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拖拉机检测的砝码自动化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7630发布日期:2019-08-16 22:3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拖拉机检测的砝码自动化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拖拉机检测的砝码自动化切换机构。



背景技术:

拖拉机在出厂前要进行整机合格性检测,液压悬挂装置提升能力的检测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考察拖拉机液压悬挂装置的提升力、静沉降,以及提升动作稳定性、可靠性。目前,国内外对拖拉机液压悬挂装置提升能力的检测主要以砝码加载和液压油缸加载为主,以模拟拖拉机拖挂农机具工作时的载荷条件。针对砝码加载方式,由于不同型号拖拉机提升力的检测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针对不同型号的拖拉机,工人需提前将相应重量的砝码安装在挂载框架上。但是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拖拉机生产环节的不确定性,拖拉机的检测环节有时是混线检测,即不同型号的拖拉机交叉检测。此时,工人需要频繁更换砝码配重,耗费大量时间,不利于高节奏的拖拉机检测节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拖拉机合格性检测过程中,砝码配重更换烦琐,耗费时间长,安全系数低等问题的砝码自动化切换机构。

本实用新型由挂接装置A、支架B、切换装置C、主油缸组D、上螺栓组1、下螺栓组2、油缸36、油管Ⅰ31和油管Ⅱ32组成,其中挂接装置A中转轴Ⅰ4的底座固接于支架B中上板 I的上面;切换装置C的砝码组R位于支架B中中板K的上面,且切换装置C经其砝码组R 中孔组ⅣT的四个孔,与支架B中立杆组J的四个立杆中部活动连接;挂接装置A中滑轮组件ⅠG固接于挂接装置A中上板I的左长方孔22;挂接装置A中滑轮组件ⅡH固接于挂接装置A中上板I的右长方孔21;挂接装置A中钢丝绳Ⅰ5的下端与切换装置C中插销基体S的左吊耳27固接;挂接装置A中钢丝绳Ⅱ6的下端与切换装置C中插销基体S的右吊耳25固接;挂接装置A中的角度调节油缸3通过管路和液压泵站42连通,其动力由液压泵站42提供;油管Ⅰ31上端与液压泵站42近右侧连通,油管Ⅰ31下端经切换装置C中插销基体S的油道28与插销油缸组W中的各个插销油缸相连;油管Ⅱ32上端与液压泵站42近左侧连通,油管Ⅱ32下端经切换装置C中插销基体S的油道28与插销油缸组W中的各个插销油缸相连;主油缸组D的4个主油缸位于支架B的中板K和下板L之间,且4个主油缸的上吊耳经上螺栓组1的四个螺栓分别与支架B中中板K的吊耳组ⅠO的四对吊耳固定连接;4个主油缸的下吊耳经下螺栓组2的四个螺栓分别与支架B中下板L的吊耳组ⅡQ的四对吊耳固定连接;4个主油缸通过管路和液压泵站42连通,其动力由液压泵站42提供。

所述的挂接装置A由挂载横杆E、挂载竖杆组件F、滑轮组件ⅠG、滑轮组件ⅡH、角度调节油缸3、转轴Ⅰ4、钢丝绳Ⅰ5和钢丝绳Ⅱ6组成,其中挂载横杆E的基杆7上设有右孔8、中孔9和左孔10;挂载竖杆组件F由孔细杆11、空心杆12、轴套13和转轴Ⅱ14组成,其中孔细杆11、空心杆12和转轴Ⅱ14自上而下顺序连接,轴套13固接于空心杆12的下部;滑轮组件ⅠG和滑轮组件ⅡH结构完全相同,均由上轴15、左板16、下轴17、下滑轮18、右板 19和上滑轮20组成,其中上轴15中部与上滑轮20活动连接,上轴15左端与左板16上部孔固接,上轴15右端与右板19上部孔固接;下轴17中部与下滑轮18活动连接,下轴17左端与左板16下部孔固接,下轴17右端与右板19下部孔固接;挂载横杆E经其上的中孔9与挂载竖杆组件F中细杆11的上部固接,细杆11上端部呈钩状;角度调节油缸3的上端与挂载竖杆组件F的轴套13固接,角度调节油缸3的下端与转轴Ⅰ4固接;钢丝绳Ⅰ5上端与挂载横杆E中基杆7的左孔10固接,钢丝绳Ⅰ5下端经滑轮组件ⅠG的上滑轮20由下滑轮18 穿出;钢丝绳Ⅱ6上端与挂载横杆E中基杆7的右孔8固接,钢丝绳Ⅱ6下端经滑轮组件ⅡH 的上滑轮由下滑轮穿出。

所述的支架B由上板I、立杆组J、中板K和下板L组成,其中立杆组J由四个完全相同的四个立杆组成;上板I的近四角设有由四个孔组成的孔组ⅠM,上板I的中心设有右长方孔 21和左长方孔22;中板K的近四角设有由四个孔组成的孔组ⅡN,中板K的中心设有长方中孔23,中板K中下面的四边设有由四对吊耳组成的吊耳组ⅠO;下板L的近四角设有由四个孔组成的孔组ⅢP,下板L中上面的四边设有由四对吊耳组成的吊耳组ⅡQ;上板I经其上近四角的四个孔固接于立杆组J的四个立杆上端;中板K经其上近四角的四个孔滑动连接于立杆组J的四个立杆中部;下板L经其上近四角的四个孔固接于立杆组J的四个立杆下端。

所述的切换装置C由砝码组R、插销基体S和插销油缸组W组成,切换装置C中砝码组R 由五块完全相同的砝码组成,砝码的近四角设有由四个孔组成的孔组ⅣT,砝码的中心设有长方形孔24,长方形孔24一侧面设有盲孔Ⅰ25,长方形孔24另一侧面设有盲孔Ⅱ26;插销基体S为长方体,插销基体S横向中心设有油道28,插销基体S顶部、油道28上端两侧设有右吊耳27和左吊耳29,油道28上端设有上密封盖30;插销基体S的左侧设有由五个方形孔组成的方形孔组ⅠU,五个方形孔内端设有与油道28贯通的由五个油孔组成的油孔组Ⅰb;五个方形孔外端设有由五个密封盖组成的密封盖组件Ⅰc;插销基体S的右侧设有由五个方形孔组成的方形孔组ⅡV,五个方形孔内端设有与油道28贯通的由五个油孔组成的油孔组Ⅱe;五个方形孔外端设有由五个密封盖组成的密封盖组件Ⅱd;插销油缸组W由十个结构完全相同的插销油缸组成,十个插销油缸分别固接于插销基体S的十个方形盲孔中;插销基体S置于砝码组R中心的长方形孔24。

所述的主油缸组D由4个结构完全相同的主油缸组成,主油缸由上吊耳28、顶板29、活塞30、油缸31和下吊耳32组成,上吊耳28、顶板29、活塞30、油缸31和下吊耳32自上而下排列,其中顶板29上面固接上吊耳28,顶板29下面固接于活塞30顶端,活塞30与油缸31滑动连接,油缸31底端固接下吊耳3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如下:

1.启动液压泵站42,首先控制角度调节油缸3工作,推动轴套13以空心杆12为轨道滑动,轴套13滑动的同时空心杆12带动细杆11和挂载横杆E以转轴Ⅱ14为轴心转动一定角度,当细杆11勾住待测拖拉机38尾部的标准加载杆41时,角度调节油缸3停止工作。

2.当检测需要一块砝码的配重时,控制液压泵站42中的相应阀块为插销油缸组W中的上部两个插销油缸供油,此时这两个插销油缸处于工作状态,其插销从左方孔组U和右方孔组 V上部方孔中分别伸出,穿过密封盖组件Ⅰc和密封盖组件Ⅱd最终插入砝码组R最上部砝码的盲孔Ⅰ25和盲孔Ⅱ26中。

3.待穿销动作完成后,控制主油缸组D中的四个主油缸工作,主油缸的顶板34下降,由于4个主油缸的上吊耳经上螺栓组1的四个螺栓分别与支架B中中板K的吊耳组ⅠO的四对吊耳固定连接,所以中板K开始下降,其余四块砝码在重力作用下随中板K同时下降。而最上部砝码由于被穿销不会随中板K下降,此时钢丝绳Ⅰ5和钢丝绳Ⅱ6受到最上部砝码和插销基体S的作用力处于紧绷状态,细杆11上端部受到砝码和插销基体S的作用力会紧紧勾住标准加载杆41。

4.当需要两块、三块、四块和五块砝码配重时,只需控制液压泵站42使插销油缸组W中相应的插销油缸工作,然后重复以上动作,便可达到砝码自动切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系统控制角度调节油缸工作,使用于挂接的杆件自动勾住拖拉机尾部的标准加载杆,然后通过控制相应位置的插销油缸工作,使插销基体与不同数量的砝码块形成一个整体,作为模拟拖拉机拖挂农机具工作时的载荷条件,达到自动切换砝码配重的效果,满足不同检测标准的拖拉机混线检测,提高了拖拉机液压悬挂装置提升能力的检测效率。主油缸组可控制中板自由升降,可以避免已提升砝码沿立杆上下往复运动时撞击未提升砝码,保证了机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拖拉机检测的砝码自动化切换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挂接装置A的轴测图

图3为挂载横杆E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挂载竖杆组件F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滑轮组件ⅠG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支架B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板I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中板K的仰视图

图9为下板L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切换装置C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砝码块左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砝码块右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插销基体S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a所指部分的放大图

图15为插销基体S中插销油缸的位置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X-X截面视图

图17为主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用于拖拉机检测的砝码自动化切换机构的工位图

其中:A.挂接装置 B.支架 C.切换装置 D.主油缸组 E.挂载横杆 F.挂载竖杆组件 G.滑轮组件Ⅰ H.滑轮组件Ⅱ I.上板 J.立杆组 K.中板 L.下板 M.孔组Ⅰ N. 孔组Ⅱ O.吊耳组Ⅰ P.孔组Ⅲ Q.吊耳组Ⅱ R.砝码组 S.插销基体 T.孔组Ⅳ U.左方孔组 V.右方孔组 W.插销油缸组 1.上螺栓组 2.下螺栓组 3.角度调节油缸 4.转轴 5.钢丝绳Ⅰ 6.钢丝绳Ⅱ 7.基杆 8.右孔 9.中孔 10.左孔 11.细杆 12.空心杆 13.轴套 14.转轴Ⅱ 15.上轴 16.左板 17.下轴 18.下滑轮 19.右板 20.上滑轮 21.右长方孔 22.左长方孔 23.长方中孔 24.长方形孔 25.盲孔Ⅰ 26.盲孔Ⅱ 27.右吊耳 28.油道 29.左吊耳 30.上密封盖 31.油管Ⅰ 32.油管Ⅱ 33.上吊耳 34.顶板 35.活塞 36.油缸 37.下吊耳 38.待测拖拉机 39.下拉杆Ⅰ 40.下拉杆Ⅱ 41.标准加载杆 42.液压泵站 43.地板 b.油孔组Ⅰ c.密封盖组件Ⅰ d.密封盖组件Ⅱ e.油孔组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挂接装置A、支架B、切换装置C、主油缸组D、上螺栓组1、下螺栓组2、油缸36、油管Ⅰ31和油管Ⅱ32组成,其中挂接装置A中转轴Ⅰ4的底座固接于支架B中上板I的上面;切换装置C的砝码组R位于支架B中中板K的上面,且切换装置C经其砝码组R中孔组ⅣT的四个孔,与支架B中立杆组J的四个立杆中部活动连接;挂接装置A中滑轮组件ⅠG固接于挂接装置A中上板I的左长方孔22;挂接装置A中滑轮组件ⅡH固接于挂接装置A中上板I的右长方孔21;挂接装置A中钢丝绳Ⅰ5的下端与切换装置C中插销基体S的左吊耳27固接;挂接装置A中钢丝绳Ⅱ6的下端与切换装置C中插销基体S的右吊耳25固接;挂接装置A中的角度调节油缸3通过管路和液压泵站42连通,其动力由液压泵站42提供;油管Ⅰ31上端与液压泵站42近右侧连通,油管Ⅰ31下端经切换装置 C中插销基体S的油道28与插销油缸组W中的各个插销油缸相连;油管Ⅱ32上端与液压泵站 42近左侧连通,油管Ⅱ32下端经切换装置C中插销基体S的油道28与插销油缸组W中的各个插销油缸相连;主油缸组D的4个主油缸位于支架B的中板K和下板L之间,且4个主油缸的上吊耳经上螺栓组1的四个螺栓分别与支架B中中板K的吊耳组ⅠO的四对吊耳固定连接;4个主油缸的下吊耳经下螺栓组2的四个螺栓分别与支架B中下板L的吊耳组ⅡQ的四对吊耳固定连接;4个主油缸通过管路和液压泵站42连通,其动力由液压泵站42提供。

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的挂接装置A由挂载横杆E、挂载竖杆组件F、滑轮组件ⅠG、滑轮组件ⅡH、角度调节油缸3、转轴Ⅰ4、钢丝绳Ⅰ5和钢丝绳Ⅱ6组成,其中挂载横杆E的基杆7上设有右孔8、中孔9和左孔10;挂载竖杆组件F由孔细杆11、空心杆 12、轴套13和转轴Ⅱ14组成,其中孔细杆11、空心杆12和转轴Ⅱ14自上而下顺序连接,轴套13固接于空心杆12的下部;滑轮组件ⅠG和滑轮组件ⅡH结构完全相同,均由上轴15、左板16、下轴17、下滑轮18、右板19和上滑轮20组成,其中上轴15中部与上滑轮20活动连接,上轴15左端与左板16上部孔固接,上轴15右端与右板19上部孔固接;下轴17中部与下滑轮18活动连接,下轴17左端与左板16下部孔固接,下轴17右端与右板19下部孔固接;挂载横杆E经其上的中孔9与挂载竖杆组件F中细杆11的上部固接,细杆11上端部呈钩状;角度调节油缸3的上端与挂载竖杆组件F的轴套13固接,角度调节油缸3的下端与转轴Ⅰ4固接;钢丝绳Ⅰ5上端与挂载横杆E中基杆7的左孔10固接,钢丝绳Ⅰ5下端经滑轮组件ⅠG的上滑轮20由下滑轮18穿出;钢丝绳Ⅱ6上端与挂载横杆E中基杆7的右孔8固接,钢丝绳Ⅱ6下端经滑轮组件ⅡH的上滑轮由下滑轮穿出。

如图6、图7、图8、图9所示,所述的支架B由上板I、立杆组J、中板K和下板L组成,其中立杆组J由四个完全相同的四个立杆组成;上板I的近四角设有由四个孔组成的孔组ⅠM,上板I的中心设有右长方孔21和左长方孔22;中板K的近四角设有由四个孔组成的孔组ⅡN,中板K的中心设有长方中孔23,中板K中下面的四边设有由四对吊耳组成的吊耳组ⅠO;下板L的近四角设有由四个孔组成的孔组ⅢP,下板L中上面的四边设有由四对吊耳组成的吊耳组ⅡQ;上板I经其上近四角的四个孔固接于立杆组J的四个立杆上端;中板K经其上近四角的四个孔滑动连接于立杆组J的四个立杆中部;下板L经其上近四角的四个孔固接于立杆组J的四个立杆下端。

如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所示,所述的切换装置C由砝码组 R、插销基体S和插销油缸组W组成,切换装置C中砝码组R由五块完全相同的砝码组成,砝码的近四角设有由四个孔组成的孔组ⅣT,砝码的中心设有长方形孔24,长方形孔24一侧面设有盲孔Ⅰ25,长方形孔24另一侧面设有盲孔Ⅱ26;插销基体S为长方体,插销基体S横向中心设有油道28,插销基体S顶部、油道28上端两侧设有右吊耳27和左吊耳29,油道28 上端设有上密封盖30;插销基体S的左侧设有由五个方形孔组成的方形孔组ⅠU,五个方形孔内端设有与油道28贯通的由五个油孔组成的油孔组Ⅰb;五个方形孔外端设有由五个密封盖组成的密封盖组件Ⅰc;插销基体S的右侧设有由五个方形孔组成的方形孔组ⅡV,五个方形孔内端设有与油道28贯通的由五个油孔组成的油孔组Ⅱe;五个方形孔外端设有由五个密封盖组成的密封盖组件Ⅱd;插销油缸组W由十个结构完全相同的插销油缸组成,十个插销油缸分别固接于插销基体S的十个方形盲孔中;插销基体S置于砝码组R中心的长方形孔24。

如图17所示,所述的主油缸组D由4个结构完全相同的主油缸组成,主油缸由上吊耳 28、顶板29、活塞30、油缸31和下吊耳32组成,上吊耳28、顶板29、活塞30、油缸31 和下吊耳32自上而下排列,其中顶板29上面固接上吊耳28,顶板29下面固接于活塞30顶端,活塞30与油缸31滑动连接,油缸31底端固接下吊耳3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