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测试负载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8467发布日期:2019-10-13 02:3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测试负载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测试负载箱。



背景技术:

直流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充电设备,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的可靠运行与全面推广,需要有专用的测试负载箱来对其进行输电测试,以保证流通至市面上的直流充电桩的质量。因而随着直流充电桩发展,充电桩测试负载箱也逐步发展起来,并对充电桩测试负载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充电桩一般分布在充电站、路边休息亭和酒店商场附近,测试负载箱一般保存在维修中心处。当需要对充电桩进行测试时,工作人员需要驾驶小车,把测试负载箱运载到对应充电桩的位置。使用时,测试负载箱放在地上,人工把充电枪连接负载箱的枪座,并操作负载箱上的控制面板以对充电桩进行测试。运载过程中,负载箱存在侧翻,甚至内部的结构被震松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震效果好,结构稳定的便携式测试负载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便携式测试负载箱,包括箱体和电阻单元,箱体包括共同围成内腔的侧框架、底板和顶板,电阻单元容置在箱体内的内腔中;

电阻单元包括安装架、多条相互串并联的电阻管和两块相对布置的支撑板,电阻管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两块支撑板上,两块支撑板均固定于安装架,安装架固定在侧框架上;

侧框架的外侧安装有钢丝绳减震器;底板安装有脚轮;顶板固定有控制面板。

其中,钢丝绳减震器有四个,四个钢丝绳减震器呈矩形分布。

其中,支撑板包括相互层叠的内硬质云母板和外环氧板。

其中,内硬质云母板的厚度为1.5mm,外环氧板的厚度为5mm。

其中,电阻单元还包括位于电阻管与侧框架之间的分隔板,分隔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其中,分隔板包括相互层叠的内绝缘板和外铝板。

其中,侧框架包括侧框体和侧板,侧框体为一体冲压成型的凵形结构,侧框体与侧板固定连接,电阻单元和钢丝绳减震器分别固定在侧板的内侧和外侧。

其中,侧框体开有散热孔。

其中,顶板固定有把手。

其中,所述脚轮为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测试负载箱,电阻单元固定在侧框架的内侧,侧框架的外侧安装有钢丝绳减震器,在运输该负载箱的过程中,使负载箱横躺放置,箱体通过钢丝绳减震器来放置在车上,钢丝绳减震器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箱体震动,从而保障了电阻单元的零件不会松动,抗震效果好,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的一种便携式测试负载箱的立起来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的一种便携式测试负载箱的横躺放置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中的一种便携式测试负载箱的横躺放置的分解图。

图4为实施例中的电阻单元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箱体1、侧框体111、侧板112、顶板12、把手121、控制面板122;

钢丝绳减震器2;

电阻单元3、安装架31、电阻管32、支撑板33、内硬质云母板331、外环氧板332、分隔板34、内绝缘板341、外铝板342;

万向轮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测试负载箱如图2和图3所示,箱体1包括共同围成内腔的侧框架、底板和顶板12,底板安装有四个万向轮4,顶板12固定有把手121,人工拉动把手121可以灵活方便地移动负载箱。箱体1为1.5mm厚度的普通碳素钢冷轧板,其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且具有良好耐热性能,在高温下不容易变色。侧框架包括一体冲压成型的凵形的侧框体111和一块侧板112,侧框体111与侧板112固定连接,顶板12和底板均固定连接侧框架,侧框体111的一体冲压结构的稳定性较好,侧框体111开有散热孔。侧板112的外侧安装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钢丝绳减震器2。钢丝绳减震器2为现有的用于减震的器件。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箱体1的内腔容置有电阻单元3,电阻单元3包括安装架31、多条相互串并联的翅片式电阻管32和两块相对布置的支撑板33,电阻管32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两块支撑板33上,两块支撑板33均固定于安装架31,安装架31固定在侧板112的内侧。支撑板33包括相互层叠的内硬质云母板331和外环氧板332,内硬质云母板331的厚度为1.5mm,外环氧板332的厚度为5mm,内硬质云母板331用于隔热,外环氧板332受力支撑住电阻管32。位于电阻管32与侧框架之间还设有分隔板33,分隔板33与支撑板33固定连接,从而增强两块支撑板33之间的稳定性,提高整个电阻单元3的牢固性。分隔板33包括相互层叠的内绝缘板341和外铝板342,内绝缘板341为云母材质的板,内绝缘板341用于绝缘,外铝板342用于导热散热。顶板12固定有控制面板122,控制面板122与电阻管32电连接,以进行操作测试。

与现有技术相比,电阻单元3固定在侧板112的内侧,侧板112的外侧安装有钢丝绳减震器2,在运输该负载箱的过程中,如图1所示把负载箱横躺放置,箱体1通过钢丝绳减震器2来放置在车上,钢丝绳减震器2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箱体1震动,从而保障了电阻单元3的零件不会松动,抗震效果好,结构稳定。箱体1立起来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四个万向轮4与地面接触,控制面板122距离地面的高度为770mm,该高度便于工作人员顺手操作。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