻,同时为适应轴承的转动特性,将温度元件的感应极滑动连接于冷管内以实现防震的效果,并在感应极上套设密封套,密封套与冷管的内壁抵接,从而减少轴承上的机油进入温度元件内部的概率。

但是,在长期使用温度元件测量轴承温度,即感应极带动密封套相对于冷管内壁移动时,导致密封套磨损,机油可能流入到接线盒内,从而增大了温度元件故障的概率即降低了温度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测量汽轮机轴承温度的防震堵漏油温度元件,具有提高温度元件使用寿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测量汽轮机轴承温度的防震堵漏油温度元件,包括接线盒、冷管、感应极、绝缘套以及设置于绝缘套内的若干导线,冷管开设有沿其轴线方向贯穿的安装腔,感应极的一端滑动连接于安装腔内,安装腔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腔内壁以及感应极侧壁固定,导线的一端穿出绝缘套并与感应极固定连接,绝缘套远离感应极的一端穿过安装腔并与接线盒连接,安装腔靠近接线盒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层,密封层与绝缘套外侧壁以及安装腔内壁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感应极的一端与轴承抵接,从而实现对于轴承温度的测量;通过设置弹簧,从而限定感应极的滑动范围并具有防震的优点;且当感应极与轴承抵接时,挤压弹簧,从而使感应极的一端与轴承抵紧,减少了感应极在测量过程中脱离轴承表面的概率,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且当取下温度元件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感应极复位;通过设置密封层,减少安装腔内的机油进入接线盒内的概率并提高了温度元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绝缘套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绝缘套、第二绝缘套以及柔性套,第一绝缘套、第二绝缘套柔性套均套设于导线上并位于接线盒和感应极之间,柔性套设置于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绝缘套以及第二绝缘套,且第一绝缘套位于第二绝缘套上方,并在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之间设置有柔性套,由于柔性套具有柔性,从而在感应极朝向安装腔内移动时,使柔性发生形变,从而减少第一绝缘套以及第二绝缘套的形变,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绝缘套、第二绝缘套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限制机油进入第一绝缘套、第二绝缘套内部的阻油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阻油层,减少机油进入第一绝缘套以及第二绝缘套内部的概率,提高导线、第一绝缘以及第二绝缘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安装腔内壁固定有多个环形块,环形块与感应极同轴设置,环形块的内壁与第一绝缘套的外侧壁抵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环形块,从而对第一绝缘套起到支撑作用,减小温度元件在振动时第一绝缘套的晃动角度,减少第一绝缘套受到的损伤。

进一步的,柔性套长度设置为20-30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柔性套长度设置为20-30cm,从而适应温度元件的实际长度。

进一步的,感应极上固定套设有密封套,密封套与冷管的内壁过盈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套,用于阻隔进入的大部分的机油,且在密封层的作用下,对机油进入接线盒起到了双重阻隔效果;且密封套与安装腔内壁抵接,从而起到了减震缓冲的优点;在挤压弹簧以及弹簧复位时,减缓感应极的移动速度,减小温度元件的反震。

进一步的,密封套外侧壁开设有若干沿密封套周向设置的环形槽,环形槽沿感应极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环形槽,减少对密封套的摩擦伤害并提高密封套的回复力。

进一步的,弹簧的顶部与冷管固定,安装腔内壁固定有抵接环,抵接环与感应极同轴设置,弹簧的顶部与抵接环的底面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抵接环,使弹簧在受挤压时,弹簧的一端与抵接环抵接,从而减少弹簧脱离安装腔的概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通过设置弹簧,从而限定感应极的滑动范围并具有防震的优点,且当感应极与轴承抵接时,挤压弹簧,从而使感应极的一端与轴承抵紧,减少了感应极在测量过程中脱离轴承表面的概率,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

(2)通过在安装腔设置密封层,减少安装腔内的机油进入接线盒内,降低了温度元件故障的概率并提高了温度元件的使用寿命;

(3)通过设置第一绝缘套以及第二绝缘套,为导线提供形变空间,从而减少第一绝缘套以及第二绝缘套的形变,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温度元件的整体结构;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感应极;2、冷管;3、接线盒;4、绝缘套;41、第一绝缘套;42、第二绝缘套;43、柔性套;5、导线;6、抵接环;7、弹簧;8、密封套;9、环形槽;10、阻油层;11、环形块;12、密封层;13、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用于测量汽轮机轴承温度的防震堵漏油温度元件,如图1和图2所示,该温度元件可以是热电偶或热电阻,包括感应极1、冷管2、接线盒3、绝缘套4以及若干导线5,冷管2设置有截面为圆形的安装腔13,安装腔13沿冷管2的轴线方向贯穿,感应极1的一端设置于安装腔13内并沿冷管2的轴线方向滑动,各导线5均固定设置于绝缘套4内,导线5的一端穿出绝缘套4与感应极1连接,绝缘套4穿过安装腔13并与接线盒3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安装腔13内设置有抵接环6,抵接环6与安装腔13同轴设置,抵接环6与冷管2一体化设置,感应极1的一端滑动连接于安装腔13内;安装腔13内设置有与感应极1同轴的弹簧7,弹簧7位于抵接环6下方,弹簧7的顶端与安装腔13的内壁以及抵接环6的底部固定,弹簧7的底端与感应极1的顶部固定。当感应极1与轴承抵紧时,在弹簧7的作用力下,起到了减震的效果。

如图2和图4所示,感应极1上固定套设有密封套8,密封套8的外侧壁开设有四条与感应极1同轴的环形槽9,环形槽9呈V型设置,密封套8的外侧壁与安装腔13的内壁抵紧,从而对机油的进入起到预阻隔的效果,并对感应极1相对于冷管2的移动起到回复作用,从而提高了防震性。

如图2和图3所示,绝缘套4包括第一绝缘套41、第二绝缘套42以及柔性套43,第一绝缘套41、第二绝缘套42以及柔性均固定套设于导线5上,第一绝缘套41的底部与第二绝缘套42的顶部之间的间隔为20-25cm,柔性套43设置于第一绝缘套41和第二绝缘套42之间,即柔性套43的长度为20-25cm,第一绝缘套41与接线盒3连接;第一绝缘套41和第二绝缘套42的两端分别的设置有阻油层10,阻油层10设置为胶水,胶水粘连导线5以及对应的第一绝缘套41和第二绝缘套42的内壁并延伸至外侧,从而减少机油进入第一绝缘套41和第二绝缘套42内部的概率,提高温度元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腔13内部设置有环形块11,环形块11与安装腔13同轴设置,环形块11的外侧壁与安装腔13的内壁固定,环形块11的内壁与第一绝缘套41的外侧壁抵接,从而实现对第一绝缘套41的限位。

如图2和图3所示,冷管2远离感应极1的一端与接线盒3固定,安装腔13靠近接线盒3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层12,密封层12设置为疏油材料,密封层12与绝缘套4外侧壁以及安装腔13内壁固定,从而减少机油进入接线盒3内的概率,具有提高温度元件使用寿命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法:将感应极1的一端抵接于轴承上,并挤压弹簧7,从而实现对于轴承温度的测量,具有减震以及提高使用寿命的优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