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装置以及分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1016发布日期:2019-08-31 02:3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分流装置以及分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流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流装置以及分流系统。



背景技术:

分流器是根据直流电流流经电阻产生压降的原理制成,相当于一个阻值很小的电阻,当有直流电流通过时,产生压降,分流器外接电压表可根据压降确定流过分流器的电流值。

现有的薄片型分流器形状单一,在电路应用时固定不方便,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流装置以及分流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流器固定不便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流装置,包括:分流器架构主体、固定连接孔、第一电压采集孔以及第二电压采集孔;固定连接孔、第一电压采集孔以及第二电压采集孔均设置在分流器架构主体上;第一电压采集孔与第二电压采集孔对称设置在分流器架构主体上;其中,分流器架构主体包括分流器以及铜排;分流器通过铜排连接外部输出装置,对电路进行电流检测。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固定连接孔至少为两个。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固定连接孔设置在分流器架构主体的预设位置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固定连接孔与外部输入装置间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以及铆钉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固定连接孔与外部输出装置间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以及铆钉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分流器与铜排间固定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分流器与铜排间固定连接的连接方式为:激光焊接、高分子扩散焊以及一体铸造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分流器架构主体的形状为L形、弓形以及Z形中的一种。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分流系统,包括:外部输入装置、支撑装置、外部输出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分流装置;分流装置与外部输入装置、支撑装置以及外部输出装置连接;数据处理装置与第一电压采集孔以及第二电压采集孔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数据处理装置与第一电压采集孔以及第二电压采集孔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以及铆钉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流装置以及分流系统,包括:分流器架构主体、固定连接孔、第一电压采集孔以及第二电压采集孔,其中,固定连接孔、第一电压采集孔以及第二电压采集孔均设置在分流器架构主体上;再者,第一电压采集孔与第二电压采集孔对称设置在分流器架构主体上;其中,分流器架构主体包括分流器以及铜排;此外,分流器通过铜排连接外部输出装置,对电路进行电流检测,因此,通过将分流器与铜排固定连接为整体构成分流器架构主体,通过分流器架构主体与外部输出设备进行连接,提高了分流器连接的便捷性,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的分流器与铜排单独连接,位置难以固定,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流器架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分流装置;2-外部输入装置;3-支撑装置;4-外部输出装置;5-数据处理装置;11-第一固定连接孔;12-第一电压采集孔;13-第二电压采集孔;14-第二固定连接孔;15-动力线;16-分流器架构主体;17-第三固定连接孔;161-分流器;162-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现有的分流器与铜排单独连接,位置固定难以固定,操作不便,如图1所示,该分流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连接孔11、第一电压采集孔12、第二电压采集孔13、第二固定连接孔14以及动力线15,第一固定连接孔11与第二固定连接孔14用于固定分流装置以便进行电路中电流值的检测,通常在第二固定连接孔14处需要单独使用一根动力线15或者单独使用一件铜排与外部输出装置电瓶栓连接。由于某些空间较小,单独设置一个固定点较困难,且对于过流较大的情况,动力线15较粗,存在弯折困难的问题,且还需要考虑动力线的固定,导致装配工艺复杂,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流装置以及分流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流器固定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分流装置以及分流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分流装置1包括:分流器架构主体16、第一固定连接孔11、第三固定连接孔17、第一电压采集孔12以及第二电压采集孔13。

具体而言,第一固定连接孔11、第三固定连接孔17、第一电压采集孔12以及第二电压采集孔13均设置在分流器架构主体16上。其中,第一固定连接孔11以及第三固定连接孔17均设置在分流器架构主体16的预设位置上。其中,第一固定连接孔以及第三固定连接孔均为固定连接孔,固定连接孔至少为两个,一个固定连接孔与外部输入装置连接,另外一个固定连接孔与外部输出装置连接,此外还可根据需求增加额外的固定连接孔与需要连接的装置连接。第一固定连接孔11与外部输入装置2间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以及铆钉连接中的至少一种,即第一固定连接孔与分流器架构主体间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也可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外部输入装置为需要进行电路电流检测的装置。第三固定连接孔17与外部输出装置4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以及铆钉连接中的一种,即第三固定连接孔和外部输出装置间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也可通过铆钉连接;外部输出装置包括:外部输出连接口以及外部输出设备,外部输出设备可以为电瓶等器件。此外,预设位置是根据用户需求设定的,优选的,预设位置是分流器架构主体上便于与外部输出装置连接的位置。第一电压采集孔与第二电压采集孔分别与电压表的正负极连接,如第一电压采集孔与电压表的正极连接,第二电压采集孔与电压表的负极连接;反之亦然。

此外,第一电压采集孔12与第二电压采集孔13对称设置在分流器架构主体16上;其中,分流器架构主体16包括分流器161以及铜排162;分流器161与铜排162间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分流器是测量直流电流用的,根据直流电流通过电阻时在电阻两端产生电压的原理制成。

其中,用于直流电流测量的分流器有插槽式和非插槽式。分流器有锰镍铜合金电阻棒和铜带,并镀有镍层。其额定压降是60mV,但也可被用作75、100、120、150及300mV。插槽式分流器额定电流有以下几种:5A,10A,15A,20A和25A。非插槽式分流器的额定电流从30A到15kA标准间隔均有。

铜排又称铜母排或铜汇流排,是由铜材质制作的,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铜排在电气设备,特别是成套配电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铜的导电性能优于铝,铜排在电气设备,特别是成套配电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般在配电柜中的A、B、C、N相母排和PE母排均采用铜排;铜排在使用中一般标有相色字母标志或涂有相色漆,A相铜排标识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N相为“淡蓝”色,PE母线为“黄绿”双色。

铜排主要是用在一次线路上(大电流的相线、零线、地线都会用到铜排),在电柜上较大电流的一次元器件的连接都是用铜排,比如一排电柜在柜与柜之间连接的是主母排,主母排分到每面电柜的开关电气(隔离开关、断路器等)上的是分支母排。铜排有镀锡的也有裸铜排,在电柜中铜排连接处一般都要做镀锡处理和压花处理或者加导电膏。空余处就有加热缩套管防护,也有些是用绝缘油漆的。选用铜排时最主要考虑的是载流量,根据电流大小选用适合的铜排,连接处的螺丝一定要上紧,否则电流大时会出现烧熔铜排的可能。

由于分流器要与铜排直接连接使用,故将铜排与分流器加工为一体零件能减少装配工艺,增加分流器在各种场合的适用性,且降低了总体质量。分流器161与铜排162间固定连接的连接方式为:激光焊接、高分子扩散焊以及一体铸造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激光焊接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作为热源的一种高效精密焊接方法。高分子扩散焊是在真空环境下,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待焊物质的焊接表面相互接触,通过微观塑性变形或通过焊接面产生微量液相而扩大待焊表面的物理接触,使之距离达(1-5)×10-8cm以内,再经较长时间原子相互间的不断扩散,相互渗透,实现冶金结合的一种焊接方法。一体铸造技术是采用精密熔模铸造工艺生产,一次浇铸,并在高压下凝固成型,不存在二次加工的技术。

进一步地,分流器架构主体16的形状为L形、弓形以及Z形中的至少一种。由于分流器架构主体是由分流器和铜排固定连接构成的,分流器的形状不易改变,铜排的形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置,其中架构主体的形状是指分流器架构主体的横截面,其中,横截面包括L形、弓形以及Z形中的一种且不限制于这几种形状,还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形状,便于与外部输出装置连接。通过分流器与铜排的连接提高了分流器连接的便捷性,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另外,分流器161通过铜排162连接外部输出装置4,对电路进行电流检测。将分流器与铜排设置成一体零件,简化了铜排与分流器装配的工艺,提升了装配效率,同时分流器可减少一个固定座,降低了关联零件的加工难度,使狭小空间进行分流器装配具备可行性。且在原有分流器的基础上增加了铜排连接,使分流器的固定点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分流器连接的铜排形状及尺寸也可根据需求进行特定设计及调整,解决了在特定环境下分流器固定困难的问题,分流器与铜排一体化后的零件整合了分流器与铜排两个部件,具备二者的功能,并减小了总体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流装置,包括:分流器架构主体、固定连接孔、第一电压采集孔以及第二电压采集孔;固定连接孔、第一电压采集孔以及第二电压采集孔均设置在分流器架构主体上;第一电压采集孔与第二电压采集孔对称设置在分流器架构主体上;其中,分流器架构主体包括分流器以及铜排;分流器通过铜排连接外部输出装置,对电路进行电流检测,解决了现有的分流器与铜排单独连接,位置难以固定,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分流器连接的便捷性,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流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外部输入装置2、支撑装置3、外部输出装置4、数据处理装置5以及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分流装置1;分流装置1分别与外部输入装置2、支撑装置3以及外部输出装置4连接;数据处理装置5与第一电压采集孔12以及第二电压采集孔13连接。

具体地,数据处理装置5与第一电压采集孔12以及第二电压采集孔1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以及铆钉连接中的至少一种,即数据处理装置与第一压电采集孔以及第二压电采集孔间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铆钉连接。支撑装置设置在分流器和铜排之间可用于延长分流器架构主体,便于与不同的外部输入装置的固定。数据处理装置用于读取分流器检测的电流数值,此处选用电池管理系统(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读取分流器的测量数值,但不限于BMS还可选用其他数据处理装置对分流器的数据进行处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流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分流器与铜排单独连接,位置难以固定,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分流器连接的便捷性,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流系统,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分流装置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