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1491发布日期:2019-04-29 12:2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接触网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启动加速快、爬坡能力强、工作不受严寒影响以及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电力机车在运行繁忙的铁路干线和隧道多、坡度陡的山区线路上更能发挥其优越性。但是,在电力机车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因素(如高温导致的接触网电气故障、接触网存在异物等)会给电力机车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威胁。为了保障电力机车的安全运行,对高速运行状态下的电力机车的弓网进行在线检测,以及时发现弓网异常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能够对高速运行状态下的电力机车的弓网进行在线检测,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弓网异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位于电力机车车顶的车顶监测设备以及位于所述电力机车内部的车内主机设备;

所述车顶监测设备包括温度采集设备、高清采集设备以及动态几何参数测量设备,所述车内主机设备包括远程数据发送设备,其中:

所述温度采集设备,用于在所述电力机车处于运行状态时,采集弓网的红外图像,所述弓网由所述电力机车的接触网和受电弓组成;

所述高清采集设备,用于在所述电力机车处于运行状态时,采集所述弓网的可见光图像;

所述动态几何参数测量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温度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红外图像计算所述接触网的几何参数,所述几何参数包括所述接触网的导高值和拉出值;

所述远程数据发送设备,用于将所述几何参数、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红外图像以及所述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合成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供所述地面控制中心进行异常分析,所述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包括所述电力机车的公里标、交路标识、所述电力机车的车次标识、所述运行状态数据的采集时间以及区段车站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运行状态数据还包括所述电力机车处于运行状态时的经纬度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内主机设备还包括Tax数据采集设备以及GPS数据采集设备,其中:

所述Tax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所述电力机车的公里标、所述交路标识、所述电力机车的车次标识以及所述区段车站标识;

所述GPS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所述电力机车处于运行状态时的所述经纬度信息;

以及,所述远程数据发送设备,还用于将所述电力机车的设备信息发送至所述地面控制中心,所述电力机车的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电力机车的车速、弓位置、行别、机车标识、所述设备信息的采集时间以及所述设备信息的采集时间对应的红外图像帧标识,且所述设备信息的采集时间与所述运行状态数据的采集时间相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内主机设备还包括数据处理设备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中:

所述数据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所述几何参数、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红外图像以及所述运行状态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设备,用于判断所述几何参数是否异常或者根据所述红外图像判断所述弓网的温度是否异常;

所述远程数据发送设备将所述几何参数、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红外图像以及所述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合成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供所述地面控制中心进行异常分析的方式具体为:

当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判断出所述几何参数异常或所述弓网的温度异常时,将所述几何参数、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红外图像以及所述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合成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供所述地面控制中心进行异常分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顶监测设备还包括同步控制设备以及智能补光设备,其中:

所述同步控制设备,用于控制所述温度采集设备与所述高清采集设备保持采集同步;

所述智能补光设备,用于在所述电力机车处于运行状态时感知所述电力机车的运行场景,并根据所述运行场景调整输出特性,为所述高清采集设备补光,所述运行场景包括白天场景、黑夜场景、正线场景、曲线场景以及隧道场景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高清采集设备,还用于采集所述电力机车车顶的全景图像;

所述数据处理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全景图像分析所述车顶监测设备包括的所有设备的工作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力机车的车顶安装有车顶护罩,所述车顶监测设备位于所述车顶护罩内;

所述车顶监测设备还包括温湿度监测设备,其中:

所述温湿度测量设备,用于测量所述车顶护罩内的温湿度数据;以及,当测量得到的温度数据高于设定的第一温度数据或低于设定的第二温度数据时,启动自加热功能,以保持所述车顶护罩的温度数据处于预设正常温度范围内;

所述车内主机设备还包括无人值守设备,其中:

所述无人值守设备,用于根据所述GPS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到的所述经纬度信息,结合所述数据存储设备中存储的基础数据库,将所述经纬度信息与所述运行状态数据对应起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顶监测设备还包括第一姿态传感器,其中:

所述第一姿态传感器,用于采集第一传感数据,所述第一传感数据包括所述电力机车的动态姿态数据,且所述第一传感数据用于表示所述电力机车的车体运行姿态;

所述数据处理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感数据对所述动态几何参数测量设备计算得到的所述几何参数进行补偿,得到补偿后的几何参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顶监测设备还包括第二姿态传感器,所述第二姿态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受电弓上,其中:

所述第二姿态传感器,用于采集第二传感数据,所述第二传感数据包括所述受电弓的动态姿态数据,且所述第二传感数据用于表示所述受电弓的运行姿态;

所述数据处理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传感数据检测所述接触网上是否存在硬点,得到硬点检测结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内主机设备还包括监控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监控显示设备,用于显示所述几何参数、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红外图像、所述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以及所述硬点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数据处理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采集设备采集到的某一红外图像检测所述接触网是否存在燃弧,如果检测到所述接触网存在所述燃弧,记录所述燃弧的持续时间;以及,生成实时燃弧报警数据,所述实时燃弧报警数据包括所述燃弧对应的高温报警数据、所述某一红外图像、与所述某一红外图像同步采集的可见光图像以及与所述某一红外图像对应的所述电路机车的当前运行状态数据;

所述远程数据发送设备,还用于将所述实时燃弧报警数据发送至所述地面控制中心,以使所述地面控制中心根据在所述电力机车运行期间接收到的所有实时燃弧报警数据,统计燃弧地点、产生所述燃弧的区段的燃弧总次数以及所述电力机车运行期间的燃弧产生频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车内主机设备还包括第一供电设备以及第二供电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供电设备,用于为所述远程数据发送设备供电;

所述第二供电设备,用于为所述数据处理设备供电;

所述远程数据发送设备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的方式具体为:

所述远程数据发送设备对所述数据包执行压缩操作,得到压缩后的数据包;

所述远程数据发送设备将所述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包括位于电力机车车顶的车顶监测设备以及位于电力机车内部的车内主机设备;车顶监测设备包括温度采集设备、高清采集设备以及动态几何参数测量设备,车内主机设备包括远程数据发送设备,其中:温度采集设备,用于在电力机车处于运行状态时,采集弓网的红外图像,弓网由电力机车的接触网和受电弓组成;高清采集设备,用于在电力机车处于运行状态时,采集弓网的可见光图像;动态几何参数测量设备,用于根据温度采集设备采集的红外图像计算接触网的几何参数,该几何参数包括接触网的导高值和拉出值;远程数据发送设备,用于将该几何参数、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以及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合成数据包,并将该数据包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供地面控制中心进行异常分析,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包括电力机车的公里标、交路标识、电力机车的车次标识、运行状态数据的采集时间以及区段车站标识中的至少一种。可见,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同时采集弓网的红外图像以及可见光图像,并将红外图像、可见光图像、计算出的几何参数以及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一并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以便于地面控制中心及时检测出弓网存在的异常(如电气异常)、及时定位异常数据并发出异常报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能够同时采集弓网的红外图像以及可见光图像,并将红外图像、可见光图像、计算出的几何参数以及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一并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以便于地面控制中心及时检测出弓网存在的异常(如电气异常)、及时定位异常数据并发出异常报警。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所描述的装置可以应用在电力机车上。如图1所示,该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可以包括位于电力机车车顶的车顶监测设备10以及位于电力机车内部的车内主机设备20。车顶监测设备10可以包括温度采集设备101、高清采集设备102以及动态几何参数测量设备103,车内主机设备20包括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其中:

温度采集设备101,用于在电力机车处于运行状态时,采集弓网的红外图像,该弓网由电力机车的接触网和受电弓组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温度采集设备101能够准确的实现对高速运行的电力机车的温度测量,确保检测到的数据的有效性,实现了等速精确测温。此外,温度采集设备101的采集帧频高达60HZ,相比采集帧频为30HZ的普通热像仪来说,测温频率提高一倍,能够满足移动测温需求,且红外图像的尺寸为320*240。其中,温度采集设备101可以具体为动态实时测温红外热像仪,且该红外图像用于分析弓网的电气故障。

高清采集设备102,用于在电力机车处于运行状态时,采集弓网的可见光图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清采集设备102可以满足24小时全天候工作,符合电力机车运行的特点,满足电力机车时速为160km/h情况下的清晰成像需求。此外,高清采集设备102还能够满足最低-40℃、最高60℃的工作环境要求,符合电力机车全国运行环境温度要求。高清采集设备102采集到的可见光图像的像素为2592*2048,能够满足图像识别分析的使用需求。其中,高清采集设备102可以具体为工业级高像素可见光摄像机,该可见光图像用于分析弓网的结构缺陷,如接触网异物、支撑悬挂外观缺陷等。

其中,温度采集设备101需要与高清采集设备102同步采集。具体的,温度采集设备101启动时,向高清采集设备102发送启动指令,以触发高清采集设备102的启动,进而保证温度采集设备101与高清采集设备102同步采集;或者,高清采集设备102启动时,向温度采集设备101发送启动指令,以触发温度采集设备101的启动,进而保证温度采集设备101与高清采集设备102同步采集。

动态几何参数测量设备103,用于根据温度采集设备101采集的红外图像计算接触网的几何参数,几何参数包括接触网的导高值和拉出值。

其中,动态几何参数测量设备103根据温度采集设备101采集的红外图像计算接触网的几何参数的方式具体可以为:

利用模式匹配算法,识别红外图像中的受电弓区域,根据识别出的受电弓区域对红外图像进行动态调平;

通过红外温度特征数据识别接触线与承力索,并利用识别出的接触线相对受电弓的偏移位置以及受电弓在红外图像上的上下振幅位置计算接触网的导高值和拉出值。

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用于将几何参数、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以及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合成数据包,并将数据包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供地面控制中心进行异常分析,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包括电力机车的公里标、交路标识、电力机车的车次标识、运行状态数据的采集时间以及区段车站标识中的至少一种。这样能够保证多路数据精确同步,有利于实现异常数据(缺陷数据)的定位查找。

其中,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主要采用无线传输技术。例如,当需要向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数据包时,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通过4G网络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将数据包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之后,可以由地面控制中心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车载控制设备102发送的数据包,存储并分析该数据包包括的信息,得到分析结果,以及当分析结果指示弓网异常时,输出报警数据。

进一步的,地面控制中心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当上述分析结果指示弓网异常时,生成分析报告,该分析报告可以包括红外图像、可见光图像以及上述运行状态数据。进一步可选的,该分析报告还可以包括上述设备信息以及得到上述分析结果的时间。又进一步可选的,该分析报告还可以包括分析人员的标识、异常原因分析、分析人员的处理意见以及备注信息。

又进一步的,地面控制中心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按照时间顺序对接收到的所有数据包所包括的目标类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或者,分析接收到的所有数据包所包括的目标类型的数据在各个预设取值区间的分布情况。这样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为接触网运行维护部门做决策提供依据。

又进一步的,地面控制中心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操作人员输入的不同检索条件从智能分析设备201接收到的所有数据包所包括的数据中查询与检索条件相对应的数据并形成对应的报告文档,供操作人员参考。

可见,实施图1所描述的装置能够同时采集弓网的红外图像以及可见光图像,并将红外图像、可见光图像、计算出的几何参数以及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一并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以便于地面控制中心及时检测出弓网存在的异常(如电气异常)、及时定位异常数据并发出异常报警,进而能够使维修人员对异常进行修复,以保障电力机车的正常运行。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车内主机设备还可以包括Tax数据采集设备202以及GPS数据采集设备203,此时,该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的结构可以如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Tax数据采集设备202,用于采集电力机车的公里标、交路标识、电力机车的车次标识以及区段车站标识。

GPS数据采集设备203,用于采集电力机车处于运行状态时的经纬度信息;其中,上述运行状态数据还包括GPS数据采集设备203采集到的经纬度信息,该经纬度信息包括经度和纬度。

其中,为了更好的监控和跟踪电力机车的运行位置,GPS数据采集设备203可以利用高精度的北斗定位技术,采用双频载波相位差技术,抵消大气折射、钟差、相对论效应、星历误差、岁差、章动、极移、地球固定潮等诸多共性观测因素导致的误差,进而能够准确定位电力机车的运行位置(经纬度信息)。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还可以用于将电力机车的设备信息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电力机车的设备信息可以包括电力机车的车速、弓位置、行别、机车标识、设备信息的采集时间以及设备信息的采集时间对应的红外图像帧标识,且该设备信息的采集时间与上述运行状态数据的采集时间相同。这样进一步保证了多路数据的精确同步,还能够有利于快速定位出现弓网异常的电力机车的相关信息。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内主机设备20还包括数据存储设备204,其中:

数据存储设备204,用于存储上述几何参数、上述可见光图像、上述红外图像以及上述运行状态数据。可选的,数据存储设备204还可以存储上述设备信息。

其中,数据存储设备204采用磁盘阵列技术,提供2T以上的数据存储空间,可以满足电力机车持续运营48小时的数据存储容量需求,且还能够基于定位数据的存储技术,实现按路局或时间分文件夹存储相关数据。此外,还可以采用强固式结构防护设计以及身份认证双重防护体系,数据存储设备204所存储的数据交互与“路局-供电段”权限管理保持一致,符合路局对相关数据的运用要求及管理要求。可选的,数据存储设备204可以为可插拔式的硬盘,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数据的拷贝以及转储。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内主机设备20还可以包括数据处理设备205,其中:

数据处理设备205,用于判断上述几何参数是否异常或者根据上述红外图像判断弓网的温度是否异常。

具体的,数据处理设备205可以从数据存储设备204中获取上述几何参数或上述红外图像。

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将几何参数、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以及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合成数据包,并将数据包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供地面控制中心进行异常分析的方式具体为:

当数据处理设备205判断出几何参数异常或弓网的温度异常时,将几何参数、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以及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合成数据包,并将数据包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供地面控制中心进行异常分析。

其中,当接触网存在电气烧伤(如线夹发热、线路发热、绝缘子发热、拉弧等)时,弓网的温度会发生异常,如局部温度超限或温差超限等。

进一步可选的,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将数据包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供地面控制中心进行异常分析的方式可以具体为:

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对数据包执行压缩操作,得到压缩后的数据包;

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通过预设的无线传输方式(如4G方式)将压缩后的数据包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

可见,实施图2所描述的装置还能够采用报警数据智能分析过滤技术,根据红外图像的温度数据是否异常决定是否发送上述数据包(报警数据),这样能够在判断出弓网存在异常时再发送相关报警数据至地面控制中心的方式有利于减少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交互次数;以及还能够对上述数据包进行压缩,这样相对于未压缩的数据包来说,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发送的数据量下降80%,能够有效避免因数据堵塞而导致的报警数据延时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数据处理设备205可以将Tax数据采集设备202的采集时间、动态几何参数测量设备103计算得到的几何参数、高清采集设备102采集到的可见光图像、温度采集设备101采集到的红外图像、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以及电力机车的设备信息一起合成数据包。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能够采用并行式数据处理架构,满足多路实时数据处理性能的要求。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顶监测设备10还可以包括同步控制设备104,其中:

同步控制设备104,用于控制温度采集设备101与高清采集设备102保持采集同步,以保证采集到的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之间的同步。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顶监测设备10还可以包括智能补光设备105,其中:

智能补光设备105,用于在电力机车处于运行状态时感知电力机车的运行场景,并根据运行场景调整输出特性,为高清采集设备102补光,其中,运行场景包括白天场景、黑夜场景、正线场景、曲线场景以及隧道场景中的任意一种。

可见,实施图2所描述的装置还能够通过智能补光设备105为高清采集设备102补光,能够满足高清采集设备102的高像素成像需求,为地面控制中心进行图像分析奠定了基础。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高清采集设备102,还可以用于采集电力机车车顶的全景图像。

其中,数据处理设备205,还可以用于根据高清采集设备102采集到的全景图像分析车顶监测设备10包括的所有设备的工作状态。

在该又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高清采集设备102既要采集弓网的可见光图像,还要采集电力机车车顶的全景图像,弓网的可见光图像主要用于呈现接触网与受电弓工作关系的细节,全景图像主要是用于呈现车顶其它设备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可选的,高清采集设备102可以具体包括用于采集弓网的可见光图像的工业摄像机(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采集全景图像的全景摄像机(图中未示出)。

可见,实施图2所描述的装置还能够通过高清采集设备102采集电力机车车顶的全景图像,这样能够根据全景图像实时监测车顶监测设备10包括的设备的状态,以及时发现设备异常。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车顶监测设备10还可以包括气动设备(图中未示出),其中:

气动设备,用于控制温度采集设备101以及高清采集设备102的高度以及采集角度。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力机车的车顶安装有车顶护罩,车顶监测设备10包括的所有设备均可以位于车顶护罩内。其中,如图2所示,车顶监测设备10还可以包括温湿度监测设备106,其中:

温湿度测量设备106,用于测量车顶护罩内的温湿度数据;以及,当测量得到的温度数据高于设定的第一温度数据或低于设定的第二温度数据时,启动自加热功能,以保持车顶护罩的温度数据处于预设正常温度范围内,进而保证车顶护罩内的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内主机设备20还可以包括无人值守设备206,其中:

无人值守设备206,用于根据GPS数据采集设备202采集到的经纬度信息,结合数据存储设备204中存储的基础数据库,将经纬度信息与运行状态数据对应起来。这样能够实现电力机车运行与线路检测数据的定位。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顶监测设备10还可以包括第一姿态传感器107,其中:

第一姿态传感器107,用于采集第一传感数据,该第一传感数据包括电力机车的动态姿态数据,且该第一传感数据用于表示电力机车的车体运行姿态。

具体的,该第一传感数据可以包括电力机车的运行加速度、倾斜角度以及角速度中的至少一种。

数据处理设备205,还用于根据第一传感数据对动态几何参数测量设备103计算得到的几何参数进行补偿,得到补偿后的几何参数。

其中,数据处理设备205根据第一传感数据对动态几何参数测量设备103计算得到的几何参数进行补偿,得到补偿后的几何参数的方式具体可以为:

获取第一姿态传感器107采集到的第一传感数据,并根据第一传感数据以及预设数据变换技术对动态几何参数测量设备103计算得到的几何参数进行补偿。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姿态传感器107也可以安装在电力机车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智能补光设备105也可以读取第一姿态传感器107采集的传感数据,并根据该传感数据判断电力机车是否运行,如果是,则智能补光设备105启动补光功能;如果否,智能补光设备105关闭补光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姿态传感器107检测到电力机车开始运行时,可以触发温湿度测量设备106启动。

可见,实施图2所描述的装置还能够通过检测到的电力机车的车体运行姿态对计算得到的几何参数进行补偿,提高了确定出的几何参数的准确性。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顶监测设备10还包括第二姿态传感器108,第二姿态传感器108安装在受电弓上,其中:

第二姿态传感器108,用于采集第二传感数据,第二传感数据包括受电弓的动态姿态数据,且第二传感数据用于表示受电弓的运行姿态。

具体的,该第二传感数据可以包括受电弓的运行加速度、倾斜角度以及角速度中的至少一种。

数据处理设备205,还用于根据第二传感数据检测接触网上是否存在硬点,得到硬点检测结果。

其中,数据处理设备205根据第二传感数据检测接触网上是否存在硬点,得到硬点检测结果的方式具体为:

获取第二姿态传感器108采集到的第二传感数据,并根据第二传感数据以及预设数据分析模型检测接触网上是否存在硬点,得到硬点检测结果。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以第二传感数据包括加速度为例,数据处理设备205获取第二姿态传感器108采集到的第二传感数据,并根据第二传感数据以及预设数据分析模型检测接触网上是否存在硬点,得到硬点检测结果的方式具体可以为:

数据处理设备205获取第二姿态传感器108连续采集到的多组第二传感数据,并根据该多组第二传感数据确定受电弓在三个方向(如垂直方向、行驶方向以及与垂直方向、行驶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上的加速度变化情况,判断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变化情况是否符合预设数据分析模型,如果符合,则确定接触网上不存在硬点,如果不符合,则确定存在硬点。

其中,预设数据分析模型包括受电弓正常移动时在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变化趋势,且每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变化趋势用于表示该方向的加速度趋于稳定。如果在某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变化情况表示加速度有突变,则可以确定接触网的相应位置处存在硬点。

可见,实施图2所描述的装置还能够通过采集到的受电弓的动态姿态数据实现对接触网的硬点检测。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内主机设备20还包括监控显示设备207,其中:

监控显示设备207,用于显示上述几何参数、上述可见光图像、上述红外图像、上述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上述电力机车的设备信息以及上述硬点检测结果中的至少一种。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设备205,还用于根据温度采集设备101采集到的某一红外图像检测接触网是否存在燃弧,如果检测到接触网存在燃弧,记录燃弧的持续时间;以及,生成实时燃弧报警数据,实时燃弧报警数据包括燃弧对应的高温报警数据、某一红外图像、与某一红外图像同步采集的可见光图像以及与某一红外图像对应的电路机车的当前运行状态数据。

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还用于将实时燃弧报警数据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以使地面控制中心根据在电力机车运行期间接收到的所有实时燃弧报警数据,统计燃弧地点、产生燃弧的区段的燃弧总次数以及电力机车运行期间的燃弧产生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地面控制中心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在电力机车运行期间接收到的所有实时燃弧报警数据,统计燃弧地点、产生燃弧的区段的燃弧总次数以及电力机车运行期间的燃弧产生频率。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如果有燃弧产生,弓网相关区域会生成明显高温,数据处理设备205利用区域切割技术、相近温度数据冗余处理技术以及相邻帧差分处理技术对燃弧区域(如160*120画幅)进行“降低画幅、提高采集频率”的操作,即通过画面切割技术,按照1000HZ的频率对燃弧区域进行温度数据采集,这样可实现对燃弧区域的毫秒级别的采集;将高温数据结合区域分析、形态分析以及接触网的几何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过滤系统外高温数据(如太阳、灯光等)就可以对燃弧进行准确的捕捉,在捕捉到燃弧之后,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将燃弧产生时的高温报警数据、可见光图像以及其它同步数据(如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作为实时燃弧报警数据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车内主机设备20还可以包括第一供电设备208以及第二供电设备209,其中:

第一供电设备208,用于为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供电。

第二供电设备209,用于为数据处理设备205供电。

在该又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设备205与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采用独立供电电源设计以及信号隔离防护设计,避免不同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以确保机车运行安全。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温度采集设备101还能够用于采集弓网的红外视频,高清采集设备102还能够用于采集弓网的可见光视频,数据存储设备204还可以用于存储红外视频以及可见光视频,以及远程数据发送设备201还可以用于将红外视频以及可见光视频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可选的,红外视频的每一帧红外图像以及与红外图像同步的可见光图像均可以叠加上述运动状态数据以及上述设备信息。

可见,实施图2所描述的装置能够利用温度采集设备101(如动态实时测温红外热像仪)以及高清采集设备102(如工业级高像素可见光摄像机)实现多光谱几何检测功能,相比现有的单光谱检测方案来说检测到的数据可靠性更高,且检测装置包括的智能补光设备105还能够满足电力机车移动条件下快速变换场景(如正线场景、曲线场景、隧道场景、白天场景、荷叶场景等)的使用需求,能够满足高清采集设备102的成像需求,且高清采集设备102采集的可见光图像能够有助于及时发现弓网的结构故障或结构缺陷;此外,温度采集设备101能够实现温度的在线检测功能,在电力机车等速运行的条件下,测温精度满足±2℃的精确测温要求,温度采集设备101的温度分析功能能够有利于及时发现弓网的电气故障(温度异常)以及在弓网温度异常(如绝对温度超限或相对温差超限)时将相关数据发送至地面控制中心;此外,还能够利用姿态传感器检测电力机车车体运动姿态,借助数据转换实现几何参数的动态补偿功能,提高几何参数的精度,满足精细化检测要求;此外,在电力机车的受电弓上安装三轴加速度计,通过监测受电弓的姿态实现接触网的硬点检测功能;此外,能够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检测接触网动态几何参数并实现机车定位,以及在电力机车运行时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集成电力机车的运行状态数据以及设备信息,有利于实现缺陷数据(异常数据)的快速定位;此外,采集到的数据能够按照采集区间、按照采集时间分段分文件夹存储,满足按照区间管理、交换、使用以及分析应用采集到的数据的要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