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2525发布日期:2019-10-14 19:5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变形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形测试仪,更详细来说,涉及一种使移动电话等的基板、有机el等的柔性显示器中使用的薄的玻璃板、树脂板等测试体变形而测试其耐久度的变形测试仪。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一种使移动电话等的基板、有机el等的柔性显示器中使用的薄的玻璃板、树脂板等测试体变形而测试其耐久度的变形测试仪(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提供一种变形测试仪,该变形测试仪“能够用机器进行测试体的弯曲测试,在此之中,即使弯曲的曲率半径、弧长有差异,也能通过细微调整让机器运行”(专利文献1中的段落号0005),具体来说,公开了“一种弯曲测试机,其特征在于:在大致四边形框架中,将固定壁与移动壁相对设置,将在两个壁的顶部安装工件的安装部设置为相对于固定壁与移动壁而分别能够在铅直面内转动,且在两个安装部安装工件及工件以外的板簧的各自两端,以弯曲状态架在固定壁与移动壁之间,通过使移动壁远离或接近固定壁,从而反复弯曲工件”(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求1)。根据该变形测试仪(专利文献1中称为弯曲测试机),“将薄的玻璃板、树脂板等工件以弯曲状态架在固定壁与移动壁,通过使移动壁远离或接近固定壁而反复弯曲工件。这时,工件的弯曲的曲率半径等形状要素有时会发生变化,通过改变使移动壁移动的致动器的行程与两个壁的初始位置等而能够进行测试。此外,通过使安装工件的安装部能够相对于移动壁或固定壁而在铅直面内转动(可向另一侧枢转),从而能够对应于行程变化而不会残留内部应力。进而,还必须能够调整弯曲的速度,这可以通过改变致动器的速度来完成”(专利文献1的段落号0008)。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080694号公报(例如,摘要、发明详细说明中的段落号0001~0008、0011~0013、图1~图3等)

专利文献1公开的变形测试仪中,“工件4分别架在移动壁3与固定壁2之间,这时对移动壁3与固定壁2进行的安装,是利用各自顶部设置的点板22、23上分别通过铰链9、10在铅直面内可旋转地安装的安装部5、6、以及固定在其上的压板7、8来夹持而安装”(专利文献1的段落号0013)。作为测试体的工件4被安装部5、6以及压板7、8夹持安装而开始变形测试后,难以在保持安装在大型变形测试仪的状态下对测试体进行观察、分析等作业,因此在进行测试体的观察、分析等时,需要从变形测试仪上取下测试体。进行了观察、分析等之后,继续进行该测试体的变形测试时,需要将进行了观察、分析等的测试体以用力夹持挤压的方式再次安装到安装部5、6与压板7、8之间,要保证观察、分析等前后的安装状态(为了观察、分析等而取下测试体之前的状态、与观察、分析等之后再次安装测试体的状态)相同,需要非常仔细和困难的安装作业,有时候即使非常仔细地安装但两个状态依然出现差异,存在无法在相同条件下通过观察、分析等进行连续的变形测试的问题。进而,在使测试体从第一形状状态变成第二形状状态然后再返回第一形状状态而形成规定的变形循环的变形测试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在期望保持测试体所采取的形状状态而进行测试体的观察、分析等的情况下,由于从变形测试仪取下了测试体,从而无法保持形状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始变形测试后无需取下测试体,变形测试中能够保持测试体所采取的任意形状状态而进行测试体的观察、分析等的变形测试仪。

本发明的变形测试仪(以下称为“本测试仪”)具备:装卸部分,其反复进行作为第二部相对于第一部的相对位移的位移循环,以使测试体产生从第一形状状态经第二形状状态再次恢复为第一形状状态的规定的变形循环,其中,测试体的至少两个不同部分分别安装于第一部的第一安装部及第二部的第二安装部;以及主体部分,其自由装卸地安装有装卸部分;且状态保持机构自由装卸于安装在主体部分的装卸部分,且安装有状态保持机构的装卸部分自由装卸于主体部分,其中,该保持机构用于将测试体可采取的形状状态中至少一种形状状态下的第二部相对于第一部的相对位置固定。

本测试仪具备装卸部分与主体部分。

装卸部分包括第一部及第二部。测试体的至少两个不同部分分别安装于第一部具有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部具有的第二安装部(该至少两个部分的其中一个部分安装于第一安装部,该至少两个部分中的另一部分安装于第二安装部。此外,由于是“至少两个部分”,因此,也可以将测试体的三个以上的部分安装于装卸部分)。然后,反复进行第二部相对于第一部的相对位移(包括仅第一部位移而第二部静止的情况、仅第二部位移而第一部静止的情况、以及第一部及第二部均位移的情况这三种情况)的位移循环,从而使测试体产生从第一形状状态经第二形状状态再次恢复为第一形状状态的规定的变形循环(例如包括折曲、弯曲、扭转、拉伸、压缩等变形)。在主体部分自由装卸地安装有装卸部分。

并且,本测试仪中,状态保持机构自由装卸于安装于主体部分的装卸部分,且安装有状态保持机构的装卸部分自由装卸于主体部分。在此,状态保持机构在从第一形状状态经第二形状状态再次恢复为第一形状状态的规定的变形循环中,将测试体可采取的形状状态中至少一种形状状态下的第二部相对于第一部的相对位置固定。

像这样,在本测试仪中,通过将测试体安装于第一部与第二部,并反复进行第二部相对于第一部的位移循环,从而能够使测试体产生规定的变形循环而进行测试体的变形测试。并且,在开始变形测试后,进行测试体的观察、分析等时,在安装于主体部分的装卸部分安装状态保持机构。然后,从主体部分取下安装有状态保持机构的装卸部分(通过安装状态保持机构,即使从主体部分拆下装卸部分,也能将拆下前的第二部相对于第一部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保持测试体的形状状态),维持安装于装卸部分的状态进行测试体的观察、分析等(相比整个测试仪,装卸部分小型且轻质,因此可以容易地维持安装于装卸部分的状态而对测试体进行观察、分析等)。对测试体进行观察、分析等之后,维持安装有状态保持机构的状态将装卸部分安装于主体部分,然后再从安装于主体部分的装卸部分拆下状态保持机构。之后,再次反复进行第二部相对于第一部的位移循环,从而可以使测试体再次产生规定的变形循环,连续地进行测试体的变形测试。像这样,本测试仪在开始变形测试后无需拆下测试体(保持测试体安装于装卸部分的状态),变形测试中能够在保持测试体可采取的任意形状状态(通过将状态保持机构安装于装卸部分而保持测试体的形状状态)的同时对测试体进行观察、分析等。

在本测试仪中,也可为,装卸部分具有用于安装状态保持机构的状态保持机构安装部。

状态保持机构并无任何限定,只要能够将测试体可采取的形状状态中至少一种形状状态下的第二部相对于第一部的相对位置固定即可,例如可以为分别夹持装卸部分的第一部及第二部而安装的机构、利用吸附于装卸部分的第一部及第二部的磁石而安装的机构、外嵌于装卸部分的第一部及第二部而安装的机构等。然而,只要装卸部分具有用于安装状态保持机构的状态保持机构安装部,就能将状态保持机构切实地安装于装卸部分。作为状态保持机构安装部、与具有安装于状态保持机构安装部的状态保持机构中的一者与另一者的组合例,可以例举:一者为外螺纹而另一者为能够与该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的情况,一者为嵌入凸部而另一者为供该嵌入凸部嵌入的嵌入凹部的情况、一者为粘扣带而另一者为能够与该粘扣带的粘扣带的情况等。

在本测试仪中,也可为,从第一形状状态变成第二形状状态时,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的距离减少,并且装卸部分具有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对第一部及/或第二部施力,以使从第二形状状态变成第一形状状态时该距离增加,状态保持机构可以是禁止该距离增加的距离增加禁止机构(以下称为“禁止距离增加的本测试仪”)。

在测试体通过规定的变形循环而产生的从第一形状状态变成第二形状状态的转变过程中,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的距离减少的情况下,装卸部分具有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对第一部及/或第二部施力,以使在从第二形状状态变成第一形状状态时该距离增加,若状态保持机构为禁止该距离增加的距离增加禁止机构,则作为状态保持机构的距离增加禁止机构只要在禁止该距离增加的方向上对第一部及/或第二部的位移进行限制即可,因此能够简单地构成状态保持机构。

在本测试仪中,也可为,从第一形状状态转变为第二形状状态时,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的距离增加,装卸部分具有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对第一部及/或第二部施力,以使从第二形状状态变成第一形状状态时该距离减少,状态保持机构可以是禁止该距离减少的距离减少禁止机构(以下称为“禁止距离减少的本测试仪”)。

在测试体通过规定的变形循环而产生的从第一形状状态变成第二形状状态的转变过程中,第一部与第二部之间的距离增加的情况下,装卸部分具有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对第一部及/或第二部施力,以使从第二形状状态变成第一形状状态时该距离减少,若状态保持机构为禁止该距离减少的距离减少禁止机构,作为状态保持机构的距离减少禁止机构只要在禁止该距离减少的方向上对第一部及/或第二部的位移进行限制即可,因此能够简单地构成状态保持机构。

禁止距离增加的本测试仪或禁止距离减少的本测试仪中,状态保持机构也可以构成为包括:状态保持部件,其一端侧安装于第一部且另一端侧安装于第二部;一端侧装卸部,其将状态保持部件的该一端侧装卸自由地安装于第一部;以及另一端侧装卸部,其将状态保持部件的该另一端侧装卸自由地安装于第二部。

这样一来,利用一端侧装卸部将状态保持部件的一端侧装卸自由地安装于第一部,并且利用另一端侧装卸部将状态保持部件的另一端侧装卸自由地安装于第二部,由此将状态保持部件的一端侧装卸自由地安装于第一部并将其另一端侧装卸自由地安装于第二部,从而能够简单地构成作为状态保持机构的距离增加禁止机构(为禁止距离增加的本测试仪的情况)或距离减少禁止机构(为禁止距离减少的本测试仪的情况)。

在本测试仪中,也可为,状态保持机构能够将测试体可采取的形状状态的所有形状状态下的第二部相对于第一部的相对位置固定。

这样一来,由于能够将测试体可采取的形状状态的所有形状状态下的第二部相对于第一部的相对位置固定,因此开始变形测试后,在测试体可采取的任意形状状态下,均可在保持形状状态的同时进行测试体的观察、分析等。

在本测试仪中,也可为,在装卸部分安装于主体部分时,可以使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向规定方向移动而将装卸部分从主体部分拆下,通过装卸部分与主体部分抵接而禁止使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向与该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并且禁止使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向沿着与该规定方向垂直的平面的任意方向移动(以下称为“规定装卸方向的本测试仪”)。

这样一来,在装卸部分安装于主体部分的状态(以下称为“安装状态”)下,通过使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向规定方向(以下称为“拆下方向”)移动,能够将装卸部分从主体部分拆下。然而,在安装状态下,通过装卸部分与主体部分的抵接,来禁止使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向与该规定方向(拆下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并且,在安装状态下,通过装卸部分与主体部分的抵接,来禁止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向沿着与该规定方向(拆下方向)垂直的平面的任意方向移动。因此,在安装状态下,能够使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向该规定方向(拆下方向)移动进而拆下该装卸部分,装卸部分向该规定方向(拆下方向)以外的方向的移动被禁止,从而能够容易地保持将装卸部分安装于主体部分的状态。并且,通过使从主体部分拆下的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向与该规定方向(拆下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直到形成所述抵接为止),从而能够容易且确切地进行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的沿着该垂直平面的定位(将装卸部分向该垂直平面的正投影相对于主体部分向该垂直平面的正投影的相对位置设为规定位置)、以及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的沿着该规定方向(拆下方向)的定位。

在规定装卸方向的本测试仪中,也可为,具备移动限制机构,该移动限制机构限制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的向所述规定方向的移动(以下称为“限制装卸方向移动的本测试仪”)。

这样一来,在装卸部分安装于主体部分的安装状态下,移动限制机构限制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向所述规定方向(拆下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或减少装卸部分意外地从主体部分脱落等情况。另外,此处所谓的限制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向所述规定方向的移动,不仅包括完全禁止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的向所述规定方向的移动的情况,还包括允许装卸部分以不从主体部分脱落的程度相对于主体部分向所述规定方向的移动的情况。

在限制装卸方向移动的本测试仪中,也可为,移动限制机构包括当与所述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具有向铅直下方向的分量时的装卸部分的重力、以及设置于装卸部分及主体部分中任意一者而吸引两者中另一者的磁力产生机构中的至少一者。

移动限制机构只要是在安装状态下限制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向所述规定方向(拆下方向)移动的机构即可,例如,能够列举:将装卸部分与主体部分卡止的销及供销嵌入的嵌入孔、设置于装卸部分与主体部分的相互扣合的一对粘扣带、将装卸部分与主体部分卡止的外螺纹及与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将装卸部分与主体部分连结的连结带等,若为与所述规定方向(拆下方向)相反的方向具有向铅直下方向的分量时(即,由于装卸部分向与所述规定方向(拆下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而装卸部分的重心位置下降)的装卸部分的重力,则不需要特殊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且简单地构成本测试仪,进而,若为设置于装卸部分及主体部分的任意一者而吸引两者中另一者的磁力产生机构(例如永久磁铁或电磁铁),则在装卸部分及主体部分相互接近时两者不需要特殊的操作就会相互吸引,因此本测试仪变得容易操作。此外,移动限制机构也可以为包括所述装卸部分的该重力与该磁力产生机构这两者的机构。

在规定装卸方向的本测试仪中,也可为,装卸部分及主体部分中的任意一者具有向所述规定方向或其反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件,该任意一者中的另一者具有将该突出部件向所述规定方向或其反方向嵌入的嵌入孔。

像这样,装卸部分及主体部分中的任意一者具有向所述规定方向(该一者为主体部分)或其反方向(该另一者为装卸部分)突出的突出部件,该任意一者中的另一者具有将该突出部件向所述规定方向(该另一者为装卸部分)或其反方向(该另一者为主体部分)嵌入的嵌入孔,由此通过突出部件及嵌入突出部件的嵌入孔这样的简单结构,就能在安装状态下使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向所述规定方向移动而将装卸部分从主体部分拆下,并且在安装状态下能够禁止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向沿着与所述规定方向垂直的平面的任意方向移动(例如,即使装卸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而向该任意方向移动,也可以设为突出部件的外表面与嵌入孔的内表面抵接)。

在本测试仪中,也可为,主体部分包括:安装第一部的第一部安装部分;安装第二部的第二部安装部分;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使第一部安装部分与第二部安装部分反复进行相对地位移,以使安装于第一部安装部分的第一部与安装于第二部安装部分的第二部反复进行位移循环。

这样一来,主体部分包括第一部安装部分、第二部安装部分及驱动机构,驱动部件使安装有第一部的第一部安装部分、及安装有第二部的第二部安装部分反复进行相对地位移,以使第一部与第二部反复进行位移循环。使第一部与第二部相对位移的驱动机构在本测试仪中在重量及/或体积上大多占据较大比例,通过使主体部分包括该驱动机构而使装卸部分不包括该驱动机构,能够小型轻量地构成装卸部分,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装卸部分从主体部分拆下而进行测试体的观察、分析等。

有关本测试仪的主体部分、装卸部分及状态保持机构,可根据本测试仪的测试目的、规格等进行各种变更,因此,可预先准备(制造、销售)种类各不相同的主体部分、装卸部分及状态保持机构,为顺利切合测试目的、规格等,能够组合利用主体部分、装卸部分及状态保持机构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形测试仪(本测试仪)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测试仪的正视图;

图3是测试盒的放大立体图;

图4a是表示第一主体、嵌入销及永久磁铁之间的关系的局部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4b是表示第一主体、嵌入销及永久磁铁之间的关系的局部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4c是表示第二主体、嵌入销及永久磁铁之间的关系的局部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4d是表示第二主体、嵌入销及永久磁铁之间的关系的局部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对测试体支撑部的转动进行卡止的转动止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表示变形测试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7a是表示从测试仪主体拆下测试盒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b是表示从测试仪主体拆下测试盒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下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形测试仪(本测试仪)1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测试仪11的正视图(示出从图1中的箭头v方向观察时的情况。状态保持部30被拆下,省略驱动部97的图示),图3是后述的测试盒20的放大立体图,图4a及图4b是表示后述的第一主体24、嵌入销94a、94b及永久磁铁94m之间的关系的局部放大分解立体图,图4c及图4d是后述的第二主体26、嵌入销96a、96b及永久磁铁96m之间的关系的局部放大分解立体图,并且,图5是表示对后述的测试体支撑部21a的转动进行卡止的转动止动件29b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参照图1至图5,来说明本测试仪11。

本测试仪11大致具备测试仪主体91、测试盒20、及状态保持部30。

测试仪主体91具有:框架92,其放置于设置本测试仪11的载置面201;固定支撑部93,其配设于框架92的上部,将测试盒20的第一部分23装卸自由地支撑;移动支撑部95,其将测试盒20的第二部分25装卸自由地支撑;以及驱动部97,其使移动支撑部95在位移方向(图1及图2中的箭头s方向)上往复移动。

框架92为由钢材形成的中空且开放的长方体形状,其下部与作为水平面的载置面201抵接。

此外,从另一方面来说,对板状测试体101进行弯曲测试的变形测试机包括测试仪主体91及测试盒20。该变形测试机包括:框架92,其构成大致长方体的边的部分,并构成测试机主体的大体形状;固定支撑部93,其形成于将测试仪主体91配置于大致水平的载置面时,俯视时,沿形成大致长方形空间轮廓的框架92包围而确定的长方形的假想面的一条边的一侧;一对滑轨85a、85b,其沿着从所述一条边的两端分别垂直延伸的其他两条边(也可以由框架92形成)而延伸;移动支撑部95,其具备基础部95b,该基础部95b以跨过隔着长方形的假想面而相对且相互大致平行的滑轨85a、85b之间的方式设置;以及驱动部97,其使移动支撑部95在沿着所述滑轨85a、85b的方向上(沿着上述其他两条边的方向)往复移动。

固定支撑部93包括:基础部93b,其架设于框架92上部;一对“l”形的角部件93a1、93a2,其安装于基础部93b的上表面;一对嵌入销94a、94b,其设置为从角部件93a1、93a2各自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以及永久磁铁94m(角部件93a1附近的永久磁铁94m参照图4b),其埋设于角部件93a1、93a2各自附近的基础部93b的上表面。另外,角部件93a1、93a2以主表面为铅直的方式支撑固定板状部件81。

此外,从其他方面来说,固定支撑部93包括:长板状的基础部93b(以一个板面(上表面)朝向上方大致水平地配置),其沿着形成长方形的假想面的一条边的框架92而设置;一对角部件93a1、93a2(具有以垂直线段的下端及水平线段的左端结合而构成的“l”字形状,将该“l”字翻转,从测试仪主体91的大致长方形的假想面的内部侧接近基础部93b,使相当于水平线段的部件的下表面与基础部93b的上表面抵接而安装,并使相当于垂直线段的部件在基础部93b的内部侧向垂直方向的下方向垂下),其以在基础部93b的长度方向(沿上述一条边的方向)的大致中央处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而安装于基础部93b的上表面;嵌入销94a、94b,其设置在相当于角部件93a1、93a2的水平线段的部件的上表面、即靠近上述长方形的假想面的内部侧的位置,向上方突出;以及两个永久磁铁94m,其在基础部93b的上表面、即相当于角部件93a1、93a2的水平线段的部件的外侧(基础部93b的长度方向上的各端部侧)分别沿着所述部件而设置。

移动支撑部95包括:基础部95b(相对于滑轨85a、85b而在位移方向(图中箭头s方向)上自由滑动),其以跨越与位移方向(图1及图2中的箭头s方向)平行地安装于框架92的上部的一对滑轨85a、85b之间的方式而安装;一对“l”形的角部件95a1、95a2,其安装于基础部95b的上表面;一对嵌入销96a、96b,其设置为从角部件95a1、95a2各自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以及永久磁铁96m(角部件95a1附近的永久磁铁96m未图示),其埋设于角部件95a1、95a2各自附近的基础部95b的上表面。另外,角部件95a1、95a2以主表面铅直的方式支撑移动板状部件83。

此外,从另一侧面来说,移动支撑部95包括:长板状的基础部95b(将一个板面(上表面)朝上而大致水平地配置),其以跨越一对滑轨85a、85b之间的方式设置,且在其两端附近以与各自的滑轨85a、85b相对应的方式设置有安装部,该安装部以沿着滑轨85a、85b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一对角部件95a1、95a2(具有垂直线段的下端及水平线段的左端结合而构成的“l”字形状,将该“l”字翻转,从测试仪主体91的大致长方形的假想面的内部侧接近基础部95b,使相当于水平线段的部件的下表面与基础部95b的上表面抵接而安装,并使相当于垂直线段的部件在基础部95b的内部侧向垂直方向的下方向垂下),其在基础部95b的长度方向(跨越一对滑轨85a、85b的方向)的大致中央处以隔开规定距离的方式而安装于基础部95b的上表面;嵌入销96a、96b,其设置为在相当于角部件95a1、95a2的水平线段的部件的上表面、即靠近上述长方形的假想面的内部侧的位置,向上突出;以及两个永久磁铁96m,其在基础部95b的上表面、即相当于角部件95a1、95a2的水平线段的部件的外侧(基础部95b的长度方向各自的端部侧)分别沿着所述部件设置。

驱动部97包括:一端连结于移动支撑部95的连结棒97a(长度方向与位移方向(在图1及图2中为箭头s方向)平行);以及使连结棒97a的基端以规定的振幅及频率在位移方向(在图1及图2中为箭头s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单元97b;且驱动部97使移动支撑部95以规定的振幅及频率在位移方向(在图1及图2中为箭头s方向)往复移动。

此外,从另一方面来说,驱动部97包括:连结棒97a,其在框架92形成的长方体形状的外侧配置于载置面201,其一端连结于移动支撑部95,在与滑轨85a、85b平行的方向即位移方向上延伸;以及驱动单元97b,其在连结棒97a的另一端即基端侧,使连结棒97a在沿着位移方向的方向(连结棒97a的轴向)上移动。由框架92构成的部分与驱动单元97b分别固定于载置面201,即使连结棒97a移动(例如,往复移动)或供连结棒97a的一端连结的移动支撑部95移动,由框架92构成的部分与驱动单元97b也不移动。

测试盒20大致包括:第一部分23,其装卸自由地安装于测试仪主体91的固定支撑部93;第二部分25,其装卸自由地安装于测试仪主体91的移动支撑部95;以及一对板簧22a、22b,其将第一部分23与第二部分25相互连结。在基本形态下构成为:测试盒20因轮廓在俯视时呈大致长方形,在相当于该长方形轮廓的相对的两个边的部分,分别具备与固定支撑部93及移动支撑部95对应的第一部分23及第二部分25,在相当于上述长方形的其他相对两个边的部分分别具备板簧22a、22b,连结第一部分23及第二部分25。

第一部分23具有:第一主体24,其从上方嵌入一对嵌入销94a、94b而安装;以及测试体支撑部21a,其相对于第一主体24以第一转动轴c1(参照图3)为中心转动自由地安装。此外,第一部分23包括:第一主体24,其在俯视下为“c”字形状的大致板状,“c”字形状的背部沿着上述长方形的相对的两个边中的一个边,“c”字形状的背部的相反侧的开口部面朝向上述轮廓形成的长方形的内侧;测试体支撑部21a,其在俯视下呈大致长方形,并具备延伸的部分(小延长部),该延伸的部分(小延长部)至少一部分进入“c”字形状内,其他部分从所述开口部突出,进而从突出部朝向两侧的板簧22a、22b而略向外侧延伸;以及第一转动轴c1(例如,铰链),其将第一主体24及测试体支撑部21a转动自由地结合,并在与上述长方形的相对的两个边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在此,在板簧22b的对面可以看到第一转动轴c1的端部23c(图2)。另外,在第一主体24的下表面穿设有供嵌入销94a、94b嵌入的一对嵌入孔24ha、24hb(参照图4a),但嵌入销94a、94b设置于角部件93a1、93a2的上表面,因此避免了与设置于第一主体24的下表面的部件的干涉。

然后,第一主体24安装于固定支撑部93时(嵌入销94a、94b嵌入到嵌入孔24ha、24hb),永久磁铁94m吸引第一主体24(由被磁石吸引的钢材形成),从而将第一主体24切实地安装于固定支撑部93。

此外,限制测试体支撑部21a相对于第一主体24而以第一转动轴c1为中心转动的转动止动件29a、29b配设为,在第一主体24的下表面沿着板簧22a、22b的延伸方向(或位移方向)延伸,为了避免与角部件93a1、93a2干涉,在沿着第一主体24的“c”字形状的背部的方向上,比隔开规定距离设置的一对角部件93a1、93a2的外侧壁的位置更宽幅地隔开(参照图4a及图5)。若测试体支撑部21a以第一转动轴c1为中心转动,则转动止动件29a、29b的前端29aa、29ba与测试体支撑部21a的小延长部的下表面或由连结或固定于小延长部且朝向外侧延伸的小片形成的板簧固定片的下表面抵接,从而禁止进一步的转动。

并且,在测试体支撑部21a中,以在转动止动件29a、29b的外侧壁的位置增加间隙而更宽幅地隔开,并在板簧22a、22b的延伸方向(或位移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在其下表面配设卡挂一对拉伸弹簧21as的一端的安装突起,一对拉伸弹簧21as的另一端卡挂于配设在第一主体24的下表面的安装突起。所述一对拉伸弹簧21as设置在比第一转动轴c1更下方处,因此拉动测试体支撑部21a使其向下方转动,从而防止测试体支撑部21a以第一转动轴c1为中心向上方转动,使测试体101始终向下方弯曲(该拉伸弹簧21as相当于专利文献1中将安装部5、6向下方拉动的弹簧11)。

第二部分25具有:第二主体26,其从上方嵌入一对嵌入销96a、96b而安装;以及测试体支撑部21b,其相对于第二主体26以第二转动轴c2(参照图3,c1与c2平行)为中心转动自由地安装。此外,第二部分25包括:第二主体26,其在俯视时为“c”字形状的大致板状,“c”字形状的背部沿着上述长方形的相对的两个边的其中一个边,“c”字形状的背部的相反侧的开口部朝向上述轮廓形成的长方形的内侧;测试体支撑部21b,其在俯视时呈大致长方形,并具备延伸的部分(小延长部),该延伸的部分(小延长部)至少一部进入“c”字形状内,其他部分从所述开口部突出,并进而从突出部朝向两侧的板簧22a、22b略向外侧延伸;及第二转动轴c2,其将第二主体26及测试体支撑部21b转动自由地结合,并在与上述长方形的相对的两个边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在此,在板簧22b的对面可以看到第二转动轴c2端部25c(图2)。另外,在第二主体26的下表面,与第一主体24的下表面同样地,穿设有供嵌入销96a、96b嵌入的一对嵌入孔26ha、26hb,但嵌入销96a、96b设置于角部件95a1、95a2的上表面,从而避免与设置于第二主体26的下表面的部件干涉。

并且,第二主体26安装于移动支撑部95时(嵌入销96a、96b嵌入第二主体26的下表面的一对嵌入孔),永久磁铁96m吸引第二主体26(由被磁石吸引的钢材形成),从而将第二主体26切实地安装到移动支撑部95。

此外,限制测试体支撑部21b相对于第二主体26而以第二转动轴c2为中心转动的转动止动件29a、29b配设为,在第二主体26的下表面沿着板簧22a、22b的延伸方向(或位移方向)延伸,为了避免与角部件95a1、95a2干涉,在沿着第二主体26的“c”字形状的背部的方向上,以比隔开规定距离设置的一对角部件95a1、95a2的外侧壁的位置更宽幅地隔开。该转动止动件与前述转动止动件29a、29b相同,若测试体支撑部21b以第二转动轴c2为中心转动,则其前端与测试体支撑部21b的小延长部的下表面或由连结或固定于小延长部且朝向外侧延伸的小片形成的板簧固定片的下表面抵接,从而禁止进一步的转动。

并且,在测试体支撑部21b,以比转动止动件29a、29b的外侧壁的位置增加间隙而更宽幅地隔开,并沿着板簧22a、22b的延伸方向(或位移方向)延伸的方式,在其下表面配设卡挂一对拉伸弹簧21bs的一端的安装突起,一对拉伸弹簧21bs的另一端卡挂于配设于第二主体26的下表面的安装突起。该一对拉伸弹簧21bs设置于比第二转动轴c2更下方处,因此拉动测试体支撑部21b使其向下方转动,从而防止测试体支撑部21b以第二转动轴c2为中心向上方转动,使测试体101始终向下方弯曲(该拉伸弹簧21bs相当于专利文献1中将安装部5、6向下方拉动的弹簧11)。

板簧22a、22b均为一端安装于测试体支撑部21a且另一端安装于测试体支撑部21b的笔直的短条状(细长的板状)弹簧,其短条的长度方向配置成相互平行(若将测试盒20安装于测试仪主体91,则短条的该长度方向与位移方向(图1及图2中的箭头s方向)平行)。该板簧22a、22b在未施加重力以外的力的情况下(也称为无负荷状态),以测试体101的两主表面大致沿着平面(在此,供测试体101连接的测试体支撑部21a的表面(这里指上表面)、与测试体支撑部21b的表面(这里指上表面)严格来说因拉伸弹簧21as、21bs的拉伸而略向下方转动,但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面。测试体101的两个主表面因该拉伸弹簧21as、21bs的拉伸而略向下方弯曲,但处于大致沿着平面的状态)的方式施力,以使测试体支撑部21a、21b相互远离。即,以连结第一部分23及第二部分25的方式,构成在俯视时为大致长方形的测试盒20的大体形状,如以下所述,在中央确保出保持测试体101的空间。

于此,测试体101是两个主表面形成大致长方形,用作有机el的柔性显示器的薄且柔软的树脂板。

测试体101是通过将测试体101的两边附近(两边起规定宽度的部分)连接第一部的测试体支撑部21a的表面(这里指上表面)、及第二部的测试体支撑部21b的表面(这里指上表面)而安装的。

并且,在第一部分23与第二部分25未施加重力以外的力的情况下,测试体101的两个主表面大致沿着平面(如上所述,严格来说测试体101的两个主表面因拉伸弹簧21as、21bs的拉伸而略向下方弯曲)。

状态保持部30包括:笔直的短条状(细长板状)保持板31、32;用于将保持板31安装于测试盒20的安装螺钉35a、35b;以及用于将保持板32安装于测试盒20的安装螺钉36a、36b。保持板31、32均形成有沿着其长度方向的长孔31h、32h。安装螺钉35a、35b的轴部均能够贯穿长孔31h,但安装螺钉35a、35b的头部均无法通过长孔31h。同样地,安装螺钉36a、36b的轴部均可贯穿长孔32h,但安装螺钉36a、36b的头部均无法通过长孔32h。在安装螺钉35a、36a的轴部螺刻有外螺纹,在第一部分23(第一主体24)上表面穿设有能够与该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27a、27b,并且在安装螺钉35b、36b的轴部螺刻有外螺纹,在第二部分25(第二主体26)上表面穿设有能够与该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28a、28b。

使用本测试仪11进行测试体101的弯曲测试时,首先,第一步,如上所述,将测试盒20安装于测试仪主体91。此时,将嵌入销94a、94b嵌入嵌入孔24ha、24hb(参照图4a),且将嵌入销96a、96b嵌入形成于第二主体26的下表面的嵌入孔。该状态下,永久磁铁94m吸引第一主体24,且永久磁铁96m吸引第二主体26,从而将测试盒20确切地安装于测试仪主体91。

第二步,将测试体101的两边附近连接测试体支撑部21a、21b的表面(这里指上表面)而进行安装。通常,是在测试体支撑部21a的表面(上表面)、与测试体支撑部21b的表面(上表面)大致处于一平面(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动轴c1及第二转动轴c2的平面)的状态下,以测试体101的两个主表面大致沿着该一平面的方式进行安装(如上所述,严格来说,测试体支撑部21a的表面(上表面)与测试体支撑部21b的表面(上表面)因拉伸弹簧21as、21bs的拉伸而略向下方转动,且测试体101的两个主表面略向下方弯曲)。

第三步,通过驱动部97使移动支撑部95以规定振幅及频率在与箭头s平行的方向上往复移动(此时并未安装状态保持部30)。移动支撑部95的往复移动是使安装于移动支撑部95的第二部分25以该规定振幅及频率在与箭头s平行的方向上往复移动。另外,由于第一部分23是固定的,因此通过第二部分25的该往复移动,第一部分23与第二部分25之间的距离增加或减少(该距离因克服板簧22a、22b的施加力而减少),安装于第一部分23与第二部分25之间的测试体101伸缩(此时,测试体101因拉伸弹簧21as、21bs而始终向下方弯曲)。

在将测试体101伸缩规定次数之后,进行测试体101的观察、分析等的情况下,在测试体101为所需弯曲状态时将状态保持部30安装于测试盒20。具体来说,以测试体101成为所需弯曲状态的方式停止驱动部97,在此状态下,将安装螺钉35a、35b的轴部贯通长孔31h且安装螺钉36a、36b的轴部贯通长孔32h的保持板31、32安装于测试盒20(具体来说,使安装螺钉35a、36a与内螺纹27a、27b螺合且使安装螺钉35b、36b与内螺纹28a、28b螺合从而紧固。由此,安装螺钉35a、35b相对于长孔31h的位置被固定且安装螺钉36a、36b相对于长孔32h的位置被固定)。由此,通过状态保持部30禁止第一部分23与第二部分25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如后所述,即使将测试盒20从测试仪主体91拆下,也能保持测试体101的所需弯曲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使安装有状态保持部30的测试盒20从测试仪主体91向上方移动,而将其拆下。具体来说,通过施加使测试盒20相对于测试仪主体91向上方移动的力,从而能够克服永久磁铁94m、96m的吸引力及测试盒20的重力而将测试盒20从测试仪主体91拆下(此时,嵌入销94a、94b从嵌入孔24ha、24hb拔出,且嵌入销96a、96b从形成于第二主体26的下表面的嵌入孔拔出)。

从测试仪主体91拆下的测试盒20通过安装于其上的状态保持部30而禁止第一部分23与第二部分25之间的距离的变化,由于测试体101的所需弯曲状态被保持,因此可以在保持该所需弯曲状态下进行测试体101的观察、分析等。

在进行了测试体101的观察、分析等之后,将安装有状态保持部30的测试盒20再次安装到测试仪主体91(将嵌入销94a、94b嵌入嵌入孔24ha、24hb,将嵌入销96a、96b嵌入形成于第二主体26的下表面的嵌入孔。然后,利用永久磁铁94m、96m的吸引力而将测试盒20确切地安装于测试仪主体91)。

然后,将保持部30从测试盒20拆下(将安装螺钉35a、36a从内螺纹27a、27b拔出,且将安装螺钉35b、36b从内螺纹28a、28b拔出)。由此,允许第一部分23与第二部分25之间的距离的变化,通过驱动部97使移动支撑部95以规定振幅及频率在与箭头s平行的方向上往复移动,从而能够继续进行测试体101的弯曲测试。此外,在该弯曲测试之后,无论像上述那样进行多少次,均能够将测试盒20从测试仪主体91拆下,适当地进行测试体101的观察、分析等。

例如,如图6(从与图2相同的方向观察时,表示包括第一部分23及第二部分25的部分的图)所示,在测试体101的弯曲测试中,从测试体支撑部21b距第一部分23最远的状态(此时,如上所述,测试体101的两个主表面严格来说因拉伸弹簧21as、21bs的拉伸而略向下方弯曲,但处于大致沿着平面的状态。此时的测试体支撑部21b的位置用p1表示),经过测试体支撑部21b靠近第一部分23的状态(此时,测试体101的两个主表面向下方弯曲。此时的测试体支撑部21b的位置用p2表示),然后达到测试体支撑部21b最接近第一部分23的状态(此时,测试体101的两个主表面向下方大幅弯曲。此时的测试体支撑部21b的位置用p3表示),从而测试体101从大致平板状态变成向下方大幅弯曲。然后,测试体支撑部21b从位置p3经过位置p2恢复到位置p1,从而测试体101从向下大幅弯曲状态恢复至大致平板状态。像这样,测试体支撑部21b以位置p1、位置p2、位置p3、位置p2及位置p1的顺序位移,从而对测试体101进行一次伸缩,因此能够适当地设定该测试体支撑部21b的移动速度、位移距离(位置p1与位置p3之间的距离)及次数,从而进行测试体101的弯曲拉伸测试。

该测试体支撑部21b在位置p1~位置p3的任意位置上,均能够将状态保持部30安装于测试盒20,从而在保持测试体101的所需弯曲状态下,将测试盒20从测试仪主体91拆下,并在维持该所需弯曲状态下进行测试体101的观察、分析等。例如,图7a是表示在图6中测试体支撑部21b位于位置p1的状态下将状态保持部30安装于测试盒20并将测试盒20从测试仪主体91拆下的立体图,图7b是表示在图6中测试体支撑部21b位于位置p3的状态下将状态保持部30安装于测试盒20并将测试盒20从测试仪主体91拆下的立体图,图7a及图7b中均保持测试体101的所需弯曲状态。

而且,如上所述,进行测试体101的观察、分析等之后,将安装有状态保持部30的测试盒20再次安装到测试仪主体91,将状态保持部30从测试盒20拆下,然后能够再次进行测试体101的弯曲测试。像这样,能够自由地进行任意次数的测试体101的弯曲测试及测试体101的观察分析等(将测试盒20从测试仪主体91拆下的状态)。

此外,像这样,测试盒20可自由装卸,因此能够预先准备安装有测试体101的多个测试盒20,从而将测试盒20逐个安装于测试仪主体91而进行弯曲测试(与将测试体101安装于测试盒20的时间相比,将测试盒20安装于测试仪主体91的时间非常短),因此能够快速地进行多个弯曲测试(逐个更换与各弯曲测试对应的测试盒20,可快速进行多个弯曲测试,从而能够提高测试仪主体91的运行效率)。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测试仪11是变形测试仪(这里是指弯曲测试机),其具备:装卸部分(这里是指测试盒20),其反复进行第二部(第二部分25)相对于第一部(第一部分23)的相对位移的位移循环(测试体支撑部21b以位置p1、位置p2、位置p3、位置p2及位置p1的顺序位移的循环),以使测试体101产生从第一形状状态(测试体支撑部21b位于位置p1的状态)经过第二形状状态(测试体支撑部21b位于位置p3的状态)然后再恢复为第一形状状态(测试体支撑部21b位于位置p1的状态)的规定变形循环,测试体101的至少两个不同部分(这里是指大致平行的两边附近)分别安装于第一部(这里是指第一部分23)的第一安装部(这里是指测试体支撑部21a)及第二部(这里是指第二部分25)的第二安装部(这里是指测试体支撑部21b)(这里是指连接);以及主体部分(这里是指测试仪主体91),其供装卸部分(测试盒20)自由装卸地安装;其中,状态保持机构(这里是指状态保持部30)自由装卸于安装于主体部分(测试仪主体91)的装卸部分(测试盒20),且安装有状态保持机构(状态保持部30)的装卸部分(测试盒20)自由装卸于主体部分(测试仪主体91),该状态保持机构将测试体101可采取的形状状态中至少一种(这里是指所有)形状状态下的第二部(第二部分25)相对于第一部(第一部分23)的相对位置固定。

在本测试仪11中,装卸部分(测试盒20)构成为具有:用于安装状态保持机构(状态保持部30)的状态保持机构安装部(这里,构成为包括能够与螺刻于安装螺钉35a、36a的轴部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27a、27b、以及能够与螺刻于安装螺钉35b、36b的轴部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28a、28b)。

在本测试仪11中,从第一形状状态(测试体支撑部21b位于位置p1)转变成第二形状状态(测试体支撑部21b位于位置p3)时,第一部(第一部分23)与第二部(第二部分25)之间的距离减少,装卸部分(测试盒20)具有对第一部(第一部分23)及第二部(第二部分25)施力的施力机构(这里是指板簧22a、22b),以使从第二形状状态(测试体支撑部21b位于位置p3)变成第一形状状态(测试体支撑部21b位于位置p1)时该距离增加,状态保持机构(状态保持部30)是禁止该距离增加的距离增加禁止机构。

在本测试仪11中,状态保持机构(状态保持部30)构成为包括:状态保持部件(这里是指保持板31、32),其一端侧安装于第一部(第一部分23)且另一端侧安装于第二部(第二部分25);一端侧装卸部(这里是指安装螺钉35a、36a),其将状态保持部件(保持板31、32)的该一端侧自由装卸地安装于第一部(第一部分23);以及另一端侧装卸部(这里是指安装螺钉35b、36b),其将状态保持部件(保持板31、32)的该另一端侧自由装卸地安装于第二部(第二部分25)。

在本测试仪11中,状态保持机构(状态保持部30)能够将测试体101可采取的形状状态的所有形状状态下的第二部(第二部分25)相对于第一部(第一部分23)的相对位置固定(这里,在长孔31h、32h的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通过紧固安装螺钉35a、36a、35b、36b,能够将第一部分23及第二部分25卡止于保持板31、32)。

在本测试仪11中,装卸部分(测试盒20)安装于主体部分(测试仪主体91)时,能够使装卸部分(测试盒20)相对于主体部分(测试仪主体91)向规定方向(图中箭头k所示的铅直上方向)移动,从而将装卸部分(测试盒20)从主体部分(测试仪主体91)拆下,通过装卸部分(测试盒20)与主体部分(测试仪主体91)的抵接,从而禁止装卸部分(测试盒20)相对于主体部分(测试仪主体91)向与该规定方向(箭头k所示的铅直上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且禁止装卸部分(测试盒20)相对于主体部分(测试仪主体91)向沿着与该规定方向(箭头k表示的铅直上方向)垂直的平面(这里是指水平面)的任意方向移动。

在本测试仪11中,具备移动限制机构,该移动限制机构对装卸部分(测试盒20)相对于主体部分(测试仪主体91)向所述规定方向(箭头k所示的铅直上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在本测试仪11中,移动限制机构包括:与所述规定方向(箭头k所示的铅直上方向)相反的方向具有向铅直下方向的分量时(这里,该相反方向为铅直下方向)的装卸部分(测试盒20)的重力、以及设置于装卸部分(测试盒20)及主体部分(测试仪主体91)中的任意一者(这里是指测试仪主体91)且吸引两者中的另一者(这里是指测试盒20)的磁力产生机构(这里是指永久磁铁94m、96m)中的至少一者(这里是指两者)。

在本测试仪11中,装卸部分(测试盒20)及主体部分(测试仪主体91)中的任意一者(这里是指测试仪主体91)具有向所述规定方向或其反方向(这里是指所述规定方向(箭头k所示的铅直上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件(这里是指嵌入销94a、94b及嵌入销96a、96b),该任意一者的另一者(这里是指测试盒20)具有将该突出部件(嵌入销94a、94b、嵌入销96a、96b)嵌入所述规定方向或其反方向(这里是指所述规定方向(箭头k所示的铅直上方向))的嵌入孔(这里是指形成于第一主体24下表面的供嵌入销94a、94b嵌入的嵌入孔24ha、24hb、及形成于第二主体26下表面的供嵌入销96a、96b嵌入的一对嵌入孔)。

在本测试仪11中,主体部分(测试仪主体91)构成为包括:安装第一部(第一部分23)的第一部安装部分(这里是指固定支撑部93);安装第二部(第二部分25)的第二部安装部分(这里是指移动支撑部95);以及驱动机构(这里是指驱动部97),该驱动机构使第一部安装部分(固定支撑部93)与第二部安装部分(移动支撑部95)反复相对位移,以使安装于第一部安装部分(固定支撑部93)的第一部(第一部分23)与安装于第二部安装部分(移动支撑部95)的第二部(第二部分25)反复进行位移循环。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能够将安装第一部(第一部分23)的第一部安装部分设为可移动,这时,只要与第一部安装部分的距离能够相对地反复变化,则第二部安装部分可以固定或者也可以移动。

如以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使板状或膜状的测试体弯曲而进行评估的变形测试仪(11)包括:

第一部安装部分(93)及第二部安装部分(95),其在至少一个方向(例如s)上,彼此距离可反复地相对变化;

驱动部(97),其能够使所述第一部安装部分(93)及所述第二部安装部分(95)之间的相对距离反复变化;以及

测试盒(20),其卡合于所述第一部安装部分(93)及所述第二部安装部分(95),以使所述测试体弯曲的方式保持所述测试体;且

所述测试盒(20)包括:

第一部分(23),其与所述第一部安装部分(93)卡合;

第二部分(25),其与所述第二部安装部分(95)卡合;

弹性体(例如,板簧22a、22b),其在所述第一部分(23)及所述第二部分(25)之间沿着所述至少一个方向(例如s)在无负荷下以能够维持规定距离的方式而架设;以及

状态保持部(30),其沿着所述至少一个方向(例如s),在有负荷或无负荷下能够将所述第一部分(23)及所述第二部分(25)之间的相对距离固定并保持;且

所述第一部分(23)包括:

第一主体(24),其构成为,与所述第一部安装部分(93)卡合,并能够沿着所述至少一个方向(例如s)以卡合固定的状态与所述第一部安装部分(93)一起移动;以及

第一测试体支撑部(21a),其构成为,经由与所述至少一个方向实质上垂直的转动轴(c1)而转动自由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24);

所述第一主体(24)具备卡合部件(例如,嵌入孔24ha、24hb),该卡合部件通过与所述至少一个方向(例如s)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能够安装并可装卸于所述第一部安装部分(93),且所述第一部安装部分(93)具备能够与该卡合部件对应的对应部件(例如,嵌入销94a、94b);

所述第二部分(25)包括:

第二主体(26),其构成为,与所述第二部安装部分(95)卡合,并能够沿着所述至少一个方向以卡合固定的状态与所述第二部安装部分(95)一起移动;及

第二测试体支撑部(21b),其构成为,经由与所述至少一个方向(例如s)实质上垂直的转动轴c2而转动自由地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26);

所述第二主体(26)具备卡合部件(例如,嵌入孔26ha、26hb),该卡合部件通过与所述至少一个方向(例如s)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移动,能够安装并可装卸于所述第二部安装部分(95),且所述第二部安装部分(95)具备能够与该卡合部件对应的对应部件(例如,嵌入销96a、96b);

所述第一测试体支撑部(21a)及所述第二测试体支撑部(21b)构成为能够保持所述测试体(101)的不同部分,并且所述第一测试体支撑部(21a)及所述第二测试体支撑部(21b)之间通过所述保持而能够配置所述测试体(101);并且

所述状态保持部(30)构成为,能够克服所述弹性体(例如,板簧22a、22b)的恢复力而固定相对距离。

这里,上述状态保持部(30)能够包括能将充分克服上述弹性体(例如,板簧22a、22b)及上述测试体(101)的恢复力的结构及/或材料、以及能够以该状态将所述弹性体及测试体固定于所述状态保持部的固定装置(例如,紧固件、螺钉、螺栓、凸部、及对应的紧固件、螺孔、螺母、凹部等)。此外,在取出上述测试盒(20)时,所述状态保持部(30)能够在将上述卡合部件(例如,嵌入孔24ha、24hb)与上述对应部件(例如,嵌入销94a、94b)、以及上述卡合部件(例如,嵌入孔26ha、26hb)与上述对应部件(例如,嵌入销96a、96b)的卡合解除时,提供适度的间隙。

进而,所述测试盒(20)构成为上述第一部安装部分(93)及上述第二部安装部分(95)能够在上述至少一个方向(例如s)上的任意位置停止,在此状态下,上述状态保持部(30)能够固定上述弹性体(例如,板簧22a、22b)及上述测试体(101)。

附图说明:

11本测试仪

20测试盒

21a测试体支撑部

21as拉伸弹簧

21b测试体支撑部

21bs拉伸弹簧

22a、22b板簧

23第一部分

24第一主体

24ha、24hb嵌入孔

25第二部分

26第二主体

27a、27b内螺纹

28a、28b内螺纹

29a、29b转动止动件

29aa、29ba前端

30状态保持部

31、32保持板

31h、32h长孔

35a、35b安装螺钉

36a、36b安装螺钉

81固定板状部件

83移动板状部件

85a、85b滑轨

91测试仪主体

92框架

93固定支撑部

93a1、93a2角部件

93b基础部

94a、94b嵌入销

94m永久磁铁

95移动支撑部

95a1、95a2角部件

95b基础部

96a、96b嵌入销

96m永久磁铁

97驱动部

97a连结棒

97b驱动单元

101测试体

201载置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