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肥生产用化肥颗粒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3311发布日期:2019-05-22 02:59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肥生产用化肥颗粒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肥生产用化肥颗粒取样器。



背景技术:

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化学肥料的简称。只含有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以及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化肥的有效组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通常是度量化肥有效性的标准。

化肥生产完成后,需要对化肥颗粒进行样品取样检测,目前的取样一般均是人工从输料带上随机抓取化肥颗粒,送样检测,这种人工直接取样的方式容易导致化肥颗粒直接与人体接触,日积月累,容易造成伤害,且浪费人力,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化肥生产用化肥颗粒取样器,其利用成品输送带的运作提供动力,带动取样管进行取样,方便快捷,无需人工手动取样,降低化肥颗粒对人体的直接接触所带来的危害,安全性更高,实用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支撑架、支撑轴、支撑块、轮轴、滚轮、送样管、取样管、取样箱、轴承、滚球、一号弹簧、插柱;支撑架内插设有支撑轴,支撑轴的下端与支撑架之间设有一号弹簧,一号弹簧的上端与支撑轴的下端连接,一号弹簧的下端与支撑架的内壁连接固定,支撑轴的上端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侧壁内嵌设有轴承,轮轴的一端插接在该轴承的内环中,轮轴上套接固定有滚轮,滚轮的外缘与输料带的上表面活动接触设置,轮轴的另一端与送样管的一端连接,送样管的侧壁上贯通连接有取样管,送样管的另一端与取样箱贯通连接,送样管与取样箱的接触处通过滚球活动连接,送样管与滚球之间为活动插设,滚球活动嵌设在取样箱后壁中的滚球槽内;所述的送样管与轮轴之间呈倾斜状设置,取样管设置于输料带的上方;所述的支撑轴上午下端侧壁上下开设有数个定位孔,插柱的内端穿过支撑架的左侧后,活动插设在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插柱的外部套设有二号弹簧,二号弹簧嵌设在支撑架左侧上部的弹簧槽内,二号弹簧的内端与插柱的内端外壁固定连接,其外端与挡板的内壁抵触设置,挡板嵌设固定在弹簧槽的外端口内,插柱的外端穿过挡板后,与拉环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取样箱由箱体、轨道、滑块、出样箱、三号弹簧、出样阀、拉手、斜板构成;上述滚球槽开设在箱体的后壁中,箱体的内底部固定有轨道,滑块滑动设置在轨道上,滑块的上部固定有出样箱,送样管的出口端悬设于出样箱的上方,出样箱的内底部设置有斜板,斜板的下端低于出样阀设置,出样阀嵌设在出样箱的外壁上,拉手固定在出样箱的外壁上,出样箱的内壁上连接有三号弹簧,三号弹簧的内端固定在箱体的后壁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送样管与轮轴之间的夹角为3-8°。

进一步地,所述的取样箱的外侧敞口处通过合页连接有箱门。

进一步地,所述的滚轮为橡胶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架和取样箱对称设置在输料带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滚轮设置在输料带上表面边缘处。

进一步地,所述的取样管的外端设有斜口。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不需要取料时,上抬支撑块,并利用插柱插入到最下端的定位孔内,此时滚轮脱离输料带的上表面;当需要取料时,拔出插柱,此时,一号弹簧15向下的拉,将支撑轴下拉,至滚轮与输料带的上表面紧密接触,此时,将插柱插入对应高度的定位孔内,对支撑轴进行定位;

输料带在运转的过程中,其上表面与滚轮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带动滚轮旋转,从而带动连接在轮轴上的送样管旋转,取样管跟随送样管的旋转而旋转,取样管的外端口将输料带上运输着的化肥颗粒进行取样,由于送样管倾斜设置,取样管中取入的样品由送样管送入取样箱内。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化肥生产用化肥颗粒取样器,其利用成品输送带的运作提供动力,带动取样管进行取样,方便快捷,无需人工手动取样,降低化肥颗粒对人体的直接接触所带来的危害,安全性更高,实用性更强,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送样管、轮轴、滚轮、支撑块、支撑轴以及支撑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支撑轴与支撑架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取样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取样管与送样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取样过程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输料带1、支撑架2、弹簧槽2-1、支撑轴3、定位孔3-1、支撑块4、轮轴5、滚轮6、送样管7、取样管8、斜口8-1、取样箱9、箱体9-1、滚球槽9-1-1、轨道9-2、滑块9-3、出样箱9-4、三号弹簧9-5、出样阀9-6、拉手9-7、斜板9-8、箱门10、轴承11、滚球12、一号弹簧13、插柱14、二号弹簧15、挡板16、拉环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支撑架2、支撑轴3、支撑块4、轮轴5、滚轮6、送样管7、取样管8、取样箱9、轴承11、滚球12、一号弹簧13、插柱14;支撑架2内插设有支撑轴3,支撑轴3的下端与支撑架2之间设有一号弹簧13,一号弹簧13的上端与支撑轴3的下端胶黏固定,一号弹簧13的下端与支撑架2的内壁胶黏固定,支撑轴3的上端焊接有支撑块4,支撑块4的侧壁内嵌设有轴承11,轮轴5为实心轴柱状结构,轮轴5的一端插接在该轴承11的内环中,轮轴5上套接固定有滚轮6,滚轮6为外表面带有防滑槽的橡胶轮,且设置在输料带1上表面边缘处(输料带1的边缘处属于非化肥颗粒运输区),且其外缘与输料带的上表面活动接触设置,轮轴5的另一端与送样管7的一端焊接固定,送样管7的侧壁上贯通连接有取样管8(取样管9的内端螺纹旋接在送样管7的侧壁上,方便更换不同长度的取样管8),取样管8的外端设有斜口8-1,斜口8-1旋转所形成的圆能够没入输料带1上运输的化肥颗粒内,但未触及输料带1的上表面,送样管7的另一端与取样箱9贯通连接,送样管7与取样箱9的接触处通过滚球12活动连接,送样管7与滚球12之间为活动插设,滚球12活动嵌设在取样箱9后壁中的滚球槽9-1-1内(送样管7与轮轴5之间的夹角α为3-8°,该范围的角度比较小,再结合滚球12、送样管7以及取样箱9后壁之间的活动连接,能够保证送样管7的正常旋转),取样管8设置于输料带1的上方,支撑架2和取样箱9对称设置在输料带1的两侧;所述的支撑轴3上午下端侧壁上下开设有两个定位孔3-1(上方的定位孔3-1的高度满足滚轮6与输料带1上表面相互抵设),插柱14的内端穿过支撑架2的左侧后,活动插设在定位孔3-1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插柱14的外部套设有二号弹簧15,二号弹簧15嵌设在支撑架2左侧上部的弹簧槽2-1内,二号弹簧15的内端与插柱14的内端外壁焊接固定,其外端与挡板16的内壁抵触设置,挡板16嵌设固定在弹簧槽2-1的外端口内,插柱14的外端穿过挡板16后,与拉环17连接固定,向外侧拉动拉环17时,二号弹簧15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松开二号弹簧15后,其回弹力带动插柱14插入定位孔3-1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取样箱9由箱体9-1、轨道9-2、滑块9-3、出样箱9-4、三号弹簧9-5、出样阀9-6、拉手9-7、斜板9-8构成;上述滚球槽9-1-1开设在箱体9-1的后壁中,箱体9-1的内底部固定有轨道9-2,滑块9-3滑动设置在轨道9-2上,滑块9-3的上部固定有出样箱9-4,送样管7的出口端悬设于出样箱9-4的上方,出样箱9-4的内底部设置有斜板9-8,斜板9-8的下端低于出样阀9-6设置,出样阀9-6嵌设在出样箱9-4的外壁上,拉手9-7固定在出样箱9-4的外壁上,出样箱9-4的内壁上连接有三号弹簧9-5,三号弹簧9-5的内端固定在箱体9-1的后壁内侧;箱体9-1的外侧敞口处通过合页连接有箱门10;在取样过程中,三号弹簧9-5处于正常状态,此时,出样箱9-4正好位于送样管7的出口端下方,送样管7将样品输送至出样箱9-4中,取样完成之后,打开箱门10,拉动出样箱9-4至箱门10处,打开出样阀9-5,即可实现对样品的取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在不需要取料时,上抬支撑块4,并利用插柱14插入到最下端的定位孔3-1内,此时滚轮6脱离输料带1的上表面;当需要取料时,拔出插柱14,此时,一号弹簧15向下的拉,将支撑轴3下拉,至滚轮6与输料带1的上表面紧密接触,此时,将插柱14插入对应高度的定位孔3-1内,对支撑轴3进行定位;

输料带1在运转的过程中,其上表面与滚轮6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带动滚轮6旋转,从而带动连接在轮轴5上的送样管7旋转,取样管8跟随送样管7的旋转而旋转,取样管8的外端口将输料带1上运输着的化肥颗粒进行取样,由于送样管7倾斜设置,取样管8中取入的样品由送样管7送入取样箱9内。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

1、采用橡胶材质的滚轮6与输料带1的接触,来带动取样管8旋转取样,省去动力源的设置,合理的利用了现有的动力源,节约能源;

2、取样管8旋转的同时进行全用,取样方便快捷,无需人工手动取样,降低化肥颗粒对人体的直接接触所带来的危害,安全性更高。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