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热钢坯称重的辊道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5614发布日期:2019-04-05 21:03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合热钢坯称重的辊道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称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合热钢坯称重的辊道秤。



背景技术:

炼钢厂的连续铸造简称连铸,是近三十年来冶金企业大力发展的一项先进铸造工艺,将已铸成型的连续不间断钢坯进行定长在线切割是连铸生产最后一道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

在连铸过程中由于结晶器的磨损、钢水合金成份及拉速的变化等多种原因,在同一连铸流不同时间段内,拉铸同样长度的铸坯其所称的重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个差异的存在使铸坯在进行下道轧制工艺时,由于坯料是定尺切割的,为此不能对钢坯进行定重控制,使得坯料虽然长度一致但每根坯料的重量却不一致的,从而导致钢厂按规定重量轧制成品时产生了短尺或多余的后果,以致造成了不可估算的浪费,影响了钢坯成材率的提高。

目前,为方便对热钢坯的铸造条件进行准确调节,钢厂主要利用带液压升降机构的钢坯秤对热钢坯进行称量。在称量过程中,先将热钢坯放置于辊道上,再使用液压升降机构将热钢坯提升并进行称量,待称重完毕后再将钢坯放回辊道上,以此使得其称量工序较为繁琐并增加液压设备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热钢坯称重的辊道秤,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称量热钢坯时必须液压将它提升等操作繁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适合热钢坯称重的辊道秤,包括运输辊道,所述运输辊道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托运输辊道的秤体和分别设置于秤体相对两侧的若干传感器组件,秤体的相对两侧设置有若干与传感器组件一一对应且用于将重量传递给传感器组件的承载座。

采用上述方案,对热钢坯进行称量时,热钢坯放置于运输辊道上,通过运输辊道连续的往前运输,并且在运输的同时,热钢坯会对运输辊道产生一个下压力,分别间隔设置于秤体的相对两侧的传感器组件对给予运输辊道的下压力进行准确高效的测定,其相对于使用提升称重的方式,减少了液压升降机构的设置,从而降低了称量设备的成本,同时减少了使用传统的液压升降机构将热钢坯提升以及放下的工序,进而加快了热钢坯的称量。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秤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纵向承载梁和第二纵向承载梁、连接第一纵向承载梁和第二纵向承载梁的若干连接梁以及水平限位于连接梁处的导柱组件。

采用上述方案,导柱组件通过连接梁为整个秤体做纵、横向的水平限位,将传感器组件限位在设定范围内,减少其水平晃动;热钢坯在称量运输过程中会向将热量传递至运输辊道,第一纵向承载梁和第二纵向承载梁在连接梁的连接下间隔设置,便于秤体的快速散热,从而使传感器组件的工作温度降低,提高传感器组件的测量精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纵向承载梁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纵向承载梁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第二纵向承载梁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纵向承载梁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第一纵向承载梁和第二纵向承载梁之间设置有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连接水管。

采用上述方案,热钢坯在称量运输过程中会向将热量通过运输辊道传递至秤体,同时还对将热量辐射至周围的空气中,使得秤体以及秤体周围的温度较高,将冷却水从进水管注入第一纵向承载梁的第一空腔中,随后水通过连接水管进入第二纵向承载梁的第二空腔中,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使得秤体以及秤体周围的温度降低,以便于使用精度较高的常温传感器组件,从而降低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并提高测量精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纵向承载梁一侧端面的下部,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二纵向承载梁在进水管同一侧端面的上部,所述连接水管的一端与第一纵向承载梁远离进水管的一侧侧壁连接,连接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纵向承载梁远离出水管的一侧侧壁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运输辊道位于秤体的上方,使得第一纵向承载梁上方的温度高于其下方的温度,冷却水通过进水管由下往上流动对第一纵向承载梁进行逐步冷却,从第一纵向承载梁流出的冷却水随后再通入第二纵向承载梁,位于上部的出水管使得冷却水能与第二纵向承载梁充分接触,再结合进水管和出水管位于相同一侧,以此增加冷却水的流通路径,延长冷却水在秤体中流动的时间,进而使得冷却更加的充分,为传感器组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纵向承载梁在第一空腔中设置有将所述第一空腔分为左右分布的第一进水腔和第一出水腔的第一挡板,第一挡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连通第一进水腔和第一出水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纵向承载梁在第二空腔中设置有将所述第二空腔分为左右分布的第二进水腔和第二出水腔的第二挡板,第二挡板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连通第二进水腔和第二出水腔的第二通孔。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使得冷却水依次通过第一进水腔、第一出水腔、第二进水腔和第二出水腔,并在这四个腔中形成一个环流,进而增加了冷却水在第一纵向承载梁和第二纵向承载梁中流动时间,使得更多的热量被冷却水吸收并带走,为传感器组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连接梁的纵截面呈工字形。

采用上述方案,工字形的连接梁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同时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量,使得连接梁上的热量更容易快速的散发,降低连接梁的温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承载座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连通的水槽。

采用上述方案,水槽的设置使得第一纵向承载梁和第二纵向承载梁在通过冷却水进行降温时,冷却水能进入水槽中,从而有效降低了承载座的温度,减少承载座传递给传感器组件的热量,降低传感器组件运行时的温度,以便于使用精度较高的常温传感器组件。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承载座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秤体连接并与所述传感器组件抵接的承载板。

采用上述方案,承载板能够较好对承载座起支撑作用,便于秤体以及作用于秤体上的热钢坯的重量传递到传感器组件上,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降低承载座在称量热钢坯时发生形变的可能性,使得传感器组件的测量更为精确。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承载座的下方设置有安装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外侧的隔热罩。

采用上述方案,隔热罩能有效将传感器组件周围的热量进行隔绝,降低传感器组件周围空气的温度,为传感器组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便于使用市场上精度较高的常温传感器组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运输辊道、秤体、传感器组件以及承载座的设置,减少了液压升降机构的设置,从而降低了称量设备的成本,同时减少了使用传统的液压升降机构将热钢坯提升以及放下的工序,加快了对热钢坯的称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纵向承载梁、第二纵向承载梁、第一空腔、第二空腔、进水管、出水管、连接水管、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承载板、水槽以及隔热罩的设置,使得秤体以及秤体周围的温度降低,为传感器组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便于使用精度较高的常温传感器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辊道秤的主视图;

图2是辊道秤的俯视图;

图3是辊道秤的侧视图;

图4是秤体在第一纵向承载梁和第二纵向承载梁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运输辊道;2、秤体;3、传感器组件;4、承载座;11、辊轮;12、轴承安装座;21、第一纵向承载梁;211、第一空腔;2111、第一进水腔;2112、第一出水腔; 212、进水管;213、第一挡板;2131、第一通孔;22、第二纵向承载梁;221、第二空腔;2211、第二进水腔;2212、第二出水腔;222、出水管;223、第二挡板;2231、第二通孔;23、连接梁;24、导柱组件;25、辊道支撑柱;26、电机支撑柱;261、减速机;28、连接水管;29、隔热箱;41、水槽;42、承载板;43、隔热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适合热钢坯称重的辊道秤,参见图1和图2,包括运输辊道1,运输辊道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托运输辊道1的秤体2和四个传感器组件3,四个传感器组件3位于秤体2的相对两侧并相互等间距相对设置,秤体2的相对两侧设置有若干与传感器组件3一一对应且用于将重量传递给传感器组件3的承载座4。

参见图1和图3,秤体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纵向承载梁21和第二纵向承载梁22、连接第一纵向承载梁21和第二纵向承载梁22的若干纵截面呈工字型的连接梁23以及水平限位于连接梁23中部的导柱组件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第一纵向承载梁21和第二纵向承载梁22的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相对的辊道支撑柱25,运输辊道1安装于辊道支撑柱25上,以此增加热钢坯与传感器组件3的距离,减少热钢坯传递至传感器组件3的热量。第一纵向承载梁21和第二纵向承载梁22的外壁上均间隔固定有若干电机支撑柱26,且电机支撑柱26相对错位设置。第一纵向承载梁21的一侧还设置有一个隔热箱29,用于安装传感器组件3的接线盒以及数传器。

运输辊道1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辊轮11和用于支撑辊轮11的若干轴承安装座12。其中,电机支撑柱26与辊轮11一一对应,其侧壁上还设置有一个减速机261,以此带动辊轮11的转动。轴承安装座12对应安装于辊道支撑柱25的顶部,辊轮11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相对设置的两个轴承安装座12上,使得辊轮11的轴线方向与热钢坯的输送方向垂直。

参见图3和图4,第一纵向承载梁21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211,第一纵向承载梁2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 212,第二纵向承载梁2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221,第二纵向承载梁22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222,且进水管 212和出水管222位于第一纵向承载梁21和第二纵向承载梁22在长度方向的同一侧,第一纵向承载梁21和第二纵向承载梁22之间在远离进水管 212的一侧还设置有一个连接水管28,以形成一个供水流通的通道。

第一纵向承载梁21在第一空腔211中设置有将第一空腔211分为第一进水腔2111和第一出水腔2112的第一挡板213,且第一进水腔2111和第一出水腔2112呈左右分布,第一挡板213的顶部沿着第一纵向承载梁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连通第一进水腔2111和第一出水腔2112的第一通孔2131。进水管 212连接于第一纵向承载梁21在第一进水腔2111一侧端面的底部,水通过进水管 212进入至第一进水腔2111中。

第二纵向承载梁22在第二空腔221中设置有将第二空腔221分为第二进水腔2211和第二出水腔2212的第二挡板223,且第二进水腔2211和第二出水腔2212呈左右分布,第二挡板223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连通第二进水腔2211和第二出水腔2212的第二通孔2231。出水管222连接于第二纵向承载梁22在第二出水腔2212一侧端面的顶部,以便于第二出水腔2212中的水的排出。

连接水管28分别与第一纵向承载梁21的第一出水腔2112和第二纵向承载梁22的第二进水腔2211连通,且连接水管28的一端与第一纵向承载梁21远离进水管 212的一侧侧壁连接,连接水管28的另一端与第二纵向承载梁22远离出水管222的一侧侧壁连接,以此增加水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中的流通路径。

承载座4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进水腔2111或第二出水腔2212连通的水槽41,使得水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流通时流经水槽41,以实现承载座4的降温。承载座4的底部设置有与秤体2连接并与传感器组件3抵接的承载板42,承载板42的下方设置有安装于传感器组件3的外侧的隔热罩43,以此为传感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使用时,热钢坯放置于运输辊道1上,使得至少有两个辊轮11抵接于热钢坯的底部,启动减速机261带动辊轮11旋转,带动热钢坯向前运输,同时四个传感器组件3对热钢坯以及辊道秤的总重量加以测定,得到的四个重量相加后减去辊道秤的重量即为热钢坯的重量,以此方便热钢坯的快速称量。

其中,水从进水管 212进入第一进水腔2111,待第一进水腔2111中的水的水位上升至第一通孔2131处,通过第一通孔2131进入第一出水腔2112,随后通过连接水管28进入第二进水腔2211,待第二进水腔2211中的水的水位上升第二通孔2231处,通过第二通孔2231进入第二出水腔2212,最后通过出水管222排出第二出水腔221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