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33988发布日期:2019-05-22 03:0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ptt纤维是一种新型聚酯纤维,其分子链形成螺旋状排列,在受到外力时象弹簧那样能够发生键角的改变和键的旋转,从而产生较大的伸长和回复。形态记忆织物是指利用ptt纤维加工而成具有较好的形态可塑性和形态回复性的机织物。

形态可塑性指织物在受到抓、挤、折、压等一定的外力作用下产生形态变化并能够保持形变后形态的特性。这种形态根据受力方式,可以是任意形态。现研究制作一种装置,形成凹槽形状,通过在凹槽中对试样的重复折叠后加压,使织物产生折痕,及保持这种变化后的形态的程度,来测试织物的记忆性能。现以形态记忆系数来表达织物的形态形态可塑性。

目前,ptt纤维类产品已经形成了一大类系列产品,市场销售量不断增大。经调查,国内外均没有形态记忆面料产品的主要性能的评价方法和相关标准,不能满足各方对产品性能及质量的检测依据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没有形态记忆面料产品的主要性能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的装置,包括上槽和下槽,所述上槽和所述下槽紧密咬合,所述上槽包括第一凹陷部和第一凸出部,所述下槽包括第二凹陷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配合,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截面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截面形状为矩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优选的,所述第二凹陷部和所述第一凸出部截面形状为矩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一种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取一块长方形记忆织物试样,将试样轻轻放到下槽中;

步骤b:用手轻轻按压试样,使得试样的布面与下槽上表面紧密贴实;

步骤c:取上槽,并且将第一凹陷部对准第二凸出部,第一凸出部对准第二凹陷部,轻轻放下上槽;

步骤d:在上槽上表面轻轻放置玻璃片并贴合上槽平面及中心,再在玻璃片上放上砝码;

步骤e:上槽和砝码对试样施加压力并保持4min~5min后,卸除上槽和砝码;

步骤f:轻轻取出试样,自然轻放在试验平台台面上,经过1min~2min的自然平复;

步骤g:用钢直尺测量试样折压方向的长度,以形变前、形变后自然平整状态下的织物长度差值与织物形变前的长度之比率,计算织物的形态记忆系数,单位是%。

优选的,所述砝码底面平整,所述砝码的质量根据需要选取,所述砝码的质量范围为1kg~4kg。

优选的,所述试样分经向和纬向两种,且试样经向和纬向各取5块,所述试样的长和宽小于所述上槽和下槽的长度和宽度。

优选的,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在水平、光滑的试验平台上进行。

优选的,所述玻璃片的长度和宽度等于所述上槽的长度和宽度,所述玻璃片的厚度为2mm~4mm。

优选的,所述钢直尺的测量精度为0.5mm。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计可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的凹槽加压装置,在该装置上进行织物形态可塑性测试试验,提供一种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的方法,能够根据该试验方法、过程和数据分析,制定形态记忆织物的形态可塑性的评价技术指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发明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的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的装置,包括上槽1和下槽2。

所述上槽1包括第一凹陷部101和第一凸出部102,所述上槽1整体为矩形方块状,矩形方块底面等间隔向上凹陷有三个第一凹陷部101,相邻的第一凹陷部101之间形成第一凸出部102,第一凸出部102有两个。

所述下槽2包括第二凹陷部201和第二凸出部202,所述下槽2整体为矩形方块状,矩形方块宽度和长度与上槽1的宽度相同,下槽2上方等间隔向上凸起有三个第二凸出部202,相邻的第二凸出部202之间形成第二凹陷部201,第二凹陷部201有两个,所述下槽2的总高度与所述上槽1的总高度相同。

所述第一凹陷部101与所述第二凸出部202相配合,所述第一凸出部102和所述第二凹陷部201配合。所述上槽1和所述下槽2紧密咬合。所述第一凹陷部101和所述第二凸出部202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凸出部102和所述第二凹陷部201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凹陷部101和所述第二凸出部202截面形状为矩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所述第二凹陷部201和所述第一凸出部102截面形状为矩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如图2所示,一种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一块长方形记忆织物试样3,将试样3轻轻放到下槽中;所述试样3分经向和纬向两种,且试样3经向和纬向各取5块,所述试样3的长和宽小于所述上槽和下槽的长度和宽度,本实施例中试样3尺寸长120mm*宽20mm;

s2:用手轻轻按压试样3,使得试样3的布面与下槽上表面紧密贴实;

s3:取上槽,并且将第一凹陷部101对准第二凸出部202,第一凸出部102对准第二凹陷部201,轻轻放下上槽,本实施例中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装置的长度130mm,宽度30mm,总高度40mm;下槽各衔接边段宽度和高度均为10mm;

s4:在上槽上表面轻轻放置玻璃片并贴合上槽平面及中心,再在玻璃片上放上砝码;所述玻璃片的长度和宽度等于所述上槽的长度和宽度,本实施例中玻璃片具体尺寸130mm*30mm*3mm;所述砝码底面平整,所述砝码的质量根据需要选取,所述砝码的质量范围为1kg~4kg。

s5:上槽和砝码对试样3施加压力并保持4min~5min后,卸除上槽和砝码;

s6:轻轻取出试样3,自然轻放在试验平台台面上,经过1min~2min的自然平复;

s7:用钢直尺测量试样3折压方向的长度,所述钢直尺的长度300mm,测量精度为0.5mm,以形变前、形变后自然平整状态下的织物长度差值与织物形变前的长度之比率,计算织物的形态记忆系数,单位是%。

具体的,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在水平、光滑的试验平台上进行。

如表1所示,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并平均后,采用客观评价法来评价织物的形态可塑性,选取全记忆类、半记忆类和仿记忆类三类聚酯纤维维形态记忆类织物为试样,每类聚酯纤维维形态记忆类织物选取多种不同的原料,每种原料织物经向和纬向各选5块进行试验,聚酯纤维形态记忆类织物样品与特征清单见表1。

表1聚酯纤维形态记忆类织物样品与特征清单

根据反复试验和验证,选取不同的砝码,压力分别采用1kg、2kg、3kg、4kg等进行试验,计算记忆系数,根据同组数据的极差和方差大小,优选确定使用2kg的压力较为合理,其计算记忆系数试验数据见表2。

表2凹槽加压法测试数据表

如表2所示,经过对不同类型记忆织物的试验及其数据分析,测试数据均匀、稳定、合理,测试结果符合面料的实际记忆特征,全记忆织物的记忆系数均大于20%,半记忆织物的记忆系数均大于15%,所以本试验方法合理、科学、有效。

根据以上试验方法、过程和数据分析,可以制定形态记忆织物的形态可塑性的评价技术指标为:全记忆织物的形态记忆系数≧20%,半记忆织物的形态记忆系数≧15%。本指标可作为制订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的参考和依据,可为企业质量管理、产供销、国内外贸易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所通过设计可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的凹槽加压装置,在该装置上进行织物形态可塑性测试试验,提供一种测试织物形态可塑性的方法,能够根据该试验方法、过程和数据分析,制定形态记忆织物的形态可塑性的评价技术指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