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计超压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8510发布日期:2019-02-15 20:2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计超压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计超压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高精度真空计(俗称:皮拉尼)是气体系统重要的检测仪器,由于它的耐压很低(最高也只能耐4bar压力),更加不能耐受压力冲击。因此,实际生产过程中,皮拉尼被击坏的事件时有发生。

通常对皮拉尼进行的保护措施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加装安全阀,但是由于安全阀需要的开启压力非常低,对安全阀的制造要求就非常高,很容易由于安全阀关闭不严造成管道污染;另一种方式是采取逻辑保护,即在管道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在皮拉尼前增加气动阀,当管道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触动电磁阀关闭仪表气,致使气动阀关闭,隔断气体。这一过程往往存在滞后,对压力缓慢升高是有作用的,但如果是瞬间的压力冲击还是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计超压保护装置,一种可将高压气体及时挡在真空计之外,并由释放通道泄放出去,从而保护真空计不被高压击坏的专用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真空计超压保护装置,包括:

壳体,连接有输入管、输出管,

真空计通道,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一端与所述的输入管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输出管相连通,

超压泄放通道,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一端与所述的输入管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壳体的外部相连通,

第一球组件,设置在所述的真空计通道内,包括浮动下球座、第一固定上球座、置于所述的浮动下球座与所述的第一固定上球座之间的第一球体,所述的浮动下球座、第一固定上球座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的真空计通道的第一气道,

第二球组件,设置在所述的超压泄放通道内,包括固定下球座、置于所述的固定下球座上的第二球体,所述的固定下球座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的超压泄放通道的第二气道。

优选地,当处于低压、真空或者无气压冲击状态,所述的第一气道连通所述的真空计通道;所述的第二球体将所述的第二气道封堵。

优选地,当处于压力缓慢升高状态,所述的第二气道连通所述的超压泄放通道。

优选地,当处于气压冲击状态,所述的第一球体将所述的第一固定上球座上所述的第一气道封堵;所述的第二气道连通所述的超压泄放通道。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固定上球座上所述的第一气道朝向所述的第一球体一侧的开口、所述的固定下球座上所述的第二气道朝向所述的第二球体一侧的开口为锥形开口。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球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上球座,所述的第二球体置于所述的固定下球座与所述的第二固定上球座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浮动下球座上所述的第一气道为开设在其侧面和底面上的气槽。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球体、第二球体包括钢球芯、包覆在所述的钢球芯外部的胶层。

优选地,所述的超压泄放通道一端的开口位于另一端开口的侧部。

优选地,所述的壳体开设有连接通道,所述的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的输入管与所述的真空计通道、超压泄放通道。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实现真空计的正常使用,又满足了保护装置开启压力低的要求(在压力超过0.16bar时就开始泄压),遇到压力冲击时,真空计通道迅速封堵和超压泄放通道同时泄压,保护了真空计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壳体;10、真空计通道;11、超压泄放通道;12、连接通道;13、底壳;14、上盖;20、浮动下球座;21、第一固定上球座;22、第一球体;23、第一气道;230、锥形开口;30、固定下球座;31、第二固定上球座;32、第二球体;33、第二气道;330、锥形开口;40、输入管;41、输出管;5、堵头;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的一种真空计超压保护装置,包括壳体1、真空计通道10、真空计通道11、第一球组件以及第二球组件。其中:

壳体1连接有输入管40、输出管41,输入管40用于接入测量点,输出管41用于接入真空计。

真空计通道10设置在壳体1内,其一端与输入管40相连通、另一端与输出管41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真空计通道10为I形通道。

超压泄放通道11设置在壳体1内,其一端与输入管40相连通、另一端与壳体1的外部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超压泄放通道11为L通道,即超压泄放通道11一端的开口位于另一端开口的侧部。

此外,在壳体1内开设有连接通道12,连接通道12连通输入管40与真空计通道10、超压泄放通道11,连接通道12贯穿壳体1,两端通过堵头5进行封堵。

第一球组件设置在真空计通道10内,其包括浮动下球座20、第一固定上球座21、置于浮动下球座20与第一固定上球座21之间的第一球体22。其中:浮动下球座20可在真空计通道10内浮动,第一固定上球座21固定在真空计通道10内,固定处通过密封圈6密封。浮动下球座20、第一固定上球座21上开设有连通真空计通道10的第一气道23。其中:浮动下球座20上第一气道23为开设在其侧面和底面上的气槽,正常测量真空度时,不影响气体的通过;第一固定上球座21上第一气道23朝向第一球体22一侧的开口为锥形开口230。第一球体22采用钢球芯、外部包覆胶层。

第二球组件设置在超压泄放通道11内,其包括固定下球座30、第二固定上球座31、置于固定下球座30与第二固定上球座31之间的第二球体32。其中:固定下球座30、第二固定上球座31固定在超压泄放通道11内,固定处通过密封圈6密封。固定下球座30上开设有连通超压泄放通道11的第二气道33。其中:固定下球座30上第二气道33朝向第二球体32一侧的开口为锥形开口330。第二球体32采用钢球芯、外部包覆胶层。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壳体1内开设真空计通道10、超压泄放通道11,壳体1采用底壳13、上盖14,真空计通道10,将第一球组件、第二球组件安装入真空计通道10、超压泄放通道11内后,将底壳13、上盖14进行连接。

正常情况下(低压或真空、无气压冲击),第一球体22位于浮动下球座20上,气体经过浮动下球座20的气槽、第一固定上球座21上的第一气道23;第二球体32位于固定下球座30上,第二球体32的球面与固定下球座30上第二气道33的锥形开口330接触产生密封线密闭,第二球体32将第二气道33封堵。

压力缓慢升高时,第二球体32压力超过0.15bar时,气压把第二球体32抬起,第二球体32脱离固定下球座30,气体经过第二气道33,超压泄放通道11泄压,系统得到保护。

遇到气压冲击时,气压把第二球体32抬起,第二球体32脱离固定下球座30,气体经过第二气道33,超压泄放通道11泄压;浮动下球座20、第一球体22压力超过0.12bar时,浮动下球座20、第一球体22同时快速上升,第一球体22的球面与第一固定上球座20上第一气道23的锥形开口230接触产生密封线密闭,第一球体22将第一固定下球座21上第一气道23封堵,关闭了真空计通道10,起到保护真空计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