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采集记录的气密性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6250发布日期:2019-01-13 17:4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基于数据采集记录的气密性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仪,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采集记录的气密性检测仪。



背景技术:

传统气密性检测仪采用单片机控制,控制方式单一,单片机数据输出方式主要为串口,不能直接远距离传输实现实时监控,需要外加接收设备;单片机存储数据空间有限,存储时间不能太长,要定期清理,高压检测方案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气密性检测仪采用单片机控制,控制方式单一,单片机数据输出方式主要为串口,不能直接远距离传输实现实时监控,需要外加接收设备;单片机存储数据空间有限,存储时间不能太长,要定期清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基于数据采集记录的气密性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数据采集记录的气密性检测仪,包括若干压力传感器、精密放大单元、控制板、输出接口以及多个指示灯,所述精密放大单元以及控制板连接有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通过USB总线连接工业触控计算机;所述精密放大单元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传给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接收信息后再将信息传给控制板,控制板通过数据处理后将结果信息传给数据采集卡。通过使用数据采集卡采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以及结果信息,再将所有信息传给工业触控计算机进行保存,通过工业计算机可以查询检测到的各路数据以及结果信息,其存储机制可存储长达10年的数据,并可以提供查询。

进一步的,精密放大单元、数据采集卡、控制板、工业触控计算机、输出接口以及多个指示灯通过集成电路集成与同一印制板上。通过将工业触控计算机集成与其他单元原件集成在同一个印制板上,方便操作,可通过设置箱体外壳,使检测仪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工业触控计算机设置有以太网接口、通讯接口、多个USB接口。通过搭载以太网远距离实时传输检测数,根据客户需求,上传检测中的各项数据,也可远程直接调取本地数据,或本地实时上传数据至服务器或者直接写入到客户的数据库中,方便管理与查询。

进一步的,工业触控计算机设置有无线网络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各项数据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的,无线网络模块是4G网络模块或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数据采集卡采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以及结果信息,再将所有信息传给工业触控计算机进行保存,通过工业计算机可以查询检测到的各路数据以及结果信息,其存储机制可存储长达10年的数据,并可以提供查询;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工业触控计算机集成与其他单元原件集成在同一个印制板上,方便操作,可通过设置箱体外壳,使检测仪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3、本实用新型通过搭载以太网远距离实时传输检测数,根据客户需求,上传检测中的各项数据,也可远程直接调取本地数据,或本地实时上传数据至服务器或者直接写入到客户的数据库中,方便管理与查询。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基于数据采集记录的气密性检测仪,包括若干压力传感器、精密放大单元、控制板、输出接口以及多个指示灯,精密放大单元以及控制板连接有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通过USB总线连接工业触控计算机;所述精密放大单元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传给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接收信息后再将信息传给控制板,控制板通过数据处理后将结果信息传给数据采集卡。实施时,精密放大单元、数据采集卡、控制板、工业触控计算机、输出接口以及多个指示灯通过集成电路集成与同一印制板上,可通过设置箱体外壳,使检测仪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工业触控计算机设置有以太网接口、通讯接口、多个USB接口,通过连接网络或与其他设备连接,增加装置的可拓展性;工业触控计算机设置有无线网络模块;无线网络模块是4G网络模块或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

如图1所示,仪器将控制压力精确的压缩空气输入到试件中,然后自动关断充气气源,电磁阀准确控制规定时间的气流平衡,再关断起平衡作用的电磁阀,在平衡阀一端接有被试件,另一端接不泄漏的标准件,通过被试件与标准件同一气路相连接的精密微差压传感器,在规定时间内测量出标准件与被试件的差压值,再通过温度补偿而得到被试件的实际泄漏产生的压力降,从而判断试件是否泄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