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台秤秤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5407发布日期:2019-07-06 11:3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移动的台秤秤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台秤,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台秤秤架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台秤是利用电子应变元件受力形变原理输出微小的模拟电信号,通过信号电缆传送给称重显示仪表,进行称重操作和显示称量结果的称重器具,包括单独的载荷称重台和通过连接立柱安装的称重显示仪表。在日常使用电子台秤进行称重时,需要保持电子台秤的平衡静止,以使称重结果更精准,而搬运电子台秤时又需要其有较好的移动性,现有的电子台秤很难做到两者的兼容,普遍使用的方案是在电子台秤底部增加万向轮或者固定小轮。在静止称重时,万向轮需要锁死,就多了一个操作步骤,且大多时候还无法完全锁死,同时,单靠万向轮进行称重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同样,固定小轮在称重时无法锁定,且其移动性较差,不便于进行转弯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台秤秤架结构,其应用时,可以在静止称重时保持台秤的静止、平稳,提高称重效率和精度,同时又具有较好的移动性能,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中搬运、移动台秤。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于移动的台秤秤架结构,包括称重台、承重架、立柱、横杆和称重显示仪,所述称重台设于承重架顶部,立柱设于承重架顶部的前端位置,并不与称重台接触,立柱顶部与横杆一体连接,横杆与称重台平行,在横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称重显示仪,称重显示仪与称重台通过连接线连接,在承重架的底部连接有若干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设有底座,底座的底面为平面,且所有底座的底面均在同一平面内,在承重架的前端连接有两个滚轮,滚轮的中轴线与立柱和横杆均垂直,滚轮的半径小于滚轮中心到底座底面的垂直距离,在立柱上设有环形把手,环形把手位于立柱前端,并呈倾斜向上设置,环形把手所成平面与立柱形成30°±5°夹角。

优选地,所述立柱与称重台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环形把手与立柱的接触点到底座底面的垂直距离为1m~1.2m。

优选地,在承重架的前端设有滚轮槽,滚轮限位在滚轮槽内,滚轮内贯穿有滚轴,滚轴的中轴线与滚轮的中轴线重合,且滚轴与滚轮一体连接,滚轴从滚轮两侧延伸至承重架内部,在承重架内部设有轴承,滚轴与轴承形成过盈配合,两个滚轮内的滚轴不相连。

优选地,在滚轴的末端设有阻挡块,承重架内设有容纳阻挡块的容纳腔。

优选地,所述滚轮的中轴线到承重架前端底角的垂直距离小于滚轮的半径。

优选地,所述立柱与环形把手均为不锈钢材质,立柱内布设连接线,环形把手为实心的。

优选地,所述滚轮由橡胶制成。

优选地,在立柱底部设有若干固定片,固定片焊接在承重架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台秤秤架结构,既可以在静止称重时保持台秤的静止、平稳,提高称重效率和精度,又具有较好的移动性能,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中搬运、移动台秤。

2、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台秤秤架结构,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可以保证人在拖动台秤时,具有较高的舒适性。

3、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移动的台秤秤架结构,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坚固耐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承重架与滚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称重台,2-承重架,3-立柱,4-横杆,5-称重显示仪,6-支撑柱,7-底座,8-轴承,9- 滚轴,10-滚轮,11-阻挡块,12-环形把手,13-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一种便于移动的台秤秤架结构,包括称重台1、承重架2、立柱3、横杆4和称重显示仪 5,所述称重台1设于承重架2顶部,立柱3设于承重架2顶部的前端位置,并不与称重台1 接触,立柱3顶部与横杆4一体连接,横杆4与称重台1平行,在横杆4的另一端安装有称重显示仪5,称重显示仪5与称重台1通过连接线连接,在承重架2的底部连接有若干支撑柱6,支撑柱6的底部设有底座7,底座7的底面为平面,且所有底座7的底面均在同一平面内,在承重架2前端两侧均连接有滚轮10,滚轮10的半径小于滚轮10中心到底座7底面的垂直距离,在立柱3上设有环形把手12,环形把手12位于立柱3前端,并呈倾斜向上设置,环形把手12所成平面与立柱3形成30°±5°夹角。

具体实施时,台秤通过底座7置于底面上进行称重使用,所有底座7共同起到支撑作用,可以保持台秤的静止、平稳,以提高称重效率和精度,当需要挪动台秤时,用手抓住环形把手12往下压,同时用脚踩承重架2前端,使滚轮10接触地面,所有底座7离开底面,然后就可通过环形把手12拖动台秤移动到需要的位置,这样就免去了靠万向轮或固定轮支撑时需要将轮子锁住的麻烦;并且经过多次的实验测试可以得出:环形把手12所成平面与立柱3形成30°±5°夹角时最符合人体工学,使人下压、拉动环形把手12时的舒适感最佳。

立柱3与称重台1相互垂直,其应用时,立柱3与称重台1形成直角,既能保证以滚轮 10为支点下压环形把手12时足够省力,又能保证有足够的下压空间,使支点两侧保持平衡。

环形把手12与立柱3的接触点到底座7底面的垂直距离为1m~1.2m,在这个距离下,成人拖动台秤时,可以保持身体直立、手臂拉直,避免出现屈身或曲臂的情况,提升拖动时的舒适性。

在承重架2的前端设有滚轮槽,滚轮10限位在滚轮槽内,滚轮10内贯穿有滚轴9,滚轴9的中轴线与滚轮10的中轴线重合,且滚轴9与滚轮10一体连接,滚轴9从滚轮10两侧延伸至承重架2内部,在承重架2内部设有轴承8,滚轴9与轴承8形成过盈配合,两个滚轮10内的滚轴9不相连,其应用时,两个滚轮10的转动并不形成直接的干涉,可以进行差速转动,便于在复杂地面进行拖动,并且便于拖动转弯,同时,滚轮10的内嵌式设置,可以使承重架2对滚轮10形成一定的保护,防止其碰撞损坏。

在位于轴承8内侧的滚轴9端设有阻挡块11,承重架2内设有容纳阻挡块11的容纳腔,以保证阻挡块11的转动。

滚轮10的中轴线到承重架2前端底角的垂直距离小于滚轮10的半径,其应用时,可以防止下压环形把手12和立柱3时,承重架2前端的底角触到地面,妨碍下压的过程。

立柱3与环形把手12均为不锈钢材质,立柱3内布设连接线,环形把手12为实心的,其应用时,既可以提升立柱3与环形把手12的下压配重,便于拖动时保持支点两侧的平衡,同时,还不易锈蚀,坚固耐用。为了增加下压的配重,还可在环形把手12上增加配重物。

滚轮10由橡胶制成,可在拖动时起到一定的防震作用。

在立柱3底部设有若干固定片13,固定片13焊接在承重架2上,其应用时,可以增加立柱3与承重架2的连接强度,使其更加耐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