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非金属衬里容器内表面电火花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7783发布日期:2019-07-24 08:48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非金属衬里容器内表面电火花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金属衬里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搪玻璃、石墨、纤维增强塑料等非金属衬里容器内表面电火花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非金属衬里容器内承装的一般为强腐蚀性介质,非金属衬里一旦破坏,金属基体即会被快速腐蚀,非金属衬里层的破坏是导致设备失效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容器服役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容器内表面非金属衬里层进行电火花检测,检测衬里层是否存在针孔、砂眼以及穿透性缺陷。其检测原理是:一个电极与外部金属基体部分连接,另一个电极接触非金属衬里表面,两电极间施加高电压,当衬里层过薄或者存在穿透性缺陷时,高电压击穿而产生火花放电,给报警电路产生一个脉冲信号,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

目前,对衬里层进行电火花检测通常是检测人员进入容器内部,手持电刷依次对衬里表面进行扫查。此类作业为密闭受限空间作业,属于高危作业范畴,并且电火花检测装置始终保持高电压状态,安全性很难保障。同时,非金属衬里层强度低,人员进入容器内部,轻微的机械冲击就容器造成衬里层的破坏。对于轴向尺寸较大的容器,无法对容器上部的衬里层进行检测。因此亟待一种无需人员进入容器内部就可实现容器内壁衬里层全扫查的电火花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检测人员在容器外进行操控就可实现容器内壁衬里层全扫查的电火花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非金属衬里容器内表面电火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电极、电火花控制及显示集成箱、旋转主轴、固定支架、吸盘、伸缩圆杆、弹簧、万向轮、电刷、导电线、轴向拉伸线组成,第一电极与待测容器外壁固定,第一电极通过导电线与电火花控制及显示集成箱相连,第二电极与待测容器内壁接触,并通过导电线与电火花控制及显示集成箱相连,两个电极间通过电火花控制及显示集成箱形成电流回路;

待测容器内壁内设有电极调整装置,包括旋转主轴、伸缩圆杆、弹簧、万向轮、电刷,第二电极与电刷连接,电刷利用弹簧及万向轮固定于伸缩圆杆的一端,伸缩圆杆的另一端与旋转主轴轴接。

伸缩圆杆根部与旋转主轴连接,固定于伸缩圆杆上的电刷随旋转主轴联动。

伸缩圆杆还设有一轴向拉升线,调整电刷的高度。

所述旋转主轴末端通过固定支架固定于容器底部,固定支架末端安装有吸盘,将固定支架吸附于容器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新颖独特,通过旋转主轴带动电刷沿容器周向对非金属衬里层进行扫查,通过轴向拉伸线控制电刷的高度,实现容器内壁的全面扫查。本实用新型对容器形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用于检测圆柱形筒体、锥段、椭圆封头等。通过该机构,无需检测人员进入容器内部,就可对容器内部非金属衬里层进行全面电火花检测。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 伸缩圆杆根部与旋转主轴连接剖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1.旋转主轴;2.固定支架;3.吸盘;4.轴向拉伸线;5.伸缩圆杆;6.弹簧;7.万向轮;8.电刷;9.导电线;10.电火花控制及显示集成箱。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相信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

如图1所述,一种用于非金属衬里容器内表面电火花检测装置,由旋转主轴、固定支架、吸盘、伸缩圆杆、弹簧、万向轮、电刷、导电线、轴向拉伸线、电火花控制及显示集成箱组成。一个电极与容器外壁金属固定,另一个电极与电刷连接,另一个电极通过导电线与电火花控制及显示集成箱相连。两个电极间通过电火花控制及显示集成箱施加检测电压。

电刷固定于伸缩圆杆上,伸缩圆杆上配有弹簧,伸缩圆杆的末端安装有万向轮,在弹簧的作用下,万向轮与容器内壁非金属衬里层接触。电刷末端略突出万向轮,电刷末端与容器内壁接触。

伸缩圆杆根部与旋转主轴连接如图2所示,固定于伸缩圆杆上的电刷可随着主轴一起转动沿容器周向对非金属衬里层进行扫查。

同时伸缩圆杆可在旋转主轴上沿容器轴线方向上下移动,通过调节轴向拉伸线控制电刷的高度,实现容器内壁的全面扫查。

当电刷扫查到衬里层破损(裂纹、穿孔、瑕疵或者过薄处)位置时,高电压击穿而产生火花放电,电火花控制及显示集成箱进行声光报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