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材放射性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7380发布日期:2019-07-19 22:4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材放射性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材放射性检测仪。



背景技术:

石材(建材)放射性检测仪采用NaI(Tl)晶体、80C31微机芯片、CMOS集成电路及汉字液晶显示,为了适于石材(建材)放射性测量,采用了仪器主机与探头分开的方式。本仪器主要用于对一定规格的板材按照外照射指数的高度,根据《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进行现场分类,除此之外,还可定量分析食物、卫生疾病控制、环境保护、地质样品、大理石、水泥等各种介质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

如图4所示,现有的建材放射性检测仪包括主机1,所述主机1上设置有用于显示检测数据的显示屏14,所述主机1上通过电缆11连接有探头12,在测量时,首先测量环境辐射本底,环境辐射本体主要包括地面物质、周围障碍物中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射线及宇宙射线,测量本底结束后,将被测待测板材2放置在测量本底时探头12的位置,将探头12置于待测板材2的几何中心,进行测量,测量结束后测量结果在显示屏14上示出,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当需要批量对多个待测板材2测量时,需要重复人工手动拿起或放下探头12至待测板材2的几何中心,采用人工不断拿起放下的方式,浪费了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人工不断拿起或放下探头即可批量对板材进行测量的建材放射性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材放射性检测仪,包括主机和待测板材,所述主机上通过电缆连接有探头,所述探头位于所述待测板材的几何中心,所述待测板材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提升或放下探头的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上且位于待测板材一侧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垂直于底板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端部铰接设置有铰接杆,所述探头设置在铰接杆的端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铰接杆于铰接点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将待测板材置于探头下方,通过驱动件带动铰接杆于立柱上的铰接点转动,使得铰接杆带动探头于铰接杆的端部朝向上部或下部移动,将探头不断的提起放下,在对板材批量测量时,无需多次将探头提起或放下,操作人员只需要每次将板材置于探头下方,即可完成批量的板材测量,节省了人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底板上且位于铰接杆远离探头端部所在位置的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上固定设置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上绕设有提升线,所述提升线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绕线轮上,另一端连接至铰接杆远离探头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铰接杆于铰接点转动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提升线于绕线轮上绕设,使得提升线带动铰接杆于铰接点转动,采用提升线对铰接杆进行驱动的方式,提升线的长度决定了探头可提升或下降的高度,提高了对探头的驱动范围,使得探头可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待测板材,并且采用绕线轮和提升线驱动的方式,结构较为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绕线轮的两侧沿绕线轮的周向垂直于绕线轮设置有用于防止提升线于绕线轮上掉落的凸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缘的设置可防止绕线轮在对提升线进行绕卷时,提升线于绕线轮上掉落,从而使得绕线轮可正常对提升线进行绕设,提高了绕线轮对提升线的绕设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杆远离探头的端部沿铰接杆的周向位置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提升线的一端绕设且固定连接至定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的设置可将提升线定位至铰接杆的端部,防止提升线于铰接杆上移动,对提升线于铰接杆上的位置起到了定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杆于探头所在的位置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的横截面呈“U”形设置,所述探头上设置有转动连接于“U”形的槽体相对的面上的铰接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槽体和铰接轴的设置可使得探头铰接至铰接杆的端部,当铰接杆带动探头提升或下降时,铰接杆可始终保持竖直状态,从而使得探头在贴合至待测板材上时,始终保持竖直状态,防止探头在置于待测板材上时产生倾斜,提高了探头与待测板材的接触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轴设置为贯穿“U”形的槽体相对的面上的螺栓,两侧所述螺栓螺纹连接于探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铰接轴设置为螺栓,将螺栓于探头上拧下,可将探头于槽体内取出,方便使得提升装置适用于其他探头上,并且方便对探头进行维修和更换,提高了提升装置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上于水平方向朝向探头延伸设置有用于阻挡铰接杆于铰接点转动、使得铰接杆处于水平状态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的设置可对铰接杆于铰接点的转动起到阻挡的作用,使得铰接杆于铰接点转动自动被固定至水平状态,防止铰接杆带动探头于待测板材上倾斜或移动,使得铰接杆带动探头保持与待测板材的垂直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朝向铰接杆的面上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设置可对铰接杆与挡板之间的摩擦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铰接杆在与挡板之间不断摩擦造成铰接杆或挡板受损,提高了挡板和铰接杆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电机可带动提升线于绕线轮上绕设,使得提升线带动铰接杆于铰接点转动,使得铰接杆带动探头升降,从而使得操作人员无需每次将探头手动拿起或放下,从而方便探头对批量的板材进行测量,节省了人力;

2.定位槽的设置可防止提升线的一端于铰接杆上移动,从而间接提高了铰接杆带动探头的升降效果;

3.螺栓的设置可使得探头铰接至槽体内,在铰接杆带动探头升降时,使得探头始终保持竖直状态,使得探头更好的与待测板材的表面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隐藏主机和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机;11、电缆;12、探头;13、铰接轴;14、显示屏;2、待测板材;3、底板;31、立柱;311、挡板;312、橡胶垫;32、铰接杆;321、定位槽;33、电机;331、绕线轮;332、提升线;333、凸缘;34、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建材放射性检测仪,包括主机1和待测板材2,主机1上通过电缆11连接有探头12,探头12位于待测板材2的几何中心,待测板材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提升或放下探头12的提升装置。

结合图1和图2,提升装置包括设置在地面上且位于待测板材2一侧的底板3,底板3上垂直于底板3设置有立柱31,立柱31位于底板3上靠近底板3的一侧边缘,立柱31的端部铰接设置有铰接杆32,探头12设置在铰接杆32的端部。

结合图1和图2,底板3上且位于铰接杆32远离探头12端部所在位置设置有电机33,电机33的驱动端上固定设置有绕线轮331,绕线轮331上绕设有提升线332,提升线33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绕线轮331上,另一端连接至铰接杆32远离探头12的端部。

结合图1和图2,为了防止提升线332在绕线轮331上绕设时于绕线轮331上掉下,在绕线轮331的两侧沿绕线轮331的周向垂直于绕线轮331设置有凸缘333;为了防止提升的一端于铰接杆32上移动,使得铰接杆32可带动提升线332对探头12进行提升和下降,在铰接杆32远离探头12的端部沿铰接杆32的周向位置开设有定位槽321,提升线332的一端绕设且固定连接至定位槽321内。

当需要对探头12进行提升和下降时,驱动电机33使得电机33带动绕线轮331转动,此时提升线332于绕线轮331上绕设,使得提升线332带动铰接杆32于铰接点转动,使得铰接杆32打动探头12提升或下降,无需操作人员对探头12进行每次抓取,节省了人力。

结合图1和图2,为了使得当铰接杆32带动探头12提升或下降时,探头12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在铰接杆32于探头12所在的位置开设有槽体322,槽体322的横截面呈“U”形设置,探头12上设置有转动连接于“U”形的槽体322相对的面上的铰接轴13;当铰接杆32转动时,探头12可带动铰接轴13于槽体322内转动,使得铰接轴13始终因重力的作用始终保持竖直状态,提高了铰接轴13与带动探头12与待测板材2的接触效果。

结合图1和图2,为了方便将探头12槽体322内取出,使得提升装置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探头12,并且方便对探头12进行维修和更换,将铰接轴13设置为贯穿“U”形的槽体322相对的面上的螺栓,两侧螺栓螺纹连接于探头12上;当需要将探头12取出时,将螺栓于探头12上拧出,将探头12于槽体322内取出即可。

结合图2和图3,为了使得铰接杆32于铰接点转动时,将铰接杆32导向至水平状态,在立柱31上于水平方向朝向探头12延伸设置有挡板311;当铰接杆32带动探头12降落至待测板材2上时,铰接杆32可与挡板311抵接,使得挡板311将铰接杆32导向至水平状态,从而提高了铰接杆32将探头12置于待测板材2上的放置效果;为了保护铰接杆32和挡板311不受损,在挡板311朝向铰接杆32的面上设置有橡胶垫31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首先将待测板材2置于探头12下方,通过驱动电机33使得电机33带动绕线轮331转动,此时提升线332于绕线轮331上绕下,使得铰接杆32于铰接点转动,使得铰接杆32与立柱31上的挡板311抵接,当铰接杆32转动时,探头12上的铰接轴13可带动探头12于槽体322内转动,使得探头12始终保持竖直状态与待测板材2贴合,对待测板材2进行检测,检测完毕时,再次驱动电机33,使得电机33带动提升线332绕设至绕线轮331上,使得铰接杆32带动探头12远离待测板材2,操作人员对待测板材2进行更换即可完成批量的板材检测,节省了人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