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现场用换流阀均压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1872发布日期:2019-09-03 20:3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现场用换流阀均压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仪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现场用换流阀均压测试仪。



背景技术:

换流阀是换流站的重要组件之一,它的安全运行是电网安全的重要一环,其例行检修工作是唯一的有效保障手段。换流站内设备密集、设备间距小,工程车辆无法直接行驶到换流阀设备附近,对换流阀进行测试时需工作人员将测试仪从工程车上取下并携带至换流阀附近,由于检测仪自身重量相对较大,为便于工作人员携带,通常在检测仪底部安装滚轮,由工作人员拖行至现场。正在建设中的换流站以及偏远地区的换流站往往没有进行地面铺装硬化,地面平整度较差,尤其雨后地面较为泥泞,小直径的滚轮难以在这种地面上通行,而加装大直径的滚轮则会使整体设备无法在工程车中存放,为换流阀的检修工作带来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现场用换流阀均压测试仪,其测试仪底板两侧安装了大直径的移动轮,使测试仪底板距离地面较高,可适应复杂路况,大大提升其通过性能。并且移动轮可在矩形滑套的带动下,折叠至换流阀均压测试仪的两侧,使整体设备的纵向高度大大减少,以便于存放在工程车之中转移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便携式现场用换流阀均压测试仪包括有换流阀均压测试仪1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阀均压测试仪10下设有测试仪底板1,所述测试仪底板1为矩形,在测试仪底板1的两侧位置处各设有一个矩形滑套2,所述矩形滑套2沿测试仪底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各矩形滑套2与测试仪底板1通过铰接轴3连接,各铰接轴3上都设有扭簧4,扭簧4让其对应的矩形滑套2始终有向外转动的趋势,各矩形滑套2内均设有可在其内上下滑动的矩形滑板5,所述矩形滑板5的顶端均设有定位块6,定位块6可落至矩形滑套2的顶端,所述矩形滑板5底部的外侧均设有两个轮轴7,各轮轴7上均设有移动轮8,所述矩形滑套2的外侧均设有两个条形滑槽9,所述条形滑槽9所处的位置与轮轴7相对应,在测试仪底板1的上方设有矩形框架11,所述矩形框架11的宽度方向与测试仪底板1的宽度方向通过V型支架12相连接,当各矩形滑套2垂直于测试仪底板1时,矩形滑套2内部的矩形滑板5的顶端能够与矩形框架11的底端相接触,所述矩形框架11的外周设有测试连接线缠绕凹槽13,所述矩形框架11的上部安装辅助防护装置,所述辅助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板100和第二防护板103,第一防护板100的下侧和第二防护板103的下侧分别与矩形框架11的两侧铰接,第一防护板100的上侧卡开设固定槽101,第二防护板103的上侧连接橡胶条102,橡胶条102能够与固定槽101插接配合。所述两个矩形滑套的内侧分别与一根拉绳的一端连接,矩形框架宽度方向的底部设有滑轮,所述两根拉绳从滑轮中穿过,并连接到同一定位环上。所述V型支架之间设有定位钩,定位环可带动拉绳挂到定位钩上。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测试仪底板两侧安装了大直径的移动轮,使测试仪底板距离地面较高,可适应复杂路况,大大提升其通过性能。并且移动轮可在矩形滑套的带动下,折叠至换流阀均压测试仪的两侧,使整体设备的纵向高度大大减少,以便于存放在工程车之中转移使用。定位环的设置可保证一人即可将移动轮和矩形滑套更快地折叠起来,便于在到达换流阀位置时更迅速地将换流阀均压测试仪投入使用。定位环挂在定位钩上时,可对矩形滑套和移动轮的折叠状态进行锁定,在搬运向工程车内时不会由于晃动等情况而意外打开,在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还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为行走状态;

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结构移动轮折起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换流阀均压测试仪的原理框图;

图5是均压补偿试验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换流阀均压测试仪的结构及组装示意图。

图中1测试仪底板,2矩形滑套,3铰接轴,4扭簧,5矩形滑板,6定位块,7轮轴,8移动轮,9条形滑槽,10换流阀均压测试仪,11矩形框架,12V型支架,13测试连接线缠绕凹槽,14拉绳,15滑轮,16定位环,17定位钩,1A前面板,2A前面板框,3A主板,4A散热器,5A下盖板,6A风扇,7A开关电源,8A右侧板,9A背面板,10A上盖板,11A左侧板,12A功率电阻,13A变压器,14A光纤转接板,100第一防护板,101固定槽,102橡胶条,103第二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述的便携式现场用换流阀均压测试仪包括换流阀均压测试仪(1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阀均压测试仪(10)下设有测试仪底板(1),所述测试仪底板(1)为矩形,在测试仪底板(1)的两侧位置处各设有一个矩形滑套(2),所述矩形滑套(2)沿测试仪底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各矩形滑套(2)与测试仪底板(1)通过铰接轴(3)连接,各铰接轴(3)上都设有扭簧(4),扭簧(4)让其对应的矩形滑套(2)始终有向外转动的趋势,各矩形滑套(2)内均设有可在其内上下滑动的矩形滑板(5),所述矩形滑板(5)的顶端均设有定位块(6),定位块(6)可落至矩形滑套(2)的顶端,所述矩形滑板(5)底部的外侧均设有两个轮轴(7),各轮轴(7)上均设有移动轮(8),所述矩形滑套(2)的外侧均设有两个条形滑槽(9),所述条形滑槽(9)所处的位置与轮轴(7)相对应,在测试仪底板(1)的上方设有矩形框架(11),所述矩形框架(11)的宽度方向与测试仪底板(1)的宽度方向通过V型支架(12)相连接,当各矩形滑套(2)垂直于测试仪底板(1)时,矩形滑套(2)内部的矩形滑板(5)的顶端能够与矩形框架(11)的底端相接触,所述矩形框架(11)的外周设有测试连接线缠绕凹槽(13)。所述矩形框架(11)的上部安装辅助防护装置,所述辅助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板(100)和第二防护板(103),第一防护板(100)的下侧和第二防护板(103)的下侧分别与矩形框架(11)的两侧铰接,第一防护板(100)的上侧卡开设固定槽(101),第二防护板(103)的上侧连接橡胶条(102),橡胶条(102)能够与固定槽(101)插接配合。

如图3所示,当便携式现场用换流阀均压测试仪需要存储在工程车中时,首先推动矩形滑套(2)向内旋转一定角度,使矩形滑板(5)的顶端与矩形框架(11)的底部分离,然后推动移动轮(8)向上,使轮轴(7)位于条形滑槽(9)的上端位置处,此时移动轮(8)脱离地面,位于换流阀均压测试仪(10)的两侧,所述矩形框架(11)在失去矩形滑板(5)和移动轮(8)的支撑之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测试仪底板(1)、两矩形滑套(2)、换流阀均压测试仪(10)和矩形框架(11)向下落至地面位置处,此时整体设备在纵向高度上有了明显的缩减,便于收纳存放在工程车上,用于转移至不同地方换流阀的测试工作。

当需要将便携式现场用换流阀均压测试仪从工程车上取下移动至换流阀时,可首先将矩形框架(11)向上抬起,在自重的作用下,矩形滑板(5)和移动轮(8)向下移动,在扭簧(4)的推力作用下,矩形滑套(2)向外旋转,当矩形滑套(2)与测试仪底板(1)垂直时,如图1所示,定位块(6)抵住矩形框架(11)的内侧使矩形滑套(2)不再转动,移动轮(8)处于地面上,位于测试仪底板(1)两侧的下方,所述矩形滑板(5)与移动轮(8)为矩形框架(11)提供了支撑,测试仪底板(1)保持离开地面的状态。所述移动轮(8)可以是大直径的移动轮,测试仪底板(1)距离地面较高,可适应复杂路况,大大提升其通过性能。所述换流阀均压测试仪的测试连接线可缠绕在测试连接线缠绕凹槽13内,与测试仪一同移动,无需再找额外的空间来存储连接线,在抵达换流阀位置时,便可进行接线测试,节约了测试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辅助防护装置能够在便携式现场用换流阀均压测试仪使用时,在便携式现场用换流阀均压测试仪的上部形成一个尖顶,从而在遇到有雨或者落物撞击时,能够对便携式现场用换流阀均压测试仪起到防护作用,当便携式现场用换流阀均压测试仪折叠收起后,第一防护板100和第二防护板103能够旋转至两个8的侧部,从而避免第一防护板100和第二防护板103过多的占用空间。

优选的,为了使整个装置的折叠操作更为简便,在所述两个矩形滑套(2)的内侧分别与一根拉绳(14)的一端连接,矩形框架(11)宽度方向的底部设有滑轮(15),所述两根拉绳(14)从滑轮(15)中穿过,并连接到同一定位环(16)上。拉动定位环(16)可将移动轮(8)和矩形滑套(2)更快地折叠起来,一人即可操作完成,便于在到达换流阀位置时更迅速地将换流阀均压测试仪投入使用。

优选的,为了使便携式现场用换流阀均压测试仪更稳定地放置入工程车内,V型支架(12)之间还设有定位钩(17),定位环(16)可带动拉绳(14)挂到定位钩(17)上。定位环(16)挂在定位钩(17)上时,可对矩形滑套(2)和移动轮(8)的折叠状态进行锁定,在搬运向工程车内时不会由于晃动等情况而意外打开。

上述换流阀均压测试仪可以是现有的一种换流阀晶闸管单元的均压测试装置。优选的,还可采取以下方案实施:本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均压测试仪的原理框图如图4所示,包括49V直流源、工频高压源、调频低压源、信号采集电路、人机界面、开关组、显控单元和电光转换主要组件。其中信号采集电路由基准分压、偏差取样、电压取样、电流取样、以及模数转换构成,连接至显控单元。人机界面部分由LCD、按键组、指示灯与脚踏开关组成,直接连接到显控单元。

进一步的,49V直流电源直接输出到端子辅助电源,与端子公共端构成辅助供电回路,给测试对象供电。

进一步的,工频高压源与变频低压源通过开关组按照试验需求自动切换到端子高压端与端子公共端上,给测试对象提供激励,输出高压的同时,点亮警示灯。

进一步的,变频低压源还可以通过开关组从BNC接头“变频输出”上断开或接入。基准分压从BNC接头“变频输出”上取电压,进行200:1分压后,与来自与BNC接头“补偿输入”上的信号通过偏差取样进行求差,得到放大的误差信号,进入模数转换。

进一步的,电压取样从端子高压端与端子公共端两端取样,经过信号调理后进入模数转换。

进一步的,电流取样从连接在端子公共端上的Rs两端取样,经信号调理后进入模数转换。模数转换的输出结果进入显控单元。

进一步的,过零检测从工频高压源上取信号,经比较器后直接进入显控单元。

进一步的,显控单元控制电光转换输出编码报文到GU光纤到VBE光纤端口。

进一步的,显控单元还控制开关组,实现激励源的选择。

为了说明本方案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均压补偿测试试验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其测试过程是这样的:试验前,将测试仪上的BNC输出接头连接至晶闸管两端,并将均压补偿板上的输出测点通过屏蔽线返回BNC输入接头。试验时,测试仪首先将变频低压源通过开关组切换到BNC输出接头上,然后测试仪输出低频校准信号,用户手动调整面板上的旋钮,使装置示值归0,并手动切换至高频校准信号,调整分压补偿板上的电位器,使装置示值再次归0,重复上述低频、高频校准过程,直到所有情况下,装置的示值都接近0。优化地,低频使用100Hz、80Vpp,高频使用10KHz、80Vpp。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及组装示意图,整机采用全金属机箱由前面板1A、前面板框2A、下盖板5A、右侧板8A、背面板9A、背面板框、上盖板10A、左侧板11A等组件构成。装置内部含主板3A、散热器4A、风扇6A、开关电源7A、功率电阻12A、变压器13A、光纤转接板14A等组件。其中,前面板1A集成了操作接口、LCD、指示灯、接线端子等组件,背面板9A主要用作电源输入。装置内部的散热器4A与风扇6A为主板3A上的电源组件及功放组件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