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路外径缺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2692发布日期:2019-04-20 02:5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路外径缺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路外径缺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管路在生产或转运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外部发生变形,有的时候还会有工艺接头,在打包时不注意就会混入其中,导致使用时出现严重质量或安全事故,而人工一段段去检测是个工作量巨大的工程,因此需要设置一种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管路外径缺陷检测装置,可以检测管路中的外径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管路外径缺陷检测装置,包括用继电器控制的管路牵引装置,还包括上导轮和下导轮,下导轮轮面中上设置有绕轮面一周的环形凹槽,上导轮和下导轮贴合在一起,环形凹槽形成管路导向通道;下导轮设置在下导轮座上并可以在下导轮座上自由旋转,下导轮座固定设置在竖直设置的安装板上;下导轮座上方位于安装板上设置有竖直的滑轨,滑轨上设置有可自由滑动的滑动块,滑动块上连接设置上导轮座,上导轮设置在上导轮座上;滑动块的侧面竖直设置有用于压紧上导轮和下导轮的弹簧,滑动块上设置有光纤传感器,所述光纤传感器连接控制器并控制继电器。

作为优选,所述上导轮座和下导轮座上均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转轴,转轴通过轴承与上导轮和下导轮连接,轴承外部设置轴承盖。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顶部设置有挡板,挡板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形成L形。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块卡接在滑轨上只能沿滑轨方向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底板通过地脚螺钉与地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采用机械的方式对管路中的外径变化和工艺接头进行筛选,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管路外径缺陷检测装置的结构爆炸图。(不含管路牵引装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管路外径缺陷检测装置的结构正视示意图。(不含管路牵引装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管路外径缺陷检测装置的结构侧视示意图。(不含管路牵引装置)

附图标记如下:

1、上导轮,2、下导轮,3、凹槽,4、下导轮座,5、上导轮座,6、转轴,7、安装板,8、滑轨,9、滑动块,10、弹簧,11、轴承盖,12、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管路外径缺陷检测装置,包括用继电器控制的管路牵引装置,为了便于观察,图中省略了管路牵引装置,还包括上导轮1和下导轮2,下导轮2轮面中上设置有绕轮面一周的环形凹槽3,上导轮1和下导轮2贴合在一起,环形凹槽3形成管路导向通道,实际使用时凹槽3的设置应该与管路的外径形状相应;下导轮2设置在下导轮座4上并可以在下导轮座4上自由旋转,下导轮座4固定设置在竖直设置的安装板7上;下导轮座4上方位于安装板7上设置有竖直的滑轨8,滑轨8上设置有可自由滑动的滑动块9,滑动块9上连接设置上导轮座5,上导轮1设置在上导轮座5上;滑动块9的侧面竖直设置有用于压紧上导轮1和下导轮2的弹簧10,滑动块9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光纤与继电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导轮座5和下导轮座4上均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转轴6,转轴6通过轴承与上导轮1和下导轮2连接,轴承外部设置轴承盖11。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8顶部设置有挡板12,挡板12与安装板7固定连接形成L形。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块9卡接在滑轨8上只能沿滑轨8方向运动,一般采用T型滑槽。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7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底板通过地脚螺钉与地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还与报警器连接。

本实施例使用时,管路在高速牵引过程中带动导轮转动,当管路外径发生变化时滑动块9位置瞬间动作,该动作即时被光纤传感器识别发出信号并通过控制器控制继电器停机并报警,当该警报被人为解除后才能再次开机运行。实施例中采用光纤报警器也可以用可以检测微小位移量的接近开关代替。

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