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环境下复合材料-金属混合连接件疲劳试验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3976发布日期:2019-05-22 03:0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热环境下复合材料-金属混合连接件疲劳试验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航空试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热环境下复合材料-金属混合连接件疲劳试验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现在使用的客机新材料实验平台预处理工艺,很多都是通过人工操作进行。人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由于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不同或者由于其他的人为因素的影响,难免造成物品的浪费,且处理效果不理想,所以通过人工处理时工作效率低下。另外,现有的客机新材料实验平台预处理系统结构设计简单、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用于客机新材料实验平台预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热环境下复合材料-金属混合连接件疲劳试验预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包括:调节支座1,工作柜2,推动机构3,操控面板4,报警器5,穿针板6,穿针机构7,气动三联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柜2底部四角设有调节支座1,调节支座1调节高度值在0mm~25mm;所述工作柜2上部设有推动机构3,推动机构3与工作柜2螺纹固定,其中推动机构3一端置有穿针机构7,穿针机构7与工作柜2螺纹固定;所述工作柜2上部一侧两端分别设有操控面板4和报警器5,报警器5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穿针板6位于穿针机构7顶端,穿针板6共有两个,穿针板6与穿针机构7固定连接,其中穿针板6设有凹槽,其凹槽内置有一排穿针;所述气动三联件8位于工作柜2前侧,气动三联件8与工作柜2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调节支座1结构的说明。所述调节支座1包括:支座脚垫1-1,支座立柱1-2,支座曲臂1-3,升降器1-4,支座外壳1-5,凸轮摇臂1-6,支座凸轮1-7,支座升降机1-8,升降机滑板1-9;所述支座脚垫1-1上部设有支座立柱1-2,支座立柱1-2与支座脚垫1-1中心垂直,其中支座立柱1-2的底端与支座脚垫1-1固定连接;所述支座立柱1-2为可伸缩装置,支座立柱1-2位于支座外壳1-5内部,支座外壳1-5上端与支座立柱1-2顶端固定连接,其中支座外壳1-5为一侧敞口结构;所述升降机滑板1-9位于支座外壳1-5敞口一侧,升降机滑板1-9上部外侧固定连接有支座升降机1-8,升降机滑板1-9下部固定连接有升降器1-4;所述升降器1-4与支座立柱1-2滑动连接、与支座外壳1-5固定连接,升降器1-4的一侧设有支座曲臂1-3,支座曲臂1-3与升降器1-4同轴转动连接;所述支座曲臂1-3上部设有凸轮摇臂1-6,支座曲臂1-3通过凸轮摇臂1-6与支座凸轮1-7连接;所述凸轮摇臂1-6的一端与支座曲臂1-3同轴转动连接,凸轮摇臂1-6的另一端与支座凸轮1-7不同轴转动连接;所述支座凸轮1-7设于支座升降机1-8一侧,两者传动连接;所述支座升降机1-8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升降器1-4结构的说明。所述升降器1-4包括:升降螺纹1-4-1,齿轮外壳1-4-2,齿轮转动轴1-4-3,升降齿轮1-4-4;所述升降螺纹1-4-1附着于支座立柱1-2上,升降螺纹1-4-1一侧设有升降齿轮1-4-4,升降螺纹1-4-1与升降齿轮1-4-4啮合连接;所述升降齿轮1-4-4内部中心处设有齿轮转动轴1-4-3,升降齿轮1-4-4与齿轮转动轴1-4-3固定连接,升降齿轮1-4-4外部设有齿轮外壳1-4-2;所述齿轮外壳1-4-2与支座外壳1-5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推动机构3结构的说明。所述推动机构3包括:固定块3-1,a滑轨3-2,a气缸限位器3-3,a气缸3-4,安装面板3-5,推针台3-6,推针3-7;所述固定块3-1数量为2个,固定块3-1结构为“工”字型,其中固定块3-1上设有a滑轨3-2,a滑轨3-2与固定块3-1螺纹连接;所述a滑轨3-2上置有推针台3-6,推针台3-6与a滑轨3-2滑动连接;所述安装面板3-5位于a滑轨3-2一端,安装面板3-5一侧设有a气缸3-4,a气缸3-4通过螺栓与安装面板3-5固定连接;所述推针3-7位于推针台3-6上,推针3-7数量为2个,两个推针3-7长度大小相同,并且在同一水平面;所述a气缸限位器3-3位于a气缸3-4前部一侧,a气缸限位器3-3与操控面板4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a滑轨3-2结构的说明。所述a滑轨3-2包括:喷油嘴3-2-1,a滑轨滑缸3-2-2,喷油嘴收线器3-2-3,推针台基座3-2-4,a滑轨滑杆3-2-5,滑缸齿条3-2-6;所述a滑轨滑缸3-2-2位于固定块3-1上方,a滑轨滑缸3-2-2与固定块3-1固定连接,a滑轨滑缸3-2-2上设有推针台基座3-2-4,其中推针台基座3-2-4与a滑轨滑缸3-2-2和a滑轨滑杆3-2-5滑动连接;所述a滑轨滑杆3-2-5位于a滑轨滑缸3-2-2外部一侧,a滑轨滑杆3-2-5通过固定装置与a滑轨滑缸3-2-2固定连接,a滑轨滑杆3-2-5的数量每侧为3个;所述滑缸齿条3-2-6固定连接在a滑轨滑缸3-2-2上部滑道的下方,滑缸齿条3-2-6与推针台基座3-2-4内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喷油嘴3-2-1设在a滑轨滑缸3-2-2内部一侧,喷油嘴3-2-1的数量不少于6个,喷油嘴3-2-1与喷油嘴收线器3-2-3连接,其中喷油嘴收线器3-2-3设于a滑轨滑缸3-2-2一端外侧。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喷油嘴3-2-1结构的说明。所述喷油嘴3-2-1包括:多级进油口3-2-1-1,油缸减震套3-2-1-2,液压油缸3-2-1-3,油缸封闭板3-2-1-4,液压油杆3-2-1-5,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所述液压油缸3-2-1-3上部设有多级进油口3-2-1-1,多级进油口3-2-1-1与液压油缸3-2-1-3内部贯通,液压油缸3-2-1-3底部为敞口结构;所述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设于液压油缸3-2-1-3内部中央处,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为实心锥体结构;所述液压油杆3-2-1-5连接在液压油缸3-2-1-3底部敞口处,液压油杆3-2-1-5的数量不少于16个,相邻液压油杆3-2-1-5以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底部端点为中心等角度分布,液压油杆3-2-1-5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油缸封闭板3-2-1-4设在液压油杆3-2-1-5下部,油缸封闭板3-2-1-4与液压油杆3-2-1-5铰链连接;所述油缸减震套3-2-1-2固定连接在液压油缸3-2-1-3外壁上端。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喷油嘴收线器3-2-3结构的说明。所述喷油嘴收线器3-2-3包括:收线穿引环3-2-3-1,收线引导筒3-2-3-2,收线绞盘3-2-3-3,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驱动电机3-2-3-5,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喷油嘴收线3-2-3-7,收线器固定架3-2-3-8;所述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位于整个喷油嘴收线器3-2-3上端,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的下部设有驱动电机3-2-3-5,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与驱动电机3-2-3-5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2-3-5与操控面板4通过导线控制相连,驱动电机3-2-3-5的下方设有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所述收线绞盘3-2-3-3位于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下方,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驱动电机3-2-3-5和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均与收线绞盘3-2-3-3处于同一轴线上,其中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与收线绞盘3-2-3-3转动连接;所述收线引导筒3-2-3-2位于收线绞盘3-2-3-3下方,收线引导筒3-2-3-2上端连接有收线器固定架3-2-3-8,收线引导筒3-2-3-2下端设有收线穿引环3-2-3-1,喷油嘴收线3-2-3-7的一端与收线穿引环3-2-3-1连接,其中收线穿引环3-2-3-1中的喷油嘴收线3-2-3-7通过收线引导筒3-2-3-2缠绕于收线绞盘3-2-3-3上。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a气缸限位器3-3结构的说明。所述a气缸限位器3-3包括:限位器壳体3-3-1,压块张紧度调节栓3-3-2,螺纹限位轴3-3-3,对压弹簧3-3-4,限位轴压块3-3-5,驱动齿轮3-3-6,齿轮传动轴3-3-7;所述限位轴压块3-3-5位于限位器壳体3-3-1内部,限位轴压块3-3-5的数量为2个,相邻限位轴压块3-3-5之间通过压块张紧度调节栓3-3-2连接,其中压块张紧度调节栓3-3-2的数量不少于2个;所述驱动齿轮3-3-6位于限位轴压块3-3-5内部凹槽处,驱动齿轮3-3-6的数量为2个,驱动齿轮3-3-6内部中心设有齿轮传动轴3-3-7,齿轮传动轴3-3-7与驱动齿轮3-3-6同轴转动连接;所述螺纹限位轴3-3-3水平布置于两侧驱动齿轮3-3-6之间,螺纹限位轴3-3-3与两侧驱动齿轮3-3-6啮合连接;所述对压弹簧3-3-4固定连接在限位轴压块3-3-5一侧,对压弹簧3-3-4的数量为2个;所述齿轮传动轴3-3-7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a气缸3-4结构的说明。所述a气缸3-4包括:a气缸进气口3-4-1,均质装置3-4-2,气体过滤装置3-4-3,搅拌器3-4-4,a气缸壳体3-4-5,旋转器3-4-6,出气口控制阀3-4-7,a气缸出气口3-4-8,安全气阀3-4-9;所述a气缸进气口3-4-1和a气缸出气口3-4-8分别设在a气缸壳体3-4-5两侧,其中a气缸进气口3-4-1与a气缸壳体3-4-5内部贯通;所述气体过滤装置3-4-3设在a气缸壳体3-4-5内部中心处,气体过滤装置3-4-3一端与a气缸出气口3-4-8贯通连接,气体过滤装置3-4-3另一端与a气缸壳体3-4-5内部贯通;所述出气口控制阀3-4-7设在a气缸出气口3-4-8上部,出气口控制阀3-4-7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旋转器3-4-6连接在a气缸壳体3-4-5内部一侧,旋转器3-4-6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旋转器3-4-6与均质装置3-4-2转动连接,其中均质装置3-4-2设在气体过滤装置3-4-3一侧;所述搅拌器3-4-4位于a气缸壳体3-4-5内部上端,搅拌器3-4-4的一端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安全气阀3-4-9固定连接在a气缸壳体3-4-5外侧。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穿针板6结构的说明。所述穿针板6包括:顶推装置6-1,穿针放置凹槽6-2,穿针6-3,穿针限位器6-4;所述穿针放置凹槽6-2的数量为2个,相邻穿针放置凹槽6-2之间设有穿针6-3,其中穿针6-3的两端位于穿针放置凹槽6-2内部,穿针6-3的数量不少于12个;所述顶推装置6-1设在穿针放置凹槽6-2上部,顶推装置6-1为促使穿针6-3下落的加压装置;所述穿针限位器6-4固定连接在穿针放置凹槽6-2下部一侧,穿针限位器6-4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顶推装置6-1结构的说明。所述顶推装置6-1包括:推杆6-1-1,顶推装置壳体6-1-2,弹簧基座6-1-3,顶推装置锁钉6-1-4,锁钉中轴6-1-5,中轴固定板6-1-6,弹簧稳定立柱6-1-7,顶推装置弹簧6-1-8;所述顶推装置弹簧6-1-8位于顶推装置壳体6-1-2内部,顶推装置弹簧6-1-8的上部设有推杆6-1-1,顶推装置弹簧6-1-8的下部设有弹簧基座6-1-3,顶推装置弹簧6-1-8与推杆6-1-1、弹簧基座6-1-3均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稳定立柱6-1-7设于顶推装置弹簧6-1-8内部下方,且弹簧稳定立柱6-1-7与弹簧基座6-1-3固定连接;所述中轴固定板6-1-6固定连接在弹簧基座6-1-3下部,中轴固定板6-1-6内侧设有顶推装置锁钉6-1-4,其中顶推装置锁钉6-1-4内部设有锁钉中轴6-1-5,锁钉中轴6-1-5与中轴固定板6-1-6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穿针限位器6-4结构的说明。所述穿针限位器6-4包括:限位器框架6-4-1,限位器提升装置6-4-2,限位器减震组6-4-3,含齿条滑板6-4-4,限位杆螺纹6-4-5,限位杆6-4-6,a齿轮6-4-7,b齿轮6-4-8,c齿轮6-4-9;所述含齿条滑板6-4-4位于限位器框架6-4-1内部且与限位器框架6-4-1一侧滑动连接,含齿条滑板6-4-4一端齿条的上部设有b齿轮6-4-8,b齿轮6-4-8与含齿条滑板6-4-4一端齿条啮合连接;所述c齿轮6-4-9设在b齿轮6-4-8后侧,c齿轮6-4-9的直径小于b齿轮6-4-8,c齿轮6-4-9与b齿轮6-4-8同轴转动连接,其中b齿轮6-4-8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限位杆6-4-6从限位器框架6-4-1一侧穿过,限位杆6-4-6的一端设有限位杆螺纹6-4-5,其中限位杆螺纹6-4-5与a齿轮6-4-7啮合连接;所述a齿轮6-4-7位于c齿轮6-4-9下部,a齿轮6-4-7与c齿轮6-4-9啮合连接,a齿轮6-4-7通过固定轴连接在含齿条滑板6-4-4一端齿条上;所述限位器提升装置6-4-2位于含齿条滑板6-4-4一侧,限位器提升装置6-4-2下部的提升杆与含齿条滑板6-4-4一端连接,限位器提升装置6-4-2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限位器减震组6-4-3固定连接在含齿条滑板6-4-4上,限位器减震组6-4-3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穿针机构7结构的说明。所述穿针机构7包括:支台7-1,b气缸7-2,送针滑台7-3,针槽7-4,模具固定槽7-5,物品储槽7-6,b滑轨7-7;所述支台7-1顶部开有方槽,方槽两侧设有四个针孔,其底部设有b滑轨7-7,顶部设有送针滑台7-3,送针滑台7-3在支台7-1顶部的方槽内滑动;所述b滑轨7-7一端设有b气缸7-2,b气缸7-2缸体与b滑轨7-7固定连接,b气缸7-2伸缩轴与针滑台7-3驱动连接;所述模具固定槽7-5位于支台7-1一侧,其中模具固定槽7-5上设有两个物品储槽7-6;所述针槽7-4位于送针滑台7-3上,针槽7-4数量为2个,针槽7-4运动至极限位置与支台7-1顶部针孔贯通。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气动三联件8结构的说明。所述气动三联件8包括:右侧储压罐8-1,进气口8-2,气压粗调旋钮8-3,气压精调旋钮8-4,出气口8-5,气压值显示表8-6,左侧储压罐8-7,泄压阀8-8;所述出气口8-5和进气口8-2分别位于整个气动三联件8装置的左右两侧,出气口8-5和进气口8-2之间设有左侧储压罐8-7和右侧储压罐8-1,出气口8-5通过左侧储压罐8-7和右侧储压罐8-1与进气口8-2贯通连接;所述左侧储压罐8-7上部设有气压精调旋钮8-4,左侧储压罐8-7下部设有泄压阀8-8,左侧储压罐8-7腰部一侧设有气压值显示表8-6;所述气压粗调旋钮8-3设在右侧储压罐8-1上部。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右侧储压罐8-1结构的说明。所述右侧储压罐8-1包括:密封压块8-1-1,右侧储压罐出气管8-1-2,罐体稳定套8-1-3,喷淋液进入管调节阀8-1-4,喷淋液进入管8-1-5,竖直分气管8-1-6,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喷淋液流出管8-1-8,喷淋液流出管调节阀8-1-9,带孔缓冲板8-1-10,气体过滤层8-1-11,喷淋装置8-1-12,右侧储压罐进气管8-1-13;所述罐体稳定套8-1-3固定连接在右侧储压罐罐体8-1-7上部外侧,罐体稳定套8-1-3上方设有密封压块8-1-1,密封压块8-1-1与罐体稳定套8-1-3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储压罐进气管8-1-13和右侧储压罐出气管8-1-2分别位于密封压块8-1-1内部两侧,其中右侧储压罐出气管8-1-2的一端与右侧储压罐罐体8-1-7直接贯通,右侧储压罐进气管8-1-13的一端通过竖直分气管8-1-6与右侧储压罐罐体8-1-7至底贯通;所述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内部设有竖直分气管8-1-6、气体过滤层8-1-11、带孔缓冲板8-1-10和喷淋装置8-1-12,其中竖直分气管8-1-6的数量为8个,相邻竖直分气管8-1-6之间等角度分布且角度为45°,竖直分气管8-1-6距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底部的距离为8cm~10cm;所述气体过滤层8-1-11的数量为2个,相邻之间设有带孔缓冲板8-1-10,带孔缓冲板8-1-10距上下两个气体过滤层8-1-11之间距离相等;所述喷淋装置8-1-12位于气体过滤层8-1-11上方,喷淋装置8-1-12与喷淋液进入管8-1-5贯通连接,其中喷淋液进入管8-1-5连接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外部上侧,喷淋液进入管8-1-5上设有喷淋液进入管调节阀8-1-4;所述喷淋液流出管8-1-8连接在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外部下侧,喷淋液流出管8-1-8上设有喷淋液流出管调节阀8-1-9。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公开了热环境下复合材料-金属混合连接件疲劳试验预处理装置的工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1步:操作人员根据物品穿串要求,选择合适的物品储槽7-6,并将物品储槽7-6固定于模具固定槽7-5上,其次操作人员将准备好的穿针放置于穿针板6内部的凹槽内,最后操作人员接通电源;

第2步:操作人员通过操控面板4设置工作参数,包括a气缸3-4和b气缸7-2伸缩频率、a气缸3-4和b气缸7-2的工作时间差以及a气缸3-4的伸缩长度,其中a气缸3-4的伸缩长度通过a气缸限位器3-3控制;当a气缸3-4的伸出轴运动至a气缸限位器3-3检测位置时,a气缸限位器3-3产生电信号穿输至操控面板4,操控面板4控制a气缸3-4停止继续伸长;在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根据不同物品的硬度,通过气动三联件8调节a气缸3-4的气压值;当物品硬度较低时,操作人员通过气动三联件8将a气缸3-4的气压值调至0.15mpa~0.35mpa之间;当物品硬度较大时,操作人员通过气动三联件8将a气缸3-4的气压值调至0.35mpa~0.55mpa之间;

第3步:在工作过程中,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操控面板4产生电信号,控制报警器5启动,报警器5闪烁红色光;当穿针机构7处穿针出现堵塞时,操控面板4产生电信号,控制报警器5启动,报警器5闪烁黄色光,进而提醒操作人员;

第4步:在调节支座1工作过程中,操控面板4控制支座升降机1-8进行运转,进而带动支座凸轮1-7、凸轮摇臂1-6和支座曲臂1-3的转动,促使升降器1-4上下运动,进而实现支座立柱1-2的伸缩;

第5步:在升降器1-4运作过程中,齿轮转动轴1-4-3的转动带动升降齿轮1-4-4的转动,并促使升降齿轮1-4-4与升降螺纹1-4-1啮合,进而实现支座立柱1-2的上升及下降;

第6步:在a滑轨3-2运行过程中,推针台基座3-2-4内部齿轮在外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运转,进而实现与滑缸齿条3-2-6的啮合,确保了推针台基座3-2-4在a滑轨滑缸3-2-2与a滑轨滑杆3-2-5上的平稳滑动;

第7步:在喷油嘴3-2-1运作过程中,液压油从多级进油口3-2-1-1进入液压油缸3-2-1-3内,并在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的作用下实现雾化;与此同时,液压油杆3-2-1-5在操控面板4的控制下进行前后转动,进而促使油缸封闭板3-2-1-4张开与闭合;

第8步:在喷油嘴收线器3-2-3运作过程中,收线穿引环3-2-3-1中的喷油嘴收线3-2-3-7从收线引导筒3-2-3-2底部穿入并绕于收线绞盘3-2-3-3上;驱动电机3-2-3-5在操控面板4的控制下进行运转,并带动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的转动,进而带动收线绞盘3-2-3-3的旋转,实现收线绞盘3-2-3-3对喷油嘴收线3-2-3-7的紧密缠绕;

第9步:在a气缸限位器3-3运作过程中,齿轮传动轴3-3-7在外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运转,进而带动驱动齿轮3-3-6的转动,并促使驱动齿轮3-3-6与螺纹限位轴3-3-3进行啮合,进而实现螺纹限位轴3-3-3的伸缩;

第10步:在a气缸3-4运作过程中,空气从a气缸进气口3-4-1进入a气缸壳体3-4-5内部;与此同时,旋转器3-4-6和搅拌器3-4-4在外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运转,且旋转器3-4-6的转动又带动均质装置3-4-2的旋转,进而实现对a气缸壳体3-4-5内部气体的搅拌和均质作用;随后,气体通过气体过滤装置3-4-3进入a气缸出气口3-4-8,并从a气缸出气口3-4-8排出;在此过程中,当a气缸壳体3-4-5内气压过大时,系统自动打开安全气阀3-4-9泄压;

第11步:在穿针板6运作过程中,穿针限位器6-4在外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运转,并在顶推装置6-1的配合作用下,确保穿针6-3每次单根落在针槽7-4内部;

第12步:在顶推装置6-1工作过程中,顶推装置弹簧6-1-8在推杆6-1-1的作用下向下收缩并产生压力;所生产的压力通过弹簧基座6-1-3、中轴固定板6-1-6和锁钉中轴6-1-5传送至顶推装置锁钉6-1-4,进而实现顶推装置锁钉6-1-4的下压;

第13步:在穿针限位器6-4工作过程中,在外部电机的带动下,b齿轮6-4-8在含齿条滑板6-4-4一端齿条上运动,进而促使c齿轮6-4-9与a齿轮6-4-7、a齿轮6-4-7与限位杆螺纹6-4-5的啮合转动,实现限位杆6-4-6的前后伸缩;同时,通过操控面板4控制限位器提升装置6-4-2下部的提升杆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整个含齿条滑板6-4-4上升和下降,实现a齿轮6-4-7与限位杆螺纹6-4-5啮合紧密程度的变化;

第14步:在气动三联件8运作过程中,在外部气泵的作用下,气体从进气口8-2依次进入右侧储压罐8-1和左侧储压罐8-7,进而从出气口8-5排出;与此同时,通过气压粗调旋钮8-3对气压值进行0.1mpa~1mpa范围之间的调整,通过气压精调旋钮8-4对气压值进行0.01mpa~0.1mpa范围之间的调整;在此过程中,气压值显示表8-6对左侧储压罐8-7内的气压值进行检测,当气压值超过标准压力值时,系统自动打开泄压阀8-8减压;

第15步:在右侧储压罐8-1工作过程中,气体从右侧储压罐进气管8-1-13进入,并经过竖直分气管8-1-6进入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底部;随后,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底部的气体向上运动,期间经过气体过滤层8-1-11和带孔缓冲板8-1-10,最终气体从右侧储压罐出气管8-1-2排出;在此过程中,喷淋液从喷淋液进入管8-1-5进入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内部,对罐内气体进行清洗,清洗结束后喷淋液从喷淋液流出管8-1-8排出。

本发明专利公开的热环境下复合材料-金属混合连接件疲劳试验预处理装置,其优点在于:该设备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高;且该设备采用了限位装置,能够有效控制进样量,避免了样本堆积的情况,减少了实验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所述热环境下复合材料-金属混合连接件疲劳试验预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所述调节支座1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所述升降器1-4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所述推动机构3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所述a滑轨3-2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所述喷油嘴3-2-1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所述喷油嘴收线器3-2-3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所述a气缸限位器3-3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所述a气缸3-4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所述穿针板6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所述顶推装置6-1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所述穿针限位器6-4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所述穿针机构7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所述气动三联件8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所述右侧储压罐8-1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推针3-7抗疲劳强度增率与2-甲基-十一烷醇掺量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热环境下复合材料-金属混合连接件疲劳试验预处理装置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热环境下复合材料-金属混合连接件疲劳试验预处理装置示意图。从图中看出,该装置包括:包括:调节支座1,工作柜2,推动机构3,操控面板4,报警器5,穿针板6,穿针机构7,气动三联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柜2底部四角设有调节支座1,调节支座1调节高度值在0mm~25mm;所述工作柜2上部设有推动机构3,推动机构3与工作柜2螺纹固定,其中推动机构3一端置有穿针机构7,穿针机构7与工作柜2螺纹固定;所述工作柜2上部一侧两端分别设有操控面板4和报警器5,报警器5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穿针板6位于穿针机构7顶端,穿针板6共有两个,穿针板6与穿针机构7固定连接,其中穿针板6设有凹槽,其凹槽内置有一排穿针;所述气动三联件8位于工作柜2前侧,气动三联件8与工作柜2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调节支座1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调节支座1包括:支座脚垫1-1,支座立柱1-2,支座曲臂1-3,升降器1-4,支座外壳1-5,凸轮摇臂1-6,支座凸轮1-7,支座升降机1-8,升降机滑板1-9;所述支座脚垫1-1上部设有支座立柱1-2,支座立柱1-2与支座脚垫1-1中心垂直,其中支座立柱1-2的底端与支座脚垫1-1固定连接;所述支座立柱1-2为可伸缩装置,支座立柱1-2位于支座外壳1-5内部,支座外壳1-5上端与支座立柱1-2顶端固定连接,其中支座外壳1-5为一侧敞口结构;所述升降机滑板1-9位于支座外壳1-5敞口一侧,升降机滑板1-9上部外侧固定连接有支座升降机1-8,升降机滑板1-9下部固定连接有升降器1-4;所述升降器1-4与支座立柱1-2滑动连接、与支座外壳1-5固定连接,升降器1-4的一侧设有支座曲臂1-3,支座曲臂1-3与升降器1-4同轴转动连接;所述支座曲臂1-3上部设有凸轮摇臂1-6,支座曲臂1-3通过凸轮摇臂1-6与支座凸轮1-7连接;所述凸轮摇臂1-6的一端与支座曲臂1-3同轴转动连接,凸轮摇臂1-6的另一端与支座凸轮1-7不同轴转动连接;所述支座凸轮1-7设于支座升降机1-8一侧,两者传动连接;所述支座升降机1-8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升降器1-4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升降器1-4包括:升降螺纹1-4-1,齿轮外壳1-4-2,齿轮转动轴1-4-3,升降齿轮1-4-4;所述升降螺纹1-4-1附着于支座立柱1-2上,升降螺纹1-4-1一侧设有升降齿轮1-4-4,升降螺纹1-4-1与升降齿轮1-4-4啮合连接;所述升降齿轮1-4-4内部中心处设有齿轮转动轴1-4-3,升降齿轮1-4-4与齿轮转动轴1-4-3固定连接,升降齿轮1-4-4外部设有齿轮外壳1-4-2;所述齿轮外壳1-4-2与支座外壳1-5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推动机构3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推动机构3包括:固定块3-1,a滑轨3-2,a气缸限位器3-3,a气缸3-4,安装面板3-5,推针台3-6,推针3-7;所述固定块3-1数量为2个,固定块3-1结构为“工”字型,其中固定块3-1上设有a滑轨3-2,a滑轨3-2与固定块3-1螺纹连接;所述a滑轨3-2上置有推针台3-6,推针台3-6与a滑轨3-2滑动连接;所述安装面板3-5位于a滑轨3-2一端,安装面板3-5一侧设有a气缸3-4,a气缸3-4通过螺栓与安装面板3-5固定连接;所述推针3-7位于推针台3-6上,推针3-7数量为2个,两个推针3-7长度大小相同,并且在同一水平面;所述a气缸限位器3-3位于a气缸3-4前部一侧,a气缸限位器3-3与操控面板4信号连接。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a滑轨3-2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a滑轨3-2包括:喷油嘴3-2-1,a滑轨滑缸3-2-2,喷油嘴收线器3-2-3,推针台基座3-2-4,a滑轨滑杆3-2-5,滑缸齿条3-2-6;所述a滑轨滑缸3-2-2位于固定块3-1上方,a滑轨滑缸3-2-2与固定块3-1固定连接,a滑轨滑缸3-2-2上设有推针台基座3-2-4,其中推针台基座3-2-4与a滑轨滑缸3-2-2和a滑轨滑杆3-2-5滑动连接;所述a滑轨滑杆3-2-5位于a滑轨滑缸3-2-2外部一侧,a滑轨滑杆3-2-5通过固定装置与a滑轨滑缸3-2-2固定连接,a滑轨滑杆3-2-5的数量每侧为3个;所述滑缸齿条3-2-6固定连接在a滑轨滑缸3-2-2上部滑道的下方,滑缸齿条3-2-6与推针台基座3-2-4内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喷油嘴3-2-1设在a滑轨滑缸3-2-2内部一侧,喷油嘴3-2-1的数量不少于6个,喷油嘴3-2-1与喷油嘴收线器3-2-3连接,其中喷油嘴收线器3-2-3设于a滑轨滑缸3-2-2一端外侧。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喷油嘴3-2-1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喷油嘴3-2-1包括:多级进油口3-2-1-1,油缸减震套3-2-1-2,液压油缸3-2-1-3,油缸封闭板3-2-1-4,液压油杆3-2-1-5,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所述液压油缸3-2-1-3上部设有多级进油口3-2-1-1,多级进油口3-2-1-1与液压油缸3-2-1-3内部贯通,液压油缸3-2-1-3底部为敞口结构;所述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设于液压油缸3-2-1-3内部中央处,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为实心锥体结构;所述液压油杆3-2-1-5连接在液压油缸3-2-1-3底部敞口处,液压油杆3-2-1-5的数量不少于16个,相邻液压油杆3-2-1-5以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底部端点为中心等角度分布,液压油杆3-2-1-5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油缸封闭板3-2-1-4设在液压油杆3-2-1-5下部,油缸封闭板3-2-1-4与液压油杆3-2-1-5铰链连接;所述油缸减震套3-2-1-2固定连接在液压油缸3-2-1-3外壁上端。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喷油嘴收线器3-2-3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喷油嘴收线器3-2-3包括:收线穿引环3-2-3-1,收线引导筒3-2-3-2,收线绞盘3-2-3-3,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驱动电机3-2-3-5,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喷油嘴收线3-2-3-7,收线器固定架3-2-3-8;所述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位于整个喷油嘴收线器3-2-3上端,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的下部设有驱动电机3-2-3-5,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与驱动电机3-2-3-5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2-3-5与操控面板4通过导线控制相连,驱动电机3-2-3-5的下方设有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所述收线绞盘3-2-3-3位于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下方,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驱动电机3-2-3-5和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均与收线绞盘3-2-3-3处于同一轴线上,其中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与收线绞盘3-2-3-3转动连接;所述收线引导筒3-2-3-2位于收线绞盘3-2-3-3下方,收线引导筒3-2-3-2上端连接有收线器固定架3-2-3-8,收线引导筒3-2-3-2下端设有收线穿引环3-2-3-1,喷油嘴收线3-2-3-7的一端与收线穿引环3-2-3-1连接,其中收线穿引环3-2-3-1中的喷油嘴收线3-2-3-7通过收线引导筒3-2-3-2缠绕于收线绞盘3-2-3-3上。

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a气缸限位器3-3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a气缸限位器3-3包括:限位器壳体3-3-1,压块张紧度调节栓3-3-2,螺纹限位轴3-3-3,对压弹簧3-3-4,限位轴压块3-3-5,驱动齿轮3-3-6,齿轮传动轴3-3-7;所述限位轴压块3-3-5位于限位器壳体3-3-1内部,限位轴压块3-3-5的数量为2个,相邻限位轴压块3-3-5之间通过压块张紧度调节栓3-3-2连接,其中压块张紧度调节栓3-3-2的数量不少于2个;所述驱动齿轮3-3-6位于限位轴压块3-3-5内部凹槽处,驱动齿轮3-3-6的数量为2个,驱动齿轮3-3-6内部中心设有齿轮传动轴3-3-7,齿轮传动轴3-3-7与驱动齿轮3-3-6同轴转动连接;所述螺纹限位轴3-3-3水平布置于两侧驱动齿轮3-3-6之间,螺纹限位轴3-3-3与两侧驱动齿轮3-3-6啮合连接;所述对压弹簧3-3-4固定连接在限位轴压块3-3-5一侧,对压弹簧3-3-4的数量为2个;所述齿轮传动轴3-3-7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

如图9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a气缸3-4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a气缸3-4包括:a气缸进气口3-4-1,均质装置3-4-2,气体过滤装置3-4-3,搅拌器3-4-4,a气缸壳体3-4-5,旋转器3-4-6,出气口控制阀3-4-7,a气缸出气口3-4-8,安全气阀3-4-9;所述a气缸进气口3-4-1和a气缸出气口3-4-8分别设在a气缸壳体3-4-5两侧,其中a气缸进气口3-4-1与a气缸壳体3-4-5内部贯通;所述气体过滤装置3-4-3设在a气缸壳体3-4-5内部中心处,气体过滤装置3-4-3一端与a气缸出气口3-4-8贯通连接,气体过滤装置3-4-3另一端与a气缸壳体3-4-5内部贯通;所述出气口控制阀3-4-7设在a气缸出气口3-4-8上部,出气口控制阀3-4-7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旋转器3-4-6连接在a气缸壳体3-4-5内部一侧,旋转器3-4-6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旋转器3-4-6与均质装置3-4-2转动连接,其中均质装置3-4-2设在气体过滤装置3-4-3一侧;所述搅拌器3-4-4位于a气缸壳体3-4-5内部上端,搅拌器3-4-4的一端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安全气阀3-4-9固定连接在a气缸壳体3-4-5外侧。

如图10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穿针板6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穿针板6包括:顶推装置6-1,穿针放置凹槽6-2,穿针6-3,穿针限位器6-4;所述穿针放置凹槽6-2的数量为2个,相邻穿针放置凹槽6-2之间设有穿针6-3,其中穿针6-3的两端位于穿针放置凹槽6-2内部,穿针6-3的数量不少于12个;所述顶推装置6-1设在穿针放置凹槽6-2上部,顶推装置6-1为促使穿针6-3下落的加压装置;所述穿针限位器6-4固定连接在穿针放置凹槽6-2下部一侧,穿针限位器6-4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

如图11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顶推装置6-1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顶推装置6-1包括:推杆6-1-1,顶推装置壳体6-1-2,弹簧基座6-1-3,顶推装置锁钉6-1-4,锁钉中轴6-1-5,中轴固定板6-1-6,弹簧稳定立柱6-1-7,顶推装置弹簧6-1-8;所述顶推装置弹簧6-1-8位于顶推装置壳体6-1-2内部,顶推装置弹簧6-1-8的上部设有推杆6-1-1,顶推装置弹簧6-1-8的下部设有弹簧基座6-1-3,顶推装置弹簧6-1-8与推杆6-1-1、弹簧基座6-1-3均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稳定立柱6-1-7设于顶推装置弹簧6-1-8内部下方,且弹簧稳定立柱6-1-7与弹簧基座6-1-3固定连接;所述中轴固定板6-1-6固定连接在弹簧基座6-1-3下部,中轴固定板6-1-6内侧设有顶推装置锁钉6-1-4,其中顶推装置锁钉6-1-4内部设有锁钉中轴6-1-5,锁钉中轴6-1-5与中轴固定板6-1-6固定连接。

如图12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穿针限位器6-4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穿针限位器6-4包括:限位器框架6-4-1,限位器提升装置6-4-2,限位器减震组6-4-3,含齿条滑板6-4-4,限位杆螺纹6-4-5,限位杆6-4-6,a齿轮6-4-7,b齿轮6-4-8,c齿轮6-4-9;所述含齿条滑板6-4-4位于限位器框架6-4-1内部且与限位器框架6-4-1一侧滑动连接,含齿条滑板6-4-4一端齿条的上部设有b齿轮6-4-8,b齿轮6-4-8与含齿条滑板6-4-4一端齿条啮合连接;所述c齿轮6-4-9设在b齿轮6-4-8后侧,c齿轮6-4-9的直径小于b齿轮6-4-8,c齿轮6-4-9与b齿轮6-4-8同轴转动连接,其中b齿轮6-4-8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限位杆6-4-6从限位器框架6-4-1一侧穿过,限位杆6-4-6的一端设有限位杆螺纹6-4-5,其中限位杆螺纹6-4-5与a齿轮6-4-7啮合连接;所述a齿轮6-4-7位于c齿轮6-4-9下部,a齿轮6-4-7与c齿轮6-4-9啮合连接,a齿轮6-4-7通过固定轴连接在含齿条滑板6-4-4一端齿条上;所述限位器提升装置6-4-2位于含齿条滑板6-4-4一侧,限位器提升装置6-4-2下部的提升杆与含齿条滑板6-4-4一端连接,限位器提升装置6-4-2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限位器减震组6-4-3固定连接在含齿条滑板6-4-4上,限位器减震组6-4-3的数量为2个。

如图13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穿针机构7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穿针机构7包括:支台7-1,b气缸7-2,送针滑台7-3,针槽7-4,模具固定槽7-5,物品储槽7-6,b滑轨7-7;所述支台7-1顶部开有方槽,方槽两侧设有四个针孔,其底部设有b滑轨7-7,顶部设有送针滑台7-3,送针滑台7-3在支台7-1顶部的方槽内滑动;所述b滑轨7-7一端设有b气缸7-2,b气缸7-2缸体与b滑轨7-7固定连接,b气缸7-2伸缩轴与针滑台7-3驱动连接;所述模具固定槽7-5位于支台7-1一侧,其中模具固定槽7-5上设有两个物品储槽7-6;所述针槽7-4位于送针滑台7-3上,针槽7-4数量为2个,针槽7-4运动至极限位置与支台7-1顶部针孔贯通。

如图14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气动三联件8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气动三联件8包括:右侧储压罐8-1,进气口8-2,气压粗调旋钮8-3,气压精调旋钮8-4,出气口8-5,气压值显示表8-6,左侧储压罐8-7,泄压阀8-8;所述出气口8-5和进气口8-2分别位于整个气动三联件8装置的左右两侧,出气口8-5和进气口8-2之间设有左侧储压罐8-7和右侧储压罐8-1,出气口8-5通过左侧储压罐8-7和右侧储压罐8-1与进气口8-2贯通连接;所述左侧储压罐8-7上部设有气压精调旋钮8-4,左侧储压罐8-7下部设有泄压阀8-8,左侧储压罐8-7腰部一侧设有气压值显示表8-6;所述气压粗调旋钮8-3设在右侧储压罐8-1上部。

如图15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右侧储压罐8-1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右侧储压罐8-1包括:密封压块8-1-1,右侧储压罐出气管8-1-2,罐体稳定套8-1-3,喷淋液进入管调节阀8-1-4,喷淋液进入管8-1-5,竖直分气管8-1-6,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喷淋液流出管8-1-8,喷淋液流出管调节阀8-1-9,带孔缓冲板8-1-10,气体过滤层8-1-11,喷淋装置8-1-12,右侧储压罐进气管8-1-13;所述罐体稳定套8-1-3固定连接在右侧储压罐罐体8-1-7上部外侧,罐体稳定套8-1-3上方设有密封压块8-1-1,密封压块8-1-1与罐体稳定套8-1-3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储压罐进气管8-1-13和右侧储压罐出气管8-1-2分别位于密封压块8-1-1内部两侧,其中右侧储压罐出气管8-1-2的一端与右侧储压罐罐体8-1-7直接贯通,右侧储压罐进气管8-1-13的一端通过竖直分气管8-1-6与右侧储压罐罐体8-1-7至底贯通;所述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内部设有竖直分气管8-1-6、气体过滤层8-1-11、带孔缓冲板8-1-10和喷淋装置8-1-12,其中竖直分气管8-1-6的数量为8个,相邻竖直分气管8-1-6之间等角度分布且角度为45°,竖直分气管8-1-6距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底部的距离为8cm~10cm;所述气体过滤层8-1-11的数量为2个,相邻之间设有带孔缓冲板8-1-10,带孔缓冲板8-1-10距上下两个气体过滤层8-1-11之间距离相等;所述喷淋装置8-1-12位于气体过滤层8-1-11上方,喷淋装置8-1-12与喷淋液进入管8-1-5贯通连接,其中喷淋液进入管8-1-5连接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外部上侧,喷淋液进入管8-1-5上设有喷淋液进入管调节阀8-1-4;所述喷淋液流出管8-1-8连接在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外部下侧,喷淋液流出管8-1-8上设有喷淋液流出管调节阀8-1-9。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作为推针3-7,它是本发明的重要组件,由于它的存在,增加了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它为整体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此,通过以下是实施例,进一步验证本发明所述的推针3-7,所表现出的高于其他相关专利的物理特性。

对照例

对照例为市售某品牌与本申请推针3-7同样部件,为进行性能测试试验。

对照例为市售本专业顶尖品牌与本申请推针3-7相同部件,并在高速热变形温度、抗挤压强度、千小时折断数量、磨损速率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现有产品,其在成分组成、加工工艺方面与本申请有可比性,为此进行性能对比试验。

实施例1

按照以下步骤制造本发明所述推针3-7,并按质量百分比计:

第1步:按照质量百分比将配比组分中的2-甲基-十一烷醇1%加入间歇反应釜中,同时加入超纯水5%,启动间歇反应釜中的搅拌机,设定转速为1rpm;

第2步:间歇反应釜运转5分钟后,加入改性助外加剂3%和1,1'-(1-甲基亚乙基)双[4-(2-丙烯基氧基)]苯6%,启动间歇反应釜中的汽封蒸汽减压加温器,使温度升至3℃,加入沉凝促进剂9%和铁纳米微粒2%,在间歇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得到s组分匀浆;

第3步:按照质量百分比称取配比组分中的凝结促进催化剂4%,与s组分匀浆混合搅拌,再次启动间歇反应釜中的汽封蒸汽减压加温器,控制温度为6℃,保温9分钟,出料入压模机,即得到推针3-7。

实施例2

按照以下步骤制造本发明所述推针3-7,并按质量百分比计:

第1步:按照质量百分比将配比组分中的2-甲基-十一烷醇87%加入间歇反应釜中,同时加入超纯水86%,启动间歇反应釜中的搅拌机,设定转速为87rpm;

第2步:间歇反应釜运转86分钟后,加入改性助外加剂28%和1,1'-(1-甲基亚乙基)双[4-(2-丙烯基氧基)]苯38%,启动间歇反应釜中的汽封蒸汽减压加温器,使温度升至78℃,加入沉凝促进剂29%和铁纳米微粒95%,在间歇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得到s组分匀浆;

第3步:按照质量百分比称取配比组分中的凝结促进催化剂20%,与s组分匀浆混合搅拌,再次启动间歇反应釜中的汽封蒸汽减压加温器,控制温度为38℃,保温29分钟,出料入压模机,即得到推针3-7。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2制备获得的推针3-7和对照例所获得的同样部件进行使用效果对比。对二者高速热变形温度、抗挤压强度、千小时折断数量、磨损速率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本发明所述的推针3-7,其上述性能指标均优于现有技术生产的产品。

实施例4

研究2-甲基-十一烷醇成分占比对推针3-7性能的影响。变化2-甲基-十一烷醇掺量为总量的10%、20%、30%、40%,以推针3-7抗疲劳强度增率为评价指标。从本发明中所述的推针3-7抗疲劳强度增率与2-甲基-十一烷醇掺量关系图中看出,2-甲基-十一烷醇的含量,对其材料抗疲劳强度增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产品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