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2323发布日期:2019-07-31 20:3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



背景技术:

从电力系统成立开始,各类事故就从未消失过,其中又以带地线合闸送电事故最为严重,该类事故不仅会损坏电力设备,更有可能夺走人们的宝贵生命。

据统计,近几年超过半数的电网公司恶性电气事故是带地线合闸所造成的,事故的诱因主要包括:施工负责人的责任心不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及事故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现有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达标、对项目施工现场监管不到位等。

为了防治带地线合闸事故,各电力公司纷纷对工作人员进行施工技能培训,并查补组织管理制度中的缺陷和不足,但由于造成带地线事故的因素术语难以严格调控的人为因素,但各大电力公司的应对措施却属于客观举措,是以,尽管各电力公司极为重视电力事故的预防工作并不遗余力地开展了多项应对措施,其收效却往往难达预期。

但若是借助于相应的硬件设备,即让缺乏主观能动性的机器来协助电力工作人员开展带地线接地情况的检查工作,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此类电力事故的发生。

公开号为CN 206920521 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防带地线合闸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它包含接地电阻测量机构和声光感应报警机构,且接地电阻测量机构和声光感应报警机构通过无线信号连接;所述接地电阻测量机构前侧设置有电阻显示模块,接地电阻测量机构上端设置有无线发射模块,且接地电阻测量机构上连接一对测试夹;所述声光感应报警机构的前侧设置有LED闪光灯模块、语音提示模块和人体感应模块,声光感应报警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开关,声光感应报警机构的背面设置有多个强力磁铁。本实用新型具有测量接地夹与地排之间电阻的显示、报警功能,解决了检修人员在挂接地线时无法确认接地是否良好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报警方式是闪光报警、语音提示和蜂鸣器报警三种方式,即一种视觉、两种听觉,报警机制固然多样化、多重化、容错率较高,然而声光感应报警主机是通过强力磁铁进行固定的,此种固定方式固然高效、方便,却必须吸附在相应的金属表面才能发挥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若是强力磁铁过于靠近接地电阻测量机构,也有可能影响到接地电阻测量机构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而且,当工作人员已经明确接收到报警信息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地中止报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在不影响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既可以测量出接地夹与地排之间的电阻,并在阻值异常时进行报警,还可以在使用者已经明确接收到报警信息的情况下及时地中止报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接地电阻测量机构、与接地电阻测量机构无线连接的报警机构;

所述接地电阻测量机构包括电子兆欧表、设在电子兆欧表后端的强力吸盘、设在电子兆欧表右侧壁的固定轴、设在固定轴顶部的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电子兆欧表与无线信号发射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固定轴包括杆体、设在杆体顶部的第一固定夹,第一固定夹与无线信号发射器夹合连接;

所述报警机构包括支架、报警主机、无线信号接收器,所述支架包括基座、固定设在基座上方的支杆、设在支杆腰部的安放机构、设在固定轴顶部的第二固定夹,报警主机设在安放机构上,无线信号接收器设在第二固定夹上,所述报警主机与无线信号接收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与无线信号接收器通过无线信号进行连接;

所述安放机构包括上轴套、下轴套、延伸杆、安放架,下轴套的下端与支杆螺纹连接,下轴套的上端与上轴套下端螺纹连接,延伸杆的一端与上轴套固定连接,延伸杆的另一端与安放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杆的侧壁外表面设有第一外螺旋纹,下轴套的下端内侧壁设有第一内螺旋纹,下轴套的下端与支杆通过第一内螺旋纹与第一外螺旋纹互相旋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下轴套的上端内侧壁设有第二内螺旋纹,上轴套的下端外侧壁设有第二外螺旋纹,下轴套的上端与上轴套下端通过第二内螺旋纹与第二外螺旋纹互相旋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所述报警主机包括置物箱、电源、第一开关、调控机构、第二开关、LED闪光灯、蜂鸣器,所述电源、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以及LED闪光灯通过导线串联,蜂鸣器与LED闪光灯通过导线并联,所述置物箱包括彼此相连的底板、顶盖、左板、右板、前盖、后板,前盖与左板的前端边缘处铰接,所述电源设在底板上表面的右侧区域,第一开关设在底板上表面的左侧区域,调控机构设在左板的内表面,第二开关设在右板内表面的腰部,LED闪光灯设在顶盖的上表面,蜂鸣器设在后板的内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调控机构包括电子伸缩杆、固定设在电子伸缩杆上端的控制机构、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左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用来固定电子伸缩杆的箍环,电子伸缩杆与无线信号接收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控制机构采用微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上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前盖上设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底部设有加重板,所述加重板为质量较重的橡胶板。

进一步的,所述强力吸盘的前端与电子兆欧表的后端粘合连接,所述电子兆欧表的右侧壁设有轴筒,杆体与轴筒螺纹连接。轴筒的内侧壁设有第三内螺旋纹,固定轴的下端外侧壁设有第三外螺旋纹,固定轴与轴筒通过第三外螺旋纹与第三内螺旋纹互相旋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主机的顶盖上表面设有提手。

进一步的,所述安放架包括彼此相连的垫板、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左侧板的前端设有卡挡。

进一步的,所述前盖的右侧端设有防盗锁,所述强力吸盘的左侧端设有L型结构的导气管,导气管上设有控气阀,控气阀的外表面设有护套,护套上设有防滑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所述电子兆欧表与无线信号接收器、报警主机与无线信号接收器均通过数据线进行连接,使得数据传输的过程变得更为稳定。

无线信号发射器与无线信号接收器之间通过无线信号进行连接,不仅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而且能够克服空间狭小不利于摆放较多装置的困难。

加重板为质量较重的橡胶板,不仅可以增加支架的稳固性,增强其抗干扰能力,橡胶板的耐磨特性还可以延长基座的使用寿命。

报警主机放置在安放架中,安放架的左侧板前端设置了卡挡,卡档的宽度设计得十分巧妙,使得前盖可以打开一定的角度,以满足使用者对报警主机的内部构件进行相应的操作的需求,却又不至于因为用力过猛而将报警主机直接从安放架中意外拉出,而报警主机的顶盖的上表面又设有提手,便于使用者将报警主机从安放架中提拉出来。

调节上轴套与下轴套的位置便可以改变安放架等结构的高度,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需求,十分简便。

设在前盖上的把手,更便于使用者打开或关闭前盖。

第二开关通常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开关只有在接地线处的电阻出现异常时,才会在调控机构的作用下实现闭合,整个报警主机的电路才会被接通,LED闪光灯和蜂鸣器才能发挥作用,在报警主机进行报警时,整个电路会一直处于接通状态,待工作人员警觉后,只需断开第二开关,便可中止报警主机的报警操作;再次使用时,只需拉动把手,打开前盖,断开第一开关,闭合第二开关,接着关上前盖即可,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快捷。

所述前盖的右侧端设有防盗锁,可以增强报警主机的安全性,避免其他人员的非法操作。

强力吸盘具有很强的吸附固定作用,与之相对应的,在取下强力吸盘时也是极其困难的,为了克服强力吸盘不易取下的缺陷,故而在强力吸盘的左侧端设置L型结构的导气管,在导气管上设置控气阀,在控气阀的外表面设置护套,护套上设有防滑螺纹,在固定强力吸盘时,关闭控气阀,令强力吸盘保持密封;分离强力吸盘时,打开控气阀,使得外部的空气进入强力吸盘内部,令强力吸盘与固定物发生自然分离,具有防滑螺纹结构的护套可以使得使用者操作控气阀的操作变得更为容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接地电阻测量机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固定轴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报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支架和安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报警主机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报警主机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调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阻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强力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实施例一

如图1、2、3、4、5、6、7、8、9、10、11所示,一种智能防带地线合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接地电阻测量机构1、与接地电阻测量机构1无线连接的报警机构2;

所述接地电阻测量机构1包括电子兆欧表3、设在电子兆欧表3后端的强力吸盘4、设在电子兆欧表3右侧壁的固定轴5、设在固定轴5顶部的无线信号发射器6,所述电子兆欧表3与无线信号发射器6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固定轴5包括杆体7、设在杆体7顶部的第一固定夹8,第一固定夹8与无线信号发射器6夹合连接;

所述报警机构2包括支架9、报警主机10、无线信号接收器11,所述支架9包括基座12、固定设在基座12上方的支杆13、设在支杆13腰部的安放机构14、设在固定轴5顶部的第二固定夹15,报警主机10设在安放机构14上,无线信号接收器11设在第二固定夹15上,所述报警主机10与无线信号接收器11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器6与无线信号接收器11通过无线信号进行连接;

所述安放机构14包括上轴套16、下轴套17、延伸杆18、安放架19,下轴套17的下端与支杆13螺纹连接,下轴套17的上端与上轴套16下端螺纹连接,延伸杆18的一端与上轴套16固定连接,延伸杆18的另一端与安放架19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报警主机10包括置物箱20、电源21、第一开关22、调控机构23、第二开关24、LED闪光灯25、蜂鸣器26,所述电源21、第一开关22、第二开关24、以及LED闪光灯25通过导线串联,蜂鸣器26与LED闪光灯25通过导线并联,所述置物箱20包括底板27、顶盖28、左板29、右板30、前盖31、后板32,前盖31与左板29的前端边缘铰接,所述电源21设在底板27上表面的右侧区域,第一开关22设在底板27上表面的左侧区域,调控机构23设在左板29的内表面,第二开关24设在右板30内表面的腰部,LED闪光灯25设在顶盖28的上表面,蜂鸣器26设在后板32的内表面。

所述调控机构23包括电子伸缩杆33、固定设在电子伸缩杆33上端的控制机构34、连接杆35,连接杆35的一端与左板29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杆35的另一端设有用来固定电子伸缩杆33的箍环36,电子伸缩杆33与无线信号接收器11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控制机构34采用微控制器。

所述顶盖28上设有若干通风孔37,所述前盖31上设有把手38。

所述基座12的底部设有加重板39。

所述强力吸盘4的前端与电子兆欧表3的后端粘合连接,所述电子兆欧表3的右侧壁设有轴筒40,杆体7与轴筒40螺纹连接。

所述报顶盖37的上表面设有提手41。

所述安放架所述安放架包括彼此相连的垫板、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左侧板的前端设有卡挡42。

具体的,先通过强力吸盘4将电子兆欧表3固定在电气柜的侧壁上,电子兆欧表3上共有三个接线柱,即火线接线柱“L"、E"表示"地线接线柱“E”、屏蔽接线柱“G”,通常情况下,只需用有足够绝缘强度的单相绝缘线将"L"和"E"分别接到对应的测试点即可;

若是遇到了特殊情况,例如被测物的表面受到了污染、空气太潮湿、或者有外电磁场干扰等,除了连接“L”接线柱和“E”接线柱外,还需要将"G"接线柱接到被测物的金属屏蔽保护环上,以消除表面漏流或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电子兆欧表3测量出的结果,先行通过数据线传输给无线信号发射器6,再由无线信号发射器6发送给无线信号接收器11;无线信号接收器11在接收到阻值信息后,再通过数据线将上述阻值信息传输给控制机构34;

控制机构34在读取了接收到的电阻信息后会将与事先设定好的安全电阻阻值进行比较,若上述电阻阻值值大于安全电阻,则说明接测试点的接地电阻不达标,与此同时,为了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控制机构34会对电子伸缩杆33下达一个先行向下伸出一定长度再收回的命令,电子伸缩杆33执行上述命令后,第一开关22便会在电子伸缩杆33的作用下由之前的断开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由于第二开关24已经实现闭合,是以整个报警主机10的电路此时便已经实现了贯通,LED闪光灯25便会发出耀眼的灯光、蜂鸣器26也会发出能够使人警觉的声音,使得工作人员获知测试点的接地线出现了故障这一信息;若控制机构34获得的电阻值小于安全电阻,则说明测试点的接地线接地状况良好,报警主机10便会继续保持静默状态。

工作人员获知了测试点电路异常的信息后,只需断开第二开关24,便可使得报警主机10即刻停止工作;若要再次启用报警机构2时,只需先行通过把手37打开置物箱20的前盖31,断开第一开关22,接着闭合第二开关24,再关上前盖31,即可令报警主机10处于待命的状态。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不同于实施例一的地方在于:所述前盖31的右端设有防盗锁,所述强力吸盘4的左侧端设有L型结构的导气管43,导气管43上设有控气阀44,控气阀44的外表面设有护套45,护套45上设有防滑螺纹。通过把手37来控制前盖31的开合固然方便,但却存在着被非工作员人误操作的可能,防盗锁的存在,却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点。

强力吸盘4具有很强的吸附固定作用,但与之相对应的,取下强力吸盘4的过程也会随之变得极其困难,为了克服强力吸盘4不易取下的这一缺陷,故而在强力吸盘4的左侧端设置L型结构的导气管43,在导气管43上设置控气阀44,在控气阀44的外表面设置护套45,护套45上设有防滑螺纹,在固定强力吸盘4时,关闭控气阀44,令强力吸盘4保持密封;分离强力吸盘44时,打开控气阀44,使得外部的空气进入强力吸盘4内部,令强力吸盘4与固定物发生自然分离,具有防滑螺纹结构的护套45可以使得使用者操作控气阀44的操作变得更为容易。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