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微车主减速器的NVH下线检测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6344发布日期:2019-01-13 17:4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微车主减速器的NVH下线检测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NVH检测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适用于微车主减速器的NVH下线检测台。



背景技术:

NVH是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的英文缩写。它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它给汽车用户的感受是最直接和最表面的。车辆的NVH问题是国际汽车业各大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关注的问题之一。有统计资料显示,整车约有1/3的故障问题是和车辆的NVH问题有关系,而各大公司有近20%的研发费用消耗在解决车辆的NVH问题上。

主减速器是汽车的主要部件,负责动力的传输,同时也给整车带来噪声,在减速器的工作过程中,任何一个部件的异常都会导致减速器工作异常,从而导致减速器产生噪声,对于减速器生产企业来说,对减速器进行NVH下线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每个减速器生产企业生产的主减速器型号繁多,不同型号的主减速器的安装尺寸也各不相同,目前主要是采用通用型检测台,通用型检测台能够在横向、纵向以及高度方向上调节,以适应不同安装尺寸的主减速器。但是,这种检测台的调节自由度较多,检测时自身刚性较差,影响检测的精度。而微车主减速器的尺寸变化较小,特别是不同型号的主减速器凸缘尺寸变化范围较小,使用通用型检测台需要在高度方向上进行微调,调节难度较大,费时费力,而且检测台自身的刚度小,自身振动大,检测精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调节方便,刚度好,振动较小,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检测精度的适用于微车主减速器的NVH下线检测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微车主减速器的NVH下线检测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待测减速器相匹配的后桥箱体组件,所述后桥箱体组件具有与待测减速器实车配套的差速器参数相一致的差速器,所述后桥箱体组件位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的一侧为用于安装待测试差速器的安装侧,使待测减速器安装在所述安装侧上时,待测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同轴连接;还包括用于连接在待测减速器的输入端并模拟实车驱动力的驱动系统和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差速器的输出端并模拟实车加载工况的加载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所在侧的驱动端台架,以及沿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轴向安装在所述驱动端台架上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能够与待测减速器的输入端同轴连接;所述加载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差速器的输出端所在侧的加载端台架,以及沿所述差速器的输出端轴向安装在所述加载端台架上的加载组件,所述加载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所述驱动端台架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驱动端底座,所述驱动端底座的底部与所述底板设置有第一直线滑动机构,使所述驱动端底座能够沿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方向相对于所述底板水平移动;所述驱动端底座靠近所述后桥箱体组件的位置安装有水平滑板,所述水平滑板的底部与所述驱动端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直线滑动机构,使所述水平滑板能够沿垂直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方向相对于所述驱动端底座水平移动,所述水平滑板上固定安装有驱动轴承底座,所述驱动轴承底座与所述水平滑板之间具有可拆除的高度调节垫片;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驱动电机、转速扭矩传感器和驱动轴承座,所述驱动轴承座的中部具有可转动的驱动连接轴,所述转速扭矩传感器和驱动轴承座安装在所述驱动轴承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所述驱动端底座远离所述后桥箱体组件的位置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轴端通过球笼联轴器与所述转速扭矩传感器的一端同轴连接,所述转速扭矩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连接轴同轴连接,所述驱动连接轴的另一端能够与待测减速器的输入端同轴连接;所述加载端台架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加载端底座和加载底板,所述加载底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加载端底座之间设置有直线移动机构,使所述加载底板能够沿所述差速器的输出轴方向相对于所述加载端底座水平移动。

由于微车主减速器的凸缘尺寸变化范围较小,也就是不同型号的微车主减速器的输出轴中心高度的变化量较小,对于不同型号的微车主减速器,只需要增减驱动轴承底座和水平滑板之间的高度调节垫片的厚度,就可以保证驱动连接轴与待测减速器输入端的中心高度一致。再通过第二直线滑动机构就可以将驱动连接轴调节到与待测减速器输入端同轴的状态,最后通过第一直线滑动机构整体移动驱动端底座,使驱动连接轴靠近待测减速器输入端并连接。驱动电机与转速扭矩传感器之间在纵向和高度上的偏差可以通过球笼联轴器进行弥补。上述检测台只能在横向和纵向上移动,自由度相对较少,整体刚度较高,检测时自身振动小,有利于提高检测精度。对不同型号的主减速器,只需要调整一次高度调节垫片的厚度即可,安装方便快捷,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加载底板和所述加载端底座之间还设置有加载底板锁止机构,所述加载底板锁止机构包括垂直安装在所述加载底板上的加载锁止板和安装在所述加载端底座上的碟式制动器,所述加载锁止板沿所述加载底板的移动方向设置,且下端延伸至所述碟式制动器的制动槽内。

采用上述结构,就可以通过碟式制动器抱紧加载锁止板,使加载底板相对于加载端底座固定,有利于增加加载端台架的整体刚度,避免检测过程中,加载端台架自身产生振动影响检测结果,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移动机构包括两根平行且正对设置在所述加载端底座上表面的直线移动导轨,以及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直线移动导轨上的直线移动滑块,所述加载底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直线移动滑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载底板和所述加载端底座之间还设置有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沿所述加载底板的移动方向设置的直线移动丝杆以及配合在所述直线移动丝杆上的直线移动丝杆螺母,所述直线移动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支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加载端底座,且一端同轴连接有直线移动驱动电机;所述加载底板与所述直线移动丝杆螺母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线滑动机构包括第一直线导向机构和第一滑动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直线导向机构包括沿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方向安装在所述底板上表面的第一直线滑动导轨,以及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直线滑动导轨的第一直线滑动滑块,所述驱动端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直线滑动滑块上;所述第一滑动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直线滑动导轨平行设置的第一直线滑动丝杆,以及配合在所述第一直线滑动丝杆上的第一直线滑动丝杆螺母,所述第一直线滑动导轨的两端通过轴承支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板上,且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一滑动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端底座与所述第一直线滑动丝杆螺母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直线滑动机构包括第二直线导向机构和第二滑动驱动机构,所述第二直线导向机构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方向安装在所述驱动端底座上表面的第二直线滑动导轨,以及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直线滑动导轨的第二直线滑动滑块,所述水平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直线滑动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动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直线滑动导轨平行设置的第二直线滑动丝杆,以及配合在所述第二直线滑动丝杆上的第二直线滑动丝杆螺母,所述第二直线滑动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支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驱动端底座上,且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二滑动驱动电机;所述水平滑板与所述第二直线滑动丝杆螺母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速扭矩传感器为T40B 带有磁极转速测量系统的数字扭矩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后桥箱体组件包括安装有所述差速器的箱体,所述箱体上具有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出端对应同轴设置的供轴穿过的安装过孔;所述箱体的外侧上还具有与所述安装过孔同轴设置的支撑管;所述后桥箱体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支撑管对应设置的支撑座,所述箱体的支撑管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后桥箱体组件还包括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支撑管上的回转驱动装置,所述支撑管穿过所述回转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后桥箱体组件还包括安装在另一个所述支撑管上的锁止盘,以及安装在支撑座上的碟式制动器,所述锁止盘的外侧边缘位于所述碟式制动器的制动槽内;所述回转驱动装置包括蜗轮蜗杆减速机构,所述支撑管安装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输出端上,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输入端连接伺服电机;所述箱体的上端和下端各设置有两个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沿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方向设置的转角油缸,所述转角油缸的端部具有垂直设置的压板,使所述压板转向所述箱体的中部时能够压紧待测试减速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调节方便,刚度好,振动较小,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检测精度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后桥箱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加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4所示,一种适用于微车主减速器的NVH下线检测台,包括与待测减速器相匹配的后桥箱体组件1,所述后桥箱体组件1具有与待测减速器实车配套的差速器参数相一致的差速器,所述后桥箱体组件1位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的一侧为用于安装待测试差速器的安装侧,使待测减速器安装在所述安装侧上时,待测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同轴连接;还包括用于连接在待测减速器的输入端并模拟实车驱动力的驱动系统2和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差速器的输出端并模拟实车加载工况的加载系统3;所述驱动系统2包括设置在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所在侧的驱动端台架21,以及沿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轴向安装在所述驱动端台架21上的驱动组件22,所述驱动组件22的输出端能够与待测减速器的输入端同轴连接;所述加载系统3包括设置在所述差速器的输出端所在侧的加载端台架31,以及沿所述差速器的输出端轴向安装在所述加载端台架31上的加载组件32,所述加载组件32的输出端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所述驱动端台架21包括安装在底板4上的驱动端底座211,所述驱动端底座211的底部与所述底板4设置有第一直线滑动机构216,使所述驱动端底座211能够沿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方向相对于所述底板4水平移动;所述驱动端底座211靠近所述后桥箱体组件1的位置安装有水平滑板213,所述水平滑板213的底部与所述驱动端底座211之间设置有第二直线滑动机构217,使所述水平滑板213能够沿垂直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方向相对于所述驱动端底座211水平移动,所述水平滑板213上固定安装有驱动轴承底座,所述驱动轴承底座与所述水平滑板213之间具有可拆除的高度调节垫片;所述驱动组件22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驱动电机221、转速扭矩传感器222和驱动轴承座223,所述驱动轴承座223的中部具有可转动的驱动连接轴,所述转速扭矩传感器222和驱动轴承座223安装在所述驱动轴承底座上;所述驱动电机221通过电机座安装在所述驱动端底座211远离所述后桥箱体组件1的位置上;所述驱动电机221的轴端通过球笼联轴器224与所述转速扭矩传感器222的一端同轴连接,所述转速扭矩传感器222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驱动连接轴同轴连接,所述驱动连接轴的另一端能够与待测减速器的输入端同轴连接;所述加载端台架31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加载端底座311和加载底板312,所述加载底板312的下表面与所述加载端底座311之间设置有直线移动机构313,使所述加载底板312能够沿所述差速器的输出轴方向相对于所述加载端底座311水平移动。

由于微车主减速器的凸缘尺寸变化范围较小,也就是不同型号的微车主减速器的输出轴中心高度的变化量较小,对于不同型号的微车主减速器,只需要增减驱动轴承底座和水平滑板之间的高度调节垫片的厚度,就可以保证驱动连接轴与待测减速器输入端的中心高度一致。再通过第二直线滑动机构就可以将驱动连接轴调节到与待测减速器输入端同轴的状态,最后通过第一直线滑动机构整体移动驱动端底座,使驱动连接轴靠近待测减速器输入端并连接。驱动电机与转速扭矩传感器之间在纵向和高度上的偏差可以通过球笼联轴器进行弥补。上述检测台只能在横向和纵向上移动,自由度相对较少,整体刚度较高,检测时自身振动小,有利于提高检测精度。对不同型号的主减速器,只需要调整一次高度调节垫片的厚度即可,安装方便快捷,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

实施时,所述加载底板312和所述加载端底座311之间还设置有加载底板锁止机构314,所述加载底板锁止机构314包括垂直安装在所述加载底板312上的加载锁止板和安装在所述加载端底座311上的碟式制动器,所述加载锁止板沿所述加载底板312的移动方向设置,且下端延伸至所述碟式制动器的制动槽内。

采用上述结构,就可以通过碟式制动器抱紧加载锁止板,使加载底板相对于加载端底座固定,有利于增加加载端台架的整体刚度,避免检测过程中,加载端台架自身产生振动影响检测结果,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施时,所述直线移动机构313包括两根平行且正对设置在所述加载端底座311上表面的直线移动导轨,以及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直线移动导轨上的直线移动滑块,所述加载底板312固定安装在所述直线移动滑块上。

实施时,所述加载底板312和所述加载端底座311之间还设置有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包括沿所述加载底板312的移动方向设置的直线移动丝杆以及配合在所述直线移动丝杆上的直线移动丝杆螺母,所述直线移动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支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加载端底座311,且一端同轴连接有直线移动驱动电机;所述加载底板312与所述直线移动丝杆螺母固定连接。

实施时,所述第一直线滑动机构216包括第一直线导向机构和第一滑动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直线导向机构包括沿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方向安装在所述底板4上表面的第一直线滑动导轨,以及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直线滑动导轨的第一直线滑动滑块,所述驱动端底座21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直线滑动滑块上;所述第一滑动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直线滑动导轨平行设置的第一直线滑动丝杆,以及配合在所述第一直线滑动丝杆上的第一直线滑动丝杆螺母,所述第一直线滑动导轨的两端通过轴承支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板4上,且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一滑动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端底座211与所述第一直线滑动丝杆螺母固定连接。

实施时,所述第二直线滑动机构217包括第二直线导向机构和第二滑动驱动机构,所述第二直线导向机构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方向安装在所述驱动端底座211上表面的第二直线滑动导轨,以及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直线滑动导轨的第二直线滑动滑块,所述水平滑板21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直线滑动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动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直线滑动导轨平行设置的第二直线滑动丝杆,以及配合在所述第二直线滑动丝杆上的第二直线滑动丝杆螺母,所述第二直线滑动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支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驱动端底座211上,且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二滑动驱动电机;所述水平滑板213与所述第二直线滑动丝杆螺母固定连接。

实施时,所述转速扭矩传感器222为T40B 带有磁极转速测量系统的数字扭矩传感器。

实施时,所述后桥箱体组件1包括安装有所述差速器的箱体11,所述箱体11上具有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出端对应同轴设置的供轴穿过的安装过孔;所述箱体11的外侧上还具有与所述安装过孔同轴设置的支撑管;所述后桥箱体组件1还包括与所述支撑管对应设置的支撑座,所述箱体11的支撑管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

实施时,所述后桥箱体组件1还包括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支撑管上的回转驱动装置12,所述支撑管穿过所述回转驱动装置12。

实施时,所述后桥箱体组件1还包括安装在另一个所述支撑管上的锁止盘13,以及安装在支撑座上的碟式制动器,所述锁止盘13的外侧边缘位于所述碟式制动器的制动槽内;所述回转驱动装置12包括蜗轮蜗杆减速机构,所述支撑管安装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输出端上,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输入端连接伺服电机;所述箱体11的上端和下端各设置有两个压紧机构14,所述压紧机构14包括沿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方向设置的转角油缸,所述转角油缸的端部具有垂直设置的压板,使所述压板转向所述箱体11的中部时能够压紧待测试减速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