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轴动平衡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4761发布日期:2019-06-22 00:1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主轴动平衡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轴动平衡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钢丝绳捻制设备通常为捻股机。

公告号为CN100387773C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捻股机,它包括放线部分、分线合模部分以及主机捻股收线部分, 其特征在于它的放线部分主要由放线架和放线座组成,放线架竖直安装,放线架上固定有若干个放线座,各放线座的主轴水平平行排列,每个放线座的周围设有导轮和导线管,各个放线座上设有张力自动调节装置。

这种捻股机上的主轴在出厂前为了保证需要对其动平衡进行检测,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有待研发一种主轴动平衡检测装置,以便对主轴动平衡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轴动平衡检测装置,其能够对主轴动平衡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主轴动平衡检测装置,包括机架、电机、传动机构、安装架、驱动轴、振动探头和动平衡仪;

所述电机设置在机架上,所述驱动轴通过驱动架连接于机架,所述驱动轴与驱动架转动连接,所述电机与传动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驱动轴连接,所述安装架连接于机架,所述动平衡仪设置在机架上;

待测主轴通过轴承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与安装架可拆卸连接,待测主轴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与驱动轴可拆卸连接,所述振动探头通过永磁铁吸附在轴承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有待测主轴的轴承座安装在安装架上,再将连接座与驱动轴连接在一起,电机在工作状态下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通过连接座带动待测主轴转动,在待测主轴转动过程中,振动探头感测到轴承座的振动值并将数据传送给动平衡仪,动平衡仪接收振动探头传送过来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判断,最后计算出主轴动平衡校正量,工作人员依据得出的动平衡校正量将相应的配重块安装在主轴上或者对主轴进行相应的去重,再次对主轴进行新的动平衡检测 ,直至达到要求的标准,从而实现对主轴动平衡进行检测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设置为中空状箱体,所述驱动架设置在机架内,所述驱动轴处于机架内,所述电机设置在机架外,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架内,所述机架上设有通口,所述安装架包括上半环形安装块、下半环形安装块和连接柱,所述下半环形安装块设置在机架上并处于通口边缘处,所述连接柱的一端连接下半环形安装块,另一端连接上半环形安装块,轴承座上设有法兰,法兰处于上半环形安装块和下半环形安装块之间,法兰与上半环形安装块之间、法兰与下半环形安装块之间均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机架设置为中空状箱体,且传动机构以及驱动轴均处于机架内,与通过将传动机构和驱动轴设置在机架外相比,能够减小本检测装置的体积,在运输时占用较小的空间,便于运输。

进一步设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所述主动轮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轮设置在驱动轴上,所述皮带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并被主动轮和从动轮张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在工作状态下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实现对驱动轴的转动提供驱动力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设置为工字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动轮和从动轮均设置为工字轮,能够避免皮带从主动轮或者从动轮上脱落,从而减小了传动机构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电机上,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转轴设置在机架内,所述第二齿轮与转轴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设置在驱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在工作状态下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实现为驱动轴的转动提供转动力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第一注油管和第二注油管,所述第一注油管的一端处于机架外,另一端处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处的上方,所述第二注油管的一端处于机架外,另一端处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处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润滑油注入到第一注油管和第二注油管内,润滑油通过第一注油管滴落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处,从而减小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摩擦,润滑油通过第二注油管滴落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啮合处,从而减小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的摩擦,实现对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进行保护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防护罩,所述电机处于驱动防护罩内,且所述驱动防护罩上设有散热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防护罩的设置能够将电机隔离,避免电机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导致电机出现损坏;散热孔的设置便于将电机散发的热量及时排走,避免电机产生的热量积存在驱动防护罩内。

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检测防护罩,所述安装架和通口均处于检测防护罩内,所述检测防护罩包括防护箱体和防护门,所述防护门与防护箱体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防护罩的设置能够将待测主轴隔离,避免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小心触碰到待测主轴,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上设有检修口和用于遮挡检修口的检修门,所述检修门与机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修口的设置便于对机架内的传动机构和驱动轴进行检修,避免传动机构或者驱动轴出现故障无法检修而影响检测过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电机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带动主轴转动,振动探头感测到轴承座的振动值并将数据传送给动平衡仪,动平衡仪接收振动探头传送过来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判断,最后计算出主轴动平衡校正量,工作人员依据得出的动平衡校正量将相应的配重块安装在主轴上或者对主轴进行相应的去重,再次对主轴进行新的动平衡检测 ,直至达到要求的标准,从而实现对主轴动平衡进行检测的目的;

2、将机架设置为中空状箱体,且传动机构以及驱动轴均处于机架内,与通过将传动机构和驱动轴设置在机架外相比,能够减小本检测装置的体积,在运输时占用较小的空间,便于运输;

3、检修口的设置便于对机架内的传动机构和驱动轴进行检修,避免传动机构或者驱动轴出现故障无法检修而影响检测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连接座与待测主轴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电机;3、传动机构;4、安装架;5、驱动轴;6、振动探头;7、动平衡仪;8、检修口;9、检修门;10、燕尾槽;11、燕尾块;12、驱动架;13、主动轮;14、从动轮;15、皮带;16、驱动防护罩;17、散热孔;18、通口;19、上半环形安装块;20、下半环形安装块;21、连接柱;22、检测防护罩;23、防护箱体;24、防护门;25、轴承座;26、永磁铁;27、法兰;28、第一螺钉;29、连接座;30、第二螺钉连接;31、凹槽;32、第三螺钉;33、第一齿轮;34、第二齿轮;35、第三齿轮;36、转轴;37、第一注油管;38、第二注油管;39、手动阀门;40、待测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主轴动平衡检测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架1、电机2、传动机构3、安装架4、驱动轴5、振动探头6和动平衡仪7。

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架1设置为中空状箱体,机架1上设有检修口8和用于遮挡检修口8的检修门9,检修门9与机架1可拆卸连接,机架1上设有燕尾槽10,检修门9上设有燕尾块11,燕尾块11与燕尾槽10滑动配合,动平衡仪7设置在机架1上并处于机架1外,驱动轴5通过驱动架12连接于机架1,驱动架12设置在机架1内,驱动轴5与驱动架12转动连接并处于机架1内,电机2设置在机架1外,且电机2的输出轴延伸至架内,传动机构3处于机架1内,电机2与传动机构3的输入端连接,传动机构3的输出端与驱动轴5连接,传动机构3包括主动轮13、从动轮14和皮带15,主动轮13设置在电机2的输出轴上,从动轮14设置在驱动轴5上,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均设置为工字轮,皮带15套设在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上并被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张紧,机架1上设有用于隔绝电机2的驱动防护罩16,电机2处于驱动防护罩16内,且驱动防护罩16上设有便于散热的散热孔17。

如图1和图3所示,机架1上设有通口18,安装架4连接于机架1,安装架4包括上半环形安装块19、下半环形安装块20和连接柱21,下半环形安装块20设置在机架1上并处于通口18边缘处,连接柱21的一端连接下半环形安装块20,另一端连接上半环形安装块19;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架1上还设有检测防护罩22,安装架4和通口18均处于检测防护罩22内,检测防护罩22包括防护箱体23和防护门24,防护门24与防护箱体23铰接,以便打开防护门24或者关闭防护门24。

如图2和图4所示,待测主轴40通过轴承连接有轴承座25,振动探头6通过永磁铁26吸附在轴承座25上,轴承座25与安装架4可拆卸连接,轴承座25上设有法兰27,法兰27处于上半环形安装块19和下半环形安装块20之间,法兰27与上半环形安装块19之间、法兰27与下半环形安装块20之间均可拆卸连接,法兰27和上半环形安装块19上均设有第一通孔,下半环形安装块20上设有第一螺纹孔,上半环形安装块19上设有第一螺钉28,第一螺钉28依次穿过法兰27上的第一通孔和上半环形安装块19上的第一通孔并螺接于下半环形安装块20上的第一螺纹孔;待测主轴4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座29,连接座29与待测主轴40之间通过第二螺钉连接30,连接座29上设有第二通孔和凹槽31,待测主轴40上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钉贯穿连接座29上的第二通孔并螺接于待测主轴40上的第二螺纹孔,且第二螺钉的螺帽处于凹槽31内;连接座29与驱动轴5通过第三螺钉32可拆卸连接,驱动轴5上设有第三螺纹孔,连接座29上设有第三通孔,第三螺钉32贯穿第三通孔并螺接于第三螺纹孔。

实施过程:在检测时,拉动防护门24,将检测防护罩22上的防护门24打开,将法兰27盘通过第一螺钉28安装在上半环形安装块19和下半环形安装块20之间,再将连接座29通过第三螺钉32安装在驱动轴5上,从而实现将待测主轴40安装在检测装置上的目的。

将待测主轴40安装好后,启动电机2,电机2带动主动轮13转动,主动轮13通过皮带15带动从动轮14转动,从动轮14带动驱动轴5转动,驱动轴5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连接座29带动待测主轴40转动,在待测主轴40转动过程中,振动探头6感测到轴承座25的振动值并将数据传送给动平衡仪7,动平衡仪7接收振动探头6传送过来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判断,最后计算出主轴动平衡校正量,工作人员依据得出的动平衡校正量将相应的配重块安装在主轴上或者对主轴进行相应的去重,再次对主轴进行新的动平衡检测 ,直至达到要求的标准,从而实现对主轴动平衡进行检测的目的。

若机架1内的传动机构3或者驱动轴5出现故障,拉动检修门9,燕尾块11在燕尾槽10内滑动,当燕尾块11脱离燕尾槽10时,实现将检修门9拆卸下来的目的,从而将检修口8暴露出啦,以便工作人员对出现故障的传动机构3或者驱动轴5进行检修。

实施例2:一种主轴动平衡检测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传动机构3包括第一齿轮33、第二齿轮34和第三齿轮35,第一齿轮33设置在电机2上,第二齿轮34通过转轴36设置在机架1内,第二齿轮34与转轴36之间转动连接,第三齿轮35设置在驱动轴5上,第一齿轮33与第二齿轮34啮合,第二齿轮34与第三齿轮35啮合,从而实现传动目的。

如图5所示,机架1上还设有第一注油管37和第二注油管38,第一注油管37的一端处于机架1外,另一端处于第一齿轮33和第二齿轮34啮合处的上方,第二注油管38的一端处于机架1外,另一端处于第二齿轮34和第三齿轮35啮合处的上方,且第一注油管37和第二注油管38处于机架1外的部分上均设有手动阀门39。

实施过程:电机2在工作状态下带动第一齿轮33转动,第一齿轮33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齿轮34转动,第二齿轮34在转动过程中与其啮合的第三齿轮35转动,从而带动驱动轴5转动,实现驱动驱动轴5转动的目的。

打开第一注油管37和第二注油管38上的手动阀门39,将润滑油注入到第一注油管37和第二注油管38内,润滑油通过第一注油管37滴落到第一齿轮33和第二齿轮34的啮合处,润滑油通过第二注油管38滴落到第二齿轮34和第三齿轮35的啮合处,从而减小第一齿轮33与第二齿轮34之间的摩擦、第二齿轮34与第三齿轮35之间的摩擦,实现对第一齿轮33、第二齿轮34和第三齿轮35进行保护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