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室组件与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6987发布日期:2019-11-01 21:4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暗室组件与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幽门螺杆菌检测设备,尤其是涉及幽门螺杆菌检测设备中的暗室组件。



背景技术: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致病因子,而及时、准确地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关键。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检测方式,其中呼吸试验是一种快速、可靠、安全、无痛苦的检测方式,呼吸试验的原理是基于Hp在体内产生大量的尿素酶,困此若给感染Hp的患者口服同位素标记碳的尿素药物(如尿素[14C]),则尿素被分解后产生的同位素标记二氧化碳从肺呼出。收集呼气样本,用仪器检测同位素标记二氧化碳的量,阳性患者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明显增高,检测H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极高,Hp清除后则呼出减少或消失。

目前临床使用的呼气试验包括液闪式检测Hp等形式,液闪式检测Hp的原理是将待测样品分散在液态闪烁体之中,样品所发射的β-粒子的能量被溶剂吸收而引起溶剂分子电离和激发,部分激发的溶剂分子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闪烁剂分子使其发射出光子,光子经光电倍增管采集捉放大后形成脉冲,进而实现后续的检测分析。

然而,液体闪烁检测法使用的液态的集气剂以及闪烁液通常为有毒的溶液,容易发生将集气剂倒吸入口、液体泼洒造成污染等缺陷,从而检测的操作比较繁琐,会影响检测效率。因此采用固态闪烁体已经逐渐成为呼气试验的发展趋势,然而目前缺少针对固态闪烁体的可提升检测效率的检测设备,比如缺少供待测样品进入黑暗环境下进行闪烁检测的结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暗室组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暗室组件的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暗室组件,包括暗室、载物台与动力模块,暗室上设有连通该暗室的内腔的样品开口,载物台可在动力模块的驱动下从样品开口进入或者离开内腔,内腔在样品开口被封闭后形成黑暗空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载物台上设有遮光结构,当载物台进入内腔并运动至设定位置后,遮光结构封闭样品开口;

或者,暗室上设有遮光结构,当载物台完全进入内腔后,遮光结构封闭样品开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所述载物台上的遮光结构包括固定在载物台端部的遮光板,遮光板与样品开口所在的暗室端壁贴合以封闭样品开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载物台包括载物台主体,所述载物台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承载待测试的样品或装有样品的样品装载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安装槽的周边上设有与该安装槽连通的缺口,缺口包括向该安装槽的外侧伸出的伸出段。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安装槽的槽底上设置有贯穿槽底的窗口,窗口用于在样品或所述样品装载装置放置于安装槽内时展露样品上的信息区域。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滑轨组件,载物台通过滑轨组件与暗室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滑轨组件包括与载物台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与暗室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以及位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且可相对第一固定部和/或第二固定部滑动的活动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动力模块包括动力源与传动装置,动力源包括可主动旋转的驱动轴,传动装置分别与驱动轴、载物台连接,以将驱动轴的转动转化为载物台的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传动装置包括齿轮与齿条,齿轮与驱动轴固定连接,齿条与载物台固定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

或者,传动装置包括同步带、主动轮与从动轮,主动轮与驱动轴固定连接,同步带绕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上,载物台与同步带固定连接;

或者,传动装置包括丝杆与丝杆座,丝杆座与驱动轴固定连接,丝杆座与载物台固定连接,丝杆与丝杆座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动力模块包括动力源,动力源包括可主动伸缩的驱动轴,驱动轴与载物台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动力模块包括动力源,动力源为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的动子与载物台固定连接,直线电机的定子与暗室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暗室上设置连通内腔的辅助开口,暗室的外侧连接有完全覆盖辅助开口遮光罩,动力源位于暗室的外侧,并安装在遮光罩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与第二位置传感器,当载物台进入暗室并运动至第一设定位置时,触发第一位置传感器;当载物台移出暗室并运动至第二设定位置时,触发第二位置传感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还包括设于第一位置传感器与第二位置传感器之间的第三位置传感器,当载物台进入暗室运动至第三设定位置时,触发第三位置传感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暗室由一体成型工艺制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暗室包括至少两块侧板,侧板相互拼接并围绕形成内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暗室包括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包括上侧壁,自上侧壁的后侧弯折而成的后侧壁,以及分别自上侧壁的左右两侧弯折而成的左侧壁与右侧壁,后侧壁与左侧壁之间,以及后侧壁与右侧壁之间相连接;

第二侧板包括下侧壁,下侧壁分别与后侧壁、左侧壁与右侧壁相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后侧壁上朝向左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弯折部,朝向右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弯折部,左侧壁与第一弯折部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右侧壁与第二弯折部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

左侧壁上朝向下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弯折部,右侧壁上朝向下侧壁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弯折部,下侧壁分别与第三弯折部、第四弯折部贴合并通过紧固件锁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二侧板还包括分别与下侧壁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的支撑架,支撑架之间具有安装空间。

一种检测设备,包括上述暗室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暗室、载物台与动力模块,暗室上设有连通该暗室的内腔的样品开口,载物台用于装载待测试的样品或装有样品的样品装载装置,且载物台可在动力模块作用下装载待测试样品乃至固态闪烁体自动进出暗室的内腔以实现检测,可使得检测的操作较为方便,而该暗室组件还提供了对待测试样品进行检测的黑暗环境,可避免因外界对于检测的干扰而导致重复测试,因而,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暗室组件,可提升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暗室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暗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暗室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暗室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载物台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载物台另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滑轨组件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动力模块、载物台与暗室连接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载物台、滑轨组件与齿条连接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参照图1、图2,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暗室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暗室组件包括暗室1、载物台2与动力模块3,暗室1上设有连通该暗室的内腔的样品开口,载物台2可在动力模块3的驱动下从样品开口进入或者离开内腔,实现样品的自动进样与出样,同时,内腔在样品开口被封闭后形成黑暗空间,可避免因外界对检测的干扰,并因而也可避免造成重复测试,由此通过采用该暗室组件有利于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参照图3、图4,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暗室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暗室1优选为矩形的盒体结构,其内部具有用于存放样品的内腔。暗室1的前侧面上设有连通该内腔的样品开口101,载物台2可通过该样品开口101进出内腔。暗室1的上侧壁还设有检测开口102,其用于与外部的检测装置如光电倍增管等设备连接,实现对暗室内光子的采集。

为了达到无光检测的目的,暗室1除了样品开口101外不得有其他的光线泄漏点(检测开口102在正常使用时一直与采集装置连接,可视为不透光结构),基于此,暗室1可以采用铸造等一体成型工艺制成,或者暗室1也可以由多块侧壁拼接而成,本实施例采用后者,具体的,暗室1包括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均有钣金件折弯而成,其中第一侧板11包括上侧壁111,自上侧壁111的后侧弯折而成的后侧壁112,以及分别自上侧壁111的左右两侧弯折而成的左侧壁113与右侧壁114。由于上侧壁111、后侧壁112、左侧壁113与右侧壁114均有一块板材折弯而成,故后侧壁112、左侧壁113、右侧壁114分别与上侧壁111的连接处均不存在光线的泄漏点。

后侧壁112上朝向左侧壁11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弯折部(未示出),朝向右侧壁1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弯折部115,左侧壁113与第一弯折部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右侧壁114与第二弯折部115贴合并通过焊接固定,实现后侧壁112与左侧壁113之间,以及后侧壁112与右侧壁114之间的遮光连接。

第二侧板12包括下侧壁121,以及分别自下侧壁121的左右两侧弯折而成的支撑架122。下侧壁121分别与后侧壁112、左侧壁113、右侧壁114遮光连接,从而围绕形成暗室1的主体结构。支撑架122之间具有安装空间,用于安装动力装置等其他构件。

左侧壁113上朝向下侧壁1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弯折部116,右侧壁114上朝向下侧壁121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弯折部117,下侧壁121分别与第三弯折部116、第四弯折部117贴合并通过紧固件锁紧,下侧壁121与后侧壁112、左侧壁113、右侧壁114之间的遮光连接。下侧壁121与后侧壁112、左侧壁113、右侧壁114之间还可以设置密封圈,以进一步增加遮光能力。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暗室1除样品开口101外不存在其他的光线泄漏点,保证测试时无光或黑暗环境的构建。

在暗室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由三块以上的侧板构成暗室,比如将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的上侧壁111、后侧壁112、左侧壁113、右侧壁114中的任意一块或者多块单独分割,本实用新型对侧板的数量不做限制。此外,后侧壁112与左侧壁113之间,以及后侧壁112与右侧壁114之间也可以采用紧固件进行固定,下侧壁121与后侧壁112、左侧壁113、右侧壁114之间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如图4所示,下侧壁121上设有若干的辅助开口123,辅助开口123用于实现暗室与外部的功能设备的连接,功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动力模块、扫码装置、位置传感器等。

参照图5、图6,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载物台不同方向上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载物台2包括载物台主体,载物台主体作为载物台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使载物台具有足够的位置放置样品或装有样品的样品装载装置,同时其体积更为紧凑以便于载物台进出于暗室,本实施例中的载物台主体优选采用近似平板的结构。

具体地,载物台主体包括基板21,以及设于基板21的两侧并向基板21的底面方向伸出的侧板22,基板21的底面上还伸出有与侧板22平行的挡板211,挡板211优选为两处,分别与相近的侧板22之间形成固定槽,该固定槽内可以用于安装滑轨组件,以实现载物台2与暗室1的滑动连接。

基板21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槽212,该安装槽212用于放置待测试的样品或用于放置装载有样品的样品装载装置。载物台2可与未示出的样品装载装置配合使用,待测试的样品可置于样品装载装置的装载槽中,固态闪烁膜可贴设在装载槽的槽口处并可紧贴样品,然后将样品装载装置放置在载物台2上,载物台2最后进入暗室1参与检测。具体的,该样品装载装置(图中未示出)除了具有装载样品的功能外,其还可以具有气体采集功能,即该样品装载装置可以为让待测者吹气并可收集待测者所呼出气体的样品采集装置,比如集气卡等。此样品采集装置可设有吹气口、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吹气口、进气通道、装载槽和出气通道可依次连通,固态闪烁膜可事先贴设于装载槽的槽口处,从而,待测者在服用了含同位素标记碳的尿素药物(比如尿素[14C]药物)后,待测者体内会通过分解该尿素药物呼出带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则当待测者对着吹气口吹气后,该样品采集装置的装载槽中预先放置的样品载体可吸收该带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成为待测试的样品,由此完成样品采集。进而,该样品采集装置可以放置在载物台2的安装槽上随同载物台2进入暗室1内以供检测装置对待测试的样品进行闪烁检测。载物台2进入暗室1后,检测装置的探测端会对准放置有待测试样品的安装槽212或装载槽的槽口,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样品载体本质上是一种吸收件,其可由棉质或无纺布基片加上可用于吸附二氧化碳气体的吸附剂制成,由此可吸收被测者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安装槽212既可以是自基板21的表面向内凹陷的凹槽,也可以是由突出于基板21表面的连续挡边或者断续挡边围绕形成的槽位。

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槽212除了可以放置上述样品装载装置,还可以对该样品装载装置进行固定,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12的形状与样品装载装置的外形相吻合,通过安装槽212的槽壁对样品装载装置进行限位。

在安装槽212的槽底与槽壁的连接处还设置有一圈凸起215,该凸起215用于承载上述样品装载装置,以使该样品装载装置与安装槽212的槽底之间形成间隙。

安装槽212的周边上设有与该安装槽连通的缺口213,缺口213包括向该安装槽212的外侧伸出的伸出段,该伸出段用于供用户的手指或者其他工具伸入以取出样品装载装置。进一步地,缺口213还包括向该安装槽212的内部伸出的伸入段,伸入段沿安装槽的底部方向贯穿安装槽212的槽底。当样品装载装置放置于安装槽212内时,样品装载装置覆盖在伸入段的上方,故用户的手指或者其他工具可以通过缺口213伸入至样品装载装置周边的下方,可以更方便的取出样品装载装置。

进一步的,安装槽212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组缺口213,同一组内的缺口213对称分布在安装槽212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12的槽底上还设置有贯穿槽底的窗口214,该窗口214可用于扫码装置对待测试的样品或样品装载装置的扫描,具体地,当样品装载装置或待测试的样品放置于安装槽212内时,窗口214正对于样品装载装置或待测试样品的信息区域,此时外部的扫码装置便可以对信息区域进行扫描。此处信息区域可以是一维码或者二维码等。

本实施例中,载物台2还可以在进入暗室1后封闭暗室的样品开口101,避免外部的光线进入暗室以造成干扰。为实现这一目的,载物台主体的一端设有作为遮光结构的遮光板23,遮光板23平行于载物台主体的端面,且遮光板23包括伸出于载物台主体外侧的遮光部231。使用时,载物台2承载待测试的样品或样品装载装置进入暗室1并运动至设定位置后,遮光板23上的遮光部231与样品开口101所在的暗室端壁贴合,实现载物台2与暗室1的遮光连接。遮光部231朝向载物台主体的一侧表面上密封贴合有密封圈等密封件,以进一步增加遮光能力。

作为封闭样品开口101的其他实施例,遮光结构也可以安装在暗室1上,通过旋转或者平移的方式封闭/打开样品开口101,在此实施例中,遮光结构在载物台2完全纳入暗室1的内腔后封闭样品开口101。

参照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滑轨组件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滑轨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41、第二固定部42与活动部43。其中第一固定部41安装在载物台2上的固定槽内,第二固定部42安装与暗室1的下侧壁121上,活动部43位于第一固定部41与第二固定部42之间,通过若干未示出的滚珠实现与第一固定部41、第二固定部42的滑动连接,进而当滑轨组件分别与暗室1、载物台2装配完成后,载物台2可以相对暗室1自由滑动。

参照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动力模块第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的暗室1仅示出了用于固定滑轨与旋转电机的部分,具体为暗室1的第二侧板12部分。

动力模块3包括具可主动旋转的驱动轴的动力源,以及可将驱动轴的旋转转化为载物台的移动的传动装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动力源为固定在上述安装空间内的旋转电机33,传动装置包括齿轮31与齿条32,其中齿轮31与旋转电机33的驱动轴固定连接,齿条32与载物台2固定连接,齿轮31与齿条32啮合,随着驱动轴的旋转,齿轮31将带动齿条32移动,进而带动载物台2移动。

本实施例中旋转电机33设于下侧壁121的下表面,安装于支撑架122之间的安装空间内,相对于将旋转电机33安装在暗室1内的方式,有助于缩小暗室1的体积,同时又能利用暗室1的支撑架122之间的空间,有助于提高暗室组件整体的空间利用率。齿轮31自第二侧板12上的辅助开口123伸出后与载物台2上的齿条32啮合。参照图1,暗室1的外侧设置有遮光罩6,遮光罩6通过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在下侧壁上,并完全覆盖辅助开口123,旋转电机33则安装于遮光罩6内,避免外界光线从辅助开口123进入暗室1。

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载物台运动的自动化控制,本实施例还设置有位置检测器件,参照图8与图9,下侧壁121上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51、第二位置传感器52与第三位置传感器53,第一位置传感器51设置于下侧壁121的中部,第二位置传感器52设置于下侧壁121上靠近样品出口101的位置,第三位置传感器53则设于第一位置传感器51、第二位置传感器52之间,并靠近第一位置传感器51。载物台2的基板21的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触发片215与第二触发片216,第一位置传感器51与第三位置传感器53位于第一触发片215的移动路径上,第二位置传感器52位于第二触发片216的移动路径上。

当载物台2进入暗室1并运动至第一设定位置时,第一触发片215触发第一位置传感器51,此时意味着载物台2已经运动至暗室内部的极限位置;当载物台2移出暗室运动至第二设定位置时,第二触发片216触发第二位置传感器52,此时意味着载物台2已经运动至暗室外部的极限位置;当载物台2进入暗室并运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时,第一触发片215触发第三位置传感器53,进而触发扫码装置5。

在本实用新型动力模块的其他实施例中,传动装置包括同步带、主动轮与从动轮,主动轮与旋转电机33的驱动轴固定连接,同步带绕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上,载物台2与同步带固定连接,随着旋转轴的正反旋转,同步带将带动载物台2反复移动。

同步带、主动轮与从动轮可以设置在暗室内部,以减少暗室上供传动装置穿过的开口,增加暗室的遮光性能;主动轮与从动轮也可以设置暗室的外侧,同步带的部分带体穿过暗室上的空隙后进入暗室内部以连接载物台,如此可以减小暗室的体积,简化暗室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动力模块的其他实施例中,传动装置包括丝杆与丝杆座,丝杆座与旋转电机33的驱动轴固定连接,丝杆座与载物台2固定连接,丝杆与丝杆座螺纹连接,随着旋转轴的正反旋转,丝杆座将带动载物台2反复移动。

旋转电机也可由旋转气缸代替。

在本实用新型动力模块的其他实施例中,动力模块采用电缸,电缸的驱动轴与载物台连接,通过驱动轴的主动伸缩带动载物台往复移动,可以省去上述实施例中用于进行运动转换的传动装置。

电缸还可以由伸缩气缸等具有可主动伸缩的驱动轴的动力器件代替。

在本实用新型动力模块的其他实施例中,动力模块采用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的动子与载物台2固定连接,直线电机的定子与第二侧板12固定连接,当直线电机通电后,动子将带动载物台2反复移动。

上述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动力模块第一实施例相同,或者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经过简单调整得到,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暗室组件的检测设备。该检测设备可以为闪烁检测设备,具体来说,该闪烁检测设备还包括有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该检测装置可为闪烁探测器,上述暗室1还设有检测开口102,闪烁探测器的探测端连接于该检测开口102;闪烁探测器的探测端与进入暗室1后的待测试样品之间设置有固态闪烁体,比如固态闪烁体可以设置在闪烁探测器的探测端处或者设置在样品装载装置上,又或者待测试样品上附着有固态闪烁体,较佳的,该闪烁探测器的探测端可贴近固态闪烁体。其中,闪烁探测器为可对闪烁体受激发所产生的光信号进行检测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其可包括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的阴极端即为探测端。

该闪烁检测设备可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具体来说,待测者可先服用带同位素标记碳的尿素药物(比如尿素[14C]药物),该尿素药物可在人体内分解出带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之后待测者可对样品载体或装有样品载体的样品装载装置呼气,使样品载体吸收带有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而成为待测试的样品,接着可将待测试的样品或装有样品的上述样品装载装置放置于载物台2的安装槽212上,使载物台2进入暗室1内供上述闪烁探测器检测。上述待测试的样品因为吸附了同位素标记碳[14C]的二氧化碳,可放射出低能β射线,该β射线穿透力较弱,从而通过载物台2将待测样品和固态闪烁体置于同一暗室内来实现检测,使得待测试样品放射出的β射线可近距离无阻隔地激发固态闪烁体发出光信号,闪烁探测器可直接感应上述光信号,另外,暗室结构还提供了较好的遮光条件,由此使得闪烁检测设备进行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较高,操作上也比较简单、方便、安全。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固态闪烁体既可使用市售产品如晶体闪烁体、塑料闪烁体、闪烁微粒、闪烁体粉末等,也可以使用自制的各类固态闪烁体。选用的闪烁体材料需要能被14C的β射线激发,且发射的光谱范围应与闪烁探测器的探测响应范围一致。典型的光电倍增管型的检测装置可选用塑料闪烁体如丙稀酸塑料闪烁体、聚苯乙烯闪烁体、聚萘脂闪烁体等,也可选用2,5-二苯恶唑(PPO)1,4-双2,5-苯基恶唑苯(POPOP)、对联三苯等闪烁体制作的涂层、微粒等等。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固态闪烁体的形状、大小和厚薄进行限制,当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的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