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变比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4303发布日期:2019-04-05 19:1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变比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变比测试仪。



背景技术:

变压器变比测试仪是以单片机为核心进行测量计算和自动控制,全中文菜单操作界面,具有显示直观、稳定性好、精度高、测量范围宽且现场不需三相电源等优点的新一代智能化变比测试仪器。传统的变压器变比测试仪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和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体积较小的手持式的变压器变比测试仪,目前市场上的手持式变压器变比测试仪在手持时不稳固,容易掉落,容易造成变压器变比测试仪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变压器变比测试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变压器变比测试仪,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的底板上固定设有检测装置,所述壳体远离底板的侧面上固定安装有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通过导线与检测装置相连接,所述壳体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设有“匚”字形的固定架,在所述壳体同一侧的两个固定架上共同固定设有弧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定套设有手握防滑布套,所述底板远离壳体的一侧上设有布带,且布带的两端均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布带两侧的底板上分别固定设有两个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上靠近底板的侧面上等距固定设有按扣A件,所述第二绑带远离底板的侧面上等距固定设有与按扣A件相匹配的按扣B件。

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中央处理芯片和测量模块,所述中央处理芯片通过导线分别与测量模块、电源和触摸显示屏相连接,所述中央处理芯片、电源和测量模块均固定在壳体内部的底板上,所述电源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充电端口,所述测量模块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有高压端接线端子和低压端接线端子,所述高压端接线端子、低压端接线端子和电源充电端口均固定在壳体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上安装有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变压器变比测试仪,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方便手持,让手持变的更牢固,布带能够将该装置挂在脖子上,一是防止该装置掉落,二是能够解放双手,在该装置不使用时,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还能够将布带固定住,更方便该装置的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变压器变比测试仪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变压器变比测试仪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变压器变比测试仪的系统框图。

图中:壳体1、触摸显示屏2、固定架3、橡胶圈4、连接杆5、手握防滑布套6、布带7、高压端接线端子8、低压端接线端子9、底板10、螺钉11、第一绑带12、按扣A件13、第二绑带14、按扣B件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变压器变比测试仪,包括底板10,底板10上通过螺钉11固定安装有壳体1,壳体1内部的底板10上固定设有检测装置,壳体1远离底板10的侧面上固定安装有触摸显示屏2,触摸显示屏2通过导线与检测装置相连接,检测装置包括中央处理芯片和测量模块,中央处理芯片通过导线分别与测量模块、电源和触摸显示屏2相连接,中央处理芯片、电源和测量模块均固定在壳体1内部的底板10上,电源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充电端口,电源包括可充电电池和电池充电器,可充电电池安装在电池充电器上,所述电池充电器通过导线连接在电源充电端口上,测量模块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有高压端接线端子8和低压端接线端子9,高压端接线端子8、低压端接线端子9和电源充电端口均固定在壳体1的侧壁上,采用触摸显示屏2,省去了安装按键的空间,能够更加的节约空间,缩小该装置的体积。

壳体1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设有“匚”字形的固定架3,固定架3上安装有橡胶圈4,在壳体1同一侧的两个固定架3上共同固定设有弧形的连接杆5,连接杆5上固定套设有手握防滑布套6,底板10远离壳体1的一侧上设有布带7,且布带7的两端均固定在底板10上,布带7两侧的底板10上分别固定设有两个第一绑带12和第二绑带14,第一绑带12上靠近底板10的侧面上等距固定设有按扣A件13,第二绑带14远离底板10的侧面上等距固定设有与按扣A件13相匹配的按扣B件15,该装置在使用时,将布带7挂在脖子上,手握连接杆5上的手握防滑布套6即可,让手持变的更牢固,并且布带一是防止该装置掉落,二是能够解放双手,去记录数据或者是进行别的操作,在该装置不使用时,将布带7折叠好,让第一绑带12和第二绑带14将布带7固定住,更方便该装置的收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