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摔测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8113发布日期:2019-05-03 19:0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防摔测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摔测温装置。



背景技术:

变电站高压设备导流部位发热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问题,在高温炎热,电网方式发生改变用电负荷突增情况下,问题尤为突出。设备过温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而任其发展下去,将会造成设备损毁,轻则造成用户供电中断,重则导致全站失压等严重后果。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过热对保证电网和设备安全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红外成像的方式给变电站所有设别进行扫描检查。其直观、寻找发热点准确迅速、覆盖面广。

于是出现了散热型红外热像仪,如专利号为201721267813.2,名称为《快速散热型红外热像仪》,该专利公开了主壳体、镜头、显示器、红外探测器、电路控制部件及散热装置,该专利通过增加散热装置加速了红外热像仪的散热速度,有利于红外热像仪的正常工作。但是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孔和散热底座,该散热底座无疑增大了红外热像仪的体积和重量,不利于携带,而且整体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容易被摔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抗震防摔效果好,防摔测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摔测温装置,包括外壳、镜头、显示器、红外探测器及连接显示器和红外探测器的电路控制部件;所述镜头和红外探测器均设于外壳前端面,显示器连接于外壳顶面后部,所述外壳上设有散热结构和防摔保护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设于外壳前端面右侧的前散热口,设于外壳后端面左侧的后散热口,设于外壳内靠近前散热口或者后散热口的风扇、设于前散热口处的前防尘板、设于后散热口处的后防尘板;所述前防尘板通过前移动机构连接外壳前端,并于前移动机构的作用下遮住或者打开前散热口;所述后防尘板通过后移动机构连接于外壳后端,并于后移动机构的作用下遮住或者打开后散热口;所述防摔保护结构包括上U形罩;下U形罩;连接于上U形罩前端的前盖板;连接于下U形罩后端的后盖板;连接于上U形罩内壁与外壳上部外壁之间、进而使上U形罩从前向后滑动套设于外壳上部外的上滑动组件;连接于下U形罩与外壳下部外壁之间、进而使下U形罩从后向前滑动套设于外壳下部外的下滑动组件,所述上U形罩和下U形罩通过防脱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前散热孔、后散热孔及风扇能促进外壳内外的空气循环,而在不用时可通过前移动机构和后移动机构带动前防尘板和后防尘板关闭前散热口和后散热口,进而避免外部杂质进入外壳内,避免测温装置损坏,延长测温装置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制造成本低,而且体积小,不占空间,携带方便;携带时,能关闭前散热口和后散热后,避免外部杂质进入外壳内,尤其适用于户外测温;所述防摔保护结构可对测温装置起到防摔、防尘作用;所述上U形罩、下U形罩、前盖板及后盖板能全方位保护测温装置,所述上滑动组件和下滑动组件可方便上U形罩和下U形罩的拆装;所述防脱结构可保证上U形罩和下U形罩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上U形罩、下U形罩内壁均设有第一弹性层;所述前盖板具有当上U形罩连接外壳时朝向外壳前端面的第一内面和与第一内面对立的第一外面;所述后盖板具有当下U形罩连接外壳时朝向外壳后端面的第二内面和与第二内面对立的第二外面;所述第一内面和第二内面均设有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能进一步提高测温装置的抗震、防摔效果,而且还能有效防止外界灰尘从上U形罩、下U形罩与外壳的缝隙进入,提高测温装置结构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防脱结构包括一端连接上U形罩底边外壁的弹性带和设于下U形罩顶边外壁的凸柱,所述弹性带的另一端设有可弹性套接于凸柱外的锁孔。所述弹性带能弹性拉紧上U形罩和下U形罩,保证上U形罩和下U形罩安装的稳定性。而弹性带与凸柱连接牢固,稳定,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前移动机构包括设于外壳顶面前端的前基座、设于所述前防尘板顶部可贴紧外壳顶面的前移动部及前螺杆;移动部上设有供前螺杆一端穿入的前螺纹孔,所述前基座上设有前活动孔,所述前螺杆的另一端穿出前活动孔连接前端头。前螺杆绕前活动孔自由旋转,前螺杆与前螺纹孔螺纹连接;使用时,旋转前螺杆,前移动部可于前螺杆的旋转作用下沿外壳顶面前后移动,进而带动前防尘板遮住或者打开前散热孔;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使用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无需拆下前防尘板,防止零件丢失。

进一步地,所述后移动机构包括设于外壳顶面后端的后基座、设于所述后防尘板顶部可贴紧外壳顶面移动的后移动部及后螺杆;后移动部上设有供后螺杆一端穿入的后螺纹孔,所述后基座上设有后活动孔,所述后螺杆的另一端穿出后活动孔连接后端头。后螺杆绕后活动孔自由旋转,后螺杆与后螺纹孔螺纹连接;使用时,旋转后螺杆,后移动部可于后螺杆的旋转作用下沿外壳顶面前后移动,进而带动后防尘板遮住或者打开后散热孔;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使用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无需拆下后防尘板,防止零件丢失。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位于前散热口和后散热口处均设有防杂网。加设所述防杂网可进一步防止杂质进入外壳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可拆卸连接于镜头处的镜头罩,该镜头罩通过绳子连接所述外壳。不用测温装置时,可盖上镜头罩,避免镜头磨损,加设绳子可在摘下镜头罩时,防止镜头罩丢失。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一侧连接供人手穿过握持外壳的把手。该设置可提高测温装置握持的稳定性,防摔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上U形罩与下U形罩位于把手处设有供把手伸出的把手间隙,即使安装防摔保护结构,也不影响把手的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果好,不用时可关闭前散热孔、后散热孔,安装防摔保护结构,避免杂质进入测温装置,防摔、防尘、抗震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防摔保护结构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防摔保护结构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防摔保护结构时的变化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防摔保护结构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上U形罩仰视图;

其中,外壳1、风扇13、前防尘板14、后防尘板15、安置槽16;弹性带1a、凸柱1b、锁孔1c;防摔保护结构2、上U形罩21、下U形罩22、前盖板23、后盖板24、上滑动组件25、下滑动组件26、第二弹性层27、第一弹性层28;显示器3;前移动机构4、前基座41、前移动部42、前螺杆43、前端头44;后移动机构5、后基座51、后移动部52、后螺杆53、后端头54;镜头6;镜头罩7、绳子71;按键8;把手9;防杂网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6所示,一种防摔测温装置,包括外壳1、镜头6、显示器3、红外探测器及电路控制部件,电路控制部件连接显示器和红外探测器。所述镜头6和红外探测器均设于外壳1前端面,显示器3连接于外壳1顶面后部。所述外壳1上设有散热结构和防摔保护结构2。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前散热口、后散热口及风扇13。所述前散热口设于外壳1前端面右侧,后散热口设于外壳1后端面左侧。风扇13设于外壳1内靠近前散热口或者后散热口处。进而能充分带动外壳1内的热空气与外界进行交换,达到对测温装置降温的目的。

所述前防尘板14设于前散热口处、后防尘板15设于后散热口处。所述前防尘板14通过前移动机构4连接外壳1前端,并于前移动机构4的作用下遮住或者打开前散热口。而所述后防尘板15通过后移动机构5连接于外壳1后端,并于后移动机构5的作用下遮住或者打开后散热口。所述前移动机构4和后移动机构5可以通过滑槽和滑轨进行移动,但是难以对移动后的位置进行固定。于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移动机构4包括前基座41、前移动部42及前螺杆43。前基座41设于外壳1顶面前端,前移动部42设于所述前防尘板14顶部,前移动部42可贴紧外壳1顶面。移动部42上设有前螺纹孔,前螺纹孔供前螺杆43一端穿入,前螺杆43与前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前基座41上设有前活动孔,所述前螺杆43的另一端穿出前活动孔连接前端头44,所述前螺杆43能沿前活动孔自由旋转移动,最好将所述移动部42设置成L型,移动部42的竖直部分设置前螺纹孔,移动部的水平部分贴紧外壳1顶面。进而提高前移动部42移动的稳定性,且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量,重量更轻。使用时,用手固定前防尘板14,逆时针旋转前螺杆43,前螺杆43旋转推动前防尘板14远离前散热口,进而打开前散热口;反之同理,用手固定前防尘板14,顺时针旋转前螺杆43,前螺杆43旋转推动前防尘板14靠近前散热口,直到关闭前散热口。

同样的,所述后移动机构5包括后基座51、后移动部52及后螺杆53。所述后基座51设于外壳1顶面后端,后移动部52设于所述后防尘板15顶部,后移动部52可贴紧外壳1顶面移动。后移动部52上设有后螺纹孔,后螺纹孔供后螺杆53一端穿入,后螺纹孔与后螺杆53螺纹连接。所述后基座51上设有后活动孔,所述后螺杆53的另一端穿出后活动孔连接后端头54,所述后螺杆53可沿后活动孔自由旋转和移动。所述后移动部52也最好设计成L型,所述后螺纹孔最好设于后移动部52的竖直部分,后移动部52的水平部分贴紧外壳1顶面。所述后移动机构5的使用过程与前移动机构4类似。

为了进一步减小测温装置携带时的空间占用,于是所述显示器3可翻转连接于外壳1顶面,即显示器铰接于外壳1顶面,使用时显示器3能绕外壳1顶面旋转至贴紧外壳1顶面或者垂直外壳1顶面。所述外壳1顶面设有安置槽16,该安置槽16靠近显示器,进而能供显示器3翻转放入。

再者,所述防摔保护结构2包括上U形罩21、下U形罩22、前盖板23、后盖板24、上滑动组件25及下滑动组件26。

所述前盖板23连接于上U形罩21前端。后盖板24连接于下U形罩22后端。上滑动组件25连接于上U形罩21内壁与外壳1上部外壁之间,进而使上U形罩21可从前向后滑动套设于外壳1上部外。同理,所述下滑动组件26连接于下U形罩22与外壳1下部外壁之间,进而使下U形罩22可从后向前滑动套设于外壳1下部外。所述上滑动组件25和下滑动组件26均可采用现有结构,如滑槽和滑轨,滑轨于滚轮等。

所述上U形罩21和下U形罩22通过防脱结构连接。该防脱机构可根据需要设置,如勾部与凸环,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脱结构包括弹性带1a和凸柱1b,弹性带1a一端连接上U形罩21底边外壁, 凸柱1b设于下U形罩22顶边外壁,所述弹性带1a的另一端设有锁孔1c,该锁孔可弹性套接于凸柱1b外。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温装置的抗震防摔效果,于是所述上U形罩21、下U形罩22内壁均设有第一弹性层;所述前盖板23具有第一内面和第一外面,当上U形罩21连接外壳1时,第一内面朝向外壳1前端面该第一内面与第一外面对立设置。同理,所述后盖板24具有第二内面和第二外面。当下U形罩22连接外壳1时,第二内面朝向外壳1后端面,第二内面与第二外面对立设置。所述第一内面和第二内面均设有第二弹性层27。所述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海绵。

此外,所述外壳1位于前散热口和后散热口处均设有防杂网10。为了避免携带过程中镜头6被磨损,于是本实用新型还加设了一个镜头罩7,镜头罩7可拆卸连接于镜头6处,该镜头罩7通过绳子71连接所述外壳1,即所述外壳1上设有供绳子71穿过并捆绑的穿线孔。所述外壳1上部后端设有按键8,该按键8设于外壳顶面。所述外壳1的一侧连接把手9,使用时,人手可穿过把手9与外壳1之间的间隙,然后握持外壳1,进一步提高了测温装置握持稳定性性。所述上U形罩21与下U形罩22位于把手9处设有把手间隙91,把手9伸出把手间隙91。进而保证上U形罩21与下U形罩22的正常拆装,而且在上U形罩21与下U形罩22安装后,把手9也可自由使用。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