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高温场合使用的称量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5616发布日期:2019-04-05 21:0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合高温场合使用的称量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称量工具,特别涉及一种适合高温场合使用的称量箱。



背景技术:

在钢铁冶炼过程中,对钢包中钢水的实时称量是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手段。

现有技术中的称量技术主要适用于常温、轻载等场合,由于钢水的温度在1650℃左右,而且出钢前后钢包由行车吊运安放,重量都是几吨到上百吨不等,对称重装置有一定的垂直冲击载荷。另一方面,在钢水回转或运输过程中会对称重装置产生水平推力,钢包所处的现场环境温度高、冲击载荷大、坐包过程中甚至有钢水飞溅和外溢,导致现有称重装置无法可靠称重,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高温场合使用的称量箱,耐高温、称重精度高且经久耐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适合高温场合使用的称量箱,包括箱体、固定于箱底的称重传感器、固定于箱体上端的支撑板、承载上压头以及承载下压头,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中心孔,所述支撑板沿中心孔的边沿向箱体内纵向延伸设置以形成导向筒,所述承载上压头滑移安装于导向筒内,所述承载下压头抵接于所述称重传感器,所述承载上压头与所述承载下压头之间设置有缓冲件,所述导向筒的内侧壁与所述承载上压头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耐高温缓冲套。

采用上述方案,缓冲件的设置,形成有温度梯度,到达称重传感器的温度降低,减小了温度对称重传感器的影响;通过设置耐高温缓冲套,当承载上压头上放有待称量物时,橡胶缓冲套受到承载上压头的水平分力而发生一定的形变,并产生一定的反向恢复力以抵消部分水平分力,减少或阻断上压头对称量箱的水平分力,提高了称量箱的称重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耐高温缓冲套包括设置于中间的橡胶缓冲套以及设置于橡胶缓冲套内侧和外侧的第一金属保护套和第二金属保护套。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缓冲套与所述的第一金属保护套、第二金属保护套之间均紧密贴合,且所述橡胶缓冲套与所述第一金属保护套、第二金属保护套相抵接的侧壁均设置有防滑凸起。

采用上述方案,防滑凸起的设置,将橡胶缓冲套镶嵌在第一金属保护套和第二金属保护套之间,防止橡胶缓冲套下滑,避免三者之间的纵向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上端面设置有供承载下压头的底部插装的限位孔。

采用上述方案,限位孔的设置可以减小或限定承载下压头于称重传感器的上端面上,以保证称量箱的正常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下压头插装于限位孔的一端端面设置有圆弧面。

采用上述方案,圆弧面的设置,使得承载下压头与称重传感器相抵接的部分位于称重传感器上端面的中心位置,使其受力集中在传感器的中心,进一步提高了称量箱的称量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于中心孔并于耐高温缓冲套的上端设置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包括限制耐高温缓冲套的限位环以及设置于限位环与所述承载上压头之间的橡胶衬套,所述耐高温缓冲套向上窜动时,所述耐高温缓冲套抵接于所述限位环。

采用上述方案,防尘罩的设置,避免了钢渣碎屑、灰尘等经中心孔与承载上压头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导向筒内,保证了称量箱的长期正常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件为碟簧。

采用上述方案,碟簧的设置,减小冲击力对称重传感器的冲击损坏,平衡受力;在使用时,通过四个称量箱同时对钢包的四个角落进行称量保证称量的平衡,使得负载均匀以降低单一称量箱所受到的重力。通过碟簧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抬高承载上压头的位置,即延长了承载上压头相对于箱体伸出的长度,保证在多个称量箱同时称量时,承载上压头的上端面都可以抵接于底部凹凸不平的待称物,以确保受力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碟簧包括多个从上至下排列的碟簧片,定义位于上半部分的多个碟簧片为第一碟簧片,位于下半部分的多个碟簧片为第二碟簧片;多个所述第一碟簧片串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碟簧片串联设置,所述第一碟簧片与第二碟簧片并联设置,且所述第一碟簧片向上外凸设置,所述第二碟簧片向下外凸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二碟簧片串联并向下外凸设置,使得传递至下承载压头的力集中在承载下压头上端面的中心位置,以保证称量箱的称量精度;在实际使用时,经常是需要四个称量箱同时对钢包的四个角落进行称量以降低单一称量箱所受到的重力,通过多个第一碟簧片串联并向上外凸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抬高承载上压头的位置,即延长了承载上压头相对于箱体伸出的长度,保证在多个称量箱同时称量时,承载上压头的上端面都可以抵接于底部凹凸不平的待称物,以确保受力均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缓冲件的设置,形成有温度梯度,到达称重传感器的温度降低,减小了温度对称重传感器的影响;

(2)通过设置耐高温缓冲套,当承载上压头上放有待称物时,橡胶缓冲套受到承载上压头的水平分力而发生一定的形变,并产生一定的反向恢复力以抵消部分水平分力,减少或阻断上压头对称量箱的水平分力,提高了称量箱的称重精度;

(3)通过将缓冲件设置为碟簧,一方面提高了称量箱的称重精度;另一方面,在四个称量箱同时称量时,承载上压头的上端面都可以抵接于底部凹凸不平的待称物,并保证承载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适合高温场合使用的称量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称重传感器;21、限位孔;3、支撑板;31、中心孔;32、导向筒;4、承载上压头;5、承载下压头;51、圆弧面;6、缓冲件;61、第一碟簧片;62、第二碟簧片;7、耐高温缓冲套;71、橡胶缓冲套;711、防滑凸起;72、第一金属保护套;73、第二金属保护套;8、防尘罩;81、限位环;82、橡胶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适合高温场合使用的称量箱,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固定于箱底的称重传感器2、固定于箱体1上端的支撑板3、承载上压头4以及承载下压头5,支撑板3上开设有中心孔31,支撑板3沿中心孔31的边沿向箱体1内纵向延伸设置以形成导向筒32,导向筒32焊接固定在支撑板3上;承载上压头4滑移安装于导向筒32内,承载下压头5抵接于称重传感器2,承载上压头4与承载下压头5之间设置有缓冲件6,缓冲件6为碟簧,缓冲件6的作用可以减小因钢包入座时对称重传感器2的冲击损坏,平衡受力;碟簧包括多个从上至下排列的碟簧片,定义位于上半部分的多个碟簧片为第一碟簧片61,位于下半部分的多个碟簧片为第二碟簧片62;且多个第一碟簧片61串联设置,多个第二碟簧片62串联设置,第一碟簧片61与第二碟簧片62并联设置,且第一碟簧片61向上外凸设置,第二碟簧片62向下外凸设置。多个串联的第二碟簧片62使得传递至下承载压头的力集中在承载下压头5上端面的中心位置,以保证称量箱的称量精度;在实际使用时,是需要四个称量箱同时对钢包的四个角进行称量以降低单一称量箱所受到的重力,通过多个第一碟簧片61串联并向上外凸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抬高承载上压头4的位置,

即延长了承载上压头4相对于箱体1伸出的长度,保证在多个称量箱同时称量时,承载上压头4的上端面都可以抵接于底部凹凸不平的待称物,以确保受力均匀。

结合图2所示,导向筒32的内侧壁与承载上压头4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耐高温缓冲套7;耐高温缓冲套7包括设置于中间的橡胶缓冲套71以及设置于橡胶缓冲套71内侧和外侧的第一金属保护套72和第二金属保护套73;橡胶缓冲套71与第一金属保护套72、第二金属保护套73之间均紧密贴合,且橡胶缓冲套71与第一金属保护套72、第二金属保护套73相抵接的侧壁均设置有防滑凸起711;将橡胶缓冲套71镶嵌在第一金属保护套72和第二金属保护套73之间,防止橡胶缓冲套71下滑,避免三者之间的纵向分离;当承载上压头4上放有待称物时,橡胶缓冲套71受到承载上压头4的水平分力而发生一定的形变,并产生一定的反向恢复力以抵消部分水平分力,减少或阻断上压头对称量箱的水平分力,提高了称量箱的称重精度。

结合图1和图3所示,称重传感器2的上端面设置有供承载下压头5的底部插装的限位孔21,承载下压头5插装于限位孔21的一端端面设置有圆弧面51,得承载下压头5与称重传感器2相抵接的部分位于称重传感器2上端面的中心位置,使其受力集中在传感器的中心,进一步提高了称量箱的称量精度。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板3于中心孔31并于耐高温缓冲套7的上端设置有防尘罩8,防尘罩8包括限制耐高温缓冲套7的限位环81以及设置于限位环81与承载上压头4之间的橡胶衬套82,当耐高温缓冲套7向上窜动时,耐高温缓冲套7抵接于限位环81;橡胶衬套82的横截面呈U形设置,并套设于限位环81的内圈,以将橡胶衬套82完全固定,防尘罩8的设置避免了钢渣碎屑、灰尘等经中心孔31与承载上压头4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导向筒32内,保证了称量箱的长期正常使用。

使用时,将钢包放置在承载上压头4上,此时承载上压头4与承载下压头5之间的弹性件发生形变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并将钢包与缓冲间隔离开,形成有温度梯度,到达称重传感器2的温度降低,减小了温度对称重传感器2的影响;在钢包放置在承载上压头4上时,橡胶缓冲套71受到承载上压头4的水平分力而发生一定的形变,并产生一定的反向恢复力以抵消部分水平分力,减少或阻断上压头对称量箱的水平分力,提高了称量箱的称重精度;将缓冲件6设置为碟簧,一方面提高了称量箱的称重精度;另一方面,在四个称量箱同时称量时,承载上压头4的上端面都可以抵接于底部凹凸不平的待称物,并保证承载受力均匀。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