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墨铸铁管在线全自动壁厚检测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4534发布日期:2019-06-26 01:4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球墨铸铁管在线全自动壁厚检测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墨铸铁管在线全自动壁厚检测装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铸管行业厂家壁厚检测方法均为人工手持需耦合剂的便携式超声波检测器检测壁厚,只能对一批产品中的个别管子进行抽检,且每根管子只能检测7-10个点。检测效率低下,且检测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产线的质量监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墨铸铁管在线全自动壁厚检测装备,该球墨铸铁管在线全自动壁厚检测装备可以提高球磨铸铁管的检测壁厚检测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墨铸铁管在线全自动壁厚检测装备,该球墨铸铁管在线全自动壁厚检测装备包括钢架体和车体,所述钢架体的顶部设置有平台板,所述平台板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条形通孔;所述平台板上位于所述条形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轨条,所述车体能够滑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轨条上,所述平台板上还设置有水平动力提供机构,所述水平动力提供机构连接于所述车体以驱动所述车体水平移动;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竖直动力提供机构和能够竖直贯穿所述车体滑动的导杆,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固接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竖直动力提供机构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以驱动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同步上升或下降;所述下固定板的底部固接有检测板,所述检测板上固接有电磁超声换能器,所述电磁超声换能器的检测端贯穿所述检测板设置并且与所述检测板的底面齐平,所述检测板的下方设置有多对能够卡合于待侧件两侧的活动卡爪。

优选地,所述水平动力提供机构包括第一减速电机、第一钢丝绳和导轮,所述第一减速电机安装于所述平台板上位于所述条形通孔的一端,所述导轮安装于所述平台板上位于所述条形通孔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减速电机的转轴上套设有第一轮盘,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固接于所述车体的一端,另一端依次绕卷于所述第一轮盘和所述导轮后固接于所述车体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竖直动力提供机构包括第二减速电机和两个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的转动轴上套设有第二轮盘,两个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分别固接于所述上固定板上和下固定板上,两个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反向缠绕于所述第二轮盘上。

优选地,所述导杆的数量有2-3个,所述车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杆数量相同的导向套筒,所述导杆竖直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套筒内。

优选地,所述车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轨条相匹配的轨轮。

优选地,所述轨条的两端均固接有止挡块。

优选地,所述车体上位于所述上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竖架,所述竖架上设置有竖直滑槽,所述上固定板上固接有与所述竖直滑槽对应的滑块。

优选地,所述检测板底部设置有梯形台,所述梯形台的截面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梯形台的两侧设置为斜坡面;每对所述活动卡爪均包括两个活动杆,两个所述活动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梯形台两侧的斜坡面上,所述斜坡面与所述活动杆之间通过扭力弹簧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架体的顶部设置有平台板,所述平台板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条形通孔;所述平台板上位于所述条形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轨条,所述车体能够滑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轨条上,所述平台板上还设置有水平动力提供机构,所述水平动力提供机构连接于所述车体以驱动所述车体水平移动;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竖直动力提供机构和能够竖直贯穿所述车体滑动的导杆,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固接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竖直动力提供机构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以驱动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同步上升或下降;所述下固定板的底部固接有检测板,所述检测板上固接有电磁超声换能器,所述电磁超声换能器的检测端贯穿所述检测板设置并且与所述检测板的底面齐平,所述检测板的下方设置有多对能够卡合于待侧件两侧的活动卡爪。将待检测的球墨铸铁管与条形通孔平行的放置在活动卡爪的下方,检测步骤为:通过控制竖直动力提供机构驱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同步上升,进而带动检测板上升,随后通过控制水平动力提供机构驱动车体水平移动至检测的位置后,通过控制竖直动力提供机构驱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同步下降,直到活动卡爪卡合在待检测的球墨铸铁管之后,此时电磁超声换能器贴紧于待检测的球墨铸铁管的外壁,通过电磁超声换能器检测待检测的球墨铸铁管的壁厚,循环上述动作,即可自动连续的测量待测球墨铸铁管多个位置的壁厚。进而,可以提高球磨铸铁管的检测壁厚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球墨铸铁管在线全自动壁厚检测装备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球墨铸铁管在线全自动壁厚检测装备一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球墨铸铁管在线全自动壁厚检测装备另一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车体部分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检测板部分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钢架体 2车体

3导向套筒 4第二减速电机

5平台板 6轨条

7导轮 8第一钢丝绳

9竖架 10轨轮

11上固定板 12导杆

13止挡块 14轮座

15第二钢丝绳 16下固定板

17检测板 18活动杆

19电磁超声换能器 20第一减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参见附图1-5所示的球墨铸铁管在线全自动壁厚检测装备,该球墨铸铁管在线全自动壁厚检测装备包括钢架体1和车体2,所述钢架体1的顶部设置有平台板5,所述平台板5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条形通孔;所述平台板5上位于所述条形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轨条6,所述车体2能够滑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轨条6上,所述平台板5上还设置有水平动力提供机构,所述水平动力提供机构连接于所述车体2以驱动所述车体2水平移动;所述车体2上设置有竖直动力提供机构和能够竖直贯穿所述车体2滑动的导杆12,所述导杆12的两端分别固接有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16,所述竖直动力提供机构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16以驱动所述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16同步上升或下降;所述下固定板16的底部固接有检测板17,所述检测板17上固接有电磁超声换能器19,所述电磁超声换能器19的检测端贯穿所述检测板17设置并且与所述检测板17的底面齐平,所述检测板17的下方设置有多对能够卡合于待侧件两侧的活动卡爪。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所述钢架体1的顶部设置有平台板5,所述平台板5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条形通孔;所述平台板5上位于所述条形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轨条6,所述车体2能够滑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轨条6上,所述平台板5上还设置有水平动力提供机构,所述水平动力提供机构连接于所述车体2以驱动所述车体2水平移动;所述车体2上设置有竖直动力提供机构和能够竖直贯穿所述车体2滑动的导杆12,所述导杆12的两端分别固接有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16,所述竖直动力提供机构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16以驱动所述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16同步上升或下降;所述下固定板16的底部固接有检测板17,所述检测板17上固接有电磁超声换能器19,所述电磁超声换能器19的检测端贯穿所述检测板17设置并且与所述检测板17的底面齐平,所述检测板17的下方设置有多对能够卡合于待侧件两侧的活动卡爪。将待检测的球墨铸铁管与条形通孔平行的放置在活动卡爪的下方,检测步骤为:通过控制竖直动力提供机构驱动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16同步上升,进而带动检测板17上升,随后通过控制水平动力提供机构驱动车体2水平移动至检测的位置后,通过控制竖直动力提供机构驱动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16同步下降,直到活动卡爪卡合在待检测的球墨铸铁管之后,此时电磁超声换能器19贴紧于待检测的球墨铸铁管的外壁,通过电磁超声换能器19检测待检测的球墨铸铁管的壁厚,循环上述动作,即可自动连续的测量待测球墨铸铁管多个位置的壁厚。进而,可以提高球磨铸铁管的检测壁厚检测效率。

在该实施方式中,水平动力提供机构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意可以提供车体2行走的结构,例如直线减速电机,丝杠配合固接在车体2上的套管相配合作用,为了获得一种更加稳定的水平动力提供方式,优选地,所述水平动力提供机构包括第一减速电机20、第一钢丝绳8和导轮7,所述第一减速电机20安装于所述平台板5上位于所述条形通孔的一端,所述导轮7安装于所述平台板5上位于所述条形通孔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减速电机20的转轴上套设有第一轮盘,所述第一钢丝绳8的一端固接于所述车体2的一端,另一端依次绕卷于所述第一轮盘和所述导轮7后固接于所述车体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减速电机20的正、反转动带动第一钢丝绳8往复移动,进而第一钢丝绳8可以牵引车体2来回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供一种稳定的竖直动力提供方式,优选地,所述竖直动力提供机构包括第二减速电机4和两个第二钢丝绳15,所述第二减速电机4的转动轴上套设有第二轮盘,两个所述第二钢丝绳15的一端分别固接于所述上固定板11上和下固定板16上,两个所述第二钢丝绳15的另一端反向缠绕于所述第二轮盘上。通过第二减速电机4的转动,带动第二轮盘转动,进而其中一个第二钢丝绳15牵引上固定板11向下移动或者另一个第二钢丝绳15牵引下固定板16向上移动,由于两个第二钢丝绳15为反向缠绕,通过导杆12的连接作用使得上固定板11和下固定板16可以同步移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导杆12位于车体2上滑动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导杆12的数量有2-3个,所述车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杆12数量相同的导向套筒3,所述导杆12竖直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套筒3内。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车体2位于轨条6上滑动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车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轨条6相匹配的轨轮10。其中轨条6和轨轮10可以与目前火车轨道和轨轮10的结构相同,防止脱落。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轨轮10从轨条6的两端脱轨,优选地,所述轨条6的两端均固接有止挡块13。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增加上固定板11竖直移动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车体2上位于所述上固定板11的一侧设置有竖架9,所述竖架9上设置有竖直滑槽,所述上固定板11上固接有与所述竖直滑槽对应的滑块。滑块可竖直滑动地嵌设于竖直滑槽内。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可以进一步对不同直径规格的待检测球墨铸铁管的壁厚进行检测,提高活动卡爪对待检测球墨铸铁管的可扩展限位性能,优选地,所述检测板17底部设置有梯形台,所述梯形台的截面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梯形台的两侧设置为斜坡面;每对所述活动卡爪均包括两个活动杆18,两个所述活动杆18分别设置于所述梯形台两侧的斜坡面上,所述斜坡面与所述活动杆18之间通过扭力弹簧连接。梯形台两侧设置的斜坡面分别位于待检测球墨铸铁管的两侧,两个活动杆18根据不同直径的待检测球墨铸铁管通过挤压作用可以自适应的向两侧张开,起到限位的目的,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检测结束后,通过扭力弹簧的作用使活动杆18复位,另外,同一对活动卡爪上的两个活动杆18在初始状态时,彼此之间的间距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目的为了方便卡合在待检测球墨铸铁管上。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